《外臺秘要》~ 卷第十 (10)
卷第十 (10)
1. 咳嗽上氣方七首
《病源》咳嗽上氣者,肺氣有餘也。肺感於寒,微則成咳嗽。肺主氣,氣有餘則喘咳上氣,此為邪搏於氣,氣擁滯不得宣發,是為有餘,故咳嗽而上氣也,其狀喘咳上氣,多涕唾,面目浮腫,則氣逆也。(出第十四卷中)
《深師》療上氣咳嗽。蘇子煎方。
蘇子(二升),生薑(汁二升),白蜜(二升),生地黃(汁二升),杏仁(二升)
上五味,搗蘇子,以地黃、薑汁澆之,絹絞取汁,更搗,以汁澆,復絞,如此六七過,令味盡,去滓,熬杏人令黃黑,搗令如脂,又以向汁澆之,絹絞取汁,往來六七過,令味盡,去滓,納蜜,和置銅器中,於重湯中煎之,令如飴,煎成。一服方寸匕,日三夜一。忌蕪荑。(《千金》同)
又療咳嗽上氣。射干煎方。
射干(八兩),紫菀(半兩),膠飴(五兩),細辛(半兩),乾薑(五兩末),生竹瀝(一升),芫花根(半兩),桑根白皮,款冬花(各八兩),附子(半兩炮),甘草(半兩炙),白蜜(一升半)。
上十二味,先切射干,合蜜、竹瀝汁煎五六沸,絞去滓,㕮咀諸藥,以水一升四合,漬一宿煎之,七上七下,去滓,乃合飴、薑末煎,令如餔。服酸棗一丸許,日三夜一。不知,稍增之。忌海藻、菘菜、豬肉、冷水、生菜。(千金同)
又療咳上氣,中寒冷,鼻中不利。杏仁煎方。
杏仁(五兩),五味子(三合),甘草(四兩炙),麻黃(一斤去節),款冬花(三合),紫菀,乾薑(各三兩),桂心(四兩)
上八味,切,以水一斗,煮麻黃減二升,掠去沫,乃納諸藥,煮取四升,絞去滓,又納膠飴半斤,白蜜一斤,合納汁中,攪令相得,湯中煎如飴成。先食服如半棗,日三。不知,稍加之。忌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。(《千金》同,出第十八卷中)
崔氏療上氣暴咳方。
紫蘇(莖葉二升),大豆(一升)
上二味,以水四升,煮大豆,次下紫蘇,煮取一升五合,分為三服,晝二夜一。忌醋、鮓、咸、酸、油膩等。(出第六卷中)
《必效》主上氣腹脹,心胸滿,並咳不能食方。(段明府云極效)
枇杷葉(一握去毛,炙),檳榔(三七顆),生薑(二分),高良薑(二兩),蜜(二合),酥(二合)
上六味,切,以水二大升,煮取一大升,湯成後,納酥、蜜,更煮三五沸,分溫三服,每服如人行八九里久,甚重者三兩劑,任意食之。(出第一卷中)
《救急》療上氣咳,肺氣胸痛方。
杏仁(三大升),白蜜(一大升),牛酥(二大升)
上三味,杏仁搗碎於瓷盆中,研取汁五升,淨磨銅鐺,勿令脂膩,先傾三升汁於鐺中,刻木記其深淺,又傾二升汁,以緩火煎,減至於所記處,即納白蜜及酥,還至木記處,藥乃成,貯不津瓷器中。每日三度,以暖酒服一大匙,不能飲酒,和粥服亦得。服一七日唾色變白,二七日唾稀,三七日咳斷。
此方非但療咳,兼補虛損,去風冷,兼悅肌膚白如瓠,婦人服之更佳。(《延年秘錄》同,出第六卷中)
《古今錄驗》療上氣,兼咳。蘇子湯方。
蘇子(一升),五味子(五合),麻黃(去節),細辛,紫菀,黃芩,甘草(炙各二兩),人參桂心,當歸(各一兩),半夏(三兩洗),生薑(五兩)
上十二味,切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二服。上氣病亦特單煮蘇子,及生蘇葉,冬天煮乾枝莖葉亦佳。忌海藻、菘菜、羊肉、餳、生蔥、生菜。(出第十九卷中)
白話文:
[咳嗽上氣方七首]
《病源》認為,咳嗽上氣是因為肺氣過盛。當肺部感受到寒邪時,輕微的會變成咳嗽。肺主導氣的運行,氣過盛就會導致喘咳和上氣,這是因為邪氣侵襲氣,使氣壅塞停滯無法宣發,所以是屬於「有餘」的狀況,因此會出現咳嗽和上氣的現象。這種情況的症狀是喘咳上氣,多鼻涕和唾液,臉部和眼皮浮腫,這是氣逆的表現。(出自第十四卷中)
《深師》提出一個治療上氣咳嗽的方子:蘇子煎方。
使用蘇子(二升)、生薑汁(二升)、白蜜(二升)、生地黃汁(二升)、杏仁(二升)。將蘇子搗碎,用生地黃汁和生薑汁澆在上面,用絹布絞出汁液,再搗碎,再用汁澆,重複絞取六七次,直到藥味盡了為止,去除藥渣。將杏仁炒至黃黑色,搗成膏狀,再用上述的汁澆在上面,用絹布絞取汁液,重複六七次,直到藥味盡了為止,去除藥渣。加入蜂蜜,在銅器中混合均勻,放入裝水的鍋中隔水加熱煎煮,直到變成像麥芽糖一樣的濃稠狀態。每次服用一小勺,一天服用三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忌吃蕪荑。(《千金方》有相同記載)
另外一個治療咳嗽上氣的方子:射干煎方。
使用射干(八兩)、紫菀(半兩)、膠飴(五兩)、細辛(半兩)、乾薑末(五兩)、生竹瀝(一升)、芫花根(半兩)、桑根白皮、款冬花(各八兩)、炮附子(半兩)、炙甘草(半兩)、白蜜(一升半)。先將射干切碎,和蜂蜜、竹瀝一起煎煮五六次,絞去藥渣。將其他藥材搗碎,用水一升四合浸泡一夜後煎煮,煎煮時七次上下翻動,去除藥渣。再加入膠飴和乾薑末一起煎煮,直到濃稠像糊狀。每次服用像酸棗大小的一丸,一天服用三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如果沒有效果,可以稍微增加劑量。忌吃海藻、菘菜、豬肉、冷水、生菜。(《千金方》有相同記載)
還有一個治療咳嗽上氣、中寒冷、鼻塞不通的方子:杏仁煎方。
使用杏仁(五兩)、五味子(三合)、炙甘草(四兩)、去節麻黃(一斤)、款冬花(三合)、紫菀、乾薑(各三兩)、桂心(四兩)。將藥材切碎,用水一斗煮麻黃,煮到剩下八升時撈去泡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到剩四升,絞去藥渣。然後加入半斤膠飴和一斤白蜜,混合均勻,在熱水中隔水加熱煎煮,直到變成麥芽糖一樣的濃稠狀態。先吃飯再服用,每次服用像半顆棗子大小的量,一天服用三次。如果沒有效果,可以稍微增加劑量。忌吃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。(《千金方》有相同記載,出自第十八卷中)
崔氏有一個治療上氣暴咳的方子。
使用紫蘇(莖葉二升)、大豆(一升)。將大豆用水四升煮,然後加入紫蘇,煮到剩下一升五合。分成三次服用,白天服用兩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忌吃醋、醃製魚、鹹味、酸味和油膩食物。(出自第六卷中)
《必效》記載了一個治療上氣腹脹、胸悶、咳嗽不能進食的方子。(段明府說這個方子非常有效)
使用枇杷葉(一握,去除絨毛並炙烤)、檳榔(二十一顆)、生薑(二分)、高良薑(二兩)、蜂蜜(二合)、酥油(二合)。將藥材切碎,用水二大升煎煮,煮到剩下一大升,藥湯煮好後,加入酥油和蜂蜜,再煮三五次,分溫三次服用。每次服用後,要活動像走八九里路的時間,病情嚴重的可以服用三兩劑,可隨意進食。(出自第一卷中)
《救急方》記載一個治療上氣咳嗽、肺氣胸痛的方子。
使用杏仁(三大升)、白蜜(一大升)、牛酥油(二大升)。將杏仁搗碎,在瓷盆中磨成汁液五升。將乾淨的銅鍋加熱,不要有油膩,先倒入三升汁液,用木頭做記號標示液體深度。再倒入二升汁液,用小火煎煮,煎煮到液體深度達到木頭記號處,加入白蜜和酥油,煮到液體深度回復到木頭記號處,藥就完成了,將藥存放在不透水的瓷器中。每天服用三次,每次用溫酒送服一大匙,不能喝酒的,可以用粥送服。服用七天後唾液顏色會變白,十四天後唾液變稀,二十一天後咳嗽停止。這個方子不僅治療咳嗽,還能補虛損、去除風寒、使皮膚白嫩,婦女服用效果更佳。(《延年秘錄》有相同記載,出自第六卷中)
《古今錄驗》記載一個治療上氣兼咳嗽的方子:蘇子湯方。
使用蘇子(一升)、五味子(五合)、麻黃(去節)、細辛、紫菀、黃芩、炙甘草(各二兩)、人參、桂心、當歸(各一兩)、半夏(三兩,洗過)、生薑(五兩)。將藥材切碎,用水九升煮,煮到剩三升,分兩次服用。上氣病也可以單獨煮蘇子,或生蘇葉,冬天煮乾枝莖葉也很好。忌吃海藻、菘菜、羊肉、飴糖、生蔥、生菜。(出自第十九卷中)
2. 咳逆上氣嘔吐方四首
《病源》五臟皆稟氣於肺,肺感微寒則成咳嗽也。寒搏於氣,氣聚還肺,而邪有動息,邪動則氣奔逆上,氣上則五臟傷動,動於胃氣者,則胃氣逆而嘔吐也,此是肺咳,連滯氣動於胃而嘔吐者也。又有季夏脾王之時,而脾氣虛不能王,有寒氣傷之而咳嗽者,謂之脾咳,其狀咳則右脅下痛,陰陰引膊背,甚則不可動,動則咳發。脾與胃合,脾咳不已,則胃受之。
其狀咳嗽而嘔,嘔甚則長蟲出是也。凡諸咳嗽甚則嘔吐,各隨證候知其腑臟也。(出第十四卷中)
《深師》療咳嗽上氣,喉咽中腥臭,虛氣攪心,頭痛眼疼,耳中嘈嘈,風邪毒注天行,食不生肌,胸中隔塞,嘔逆多唾,噁心,心下堅滿,飲多食少,療疰並淋。通氣丸方。
膠飴(五斤),蜀椒(二升汗),烏頭(七分炮),桂心(六分),大附子(五枚炮),乾薑,人參(各四分),杏仁(一升),天門冬(十分),蜈蚣(五節去頭,炙)
上十味,末之,搗杏仁作膏,稍稍納藥末搗千過,烊膠飴,乃納藥中,攪令調和。合如半棗一枚,日六七,夜二三服,令胸中溫為度。若夢與鬼神交通及飲食者,全用蜈蚣。食不消者,加杏仁五合;有虛氣,少腹急,腰痛,加天門冬、杜仲;有風,加烏頭二枚、附子一枚,立夏後勿加也;有留飲,加葶藶子一兩熬,末之。忌豬肉、冷水、生蔥、鯉魚等物。
(《千金》同)
又療上氣咳逆,口乾,手足寒,心煩滿,積聚下利,嘔逆,若墜瘀血,上氣,胸脅脹滿,少氣腸鳴,飽食傷中裡急,婦人乳飲滯下有邪濕,陰不足,大小便不利,肢節皆痛。硝石丸方。
硝石(一升),乾薑,前胡,大黃(各一斤),杏仁(一升)
上五味,搗篩,蜜和。飲服如梧子三丸,日再。五日後心腹諸疾,隨大小便去,月經絕則通,下長蟲數十,亦利血及冷熱,赤白汁,癥瘕毒悉主之,藥利以意消息。
又療上氣,煩悶嘔逆不得飲食。厚朴湯方。
厚朴(一兩炙),人參(一兩),半夏(四兩洗),生薑(八兩),茯苓,甘草(炙),橘皮,桂心(各二兩),枳實(二兩炙)
上九味,切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忌海藻、菘菜、羊肉、餳、生蔥、醋物。(並出第十八卷中)
《必效》療上氣咳嗽,嘔逆不下食,氣上方。
橘皮,紫菀(各三兩),人參,茯苓,柴胡,杏仁(去尖、皮)
上六味,切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為三服。患冷,加生薑二兩;患熱,加麥門冬三兩去心;不能食,加白朮二兩、厚朴二兩炙。忌醋物、桃、李、雀肉等。(出第一卷中)
白話文:
咳逆上氣嘔吐的四種處方
《病源》裡說,五臟都從肺部獲取氣,如果肺部感受到一點點寒冷就會引起咳嗽。寒氣侵入體內,與氣交戰,氣聚集在肺部,邪氣就會時而活動時而靜止。當邪氣活動時,氣就會向上衝逆,氣向上衝逆就會傷害五臟。如果影響到胃氣,就會導致胃氣上逆而嘔吐。這就是肺咳,這種咳嗽會連帶影響胃部,導致胃氣不順而嘔吐。另外,在季夏時節,脾臟功能本應該旺盛,但如果脾氣虛弱,無法正常運作,又受到寒氣侵襲,也會引起咳嗽,這就叫做脾咳。脾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右邊肋骨下方會疼痛,疼痛會隱隱地牽引到肩膀和背部,嚴重時甚至無法活動,一動就會引發咳嗽。脾臟與胃部關係密切,如果脾咳持續不斷,就會影響到胃部。
這種情況下,會出現咳嗽並伴隨嘔吐,如果嘔吐嚴重,甚至會吐出蛔蟲。總之,各種咳嗽如果嚴重到出現嘔吐,都是因為各人症狀不同,需要根據情況判斷是哪個臟腑出了問題。
《深師》記載一個治療咳嗽、氣喘、喉嚨有腥臭味、虛氣擾亂心神、頭痛眼痛、耳朵嗡嗡作響、因風邪毒素引起的流行病、食慾不振、胸悶、嘔吐多痰、噁心、心下堵塞、飲水多但進食少、以及治療疰病和淋病的處方:通氣丸。
配方包含:膠飴(五斤)、炒過的蜀椒(二升)、炮製過的烏頭(七分)、桂心(六分)、炮製過的大附子(五枚)、乾薑、人參(各四分)、杏仁(一升)、天門冬(十分)、去除頭部並炙烤過的蜈蚣(五節)。
將以上十種藥材研磨成粉,將杏仁搗成膏狀,然後一點點加入藥粉中,再搗數千次。將膠飴融化後加入藥粉中,攪拌均勻。每次服用像半個棗子大小的藥丸,每天服用六七次,晚上服用二三次,直到胸部感到溫暖為止。如果夢到與鬼神交流或者夢到飲食,則必須使用蜈蚣。如果消化不良,可以加入五合杏仁;如果虛氣較重、小腹發緊、腰痛,可以加入天門冬和杜仲;如果有風邪,可以加入兩枚烏頭和一枚附子,但立夏之後就不要再加;如果有痰飲,可以加入一兩炒過的葶藶子粉。服藥期間禁食豬肉、冷水、生蔥、鯉魚等食物。
(《千金方》也有類似記載)
另一個處方是治療氣喘、咳嗽、口乾、手腳冰冷、心煩意亂、腹部積聚、腹瀉、嘔吐、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、氣喘、胸脅脹滿、氣短、腸鳴、因吃太飽而傷到脾胃導致腹部絞痛、婦女因乳汁淤積而有邪濕、陰虛、大小便不順暢、四肢關節疼痛等問題的:硝石丸。
配方包含:硝石(一升)、乾薑、前胡、大黃(各一斤)、杏仁(一升)。
將以上五種藥材搗碎過篩,用蜂蜜調和。每次服用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三顆,每天服用兩次。五天後,心腹的各種疾病會隨著大小便排出。如果月經停止,則可恢復。還能排出數十條蛔蟲,並能治療血寒或血熱引起的疾病、赤白帶下、腫塊等,服藥的劑量應根據具體情況調整。
還有一個處方是治療氣喘、煩悶、嘔吐、無法進食的:厚朴湯。
配方包含:炙過的厚朴(一兩)、人參(一兩)、洗過的半夏(四兩)、生薑(八兩)、茯苓、炙過的甘草、橘皮、桂心(各二兩)、炙過的枳實(二兩)。
將以上九種藥材切碎,加入八升水煮沸,取三升藥汁,分三次服用。服藥期間禁食海藻、白菜、羊肉、麥芽糖、生蔥、醋等食物。
(以上出自第十八卷)
《必效方》記載一個治療氣喘、咳嗽、嘔吐、無法進食的處方:氣上方。
配方包含:橘皮、紫菀(各三兩)、人參、茯苓、柴胡、去尖去皮的杏仁。
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,加入六升水煮沸,取兩升藥汁,分三次服用。如果怕冷,可以加入兩兩生薑;如果怕熱,可以加入三兩去心的麥門冬;如果無法進食,可以加入兩兩白朮和炙過的厚朴。服藥期間禁食醋、桃子、李子、麻雀肉等食物。
(出自第一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