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麥門冬
麥門冬
1. 麥門冬
(本經上品)
【釋名】根似穬麥。故名。「虋冬」俗作門冬。便於字。麥須曰虋。此草根似麥而有須。「羊韭」、「禹韭」其葉如韭「禹餘糧」可以服食。斷谷故名。「忍冬」、「忍凌」、「不死草」以上諸名。凌冬不凋。故名。「階前草」。
【各方記述】麥門冬。有大葉小葉。其小者。如韭。大者如建蘭。長及尺余。四季不凋。根黃白色。有鬚根。如連珠。四月開淡紫花。其實圓碧如珠。
【辨別道地】和有大小二種。大小功用相同。而葉大者。根最肥大。味甘可入藥。
【修治】以滾水潤濕。少頃抽心。或以砂鍋焙軟。乘熱去心。不爾。令人煩。若以水浸多時。去心則柔矣。然氣味都盡。用之不效。天門冬亦然。畏其寒者。以酒浸用。
【氣味】甘平無毒。
【功用】陽中微陰。降也。入手太陰少陰經。地黃車前為之使。惡款冬苦瓠。畏苦參木耳。伏鍾乳。門冬之甘潤肺除熱。其性寒。雖主脾胃。而虛寒泄瀉。及痘瘡虛寒作泄。產後虛寒泄瀉者。咸忌之。
【主治】心腹結氣。腸中傷飽。脈絕羸瘦。短氣。療身重目黃。心下支滿。虛勞客熱。口乾燥渴。止嘔吐。愈痿蹷。強陰益精。消穀調中。保神。定肺痿。安五藏。令人肥健。美顏色。有子。去心熱。止煩熱。寒熱。下痰飲。止嗽。吐膿。時疾熱狂頭痛。治熱毒。大水面目肢節浮腫。
下水主泄精。治肺中伏火。補心氣不足。主血妄行。及經水枯。乳汁不下。和車前地黃丸服。去濕痹。
白話文:
麥門冬
本經上品記載,其根狀似麥,故名。俗稱「門冬」,為方便書寫之故。「虋」即麥須,此草根似麥且有鬚根。「羊韭」、「禹韭」指其葉似韭,「禹餘糧」則指其可食用,因其耐旱,故有「忍冬」、「忍凌」、「不死草」等稱呼,因其冬日不凋謝而得名。「階前草」則指其生長環境。
麥門冬有大葉和小葉兩種,小葉如韭,大葉如建蘭,長可達一尺多,四季常青。根呈黃白色,鬚根如連珠狀,四月開花,花淡紫色,果實圓形碧綠如珠。
藥材品質方面,大小兩種麥門冬療效相同,但葉大的根較肥大,味甘可入藥。
炮製方法:用滾水潤濕,稍待片刻去除中心(心),或用砂鍋焙軟後趁熱去心,否則會令人煩躁。若用水浸泡太久再去除中心,雖然變得柔軟,但藥效會流失殆盡,天門冬也是如此。若畏寒者,可用酒浸泡後使用。
麥門冬味甘性平,無毒。
藥性方面,屬陽中微陰之品,具有下降之功效,歸入手太陰經、手少陰經。地黃、車前子可增强其功效,忌與款冬花、苦瓠、苦參、木耳、鍾乳同用。麥門冬甘潤肺臟、清熱,雖能滋養脾胃,但脾胃虛寒泄瀉、痘瘡虛寒泄瀉、產後虛寒泄瀉者均忌用,因其性寒。
主治:心腹脹滿、腸胃飽脹、脈象微弱消瘦、呼吸短促、身體沉重目黃、心下痞滿、虛勞內熱、口乾渴、嘔吐、痿證、陽痿、遺精、健脾開胃、益氣安神、治療肺痿、安定五臟、使人肥壯、改善膚色、促進生育、清心熱、止煩熱、治療寒熱、下行痰飲、止咳、吐膿、治療時疫熱狂頭痛、治療熱毒、水腫、泄精、治療肺熱、治療心氣不足、治療出血、治療月經枯竭、乳汁不通,與車前子、地黃同用可治療濕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