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澤蘭
澤蘭
1. 澤蘭
(本經中品)
【釋名】葉似蘭,生澤傍,故名。「水香」、「都梁香」、「虎蘭」、「虎蒲」、「龍棗」,以上諸名未詳。「孩兒菊」,俗呼之。「風藥」,齊人呼之。「地筍」,其根可食,故云。
【各方記述】生下地水旁,葉似蘭草,而不甚香,高二三尺,莖幹青紫色,作四稜,葉生相對如薄荷,七月開花,帶紫白色,萼通紫色,亦似薄荷花。今見澤蘭莖方節短,而葉鋸齒有毛者也。 ○今按蘭有三種:所謂蘭草、澤蘭、建蘭也。蘭草與澤蘭同類而有殊,俱生水旁下濕之地。
惟以莖圓節長,而葉光有歧為蘭草,雷斆所謂大澤蘭,楚辭文選,騷人墨客所賦之蘭,而非今之蘭花也。後人誤以建蘭充之,建蘭一名幽蘭,葉似菅茅,秋花有芬芳,栽盆上坐右為玩好者,而非握蘭浴蘭之物,採者詳審之。
【辨別道地】和產為真。四五月盛時,摘青葉陰乾可用。此物在八新之一,藥肆所貯者多陳久,不可不自擇用。
【修治】水洗,銼用。
【氣味】甘苦辛微溫,無毒。
【功用】陰中之陽,可升可降,足太陰厥陰經藥也。防己為之使。凡產後陰戶燥熱,遂成翻花,用澤蘭四兩薰洗二三次,再入枯礬煎洗即安。
【主治】金瘡,癰腫瘡膿,產後金瘡內塞,產後腹痛,頻產血氣衰冷成勞瘦羸,婦人血瀝腰痛,產前後百病,通九竅,利關節,養血氣,破宿血,消癥瘕,通小腸,長肌肉,消撲損瘀血,治鼻血吐血,頭風目痛,婦人勞瘦,丈夫面黃。
白話文:
澤蘭
本經記載為中品。
名稱解說:葉子像蘭花,生長在澤地旁邊,因此得名「澤蘭」。「水香」、「都梁香」、「虎蘭」、「虎蒲」、「龍棗」等名稱,其出處不詳。「孩兒菊」是民間俗稱;「風藥」是齊地(山東)的稱呼;「地筍」指的是其根莖可食用。
各方記述:生長在低窪潮濕的地方,葉子像蘭草,但香味不濃郁。植株高二三尺,莖幹青紫色,呈四棱形,葉子對生,像薄荷葉。七月開花,花呈紫白色,花萼紫色,也像薄荷花。現在看到的澤蘭,莖是方形,節間短,葉子邊緣有鋸齒狀的毛。古籍記載蘭花有三種:蘭草、澤蘭和建蘭。蘭草和澤蘭同類但有區別,都生長在水邊或潮濕的地方。蘭草莖為圓形,節間長,葉片光滑,有分叉。雷斆所說的「大澤蘭」,以及楚辭、文選等騷人墨客所吟詠的蘭花,都不是現在的蘭花。後人誤將建蘭當作古籍中的蘭花。建蘭又名幽蘭,葉子像菅茅,秋季開花,芳香撲鼻,常被栽種在盆中觀賞,但並非古人用於沐浴的蘭花。採摘時需仔細辨別。
辨別道地藥材:產地優良的澤蘭才是正品。四、五月盛開時採摘新鮮葉片,陰乾後使用。澤蘭是八珍之一,但藥店儲存的澤蘭多為陳舊藥材,需自行選擇優質藥材。
炮製方法:用水洗淨,切碎後使用。
氣味:甘、苦、辛,性微溫,無毒。
功效:陰中之陽,可升可降,是足太陰、厥陰經的藥物。防己是它的輔藥。產後陰部乾燥灼熱,導致外陰潰爛,可用澤蘭四兩薰洗二三次,再加入枯礬煎水清洗,即可痊癒。
主治:金瘡,癰腫瘡膿,產後金瘡內塞,產後腹痛,多次生產導致血氣衰弱、消瘦,婦女血崩腰痛,產前產後各種疾病,通九竅,利關節,養血氣,破除陳舊瘀血,消散腫塊,通利小腸,增長肌肉,消散跌打損傷瘀血,治療鼻出血、吐血、頭痛、目痛,婦女體虛消瘦,男子面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