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藥徵續編》~ 卷下 (1)
卷下 (1)
1. 桃仁
主治瘀血,少腹滿痛,故兼治腸癰,及婦人經水不利。
2. 考證
桃仁承氣湯證曰:少腹急結。
大黃牡丹皮湯證曰:少腹腫痞。
葦莖湯證不具。
上三方,桃仁各五十枚。
下瘀血湯證曰:產婦腹痛。又曰:經水不利。
上一方,桃仁三十枚。
大䗪蟲丸證曰:腹滿。
上一方,桃仁一升。
抵當丸證曰:少腹滿。
上一方,桃仁二十五枚。
抵當湯證曰:少腹當硬滿。又曰:婦人經水不利。
白話文:
桃仁承氣湯適用於少腹急結的病症。
大黃牡丹皮湯適用於少腹腫脹的病症。
葦莖湯的適用病症未記載。
上述三個方劑,桃仁各用五十枚。
下瘀血湯適用於產婦腹痛,也適用於經水不利的病症。
這個方劑,桃仁用三十枚。
大䗪蟲丸適用於腹滿的病症。
這個方劑,桃仁用一升。
抵當丸適用於少腹脹滿的病症。
這個方劑,桃仁用二十五枚。
抵當湯適用於少腹堅硬脹滿的病症,也適用於婦女經水不利的病症。
上一方,桃仁二十枚。
桂枝茯苓丸證,不具。
上一方,桃仁諸藥等分。
據此諸方,則桃仁主治瘀血急結,少腹滿痛明矣。凡毒結於少腹,則小便不利,或如淋。其如此者,後必有膿自下。或瀉血者,或婦人經水不利者,是又臍下久瘀血之所致也。
白話文:
上一剂方子,桃仁用二十枚。
[桂枝茯苓丸]的症状,不具备。
上一剂方子,桃仁和其它药材等量。
根据这些方子,可以看出桃仁主要治疗瘀血急聚,导致小腹胀痛。凡是毒素积聚在小腹,就会导致小便不利,或像淋漓不断一样。这种情况,之后必然会有脓液从下身流出。或者会有血便,或者妇女经期不顺,都是由于脐下长期瘀血积聚造成的。
3. 互考
桃仁承氣湯證曰:熱結膀胱,其人如狂,其雖血自下,下者愈。此似無醫治所預也,豈非自愈之證乎?雖然,熱結膀胱,其人如狂者,雖其血自下,亦有少腹急結證也。若或有前證,而血不自下,少腹急結者。亦宜與此方攻之。猶產後血不自下,瘀熱上衝,少腹急結者。夫急結者,必滿痛,是桃仁五十枚所主也。
故云:服湯已,其血必自下,大便微利則愈,然則桃仁治少腹急結滿痛明矣。後世醫者,未見其血自下,而但見少腹急結,以為熱結膀胱,豈不想像之治乎?余故曰:熱結膀胱四字,後人妄添可知焉。下者愈,《脈經》作下之則愈為是。
白話文:
桃仁承氣湯適用於膀胱積熱導致的症狀,病人可能神志不清,即使有血自下排出,病情也可能加重。這種情況看似無藥可治,好像會自行痊癒。但實際上,膀胱積熱導致神志不清的患者,即使有血排出,也可能伴隨少腹(下腹部)急結的症狀。如果出現上述症狀,但沒有血排出,且少腹急結,也應該使用此方治療。例如產後血瘀不排、熱氣上衝,導致少腹急結的,也可用此方。急結指的是下腹部脹滿疼痛,這是桃仁擅長的病症。
所以說,服用此湯後,血必會排出,大便稍通暢則病情就會好轉。由此可見,桃仁確實能治療少腹急結導致的脹滿疼痛。後世醫生只看到少腹急結,卻沒有看到血自下排出,便以為是膀胱積熱,難道是憑空想象的治療嗎?所以說,"熱結膀胱"四個字,是後人胡亂添加的。原本《脈經》中寫的是"下之則愈",才是正確的。
大黃牡丹皮湯,後世以為治腸癰之方,雖然,此方豈唯治腸癰矣乎?凡治諸瘍膿未成者。苟膿已成者,非此方之所治也。至少腹腫痞、按之即痛如淋、小便自調、其脈遲緊者,則此方之所治也。如彼時時發熱自汗出、復惡寒證,此為腸癰表證也,是非此方之所治也。若有少腹腫痞、按之即痛如淋、小便自調、其脈遲緊證,則不問其腸癰也否,又不問其瘀血也否,宜與此方。
何以不問其腸癰也否,又不問其瘀血也否,而與此方乎?曰:觀少腹腫痞,按之即痛如淋、小便自調證,而後宜與此方,況於其脈遲緊者乎?故方證相對,則血必自下。若其脈洪數,則膿已成,非此方之所宜也。是所謂觀其脈證也。雖然,不隨其脈遲緊,而今隨其少腹腫痞、按之即痛如淋、小便自調證,是所謂隨證治之也。然則少腹腫痞者,是桃仁所主明矣。
白話文:
大黃牡丹皮湯,後世認為是治療腸癰的方子,但其實它不僅僅能治腸癰。凡是治療各種瘡瘍,膿還沒形成的,都可以用這個方子。如果膿已經形成了,就不是這個方子能治的了。至少對於腹部腫脹、按壓疼痛如淋、小便正常、脈象遲緩緊緊的人,這個方子就可以用。如果病人時不時發熱、自汗出,又怕冷,這是腸癰表證,就不是這個方子能治的了。如果病人有腹部腫脹、按壓疼痛如淋、小便正常、脈象遲緩緊緊的症狀,不管是不是腸癰,也不管是不是瘀血,都應該用這個方子。
為什麼不問是不是腸癰、是不是瘀血,就用這個方子呢?因為觀察腹部腫脹、按壓疼痛如淋、小便正常這些症狀,就應該用這個方子,更何況脈象還遲緩緊緊呢?所以方證相對應,血就會自然向下流。如果脈象洪大而數,說明膿已經形成,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子。這就是所謂的觀脈證。雖然不一定要根據脈象遲緩緊緊,但現在要根據腹部腫脹、按壓疼痛如淋、小便正常的症狀來用藥,這就是所謂的隨證治之。而腹部腫脹,正是桃仁所針對的症狀。
葦莖湯證,不具。但謂咳有微熱、煩滿、胸中甲錯,是為肺癰,是外證也。以此四證,名肺癰者,非疾醫之義,今不取焉。雖然,因胸中甲錯證,則知瘀血內結矣。因咳有微熱煩滿證,則知瘀血欲成膿矣,不可不以此方吐之。況又云再服當吐如膿,則知胸中瘀血,遂化成膿矣。
是所以有咳,有微熱,煩滿證也。夫葦莖、蓬朮、苡仁、桃仁、瓜瓣,皆有化血成膿之功也。今雖曰當吐如膿,亦吐者皆膿也,瘀血所化也。由此觀之,則桃仁雖曰治少腹瘀血,亦變用則有治胸腹瘀血結痛之功,是所以方有桃仁五十枚也。下瘀血湯方,治臍下毒痛,及婦人經水不利毒痛者。
白話文:
葦莖湯的症狀,不符合此方。但如果咳嗽伴隨微熱、胸悶、胸中甲錯,則屬於肺癰,是外證。用這四個症狀來定義肺癰,並非正統醫學的觀點,因此不予採用。雖然如此,從胸中甲錯的症狀,可以推斷出瘀血內結。咳嗽伴隨微熱、胸悶的症狀,則說明瘀血將要化膿,不可不使用此方來吐出。更何況還說再次服用會吐出膿液,這就證明胸中的瘀血已經化為膿液了,因此才會出現咳嗽、微熱、胸悶的症狀。
葦莖、蓬朮、苡仁、桃仁、瓜瓣,都具有化血成膿的功效。雖然說會吐出膿液,但實際上吐出的都是瘀血化成的膿液。由此可見,桃仁雖然主治少腹瘀血,但變通使用,也有治療胸腹瘀血結痛的功效,因此方中使用桃仁五十枚。下瘀血湯治療臍下毒痛,以及婦女經水不利造成的毒痛。
故後人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,夫不問乾血也否,苟有臍下毒痛證,則宜與此方。雖然,服之新血下如豚肝,或經水利者,腹中臍下所著乾血,共下明矣,唯新字可疑。由此觀之,則下瘀血湯之名,蓋後人所命焉。余以為此方,本是丸方,疑古有小䗪蟲丸之名。方銘不傳,故後人名曰下瘀血之湯,但以蜜和為丸,以酒煎之,似非湯法,下條有大䗪蟲丸,可並考。又按法曰:產婦腹痛,法當以枳實芍藥散,假令不愈者,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。
夫腹痛煩滿不得臥,豈唯產後有之乎?產後最多此證也,治以枳實芍藥散者,是法也。以法治之而不愈者,診之腹中有毒,而痛著於臍下,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矣。故今轉其方,用下瘀血湯下之。曰:未見其血自下,而用此方者,何也?曰:今用芍藥治腹痛,用枳實治煩滿不得臥,而不愈者,蓋產時已見瘀血續自下。今瘀血不續自下,是必乾血著臍下,使瘀血不自下。
白話文:
因此後世將此方稱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,其實不論是否是乾血,只要有臍下毒痛的症狀,都可以用這個方子。雖然服藥後可能會出現新鮮血液像豬肝一樣排出,或者經水暢通的情況,腹中臍下所積聚的乾血也會一起排出,但「新」字有些可疑。由此可知,下瘀血湯的名稱應該是後世所取。我認為這個方子原本是丸劑,懷疑古時候叫做小䗪蟲丸。方名沒有流傳下來,所以後世就稱它為下瘀血湯。但它是用蜜和成丸,用酒煎服,似乎不是湯劑,下一條有「大䗪蟲丸」,可以一起參考。另外,古籍記載,產婦腹痛,應該用枳實芍藥散,如果沒有治癒,就是腹中有乾血著臍下。
腹痛煩滿不得臥,不只是產後才會有,產後最常見這種症狀。用枳實芍藥散治療,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用正確的方法治療卻沒有效果,診斷後發現腹中有毒,而且疼痛集中在臍下,這就是腹中有乾血著臍下的情況。所以現在就轉用下瘀血湯來治療。有人會問,沒有看到血自己排出,為什麼要用這個方子?因為現在用芍藥治療腹痛,用枳實治療煩滿不得臥,卻沒有效果,說明產時已經有瘀血,而且一直持續存在。現在瘀血沒有持續排出,一定是乾血積聚在臍下,導致瘀血無法排出。
是以腹痛煩滿,不得臥也,不可不以此方下之。故服湯後,新血又下如豚肝,謂之方證相對也。若不見血自下,而但用此方,治臍下毒痛者,不想像臆度之治而何也?若有瘀血,則當有臍下甲錯及結痛證。以此二法,候內有瘀血,故今用桃仁三十枚。此為治瘀血毒痛,所以用䗪蟲破之,用大黃下之也。
《類聚方》產後二字,加曲截者,蓋此方不但治婦人產後腹痛矣。雖男子亦有瘀血自下,臍下毒痛證,則宜服此方。服湯已,瘀血又自下者愈。《方極》但云臍下毒痛,是不問瘀血也否,與此方之謂也。由是觀之,謂之乾血著臍下,亦屬想象臆度,不可從焉。大䗪蟲丸證者,後世所謂勞瘵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肚子痛得难受,翻来覆去睡不着,就必须用这个方子治疗。服用汤药后,新鲜的血块像猪肝一样流出来,这就是药效和病症相符的表现。如果病人没有出血,却只用这个方子,来治疗肚脐下方毒痛,这岂不是胡乱猜测吗?如果有瘀血,就会有肚脐下方疼痛、肿块等症状。用这两个方法,可以判断体内是否有瘀血,所以现在用桃仁三十枚。这个方子用来治疗瘀血毒痛,用䗪蟲打碎瘀血,用大黄把它排泄出来。
《类聚方》在产后二字后面加了“曲截”,是因为这个方子不仅能治疗妇女产后腹痛,即使是男子,如果有瘀血从下身流出,肚脐下方毒痛,也应该服用这个方子。服用汤药后,瘀血又从下身流出,病情就会好转。《方极》只说肚脐下方毒痛,并不考虑是否有瘀血,这与这个方子的含义不符。由此可见,说“干血积聚在肚脐下方”只是想象臆测,不可信。大䗪蟲丸治疗的疾病,是后世所说的劳瘵。
故《金匱要略》有五勞、七傷、虛極、及緩中補虛之說,豈仲景之言哉?是蓋後人妄添,或註文誤入,不俟余辨。但至羸瘦腹滿、不能飲食、內有乾血肌膚甲錯,兩目黯黑證,則此方所宜也。杶按:此方蓋古來相傳之方,而仲景取以治傷寒瘥後有此證者,此人本有久瘀血,今患傷寒,故瘥後又見此證,故用四蟲,及桃仁、乾漆、地黃、大黃以破血行瘀。況有桃仁一升乎?夫乾血者,久瘀血也。
苟有久瘀血,則必有肌膚甲錯、腹滿證也,可以見矣。
桂枝茯苓丸證,不悉具。雖然,此方本五味等分,則一藥各治一證,故宜以一藥之功,而分治一證矣。按此方,蓋治瘀血上衝、腹中毒痛、心下悸、及婦人胎動血自下、或經水有變者。故法曰:漏下不止、胎動在臍上者,是也。由此觀之,則桃仁非主少腹有毒,瘀血自下與不下乎?余故曰:桃仁之功,大抵與牡丹皮相似矣!蓋以治腹中及臍下毒痛故也。《金匱要略》此方之條,古今諸家註解,不得其義。
白話文:
《金匱要略》提到的五勞、七傷、虛極、及緩中補虛,並不是張仲景的原話,應該是後人妄加添加,或是註文誤入,不需我多說。但對於身體極度虛弱、腹部脹滿、無法進食、體內有乾血導致皮膚甲錯、眼目黯黑的情況,這個方子確實適合。據說這個方子是古人流傳下來的,張仲景拿來治療傷寒痊癒後出現上述症狀的患者,因為這種人本就有久瘀血,患了傷寒後,痊癒後又出現這些症狀,所以用四蟲、桃仁、乾漆、地黃、大黃來破血行瘀。何況方子中還有桃仁一升呢?乾血就是久瘀血。
如果有久瘀血,必然會有皮膚甲錯、腹部脹滿的症狀,這可以看出來。
桂枝茯苓丸的症狀,並不完全符合。雖然這個方子原本是五味等分,每一味藥治一種症狀,所以應該以每一味藥的功效,分別治療一種症狀。依據這個方子,應該是治療瘀血上衝、腹部中毒疼痛、心下悸、以及婦女胎動出血或月經不調。所以古法說:漏下不止、胎動在臍上者,就是這個症狀。由此可見,桃仁不只是治療少腹有毒,也治療瘀血下行與否。所以我說:桃仁的功效,跟牡丹皮很相似,都是治療腹中及臍下毒痛。關於《金匱要略》這個方子的記載,古今各家註解,都未能理解其精髓。
余嘗作此解,今不贅於此。
東洞翁嘗立診察瘀血三法,其說盡矣。仲景又別有診察瘀血外證之法,曰其身甲錯、曰胸中甲錯(胸中蓋心胸上也)、曰肌膚甲錯。此三法,宜以甲錯而診察瘀血也。二方皆有桃仁,故今附於此。
白話文:
我曾經對此作過解釋,現在不再贅述。
東洞翁曾經提出診斷瘀血的三種方法,他的論述已經很完善了。仲景又另有診斷瘀血外證的方法,叫做「身甲錯」、「胸中甲錯」(胸中指的是心胸上部)、「肌膚甲錯」。這三種方法,應該用「甲錯」來診斷瘀血。這兩種方法都含有桃仁,所以現在附在這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