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村井杶

《藥徵續編》~ 卷上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1)

1. 品考

白飲,蓋白湯,或云無所考。

白話文:

【品考】這部分在講:「白飲」,指的是白湯,但具體內容有些說法找不到考據。換成現代白話文就是:在品質考察中提到,白飲,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白湯,但有些關於它的說法沒有辦法查證來源。

2. 辨誤

凡曰飲,曰白飲,蓋一物矣。然此三方,但謂白飲服之者,必有所異乎?然《金匱要略》,茵陳五苓散服法曰:先食飲方寸匕者,蓋飲字上脫白字,飲字下脫和服二字,《外臺秘要》可考。若夫飲者,是四飲六飲之飲,則《周禮》酒正,有清醫漿酏。膳夫職有六,清水漿醴䣼醫酏,乃六飲也。

而飲皆寒飲,故食醫職曰飲齊眡冬。時注曰:飲宜寒。由此諸說,則單稱飲者,及稱白飲者,豈此四飲六飲之謂矣乎?又膳夫職食飲,注曰:食,飯也;飲,酒漿也。則是又單稱飲者,恐酒漿二物之謂乎?雖然,如此散方,豈以酒漿二物而互服之乎?又按飲及白飲,疑俱是白酒之謂歟,又謂之白湯,亦無所徵焉,俟他日考訂。

白話文:

[辨誤]這段文字討論的是中醫古籍中「飲」、「白飲」的含義。文中指出,凡是提到的「飲」或「白飲」,本質上指的是同一種東西。然而,在三個不同的藥方中,僅指出用「白飲」來服用,是否意味著有特別的意義呢?在《金匱要略》中,茵陳五苓散的服用方法寫到:應在飯前服用一小勺量的「飲」,這裡的「飲」字前面應該遺漏了「白」字,後面也遺漏了「和服」二字,這一點可以在《外臺祕要》中找到證據。

再說到「飲」,在這裡指的是「四飲」、「六飲」中的「飲」,根據《周禮》的記載,「酒正」這一職位下設有「清醫漿酏」。而「膳夫」的職責中有六項,分別是「清水、漿、醴、䣼、醫、酏」,這就是所謂的「六飲」。

而所有的「飲」都是冷飲,因此在「食醫」的職責中寫道:飲食的調配要看季節,冬天要用溫熱的飲料。註釋進一步解釋:飲料應該是冷的。從這些說法來看,單獨提到的「飲」,以及「白飲」,難道就是指的「四飲」、「六飲」嗎?此外,「膳夫」的職責中提到的「飲」,註釋解釋為:「飲」是指「酒漿」。那麼,單獨提到的「飲」,難道就是指「酒」和「漿」兩種東西嗎?然而,如果這樣的話,這種散方怎麼可能會讓人同時服用「酒」和「漿」兩種東西呢?

最後,文中懷疑「飲」和「白飲」都指的是白酒,又或者稱之為「白湯」,但這種說法並沒有明確的證據,有待日後進一步考證和訂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