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村井杶

《藥徵續編》~ 卷下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0)

1. 品考

沸湯、麻沸湯。並是熱湯,出於《本草綱目》

2. 雞子白

苦酒湯。

上一方。

3. 雞子黃

排膿散、黃連阿膠湯。

上二方。

白話文:

【排膿散】和【黃連阿膠湯】是兩種古老的中醫方劑。

【排膿散】主要用於治療膿腫疾病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的功效。

【黃連阿膠湯】則主要用於治療心火旺盛所引起的諸多症狀,如心煩、失眠、口乾等,具有清心安神、滋陰降火的作用。

4. 雞屎白

雞屎白散。

上一方。

5. 馬通汁

柏葉湯。

上一方。

6. 品考

《大觀本草》云:屎名馬通。按:屎,即白馬屎。絞取其汁,故曰馬通汁。

白話文:

《大觀本草》提到:屎的名稱是馬通。按照這個說法:屎,實際上是指白色的馬的糞便。從中提取出它的汁液,因此稱之為馬通汁。

7. 豬膏

豬膏發煎。

上一方。

8. 豬脂

雄黃葶藶方。

上一方。

白話文:

"雄黃"和"葶藶方"是兩種中藥材。

"雄黃"在古方中常被用於驅蟲、解毒等作用。

"葶藶方"則是一種古方名,具體用法和功效在不同醫書中有不同的描述,一般來說,它可能被用來治療一些內科疾病或者外傷。

9. 品考

豬膏、豬脂本是一物。《說文》曰:戴角者脂,無角者膏。是但注其字耳。《內則》曰:脂用蔥,膏用薤。鄭玄曰:脂肥凝者。《釋名》曰:膏則豬脂。豬膏者,宜以凝釋分之。

白話文:

豬膏和豬脂在實質上是一樣的東西。《說文解字》提到,有角的就是脂,沒有角的就是膏。這只是對字義的註解而已。《內則》書中有記載,脂要用蔥來調製,膏要用薤來調製。鄭玄的解說指出,脂是指那些肥厚且會凝固的物質。《釋名》則提到,膏就是豬脂。所以,豬膏應該是用凝固來進行區分的。

10. 豬膚

豬膚湯。

上一方。

11. 品考

《禮運》曰:膚革充盈。疏云:膚是革外之薄皮,革是膚內之厚皮。然則豬膚者,豬之外膚也。

白話文:

《禮運》中提到,膚革充滿。旁註說明,膚是指皮革外層的薄皮,而革則是膚內層的厚皮。因此,豬膚指的是豬的外層皮膚。

12. 豬膽

大豬膽汁導法、白通加豬膽汁湯、四逆加豬膽汁湯。

上三方。

白話文:

這三個方子分別是:大豬膽汁導法、白通加豬膽汁湯和四逆加豬膽汁湯。

13. 品考

仲景之用豬膽,唯三方,皆用其汁,是乃生豬膽汁也。非以乾者為汁用之。本邦不畜豬,無所得其生豬膽矣。庶以干豬膽為汁,用之亦可乎?

白話文:

「在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方劑中,他只使用了三種藥方,並且都使用豬膽的汁液,這指的是活豬的新鮮膽汁,而非乾燥後的豬膽再來作為汁液使用。由於我們國家不養豬,無法取得活豬的新鮮膽汁。那麼,如果使用乾豬膽來代替其汁液,這樣可以嗎?」

14. 獺肝

獺肝散。

上一方。

15. 品考

獺乃水獺。

16. 羊膽

四逆加豬膽汁湯。

上一方,方後云:如無豬膽,以羊膽代之。

白話文:

"四逆加豬膽汁湯。"

方後有言:"若無豬膽,可用羊膽替代。"

17. 羊肉

當歸生薑羊肉湯。

上一方。

白話文:

當歸生薑羊肉湯是一道藥膳方子。

18. 蜘蛛

蜘蛛散。

上一方。

19. 品考

羅願曰:蜘蛛布網於檐四隅,狀如罾,自處其中。飛蟲有觸網者,輒以足頓網,使不得解,乃此物也。其餘不入藥。

白話文:

羅願說:蜘蛛在屋檐的四個角落佈置網,狀如魚網,自己待在其中。飛行中的昆蟲一碰到網,就會用腳踏擊網面,讓自己無法脫身,這就是這種生物的特性。除此之外,它們不被用於藥材。

20. 蠐螬

大䗪蟲丸。

上一方。

21. 品考

邢昺曰:在糞土者,名蠐螬。陳藏器曰:蠐螬身短足長,背有毛節,入秋化為蟬是。

白話文:

邢昺說:在泥土裡的,叫做蠐螬。陳藏器說:蠐螬的身體短小,腳長,背部有毛節,到了秋天會化為蟬。

22. 白魚

滑石白魚散。

上一方。

23. 品考

東洞翁曰:白魚,即白鯉魚。李時珍引劉干曰:白魚生江湖中,色白頭昂,大者長六七尺。

按《史記·周紀》:白魚躍入於王舟者,即此物。

白話文:

東洞翁說:「白魚」,就是白鯉魚。李時珍引用劉幹的話:白魚出現在江湖中,顏色為白色,頭部昂起,大的長度可達六七尺。

根據《史記·周紀》:出現跳進王舟的白魚,就是這個物種。

24. 互考

《大觀本草》云:白魚甘平無毒,主去水氣,大者六七尺,色白頭昂,生江湖中是,乃《開寶甘草》宋馬志之說也。然白魚之名,出於周紀,由來久矣。《廣韻》:鱎字,注云:鱎,居夭切;《集韻》,舉夭切,音矯,白魚別名。李時珍云:白魚釋名,鱎魚音喬,白亦作鮁,白者色也,魚者,頭尾向上也。

鮁,《唐韻》旁陌切,音白。《博雅》:鮁鱎也。字書,皆以為鱎。《說苑》宓子賤陽橋魚之橋,《說苑》及《爾雅翼》等,皆作橋梁之橋字,書何以改橋為鱎從魚乎?陽橋本魯地名,橋鱎竺音喬,夫以所生陽橋之水之魚,名鱎乎?未知何是。《說文》、《韻會》俱無鱎字。

白話文:

《大觀本草》記載:「白魚味甘性平,無毒,主治去除水氣。體型較大的可達六七尺長,魚身呈白色,頭部昂起,生長於江湖之中。這是宋朝馬志在《開寶本草》中的說法。然而,白魚之名,早在周朝的典籍中就有記載,由來已久。《廣韻》中記載『鱎』字,注釋說明『鱎』的讀音為『居夭切』,即『矯』音,是白魚的別名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解释:白魚的別名是鱎魚,讀音為『喬』,白字也写作『鮁』,指其魚身颜色為白,魚字則指其头尾向上。

『鮁』字,《唐韻》中讀音為『旁陌切』,即『白』音。《博雅》中解释:鮁即鱎。字書中都認為鱎是正確的寫法。《說苑》中記載宓子賤在陽橋魚之橋,但《說苑》和《爾雅翼》等典籍中都將『橋』字写作橋梁的『橋』字,為何書籍中會將『橋』字改為『鱎』字呢?陽橋是魯國地名,橋、鱎、竺的讀音都為『喬』,难道是因為白魚生長在陽橋的水中,所以就以『鱎』來命名嗎?實在令人費解。《說文》和《韻會》中都没有收錄『鱎』字。」

《玉篇》:鱎,奇兆切,白魚也。字書蓋由《玉篇》以為陽橋魚之鱎乎?若由《說苑》陽晝之言,則此白魚者,其為魚薄而不美者歟。由此觀之,白魚之名,本出於周紀,躍入於王舟者,豈指衣書中白魚乎?李時珍曰:形窄腹扁,鱗細,頭尾俱向上,肉中有細刺。武王白魚入舟即此,我肥藩江河中有此物,其形大抵似鯉,曰白鯉魚,其味薄而不甚美,能利水愈腫,用之有效,漁人取而棄之,又非鯉類,疑此物真白魚矣乎?俟後日試效。

白話文:

《玉篇》記載「鱎」字讀音為「奇兆切」,指的是一種白色的魚。書中認為陽橋魚就是鱎,但若從《說苑》中「陽晝」的說法來看,這種白魚可能是指一種扁平、不美味的魚。由此可見,白魚這個名稱源於周朝的記載,指的可能是跳入王舟的那種魚,並非書中所指的白魚。李時珍說這種魚身形狹窄,腹部扁平,魚鱗細小,頭尾向上,肉中有細刺。武王白魚入舟的傳說指的就是這種魚。我在肥藩江河中也見過這種魚,外形與鯉魚相似,叫做白鯉魚,味道清淡,並不美味,但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,所以漁民捕獲後便會棄之。這種魚雖然不是鯉魚,但我懷疑它就是真正的白魚。待日後驗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