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藥徵續編》~ 卷上 (9)
卷上 (9)
1. 品考
䗪蟲,狀似鼠婦。而大者寸余,形扁如鱉,有甲似鱗,橫紋八道,露目六足,皆伏於甲下,少有臭氣,似蜚蠊,本邦未產,此物但華舶來一品,余嘗多畜,而使用之,屢得其效。
白話文:
「蠼螋,外形看起來像鼠婦。大的可以長到一寸多,身體扁平像甲魚,有一層類似鱗片的硬殼,上面有八道橫紋,眼睛突出,有六條腿,都藏在硬殼之下,會散發出一股難聞的味道,很像蟑螂,在我們這裡並不產這種生物,只有從中國船隻上才能得到。我曾經養了很多,並且用它們來治病,屢次得到了很好的效果。」
2. 虻蟲
主治瘀血,少腹硬滿。兼治發狂、瘀熱、喜忘、及婦人經水不利。
白話文:
【虻蟲】 主要治療因血液凝滯所導致的疾病,特別是小腹部有硬塊且腫脹的情況。同時也能治療精神失常、由瘀血引起的發熱、記憶力減退,以及婦女月經不順或經血排出不暢的問題。
3. 考證
抵當湯證曰:少腹硬滿。又曰:有久瘀血。又曰:有瘀血。
上虻蟲三十枚。
抵當丸證曰:少腹滿、應小便不利。今反利者,為有血者。
上虻蟲二十枚。
據此二方,則虻蟲治瘀血明矣。是與水蛭,互相為其用,故二品等分。唯湯方用三十枚,丸方用念枚。夫湯之證,急也。丸之證,緩也。故分兩,亦有多少也耳。
白話文:
抵當湯的症狀描述提到:下腹部有硬且充滿的感覺。另外也說:有長期積存的瘀血。再者:有瘀血存在。
上方中使用了三十隻虻蟲。
抵當丸的症狀描述則是:下腹部滿脹,應該會出現小便不順的情況,但實際上卻尿量多,這表示有出血的情況。
上方中使用了二十隻虻蟲。
從以上兩個處方來看,虻蟲用於治療瘀血的效果已經很清楚。它和水蛭一樣,兩者相互配合使用,因此在配方比例上是相同的。只是在湯劑的配方中使用了三十隻虻蟲,而丸劑的配方則使用了二十隻。因為湯劑適用於病情較急的情形,而丸劑則適用於病情較緩的情形。所以使用的數量也會有所差異。
4. 互考
《淮南子》曰:虻破積血。劉完素曰:虻食血而治血,因其性而為用也。按用虻蟲之方曰:破積血、曰下血、曰畜血、曰有久瘀血、曰有瘀血、曰婦人經水不利下曰為有血曰當下血、曰瘀熱在裡、曰如狂、曰喜忘,是皆為血證諦也。然不謂一身瘀血也。但少腹有瘀血者,此物能下之。故少腹硬滿,或曰少腹滿,不問有瘀血否是所以為其證也。
白話文:
《淮南子》這本書提到,虻蟲可以消除體內的淤血。劉完素解釋,虻蟲以血為食,我們就是利用它這種特性來治療血液相關的問題。根據使用虻蟲的處方,虻蟲的功能包括:消除淤積的血塊、促進排血、清除體內長期淤積的血液、婦女月經不順等,這些都歸屬於虻蟲對血液問題的治療範疇。然而,虻蟲並非針對全身的淤血,而是專門對付小腹部的淤血。因此,當小腹部出現硬塊或是腫脹,無論是否有淤血存在,都可能是使用虻蟲的適應症狀。
換句話說,《淮南子》認為虻蟲能夠幫助清除積存的血液。劉完素進一步闡釋,虻蟲由於以血液為食,我們正是利用了它這一特點來治療血液疾病。按照使用虻蟲的療法,虻蟲的作用包含:打破淤積的血液、幫助血液排出、處理長期淤積的血液、解決婦女月經排放不順等問題,這些都可視為虻蟲在血液疾病上的實際效用。然而,虻蟲的目標並非全身的淤血,而是特別針對小腹部的淤血。因此,當小腹部出現堅硬且飽滿的情況,無論是否存在淤血,這都能成為應用虻蟲的病症依據。
5. 品考
虻蟲,夏月多飛食人及牛馬之血。小者如蜜蜂,大者如小蜩,形似蠅,大目露出,腹凹偏,微黃綠色,或云水蛭所化,間見之山中原野群集。然則大者山蛭所化,而小者水蛭所化矣,俱用之。段成式曰:南方溪澗多水蛆,長寸余,色黑,夏末變為虻。杶按:水蛆,蓋水蛭之誤,蛆蛭字相似。
白話文:
[品考]這段文字談的是虻蟲。在夏天,虻蟲常飛來吸食人和牛馬的血液。虻蟲大小不一,小的像蜜蜂,大的則像小型的蟬,外型類似蒼蠅,有著突出的大眼睛,腹部扁平且傾斜,顏色呈淺黃綠色。有人認為它們是由水蛭轉化而成,這種情況偶爾會在山地和平原的原野上看到,虻蟲們通常羣聚在一起。由此推測,大的虻蟲可能是由山蛭轉化而來,小的則是水蛭轉化而來,兩種都可被利用。
唐代學者段成式曾說,在南方的溪流和湖泊中有很多水蛆,長度超過一英寸,顏色為黑色,到了夏末,這些水蛆會變成虻蟲。但根據我的理解,這裡的「水蛆」應該是誤解,正確的應該是指「水蛭」,因為「蛆」和「蛭」兩個字在書寫上有些相似。
6. 阿膠
主治諸血證。故兼治心煩、不得眠者。
白話文:
[阿膠]主要治療各種血液相關的病症。因此,同時也能用來治療心中煩躁、失眠等症狀。
7. 考證
芎藭當歸膠艾湯證曰:妊娠下血。
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證,不具。
大黃甘遂湯證曰:水與血俱結在血室。
上三方,阿膠各二兩。
黃連阿膠湯證曰:心中煩、不得臥。
黃土湯證曰:下血、吐血、衄血。
上二方,阿膠各三兩。
豬苓湯證曰:心煩、不得眠。
上一方,阿膠一兩。
據此諸方,則阿膠主治諸血證,心煩不得眠者明矣。然心煩有數證,不得眠亦有數證。若無血證,則屬他證也。故法無血證者,皆為脫誤矣。
白話文:
芎藭當歸膠艾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出血的情況。
關於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的說明並未完整提供。
大黃甘遂湯適用於水分和血液一同在血室(女性生殖系統的一種描述)內凝結的情況。
以上三個處方中,阿膠的使用量均為二兩。
黃連阿膠湯用於處理心煩無法安睡的情況。
黃土湯適用於下血、吐血、鼻血的情況。
上述兩個處方中,阿膠的使用量都是三兩。
豬苓湯用於處理心煩無法入眠的情況。
在這個處方中,阿膠的使用量是一兩。
根據這些處方,可以清楚看出阿膠主要用於各種血液相關的病症,以及心煩無法入睡的症狀。然而,心煩和無法入睡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原因。如果沒有血液方面的問題,那麼就屬於其他病症了。因此,如果在治療上忽略了血液問題,那通常會導致診斷或治療的錯誤。
8. 互考
芎藭當歸膠艾湯證曰:婦人有漏下者(上一證),有半產後,因續下血都不絕者(上一證),有妊娠下血者(上一證),假令妊娠,腹中痛為胞阻(上一證)。按此條,古來未得其解。余嘗如此段落,分裁為四章,其義始明,其證亦可得治之。解曰:婦人有漏下、腹中痛、心煩、不得眠者,此方主之。
上第一章:婦人有半產後、下瘀血、都不絕、腹中痛、心煩、或不得眠者,此方主之。上第二章:婦人有妊娠下血、腹中痛、心煩不得眠、或頓僕失跌、或胎動不安者,此方主之。上第三章:婦人有妊娠、腹中痛、漏胞、經水時時來、心煩、不得眠、或因房室所勞傷胎者,此方主之。上第四章:以上諸證,皆女人妊娠、或半產、或產後下血、而心煩腹痛者,此方所宜治也。
諸證當須有不得眠之候,然無血證,則非此方所宜也。
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證,不具,但云產後下利。此方豈惟產後下利治之乎?凡本方證而下血、心煩、急迫不得眠者,此方主之。由此觀之,豈惟婦人乎?雖男子亦有熱利下重、大便血、心煩、急迫不得眠者,則宜用此方。夫下重者,下利重多也?非後世所謂痢病。肛門下墜、利急後重之謂也。
蓋利急後重者,下利急迫重多也。古者便為之後,故後重者,下重也。下重者,下利重多也。是此方所治也。
黃連阿膠湯證曰:心中煩、不得臥,蓋此方治下利腹痛、大便血、心中煩悸、不得眠者。夫黃芩之於下利,黃連之於心中煩悸,芍藥之於腹中痛,主以治之。惟阿膠之於心煩、不得眠、亦不見血,則無所奏其效。然則此方治下利腹痛、心中煩悸、不得眠而見血者明矣。若不見血而施此方,豈其謂之得其治法乎?
大黃甘遂湯證曰:婦人少腹滿、如敦狀,小便微難而不渴者,是乃此方所主也。《脈經》敦狀作敦敦狀,敦音堆,敦敦者,不移不動之謂也。若作敦狀,則敦音對,器名。杶按:其此證謂之有血亦非也。謂之無血亦非也。然謂之小便微難,則謂之非血亦非也。是所謂因法立略,因略取法,法略相熟。
則雖未見其血,亦有此證,則施此方。施此方,則血自下。血自下,而後其證自差。故仲景曰:其血當下,其此可謂之略而已。夫略也者,不熟其法,則不可得此者也。生後者此為水與血,俱結在血室也。此章蓋後人所妄添也。生後,產後也。產後若有前證者,此為水與血,俱結在血室。
水血本無二,血是指瘀血,血室謂其分位。義屬想像臆度,今不取焉。夫水血若有二,則仲景何其不謂水與血當下乎?今謂其血當下者,是水血無二之謂也。醫者其思諸。
豬苓湯證曰:脈浮發熱、渴欲飲水、小便不利者主之。又曰:少陰病,下利六七日、咳而嘔渴、心煩、不得眠者主之。夫少陰病者,脈微細、但欲寐也。又曰:欲吐不吐、心煩、但欲寐、五六日、自利而渴者。是雖今見此少陰本證,若其人有血證,則心煩不能眠也。故見其下血,而後施此方,則未嘗有不差者。
若不見其血下,則雖屢施此方,亦未嘗見奏其功者,數試數驗,不可不知矣。
白話文:
芎藭當歸膠艾湯適用於以下四種情況:
- 婦女月經失調、腹部疼痛、心情煩躁、失眠。
- 婦女流產後持續出血、腹部疼痛、心情煩躁、失眠。
- 孕婦出血、腹部疼痛、心情煩躁、失眠、或是因為跌倒、胎兒不穩。
- 孕婦腹部疼痛、流產、月經頻繁、心情煩躁、失眠、或是性行為導致的胎兒損傷。
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不僅治療產後下痢,也適用於出血、心情煩躁、急迫無法入眠的情況,不限於女性,男性有熱性下痢、大便帶血、心情煩躁、急迫無法入眠的情況也可使用。
黃連阿膠湯用於下痢伴隨腹部疼痛、大便帶血、心情煩躁、心悸、失眠的情況,黃芩、黃連和芍藥分別針對下痢、心煩和腹部疼痛,而阿膠則特別用於出血、心情煩躁、失眠的情況。
大黃甘遂湯適用於婦女下腹部脹滿、排尿困難但不口渴的情況。
豬苓湯適用於脈搏浮動、發燒、口渴想喝水、排尿困難的情況,以及少陰病(脈搏細弱、想睡覺)患者,如果出現下痢六七天、咳嗽、嘔吐、口渴、心情煩躁、失眠的情況,可以使用此方。即使現在看到少陰病的症狀,如果患者有出血的情況,就會有心情煩躁和失眠的問題,因此看到出血再使用此方,通常會有效果;反之,如果沒有出血,就算多次使用此方,效果也不一定好。
以上各個處方都強調出血、心情煩躁和失眠的症狀,如果沒有這些症狀,就不適合使用這些處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