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益爲則

《藥徵》~ 卷上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3)

1. 芒硝

主軟堅也。故能治心下痞堅、心下石硬、小腹急結、結胸、燥屎大便硬。而旁治宿食腹滿、小腹腫痞之等諸般難解之毒也。

考證

大陷胸湯證曰:心下痛、按之石硬。

以上一方,芒硝一升,分量可疑。故從《千金方》大陷胸丸。作大黃八兩、芒硝五兩。大陷胸丸證曰:結胸,項亦強。

以上一方。芒硝半斤、分量亦可疑,故從《千金方》作五兩。

調胃承氣湯證曰:腹脹滿。又曰:大便不通。又曰:不吐不下心煩。

以上一方。芒硝半斤、分量亦可疑。今考《千金方》、《外臺秘要》,此方無有焉。故姑從桃核承氣湯,以定芒硝分量。

柴胡加芒硝湯證,不審備也。(說在互考中)

以上一方,芒硝六兩。

大承氣湯證曰:燥屎。又曰:大便硬。又曰:腹滿。又曰:宿食。

大黃牡丹湯證曰:小腹腫痞。

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證曰:心下痞堅云云。復與不愈者。

以上三方,芒硝皆三合。

大黃硝石湯證曰:腹滿。

以上一方。硝石四兩。

橘皮大黃朴硝湯證曰:鱠食之在心胸間不化、吐復不出。

桃核承氣湯證曰:少腹急結。

以上二方,朴硝、芒硝皆二兩。

硝礬散證曰:腹脹。

以上一方,硝石等分。

上歷觀此數方,芒硝主治堅塊明矣,有軟堅之功也。故旁治宿食腹滿,少腹腫痞之等諸般難解者也。

互考

柴胡加芒硝湯,是小柴胡湯而加芒硝者也。而小柴胡湯主治胸脅苦滿,不能治其塊,所以加芒硝也。見人參辨誤中說,則可以知矣。

品考

硝石,和、漢無別;朴硝、芒硝、硝石,本是一物,而各以形狀名之也,其能無異,而芒硝之功勝矣,故余家用之。

白話文:

[芒硝]的主要功效在於軟化堅硬的病竈。因此,它能夠治療心下部的硬塊、心下部像石頭一樣的硬結、小腹部緊繃結實、胸部結塊、乾燥的大便以及大便硬化的情況。此外,它也能輔助治療宿食導致的腹部脹滿、小腹腫脹結實等各種難以化解的毒素。

根據考證,大陷胸湯證狀描述:心下部疼痛,按壓下去像石頭一樣硬。對於此處提到的芒硝一升的用量,存在疑慮,因此參考《千金方》中的大陷胸丸,其成分為大黃八兩、芒硝五兩。大陷胸丸的證狀描述:胸部結塊,頸部也僵硬。

對於這裡的芒硝半斤的用量,同樣存在疑慮,因此參考《千金方》調整為五兩。

調胃承氣湯的證狀描述:腹部脹滿。另有一說:大便不通暢。再有一說:心煩意亂,既無法嘔吐也無法排便。

對於此處的芒硝半斤的用量,同樣存在疑慮。根據《千金方》和《外臺祕要》的考察,這裡並未提及該方劑,因此暫時參考桃核承氣湯來確定芒硝的用量。

柴胡加芒硝湯的證狀描述,並未詳細說明。(相關說明在相互考證中)

此方中的芒硝用量為六兩。

大承氣湯的證狀描述:乾燥的大便。另有一說:大便硬化。再有一說:腹部脹滿。最後一說:宿食。

大黃牡丹湯的證狀描述:小腹腫脹結實。

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的證狀描述:心下部堅硬的病竈等等,如果再次服用仍未痊癒。

上述三方中,芒硝的用量皆為三合。

大黃硝石湯的證狀描述:腹部脹滿。

此方中的硝石用量為四兩。

橘皮大黃朴硝湯的證狀描述:生魚片等食物停留在心胸之間未能消化,嘔吐又吐不出來。

桃核承氣湯的證狀描述:小腹部緊繃結實。

上述兩方中,朴硝和芒硝的用量皆為二兩。

硝礬散的證狀描述:腹部脹滿。

此方中的硝石用量與其他成分相同。

綜觀上述各方,芒硝主要用於治療堅硬的病竈,具有軟化堅硬病竈的功效。因此,它也能輔助治療宿食導致的腹部脹滿,以及小腹腫脹結實等各種難以化解的狀況。

相互考證:

柴胡加芒硝湯,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添加芒硝。小柴胡湯主要用於治療胸脅苦滿,但無法解決堅硬的病竈,因此需要添加芒硝。在人參辨誤中有所提及,由此可知其功效。

品質考察:

硝石,在中國和日本並無區別;朴硝、芒硝、硝石本質上是同一物質,僅以形狀命名,其功效並無差異,但芒硝的效果更佳,因此我家裡會使用芒硝。

2. 甘草

主治急迫也。故治裡急、急痛、攣急。而旁治厥冷、煩躁、沖逆之等諸般迫急之毒也。

考證

芍藥甘草湯證曰:腳攣急。

甘草乾薑湯證曰:厥,咽中干,煩躁。

甘草瀉心湯證曰:心煩不得安。

甘姜甘草湯證曰:咽燥而渴。

桂枝人參湯證曰:利下不止。

以上五方,甘草皆四兩。

芍藥甘草附子湯證,不具也,(說在互考中)

甘麥大棗湯證曰:藏躁喜悲傷欲哭。

以上二方,甘草皆三兩。

甘草湯證曰:咽痛者。

桔梗湯證,不具也。(說在互考中)

桂枝甘草湯證曰:叉手自冒心。

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證曰:煩躁。

四逆湯證曰:四肢拘急厥逆。

甘草粉蜜湯證曰:令人吐涎、心痛發作有時,毒藥不止。

以上六方,甘草皆二兩。

上八方,甘草二兩三兩,而亦四兩之例。

苓桂甘棗湯證曰:臍下悸。

苓桂五味甘草湯證曰:氣從小腹上衝胸咽。

小建中湯證曰:裡急。

半夏瀉心湯證曰:心下痞。

小柴胡湯證曰:心煩。又云:胸中煩。

小青龍湯證曰:咳逆倚息。

黃連湯證曰:腹中痛。

人參湯證曰:逆搶心。

旋覆花代赭石湯證曰:心下痞硬、噫氣不除。

烏頭湯證曰:疼痛不可屈伸。又云:拘急不得轉側。

以上十方,甘草皆三兩。

排膿湯證。闕。(說在桔梗部)

謂胃承氣湯證曰:不吐、不下、心煩。

桃核承氣湯證曰:其人如狂。又云:少腹急結。

桂枝加桂湯證曰:奔豚,氣從少腹上衝心。

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證曰:驚狂、起臥不安。

以上五方,甘草皆二兩。

上歷觀此諸方。無論急迫,其他曰痛、曰厥、曰煩、曰悸、曰咳、曰上逆、曰驚狂、曰悲傷、曰痞硬、曰利下,皆甘草所主。而有所急迫者也,仲景用甘草也;其急迫劇者,則用甘草亦多。不劇者,則用甘草亦少。由是觀之,甘草之治急迫也明矣。古語曰:病者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。其斯甘草之謂乎?仲景用甘草之方甚多,然其所用者,不巡前證,故不枚舉焉。

凡徵多而證明者,不枚舉其徵,下皆效之。

互考

甘草湯證曰:咽痛者,可與甘草湯。不差者,與桔梗湯。凡其急迫而痛者,甘草治之。其有膿者,桔梗治之。今以其急迫而痛,故與甘草湯。而其不差者,已有膿也。故與桔梗湯,據此推之。則甘草主治,可得而見也。

芍藥甘草附子湯,其證不具也。為則按其章曰:發汗病不解,反惡寒。是惡寒者,附子主之。而芍藥、甘草,則無主證也。故此章之義,以芍藥甘草湯。腳攣急者,而隨此惡寒,則此證始備矣。為則按:調胃承氣湯、桃核承氣湯,俱有甘草。而大小承氣湯、厚朴三物湯,皆無甘草也。

調胃承氣湯證曰:不吐不下心煩。又曰:鬱郁微煩,此皆其毒急迫之所致也;桃核承氣湯證曰:或如狂、或少腹急結,是雖有結實。然狂與急結,此皆為急迫,故用甘草也。大小承氣湯、厚朴三物湯、大黃黃連瀉心湯,俱解其結毒耳。故無甘草也,學者詳諸。

白話文:

甘草主要治療急迫的症狀,所以能處理裡急(腹部拘急)、急痛、攣急(肌肉痙攣)等情況。同時,也能輔助治療厥冷(手腳冰冷)、煩躁、氣衝逆等各種急迫的症狀。

考證:

  • 芍藥甘草湯的症狀有:腳部肌肉痙攣。
  • 甘草乾薑湯的症狀有:厥冷、喉嚨乾燥、煩躁。
  • 甘草瀉心湯的症狀有:心中煩亂不安。
  • 甘姜甘草湯的症狀有:喉嚨乾燥想喝水。
  • 桂枝人參湯的症狀有:腹瀉不止。 (以上五方,甘草用量皆為四兩。)
  • 芍藥甘草附子湯的症狀沒有明確列出。
  • 甘麥大棗湯的症狀有:精神焦躁、情緒低落、想哭。 (以上二方,甘草用量皆為三兩。)
  • 甘草湯的症狀有:喉嚨疼痛。
  • 桔梗湯的症狀沒有明確列出。
  • 桂枝甘草湯的症狀有:會用手遮蓋胸口。
  •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的症狀有:煩躁。
  • 四逆湯的症狀有:四肢拘攣、厥冷。
  • 甘草粉蜜湯的症狀有:令人吐口水、心痛發作不定時、中毒情況無法停止。 (以上六方,甘草用量皆為二兩。)

上面提到的八個方劑,甘草用量有二兩、三兩,也有用到四兩的。

  • 苓桂甘棗湯的症狀有:肚臍下方跳動。

  • 苓桂五味甘草湯的症狀有:氣從小腹向上衝到胸部和咽喉。

  • 小建中湯的症狀有:腹部拘急。

  • 半夏瀉心湯的症狀有:心下痞塞(胃脘部脹滿不適)。

  • 小柴胡湯的症狀有:心煩,或胸中煩悶。

  • 小青龍湯的症狀有:咳嗽氣逆、呼吸困難。

  • 黃連湯的症狀有:腹中疼痛。

  • 人參湯的症狀有:氣逆衝心。

  • 旋覆花代赭石湯的症狀有:心下痞硬、打嗝不止。

  • 烏頭湯的症狀有:疼痛到無法彎曲伸直,或拘攣到無法翻身。 (以上十方,甘草用量皆為三兩。)

  • 排膿湯的症狀沒有列出。

  • 胃承氣湯的症狀有:無法吐出、無法排便、心煩。

  • 桃核承氣湯的症狀有:精神恍惚如狂,或小腹部拘急。

  • 桂枝加桂湯的症狀有:奔豚,氣從小腹向上衝到心口。

  •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的症狀有:驚恐狂躁、坐立不安。 (以上五方,甘草用量皆為二兩。)

綜觀以上各方,無論是急迫、疼痛、厥冷、煩躁、心悸、咳嗽、上逆、驚狂、悲傷、痞硬、腹瀉,都可見甘草的治療作用。而這些症狀,都帶有某種急迫的性質。張仲景使用甘草,是依據病情急迫程度,急迫嚴重的,甘草用量就多,不嚴重的,甘草用量就少。由此可見,甘草治療急迫症狀是很明確的。古人說:生病的人感到痛苦急迫,可以用甘甜的食物來緩和,這裡說的可能就是指甘草吧?張仲景使用甘草的方劑很多,但所用的情況並非總是相同,因此不一一列舉。

凡是出現許多症狀但都指向同一病機的,就不一一列舉,後面的內容也遵循這個原則。

互考:

甘草湯的症狀有:喉嚨疼痛,可以用甘草湯治療,如果沒效果,就用桔梗湯。凡是急迫又疼痛的症狀,用甘草治療。如果有化膿的狀況,用桔梗治療。因為是急迫又疼痛,所以先用甘草湯,如果沒有效果,表示已經化膿了,所以要用桔梗湯。由此可見,甘草的主要治療方向。

芍藥甘草附子湯的症狀沒有明確列出。不過依照相關條文來看,是「發汗後病情沒有緩解,反而更加怕冷」,這怕冷的症狀,是附子主要處理的。而芍藥和甘草,則沒有明顯的主治症狀。所以,這一條的意義應該是,先以芍藥甘草湯治療腳部肌肉痙攣,如果同時出現怕冷,則此時芍藥甘草附子湯的症狀才完整。另外,調胃承氣湯、桃核承氣湯都有甘草,但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、厚朴三物湯則沒有甘草。

調胃承氣湯的症狀有:無法吐出、無法排便、心煩。也有說:精神鬱悶、微微煩躁,這些都是因為毒邪急迫所導致的。桃核承氣湯的症狀有:精神恍惚如狂,或小腹部拘急,雖然也有腸道積滯,但狂躁和拘急,都是急迫的表現,所以要用到甘草。而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、厚朴三物湯、大黃黃連瀉心湯,都是單純地解除腸道積滯,所以沒有甘草。希望學者仔細思考這些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