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長沙藥解》~ 卷四 (13)
卷四 (13)
1. 卷四
牡蠣鹹寒降澀,秘精斂神,清金瀉熱,安神魂而保精液,凡心悸神驚,遺精盜汗之證皆醫,崩中帶下,便滑尿數之病俱療。善消胸脅痞熱,緣少陽之經,逆而不降,則胸脅硬滿,而生瘀熱,牡蠣降攝君相之火,甲木下行,經氣松暢,硬滿自消。一切痰血症瘕,癭瘤瘰癧之類,得之則化,軟堅消痞,功力獨絕。粉身止汗最良。
煅粉,研細用。
龍骨,味鹹,微寒,性澀,入手少陰心、足少陰腎、足厥陰肝、足少陽膽經。斂神魂而定驚悸,保精血而收滑脫。
金匱桂枝龍骨牡蠣湯,桂枝三兩,芍藥三兩,甘草二兩,生薑三兩,大棗十二枚,龍骨二兩,牡蠣三兩。治虛勞,失精血,少腹弦急,陰頭寒,目眩發落,脈得芤動微緊虛遲者。凡芤動微緊虛遲之脈,是謂清穀亡血失精之診,男子得之,則為失精,女子得之,則為夢交,以水寒土濕,風木疏泄,精血失藏故也。相火升泄,則目眩發落。
風木鬱陷,則少腹弦急。桂枝、芍藥,達木鬱而清風燥,甘、棗、生薑,補脾精而調中氣,龍骨、牡蠣,斂精血之失亡也。
傷寒桂枝甘草龍骨壯蠣湯,桂枝一兩,甘草二兩,龍骨二兩,牡蠣二兩。治太陽傷寒,火逆,下後,因燒針煩躁者。火逆之證,下之亡其里陽,又復燒針發汗,亡其表陽,神氣離根,因至煩躁不安。桂枝、甘草,疏木鬱而培中宮,龍骨、牡蠣,斂神氣而除煩躁也。
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,桂枝三兩,甘草二兩,大棗二兩,生薑三兩,龍骨四兩,蜀漆三兩,牡蠣五兩。治太陽傷寒,脈浮,火劫亡陽,驚狂,起臥而不安者。以火逼汗多,因致陽亡。君火飛騰,神魂失根,是以驚生。濁陰上逆,迷失心宮,是以狂作。龍骨、牡蠣,斂神魂而止驚,加蜀漆以吐瘀濁,去芍藥之瀉陽氣也。
柴胡加龍骨牡蠣湯,柴胡四兩,半夏二合,人參兩半,大棗六枚,生薑兩半,牡蠣二兩半,桂枝兩半,茯苓兩半,鉛丹兩半,大黃一兩,龍骨兩半。治少陽傷寒,下後胸滿煩驚譫語,小便不利,一身盡重,不可轉側者。以下敗里陽,膽氣拔根,是以驚生。甲木逆沖,是以胸滿。
相火升炎,故心煩而語妄。水泛土濕,故身重而便癃。大棗、參、苓,補土而瀉水,大黃、柴、桂,瀉火而疏木,生薑、半夏,下衝而降濁,龍骨、牡蠣、鉛丹,斂魂而鎮逆也。
龍骨蟄藏閉澀之性,保攝精神,安驚悸而斂疏泄,凡帶濁遺泄,崩漏吐衄,一切失精亡血之證皆醫,斷鬼交,止盜汗,除多夢,斂瘡口,澀腸滑,收肛脫。
白者佳,煅,研細用。
附子,味辛、咸、苦,溫,入足太陰脾、足少陰腎經。暖水燥土,瀉濕除寒,走中宮而溫脾,入下焦而暖腎,補垂絕之火種,續將斷之陽根,治手足厥冷,開臟腑陰滯,定腰腹之疼痛,舒踝膝之攣拘,通經脈之寒瘀,消疝瘕之冷結,降濁陰逆上,能回噦噫,提清陽下陷,善止脹滿。
白話文:
牡蠣
牡蠣味道鹹,性寒涼,有收斂固澀的作用,可以固守精氣、安定心神,清除肺部的燥熱,使心神安寧並保護精液。對於心悸、精神不安、遺精盜汗等症狀都有療效,也能治療婦女的崩漏、白帶過多、大便滑泄、小便頻繁等問題。牡蠣擅長消除胸脅部的痞悶和熱感,因為少陽經氣運行不暢、無法下降時,會導致胸脅脹滿、產生鬱熱。牡蠣可以降伏君相之火,使肝氣順暢下行,經絡氣機通暢,胸脅的脹滿感自然消失。各種痰瘀血塊、腫塊、癭瘤、淋巴結腫大等問題,用牡蠣都能使其消散,具有軟化堅硬、消除痞塊的獨特功效。將牡蠣磨成粉外敷,是止汗的最佳選擇。
使用時將牡蠣煅燒後磨成細粉。
龍骨
龍骨味道鹹,性微寒,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,主要歸心經、腎經、肝經、膽經。可以安定心神、鎮定驚悸,保護精血、收斂滑脫。
《金匱要略》中的桂枝龍骨牡蠣湯,配方包含:桂枝三兩、芍藥三兩、甘草二兩、生薑三兩、大棗十二枚、龍骨二兩、牡蠣三兩。此方用於治療虛勞導致的精血虧損、少腹部拘急、陰部發冷、頭暈目眩、脫髮,脈象出現空虛、搏動微弱、緊澀遲緩等情況。這種脈象通常表示身體精血虧虛,男子可能出現遺精,女子則可能出現夢交,這是因為水寒土濕,風木疏泄,導致精血無法固藏。相火上炎,就會導致頭暈和脫髮。
風木鬱結,則會導致少腹拘急。桂枝和芍藥可以疏解肝木的鬱結,清除風燥;甘草、大棗、生薑可以補養脾精、調和中氣;龍骨和牡蠣則可以收斂精血的流失。
《傷寒論》中的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,配方包含:桂枝一兩、甘草二兩、龍骨二兩、牡蠣二兩。此方用於治療太陽傷寒,出現火逆症狀,在瀉下後又因燒針導致煩躁不安的情況。火逆的病證,瀉下會損傷身體的陽氣,燒針發汗會進一步損傷體表的陽氣,導致神氣脫離根本,從而引起煩躁不安。桂枝和甘草可以疏解肝木鬱結、培補中宮;龍骨和牡蠣可以收斂神氣、消除煩躁。
《傷寒論》中的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,配方包含:桂枝三兩、甘草二兩、大棗二兩、生薑三兩、龍骨四兩、蜀漆三兩、牡蠣五兩。此方用於治療太陽傷寒,脈浮,因火劫導致陽氣亡失,出現驚狂、坐臥不安的情況。火熱逼迫導致汗液大量流失,造成陽氣亡失。君火上炎,使心神失去依託,因此產生驚恐。濁陰之氣上逆,迷亂心神,因此出現狂躁。龍骨和牡蠣可以收斂心神、鎮定驚恐,加入蜀漆可以清除瘀濁,去掉芍藥是為了避免其耗損陽氣。
《傷寒論》中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,配方包含:柴胡四兩、半夏二合、人參兩半、大棗六枚、生薑兩半、牡蠣二兩半、桂枝兩半、茯苓兩半、鉛丹兩半、大黃一兩、龍骨兩半。此方用於治療少陽傷寒,在瀉下後出現胸悶、煩躁、驚恐、胡言亂語、小便不利、全身沉重、不能轉側等情況。瀉下會損傷身體的陽氣,導致膽氣失去根本,因此產生驚恐;肝木之氣上逆,因此出現胸悶。
相火上炎,所以心煩而胡言亂語;水濕泛濫,所以身體沉重且小便不暢。大棗、人參、茯苓可以補養脾土、消除水濕;大黃、柴胡、桂枝可以瀉火疏肝;生薑和半夏可以降逆、清除濁氣;龍骨、牡蠣、鉛丹可以收斂神魂、鎮定逆亂之氣。
龍骨具有收斂閉藏的特性,可以保護精神,安定驚悸、收斂滑脫,對於白帶渾濁、遺精、崩漏、吐血、衄血等各種精血虧損的症狀都有療效,還能斷除鬼交(夢遺),止盜汗,消除多夢,收斂瘡口,澀止腸滑,收縮脫肛。
白色的龍骨品質最佳,使用時需煅燒後磨成細粉。
附子
附子味道辛、鹹、苦,性溫熱,主要歸脾經、腎經。具有溫暖脾土、燥濕、驅散寒邪的作用。能夠溫暖中焦、脾胃,溫暖下焦、腎臟,可以補益將要熄滅的陽火,接續即將斷絕的陽氣,治療手足冰冷,疏通臟腑陰寒阻滯,止腰腹疼痛,舒緩踝膝攣縮,疏通經脈中的寒瘀,消散疝氣、腫塊的寒冷凝結,降泄上逆的濁陰之氣,能治療呃逆,提升下陷的清陽之氣,擅長消除脹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