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四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6)

1. 大黃

以此知後人本草,誠不可與《本經》、《別錄》同年語也。

元素:瀉諸實熱不通,除下焦濕熱。

瀕湖:治下痢赤白,裡急腹痛,小便淋瀝,實熱燥結。

[發明]大黃,其色正黃,得天地至陰之氣獨厚,故其性大寒,氣味重濁,故迅速善走,直達下焦,深入血分,無堅不破,盪滌積垢,有犂庭掃穴、攘除奸凶之功,因有將軍之稱。生用者,其力全,迅如走丸,一過不留,除邪而不傷正氣,此大將軍救民水火,而不擾閭闔者也;制過者,其力已緩,頗難速效,正猶縛賁育而使臨大敵,亦無以展其所長。

東垣謂治在上者,非酒不至,必用酒浸,引上至高之分,驅熱而下,未免矯揉造作,用違其長,讀仲景瀉心法,可悟古人無此制度,而俗人見識不真,藉口和平兩字,以為嘗試之計,謬矣!但久制者,可從小便以導濕熱,惟清寧丸能有此功,而尋常之酒製大黃,非其倫比。近人亦有謂生者走後陰,熟者走前陰,殊是不確。

《金匱》瀉心湯治吐血、衄血,明是陽亢上逆,迫血妄行,故以大黃、芩、連直折其炎上之勢,而乃云心氣不足,必是傳寫有誤,致令古今注家,為此節作說解者,皆囁嚅而不可解,不如《醫宗金鑑》徑改為心氣有餘,何等直捷爽快。承氣之法,得枳實則其行尤速,得芒硝則軟堅,可化燥矢為溏糞。

但其味大苦,最傷胃氣,胃弱者得之,無不減食,且不知味,苟非實熱蘊結,誠不可輕用。凡老年氣弱、瘦人陰虛,即有大便燥結、欲解不解見症,今法恆用玄明粉七八分,合枳實四五分,檳榔六七分,奏功甚捷,可無礙胃腹痛之弊,且亦一過無餘,力亦不亞於生軍,較為輕微淡遠,不動聲色,亦猶幺麼小醜,尚非據險負隅,則一偏裨之職,亦足以蕩平之,正不煩名將親征,小題大做云爾。

[禁忌]繆仲淳謂:血閉由於血枯,便閉由於血少腸燥,胸腹脹滿由於中氣不運,女子腹痛由於厥陰血虛等證,皆不可妄為推蕩。

白話文:

由此可知後世的本草書籍,實在不能和《本經》、《別錄》相提並論了。

**屬性:**主要用於排除體內各種實熱導致的阻塞不通,並清除下焦的濕熱。

**李時珍說:**大黃能治療痢疾(包括赤痢和白痢)、裡急後重、腹痛、小便淋漓不暢以及實熱引起的燥結便秘。

**【闡述】**大黃,其顏色純正黃色,是因為得到了天地至陰之氣的特別厚愛,所以藥性大寒,氣味濃重渾濁,因此藥效迅速且能直達下焦,深入血分,沒有什麼堅硬的積滯不能攻破,可以徹底清除體內的積垢,具有像犁庭掃穴、剷除奸惡的功效,所以被稱為將軍。生用的大黃,藥力最強,快如奔馬,用過就迅速排除,不留藥力,能清除邪氣而不傷害正氣,這就像大將軍能救民於水火,但不會騷擾百姓一樣;經過炮製的大黃,藥力已經減緩,很難迅速見效,就像把一個力能扛鼎的壯士束縛住,讓他去面對強敵,也無法發揮他的長處。

李東垣認為,要治療上部的病症,不用酒來引導就無法到達病灶,必須用酒浸泡大黃,才能將藥力引到上部,驅散熱邪而使之向下走。這種做法未免太過牽強,違背了大黃的藥性特點。讀讀張仲景的瀉心湯方,就能明白古人並沒有這種炮製制度,只是現代人見識不足,藉口「平和」二字,想用這種方法試試療效,實在是謬誤!但是久經炮製的大黃,可以從小便排出濕熱,只有清寧丸有這種功效,而一般用酒炮製的大黃是比不上的。近代有人說生大黃走後陰(肛門),熟大黃走前陰(小便),這種說法實在是不正確的。

《金匱要略》中的瀉心湯是用來治療吐血、衄血的,明明是陽氣亢盛上逆,導致血不循常道妄行,所以用大黃、黃芩、黃連直接抑制這種上炎的趨勢。有人卻說是心氣不足導致的,這一定是傳抄錯誤,導致古今注家對這個問題都含糊不清,無法解釋,不如《醫宗金鑑》直接改為心氣有餘,多麼直接爽快。承氣湯的用法,加入枳實能讓藥力運行更迅速,加入芒硝可以軟化堅硬的糞便,使乾燥的糞便變得稀溏。

但是大黃的味道非常苦,最容易損傷胃氣,胃虛弱的人用了,沒有不食慾減退,甚至味覺失靈的。如果不是實熱積聚,實在不應該輕易使用。凡是老年人氣虛、瘦人陰虛,即使有大便乾燥、想解又解不出來的症狀,現在的醫家常常使用玄明粉七八分,加上枳實四五分,檳榔六七分,效果很好,可以避免損傷胃氣和引起腹痛的弊端,而且藥效一過就沒有殘留,藥力也不亞於生大黃,只是作用更為輕微平和,不露聲色。這就像一些小小的毛賊,如果不是據險頑抗,只需要一個偏將的職責,也足以將他們剷平,不需要名將親自出征,小題大做。

**【禁忌】**繆仲淳認為:血閉是因為血枯竭,便閉是因為血少腸道乾燥,胸腹脹滿是因為中氣不通暢,婦女腹痛是因為厥陰血虛等症狀,都不能隨便使用大黃來攻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