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六 (2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28)

1. 山豆根

[發明]山豆根,蘇頌《圖經》謂其蔓如大豆,因有此名。《開寶本草》雖謂氣味甘寒,然其實甚苦,沈存中《夢溪筆談》已言本草之誤。其功用則《開寶》謂解諸藥毒,止痛,消瘡腫毒,發熱咳嗽,治入及馬急黃,殺蟲。蓋苦寒泄降,其味甚厚,故能解毒而療瘡瘍之腫痛,兼能殺毒治黃,皆惟大熱之實證為宜。

又治發熱咳嗽,則以肺胃熱咳言之,非不問虛實寒熱,可為咳嗽之通用品也。今人專以治咽喉腫痛,則本於《圖經》,謂含之咽汁,解咽喉腫毒甚妙。石頑謂水浸含漱、煎湯細呷皆可。蓋凡藥用根,多取其下行能降,而此又大寒大苦,則直折火毒之上炎,亦惟實熱閉塞者,始為合宜。而風邪外束之喉痛,尚須辛涼開泄者,則必不可早投,反恐遏抑不宣,重增其困。

石頑所謂解痘疹熱毒及喉痹者,意固不差,但近今喉痧為病最多,而有外感表尚未罷,及肺胃實熱如焚兩候,先後不同,投藥即因而大異。如有表者,先投寒降,則外邪不散,適以內攻;如熱熾者,誤授輕揚,則烈火見風,頓成焦土,臨症者豈可不辨之於早?而石頑《逢原》,竟謂喉證皆屬陰氣上逆,故用苦寒以降之,真令人無可索解矣。瀕湖謂研末湯服,治腹脹喘滿;酒服治女人血氣腹脹;丸服治下痢。

則必皆屬實熱壅塞者,庶乎相投,而言之不詳,其弊亦甚。又謂,磨汁服止卒患熱厥心腹痛,五種痔漏;研汁塗諸熱腫禿瘡,蛇狗蜘蛛傷,則清火解毒之顯而易見者耳。

[禁忌]石頑謂:脾胃虛寒作瀉者,禁用。

白話文:

山豆根

山豆根的命名,據蘇頌《圖經》記載,是因為它的藤蔓像大豆一樣。雖然《開寶本草》記載其性味甘寒,但實際上它非常苦,沈括在《夢溪筆談》中已指出這是《開寶本草》的錯誤。其功效,《開寶本草》記載為解毒、止痛、消腫、治療發熱咳嗽、黃疸,以及殺蟲。由於其苦寒且具有很強的清泄作用,所以能解毒並治療瘡瘍腫痛,也能殺蟲治黃疸,但都只適用於實熱證。

用於治療發熱咳嗽,指的是肺胃熱咳,並非所有咳嗽都適用,不能不分虛實寒熱就使用。現代人常用它治療咽喉腫痛,這源於《圖經》記載它含在口中,咽下汁液,能有效緩解咽喉腫痛。石頑(喻嘉言)認為,可以水浸含漱,或煎湯慢慢飲用。藥物多取其根入藥,是因其具有下行的功效,而山豆根性寒苦,能直達火毒上炎之處,但只適用於實熱閉塞的情況。如果是風寒外束引起的喉痛,則需要用辛涼解表之藥,不可使用山豆根,以免抑制病情,加重病情。

石頑在《醫學逢原》中認為所有喉嚨疾病都屬於陰氣上逆,因此使用苦寒藥物治療,這種說法讓人難以理解。張景岳在《景岳全書》中記載,山豆根研末沖服可治療腹脹喘滿;酒服可治療婦女血氣腹脹;製成丸藥服用可治療下痢。這些用法都適用於實熱壅塞的情況,但記載不夠詳盡,這也是其不足之處。此外,山豆根磨汁服用可治療突發的熱厥心腹痛和各種痔漏;研磨成汁塗抹於腫毒、禿瘡以及蛇、狗、蜘蛛咬傷處,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禁忌:石頑指出,脾胃虛寒、容易腹瀉的人禁用山豆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