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六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24)

1. 牽牛子

一服而減,三服而平。牽牛能達右腎命門,走精隧,人所不知,惟東垣李明之知之,故明之治下焦陽虛天真丹,用牽牛以鹽水炒黑,佐沉香、杜仲、破故紙、官桂諸藥,深得補瀉兼施之妙,方見《醫學發明》。

又東垣治脾濕太過,通身浮腫,喘不得臥,腹如鼓,海金沙散,亦以牽牛為君,則東垣未盡棄牽牛不用,但貴施之得道耳(壽頤按:病在二陰之間等句不妥,此乃氣滯痰凝,諸府俱不通利,所謂不通則痛。

若謂二陰之間,前阻小便,後阻大便,則似二便之上源,有一處總彙,即從此分開為大小便,此是漢唐以後醫家不知小溲來路,往往說得離奇,竟堪噴飯,今之生理學說,不如是也)。

白話文:

服用一次就能減輕症狀,服用三次就能使病情平復。牽牛子能到達右腎的命門,運行於精液通道,這點是許多人所不知道的,只有金元時期的醫家李杲明白這個道理。所以李杲治療下焦陽虛的「天真丹」時,使用以鹽水炒黑的牽牛子,搭配沉香、杜仲、補骨脂、肉桂等藥材,巧妙地達到補瀉兼施的功效,這個方子記載在《醫學發明》這本書中。

另外,李杲治療脾濕太過、導致全身浮腫、呼吸困難無法躺臥、腹部像鼓一樣脹大的病症,所使用的「海金沙散」也是以牽牛子為主藥。可見李杲並沒有完全棄用牽牛子,只是重視如何正確地使用它而已。(壽頤按:文中提到「病在二陰之間」等說法不恰當,這其實是氣滯痰凝,導致各個臟腑都不通暢,所謂「不通則痛」就是這個意思。

如果說「二陰之間」,是前有小便受阻,後有大便不通,那就像大小便的源頭有一個匯合處,再從那裡分開成為大小便一樣,這是漢唐以後的醫家不了解小便的來源,常常說出一些離奇的說法,讓人啼笑皆非,現在的生理學說並非如此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