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五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20)

1. 高良薑

《別錄》:「辛,大溫。主暴冷,胃中冷逆,霍亂腹痛。」

[正義]良薑,大辛大溫,潔古謂辛熱純陽,故專主中宮真寒重證。《別錄》獨以治胃冷氣逆,霍亂腹痛者,正以霍亂多中氣大寒,忽然暴作,俄頃之間,胸腹絞痛,上吐下瀉,即四肢冰冷,面唇舌色淡白如紙,脈伏不見,冷汗如油,大肉陡削,良由盛暑之時,乘涼飲冷,汩沒真陽,致中氣暴絕,見證如是之劇,甚者一二時即已告斃,此非大劑溫燥,萬不能挽回垂絕之元陽。

三十年來,時疫頻行,無年不有,所見無不如是,薑、附、吳萸、良薑、蓽茇之屬,均為此病必須要藥。惟近賢王孟英、陸九芝兩家所論霍亂,皆主濕熱而言,且謂肢冷脈伏,即是熱深厥深之候,萬萬不可誤用四逆法者,此則當時見證之不同,蓋亦天時人事之變遷,固自有不可一概論者,此當以舌苔之淡白與黃膩辨之。

而所瀉所吐之物,一則清澈如水,一則穢氣惡臭,亦必確乎有憑,固不患臨證時之無所適從者也。

[廣義]陳藏器謂:止痢(是必以虛寒滑利言之,非濕熱積滯之腸闢可知)。

甄權謂:治腹內久冷氣痛。

大明謂:治轉筋瀉痢(則即真寒之霍亂轉筋也)。又謂治反胃(則胃中無火,食入反出之,朝食暮吐,完穀清澈者也)。

蘇頌謂:含塊(注:原本作「愧」)咽津,治忽然噁心嘔清水。亦胃寒之證。

瀕湖謂:健脾胃,寬噎膈,破冷癖,除瘴瘧(皆以陰霾填塞者言,而胃燥津枯之噎膈,濕熱穢濁之瘴瘧,非可一概論矣)。

石頑謂:脾胃為客寒所犯,則逆冷霍亂,辛溫暖脾胃而逐寒邪,故能治之。

甄權、大明之主治,皆暖胃溫中散寒之功,如寒疝小腹痛,須同茴香治之,產後下焦虛寒,瘀血不行,小腹結痛者,亦用之。若胃火作嘔,傷暑霍亂,禁用。

壽頤按:此所謂傷暑,以暑熱言,即孟英、九芝之所謂熱霍亂。若暑月貪涼飲冷而發為真寒霍亂,則雖在盛夏,亦非暑熱之病,不可誤會。

白話文:

高良薑

高良薑味辛,性大溫。主治暴發的寒冷、胃中寒冷逆氣、霍亂腹痛。

高良薑辛熱屬陽,專門治療中焦(腹部)寒邪重症。《別錄》單獨記載它治療胃寒氣逆、霍亂腹痛,是因為霍亂多由中氣寒邪過盛引起,發病急驟,很快出現胸腹絞痛、嘔吐腹瀉,四肢冰冷,臉色、嘴唇、舌頭蒼白如紙,脈搏微弱或摸不到,出冷汗像油一樣,身體消瘦,這是因為盛夏時節貪涼飲冷,損傷了陽氣,導致中氣驟然衰竭。病情嚴重者,一兩個小時內就可能死亡。這種情況非用大劑量的溫熱藥物,很難挽回垂危的陽氣。

三十年來,時疫流行頻繁,幾乎年年都有,我見到的情況都像這樣。生薑、附子、吳茱萸、高良薑、蓽茇等都是治療這種疾病必須的藥物。但是近代名醫王孟英、陸九芝二人論述霍亂,都認為是濕熱導致的,並說肢體冰冷、脈搏微弱是熱邪深入、厥逆深入的徵兆,絕對不能誤用溫陽的方法。這是因為他們所見的病例不同,也是因為時代和人事變遷的緣故,不能一概而論,應當根據舌苔的顏色是淡白還是黃膩來辨別。

嘔吐腹瀉的物體,一種是清澈像水一樣,一種是污穢惡臭的,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,這樣臨證時就不會無所適從了。

陳藏器說:高良薑可以止痢(這一定是虛寒滑利引起的,不是濕熱積滯引起的痢疾)。

甄權說:高良薑治療腹部久冷氣痛。

大明說:高良薑治療轉筋、瀉痢(也就是真寒引起的霍亂轉筋)。又說可以治療反胃(即胃中沒有火,食物吃進去又吐出來,早上吃的晚上吐出來,吐出的食物清澈)。

蘇頌說:含高良薑在口中,咽下唾液,治療突然噁心嘔吐清水,也是胃寒的症狀。

李時珍說:高良薑可以健脾胃,治療噎膈,治療冷癖,治療瘴瘧(都是因為陰邪阻塞造成的,但胃燥津枯的噎膈,濕熱穢濁的瘴瘧,不能一概而論)。

石頑說:脾胃受寒邪侵犯,就會出現逆冷霍亂,辛溫的藥物溫暖脾胃,驅逐寒邪,所以能治療這種病。

甄權、大明所說的功效,都是溫暖脾胃、散寒的功效,例如寒疝小腹疼痛,需要與茴香一起使用;產後下焦虛寒,瘀血不通,小腹結痛,也可以用它。但是如果胃火嘔吐,或者傷暑霍亂,則禁用。

按語:這裡說的傷暑,是指暑熱引起的,也就是王孟英、陸九芝所說的熱霍亂。如果是在盛夏貪涼飲冷而引起真寒霍亂,即使在盛夏,也不是暑熱引起的疾病,不能誤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