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藥論》~ 一、補劑 (1)
一、補劑 (1)
1. 一、補劑
2. 溫中
人參
大補氣虛,兼扶血弱。鎮靈臺以保驚癇,通經脈而托痘疹。回生於脫血昏眩,奪命於亡陽厥逆。療胎前百怯,而橫生逆產尤良;培產後諸虛,而食滯瘀凝未可。內傷勞熱可救,心腹虛痛莫缺。同白朮則補中,共黃耆則補表。元氣下陷,須佐升、柴;淋癃虛秘,賴和苓、膝。脾虛腫脹靈劑,肺熱喘嗽毒鴆。
黃耆(入肺)
充血分以托陷伏之陰疽,而既潰者尤驗;實腠理以固表疏之虛汗,而邪盛者非宜。護陽虛外寒,退陰虛內熱。脾虧兼術,血弱兼歸。赤子慢驚與痘漿之清薄俱宜,女人胎痢及崩帶之淋漓皆善。實痰實嗽不相當,虛脹虛膨深得益。
白朮(入脾、肺經)
強胃加餐,固脾除濕。虛膨虛脹,助以參、耆;虛暈虛眩,濟以麻、半。久痢固可以投,久瘧非斯莫截。君枳實,有消痞之功;佐條芩,為安胎之劑。斂虛汗,擬似耆能;補中氣,幾如參力。喘哮難施,血虛毋忌。
大棗(入脾)
養脾胃,益氣調中;潤心肺,生津止嗽。療老人血涸而便難,治女人臟躁而如祟。奔豚用之,補脾以平腎也;停飲用之,培土以勝水也。蟲子、疳兒莫食,牙病、腹滿毋嘗。
白話文:
溫中
人參:
大補元氣,還能補血。能鎮定心神,預防驚癇,疏通經脈,幫助痘疹痊癒。能救治因失血而引起的昏迷,也能治療亡陽厥逆等危急情況。治療孕期各種虛弱症狀效果好,尤其對難產效果顯著;也能治療產後各種虛弱,以及食積瘀血等症狀。能治療內傷引起的勞熱,對心腹虛痛也有效。與白朮同用則補中焦,與黃耆同用則補表。若元氣下陷,需配合升麻、柴胡;若淋病、小便不利、便秘等因虛弱導致的症狀,需配合茯苓、澤瀉。是治療脾虛腫脹、肺熱咳嗽的良藥。
黃耆:(歸肺經)
能補益血分,治療陰疽(指深部膿腫)等陷下症狀,尤其在潰瘍後效果更佳;能固表,治療虛汗,但邪盛者不宜使用。能溫補陽虛外寒,又能治療陰虛內熱。脾虛者可與白朮同用,血虛者可與當歸同用。治療小兒驚癇、輕症天花都適用,治療婦女胎痢、崩漏帶下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。實證的痰嗽、脹滿等症狀則不適用,虛脹虛膨則效果顯著。
白朮:(歸脾、肺經)
能健脾胃,除濕。治療虛膨虛脹,可與人參、黃耆同用;治療虛暈虛眩,可與麻黃、半夏同用。治療久痢有效,治療久瘧也只有它才能奏效。與枳實同用,有消痞(消食積)的功效;與黃芩同用,有安胎的功效。能斂虛汗,功效類似黃耆;能補中氣,功效類似人參。但治療喘哮則效果不佳,血虛者可以使用。
大棗:(歸脾經)
能養脾胃,益氣和中;能潤心肺,生津止咳。能治療老人血虛便秘,治療婦女臟躁症。治療奔豚氣痛,是通過補脾以平肝腎;治療停飲,是通過健脾以利水。蟲積、疳積的小孩不宜食用,牙病、腹滿者也不宜食用。
3. 平補
阿膠(入肺、肝、腎)
安血虛胎動,止血熱吐衄。定痿弱之喘,止休息之痢。崩帶宜投,痔漏可入。
山藥(入脾)
補脾胃而益中氣之虛,培腰腎以固元精之泄。癇症堪親,癆家深切。津枯腸滑共云神,血崩帶下交稱捷。此氣平味淡,補脾補腎之功居多。
何首烏(入肝、腎)
性溫能壯陽道,味澀能固元精。頸項瘰癧與皮膚燥癢皆宜,腰膝痿軟與筋骨痠痛咸善。瘡疽與腸中堅結,生用何妨?痎瘧與胃裡痰凝,炒則為良。助痘漿白滿,醫所不知;治蠱毒入腹,書多不載。鬚髮斑白,恣服重黑;顏色枯槁,以餌還榮。
百合(入肺、肝)
療腹脹心疼,利大小便難而立效;能補中益氣,除浮腫痞滿而功高。寒熱周身疼痛,百邪鬼魅能消。遠驚悸,殺蟲毒,傷寒壞後堪醫;治乳瘡,療喉痹,發背癰疽並治。
芡實(入脾、腎)
益氣強志而澀精,補中健脾而耐老。療腰膝無溫痹之疼痛,驅暴病致耳目之聰明。補心腎之功固多,實脾胃之氣最捷。
薏苡仁(入脾、胃)
清熱保肺,咳膿咯血交宜,而調癆深當;滲濕扶脾,腸滑肌浮並可,而侑食偏優。腳膝攣痹,須分寒熱;膀胱淋澀,勿藉君臣。根搗汁以和醪,黃疸有驗;葉煮湯而作澡,赤子無疴。
蓮(入肝)
藕可清心涼血,不惟消煩渴,而吐衄者尤能去舊以生新;實(入腎、心)可養心補脾,不獨固遺滑,而瀉利者更善升清以降濁。葉有鼓胃之功,節(入心、脾)有止血之益,女人御帶則房靈,男子塞精則須(入心、腎)利。
甘草(入脾、胃)
生(入心)則瀉火,炙則溫中。能解百毒,調攝諸藥。出聲音而咽疼並濟,消煩渴而咳嗽咸寧。混參耆,作氣虛之助;和歸芍,作血少之需。梢能抑相火而除莖痛,節可消膿腫以療瘡疽。嘔逆脹滿莫輕投,下部藥中宜少用。
柏子仁(入心、脾)
辛能潤肺,甘可生心。助聰明,輕身榮色;守魂魄,鎮悸驅驚。護夜啼之赤子,濡腸閉於老人。
白話文:
平補
阿膠(入肺、肝、腎)
能治療血虛引起的胎動不安,以及血熱導致的吐血、鼻出血。可以治療虛弱引起的喘息,以及休息時腹瀉。婦女月經過多、白帶異常都適用,痔瘡、肛門廔管也可用。
山藥(入脾)
補益脾胃、增強中氣,滋養腎臟、防止元精流失。治療癲癇、肺癆效果顯著,能治療津液枯竭、腸道滑利、血崩、白帶等症狀,其性平和味淡,主要功效是補益脾腎。
何首烏(入肝、腎)
性溫和,能壯陽,味澀,能固精。治療頸部淋巴結腫大、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有效,腰膝酸軟、筋骨疼痛也適用。瘡瘍腫毒和腸道阻塞,生用即可;瘧疾和胃中痰凝,炒熟後使用效果更好。能促進痘疹的成熟,這點古籍中記載較少;治療蠱毒入腹,古籍中記載不多。能使鬚髮烏黑,改善面色枯槁。
百合(入肺、肝)
治療腹脹、心痛,能迅速改善大小便困難;能補益中氣,治療浮腫、痞滿,療效顯著。能治療全身寒熱疼痛,以及各種邪氣侵擾。能治療驚悸,殺蟲解毒,治療傷寒癒後症狀;能治療乳癰、喉痹、發背癰疽等。
芡實(入脾、腎)
益氣、增強意志力、固澀精液,補益中氣、強健脾胃、延年益壽。治療腰膝冷痛、以及暴病引起的耳聾眼花。主要功效是補益心腎,其次是健脾胃。
薏苡仁(入脾、胃)
清熱潤肺,治療咳嗽、咳膿、咯血等症狀,尤其適用於肺癆;利濕健脾,治療腸道滑利、肌肉浮腫等症狀,尤其適用於飲食調理。治療腳膝攣痛需區分寒熱,治療膀胱澀痛不可單用。根搗汁和酒服用,治療黃疸有效;葉煮湯洗浴,可治療小兒疾病。
蓮(入肝)
蓮藕能清心涼血,不僅能治療煩熱口渴,對吐血、鼻出血等症狀也有效;蓮子(入腎、心)能養心補脾,不僅能治療遺精滑精,對腹瀉也有效,能升清降濁;蓮葉能健胃,蓮蓬(入心、脾)能止血,婦女服用可增強房事,男子服用能固精益腎。
甘草(入脾、胃)
生甘草(入心)能瀉火,炙甘草能溫中。能解百毒,調和藥性。治療聲音嘶啞、咽喉疼痛,以及煩渴、咳嗽。配合人參、黃耆,增強補氣效果;配合當歸、白芍,增強補血效果。甘草梢能降火,治療莖痛;甘草節能消腫,治療瘡瘍腫毒。嘔吐、逆氣、脹滿等症狀不宜使用,下焦藥中宜少用。
柏子仁(入心、脾)
辛味能潤肺,甘味能養心。能增強智力,使人容光煥發;能安神定驚,治療驚悸。能治療小兒夜啼,能治療老年人便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