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上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9)

1. 連翹

苦寒,入心。瀉心火,破血結,散氣聚,消腫毒,利小便。諸瘡痛癢皆屬心火,連翹瀉心,遂為瘡家要藥。治癭癧瘡瘍有神,然久服有寒中之患。酒炒,研用。

白話文:

連翹味苦性寒,歸心經。能清泄心火,消除血塊,散瘀消腫,治療腫毒,並能利尿。各種瘡瘍引起的疼痛瘙癢都屬於心火過盛,連翹可以清泄心火,因此是治療瘡瘍的重要藥物。治療甲狀腺腫大、癰疽瘡瘍等效果顯著,但長期服用會傷及陽氣,導致畏寒等症狀。服用時最好酒炒後研磨使用。

2. 青黛

甘寒,東方藥也。瀉肝氣,散鬱火,殺疳蟲,傅熱瘡。古稱青黛從波斯國來,今惟以靛花充用,然干靛多夾灰石,須淘澄去淨,取浮標用。

白話文:

青黛味甘性寒,是來自東方的藥材。它能瀉肝氣、散鬱火、殺滅疳蟲,並治療熱瘡。古代的青黛來自波斯,現在則都用靛花代替,但乾燥的靛花裡常混雜著石灰,必須淘洗乾淨,只取漂浮在上面的部分使用。

3. 萹蓄

苦寒。利小便,驅濕熱,殺諸蟲。

白話文:

萹蓄味苦性寒。能促進排尿,消除體內濕熱,殺死各種蟲類。

4. 沙菀蒺藜

甘溫,善走腎、肝二經。主補腎益精,止腰痛遺泄,種玉方中尊為要品。白蒺藜,別為一種,破血消痰,治風明目,亦能補腎。

白話文:

沙苑蒺藜性味甘溫,藥力能通達腎經和肝經。主要功效是補腎益精,治療腰痛和遺精等症狀,在種玉方中被視為最重要的藥材。白蒺藜是另一種藥物,具有破血消痰、治風明目等功效,也能夠補腎。

5. 穀精草

甘平,陽明藥也。主頭風翳膜,痘後目翳,此草收谷後,荒田中生之,得谷之餘氣,獨行陽明分野,明目退翳之功,而在菊花之上。

白話文:

穀精草味甘性平,屬於陽明經的藥物。主要治療頭痛、眼部疾患(如翳膜遮蔽視力)、以及痘瘡痊癒後的眼睛疾患(如目翳)。這種草是在穀物收割後,荒地田間生長的,它吸收了穀物成熟後的餘氣,獨具特性,走陽明經的路線,因此具有明目去翳的功效,其效用甚至超過菊花。

6. 海金沙

甘寒,小腸、膀胱藥也。主濕熱腫滿,通小便淋秘。此太陽經血分之藥,惟在二經血分熱者,始為相宜。勿令見火。

白話文:

海金沙味甘性寒,歸小腸、膀胱經。主要治療濕熱導致的腫脹,以及小便不利或閉塞不通。它是太陽經血分(經絡系統中的部分)的藥物,只有太陽經血分有熱證的人才適合使用。 切勿用火炮製。

7. 大黃

苦寒,足太陰、手足陽明、手足厥陰,五經血分之藥也。行瘀血,導血閉,通痢積,破結聚,消飲食,清實熱,瀉痞滿,潤燥結,敷腫毒,盪滌腸胃,推陳致新。大黃性極猛烈,故有將軍之號。本血分之藥,若在氣分用之,未免誅伐太過矣。瀉心湯治心氣不足,而邪火有餘也。

雖曰瀉心,實瀉血中伏火也。又仲景治心下痞滿用大黃黃連瀉心湯,此亦瀉脾胃之濕熱,非瀉心也。病發於陰而反下之,則為痞滿,乃寒傷營血,邪氣乘虛結於上焦。故曰瀉心,實瀉脾也。病發於陽而反之下,則為結胸,乃熱邪陷入血分,亦在上焦。大陷胸湯丸皆用大黃,亦瀉脾胃血分之邪也。

若結胸在氣分,只用小陷胸湯。痞滿在氣分者,只用半夏瀉心湯。成無己不知其分別此義。凡病在氣分,胃虛血虛,胎前產後,並勿輕用,其性苦寒,能傷氣耗血也。欲下行者,必生用之。若邪在上者,必須酒服引上至高,祛熱而下也。欲取通利者,須與穀氣相遠,下後亦不得驟進穀氣,大黃得穀氣,便不能通利耳。

白話文:

大黃味苦性寒,通行於足太陰、手足陽明、手足厥陰經,以及全身的血分。它能化解瘀血,疏通經絡,治療痢疾和積聚,消除腫塊,消食化積,清熱瀉火,緩解痞滿,潤燥通便,外敷腫毒,清潔腸胃,促進新陳代謝。大黃藥性非常猛烈,所以被稱為「將軍」。它主要作用於血分,如果用於氣分,則容易造成傷害。瀉心湯雖然稱為瀉心,實際上是瀉除血分中的伏火。張仲景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療心下痞滿,也是瀉除脾胃的濕熱,而非瀉心。陰虛引起的痞滿,是寒邪損傷營血,邪氣乘虛而上,所以稱為瀉心,實際上是瀉脾。陽虛引起的結胸,是熱邪侵入血分,亦在上焦。大陷胸湯、小陷胸湯都用到大黃,都是瀉除脾胃血分的邪氣。

如果結胸在氣分,則只用小陷胸湯;如果痞滿在氣分,則只用半夏瀉心湯。許多人都不明白這個區別。凡是氣分有病,或胃虛血虛,或孕期產後,都不可輕易使用大黃,因為它苦寒,容易傷氣耗血。如果需要通便,必須使用生大黃。如果邪氣在上焦,必須用酒送服,引導藥力上行至高處,以祛除熱邪再向下瀉。如果要使其通便,服用時應與飲食相隔一段時間,服藥後也不可立即進食,因為大黃遇上食物,則會影響其通便功效。

8. 商陸根

酸辛,有毒,通大小腸。疏泄水腫,攻消痃癖,搗敷腫毒喉痹,小兒痘毒,同蔥白填臍。白者可入湯散,赤者但堪外貼。古贊云:其味酸辛,其形類人。其用療水,其效如神。與大戟、甘遂,異性而同功,虛者不可用。止用貼臍,利小便,即腫消也。

白話文:

商陸根味酸辛,有毒性,能通利大小腸。可以治療水腫,消除腹部腫塊和癥瘕,搗碎外敷可以治療腫毒、喉嚨腫痛,以及小兒痘瘡,也可以和蔥白一起搗碎填塞肚臍。白色的商陸根可以煎湯內服,紅色的商陸根則只能外敷。古人讚譽它:味道酸辛,形狀像人。用它治療水腫,療效神奇。它和大戟、甘遂藥性不同但功效相似,體虛的人不能服用。只用外敷肚臍的方法,就能利尿,腫脹自然消退。

9. 大戟

苦寒,有毒。入肝與膀胱。利大小便,泄十種水病,破惡血癖塊。李時珍云:痰涎無處不到。入心,則迷竅而顛狂;入肺,則塞竅而咳喘;入肝,則脅痛乾嘔,入經絡,則痹痛;入筋骨,則引痛。並用控涎丹,殊有奇功。此治痰之本。本者水濕也。得氣與火,變為痰涎。大戟泄臟腑之水濕,甘遂行經隧之水濕,白芥子散皮膚膜外之痰,善用者收奇功也。

錢仲陽曰:腎為真水,有補無瀉,又云痘瘡變黑歸腎,用百祥丸以瀉腎,非瀉腎也,瀉其腑則臟自不實。百祥丸惟大戟一味,大戟能行水,瀉膀胱之府,則腎臟不實。竊謂百祥非獨瀉腑,乃實則瀉其子也,腎邪實而瀉肝也。大戟浸水色青,肝膽之色也。仲景治痞滿脅痛,乾嘔短氣,十棗湯主之。

亦有大戟。夫乾嘔脅痛,非膽症乎?則百祥之瀉肝膽,明矣。何獨瀉腑乎?用棗同煮軟,去骨,曬乾。

白話文:

大戟味苦性寒,有毒性。它作用於肝臟和膀胱經,能促進大小便排出,治療各種水腫病症,並能消除瘀血和腫塊。李時珍說:痰液遍佈全身各處,如果進入心臟,會造成神志不清、精神錯亂;進入肺臟,會阻塞氣道,引起咳嗽和氣喘;進入肝臟,會導致脅肋疼痛和乾嘔;進入經絡,會引起痹痛;進入筋骨,會引起疼痛。配合控涎丹使用,療效顯著,這是治療痰飲的根本方法。痰飲的本質是水濕,受到氣和火的作用,就會變成痰液。大戟能瀉去臟腑中的水濕,甘遂能通利經脈中的水濕,白芥子能散去皮膚和肌膚表面的痰濕,善於運用者能收到奇效。

錢仲陽說:腎臟是真水的來源,應該補益而不是瀉掉。又說,痘瘡轉黑是歸於腎臟的,使用百祥丸來瀉腎,並不是真正瀉腎,而是瀉去其腑,則臟腑自然不會積聚。百祥丸只用大戟一味藥,大戟能利水,瀉去膀胱中的水濕,則腎臟就不會積聚過多。我私下認為,百祥丸不僅瀉去腑部的濕邪,更是瀉其子,也就是腎邪實則瀉肝。大戟浸泡在水中會呈現青色,這是肝膽的顏色。張仲景治療痞滿、脅肋疼痛、乾嘔、氣短,用十棗湯為主方。

十棗湯中也含有大戟。乾嘔、脅肋疼痛,難道不是膽的病症嗎?那麼百祥丸瀉肝膽就清楚明瞭了。為何只說瀉腑呢?十棗湯中的棗子要先煮軟,再除去棗核,曬乾。

10. 甘遂

苦寒,有毒。濱決十二經。疏通水道,攻堅破結。張元素云:味苦氣寒。直達水氣所結之處,水結胸中,非此不除,故大陷胸湯用之。但有毒不可輕用。劉河間云:水腫未消,以甘遂末塗腹,繞臍,內服甘草水,其腫便去。又塗腫毒,濃煎甘草湯服,其毒即散。赤皮者佳,白皮者性劣也。麵裹煨熟,用以去其毒。

白話文:

甘遂味苦性寒,有毒性,能通達全身十二經脈。它能利水消腫,攻破堅硬腫塊。張元素說:甘遂味苦性寒,能直達水液停滯的地方,如果水液停滯在胸中,非它不可去除,所以大陷胸湯裡用了它。但是它有毒,不能輕易使用。劉河間說:如果水腫還沒消退,可以用甘遂粉末塗抹腹部,繞著肚臍,同時內服甘草水,腫脹就會消退。此外,塗抹在腫毒上,內服濃煎的甘草湯,就能解毒。赤皮的甘遂品質較佳,白皮的藥性較差。可以用麵粉包裹後煨熟,以減輕其毒性。

11. 續隨子

辛溫,有毒。破瘀血癥癖,蠱毒鬼疰,水腫,利大小腸,下水甚捷。有毒傷人,不得過用。服後瀉多,以醋同粥食即止。去殼,取色白者,研爛,紙包,壓去油,取霜用。

白話文:

續隨子味辛性溫,有毒性。能破除瘀血、腫塊、以及由蠱毒、鬼魅邪氣引起的疾病,治療水腫,並能通利大小腸,快速利尿。但因有毒,用量不可過多,以免中毒。服用後若腹瀉過多,可用醋拌粥食用來緩解。 使用時需去除外殼,選取顏色潔白的部分,研磨成泥狀,用紙包好壓榨出油脂,取其油脂凝結成的霜狀物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