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上 (9)
卷上 (9)
1. 連翹
苦寒,入心。瀉心火,破血結,散氣聚,消腫毒,利小便。諸瘡痛癢皆屬心火,連翹瀉心,遂為瘡家要藥。治癭癧瘡瘍有神,然久服有寒中之患。酒炒,研用。
白話文:
苦寒的藥性,進入心經。能清熱降火,破除血塊,疏散氣結,消腫解毒,利尿。各種傷口疼痛、癢症都屬於心火所致,連翹能清心火,因此成為治療傷口的關鍵藥物。對於療癭、癤、瘡等疾病有著神效,但長期服用會有傷及脾胃的風險。通常會使用酒炒後研磨使用的做法。
2. 青黛
甘寒,東方藥也。瀉肝氣,散鬱火,殺疳蟲,傅熱瘡。古稱青黛從波斯國來,今惟以靛花充用,然干靛多夾灰石,須淘澄去淨,取浮標用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的一種藥物特性與使用方法:
「甘寒」是指這種藥物具有甘甜且性寒的特質。
「東方藥也」表示這種藥物與東方地區有關,可能源於中國東部或東亞其他國家。
「瀉肝氣,散鬱火」說明這種藥物可以幫助調節肝氣,消除憂鬱或煩躁的情緒。
「殺疳蟲,傅熱瘡」則指出這種藥物具有殺滅寄生蟲和治療熱疹的功效。
「古稱青黛」提到古代使用的藥材名為「青黛」,源自波斯國。
「今惟以靛花充用」表示現在通常用「靛花」來替代「青黛」。
「然幹靛多夾灰石,須淘澄去淨」指出「幹靛」(可能是「靛花」的乾燥形式)中常混有石灰等雜質,因此在使用前需經過淘洗,去除這些雜質。
「取浮標用」最後提到使用時,應選取漂浮在水面上的部分進行使用。
綜合以上,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一種中草藥的特性和使用方式,包括其性質、功效、歷史背景以及使用時的處理方法。
3. 萹蓄
苦寒。利小便,驅濕熱,殺諸蟲。
4. 沙菀蒺藜
甘溫,善走腎、肝二經。主補腎益精,止腰痛遺泄,種玉方中尊為要品。白蒺藜,別為一種,破血消痰,治風明目,亦能補腎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了兩種草藥:
-
"甘溫,善走腎、肝二經。主補腎益精,止腰痛遺洩,種玉方中尊為要品。" 意思是這種草藥性質甘甜且溫暖,能夠流暢地進入腎和肝兩個器官。它的主要功效是補充腎功能和增加精氣,能治療腰痛和遺精。在種植或生育相關的方程式中,它被視為最重要的成分。
-
"白蒺藜,別為一種,破血消痰,治風明目,亦能補腎。" 白蒺藜是一種不同的草藥,它能幫助分解血液和消除痰液,對於治療風病和提高視力也有一定的效果,同時也能補充腎功能。
5. 穀精草
甘平,陽明藥也。主頭風翳膜,痘後目翳,此草收谷後,荒田中生之,得谷之餘氣,獨行陽明分野,明目退翳之功,而在菊花之上。
白話文:
這味藥物性質甘甜,溫和,是歸屬於陽明經的藥材。它主要用於治療頭風病及眼中的雲翳,對於痘疹後遺留的眼翳問題也有療效。這草藥在穀物收成後,會在荒廢的田地中自然生長,吸收了穀物收穫後的餘氣,專屬於陽明經的範疇。它的功效在於明目退翳,其療效甚至超越了菊花。
6. 海金沙
甘寒,小腸、膀胱藥也。主濕熱腫滿,通小便淋秘。此太陽經血分之藥,惟在二經血分熱者,始為相宜。勿令見火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的一種藥物特性:性質甘寒,主要針對小腸和膀胱兩個器官。這種藥物能治療濕熱所引起的腫脹和滿滿感,並且能幫助疏通因尿道堵塞而導致的小便困難。
這類藥物是太陽經血分(即身體的某部分)的藥材,只適合用於這兩條經脈中的血液循環出現熱性的病症。在使用時,應避免與火類物品一起應用,以免產生不良反應。
7. 大黃
苦寒,足太陰、手足陽明、手足厥陰,五經血分之藥也。行瘀血,導血閉,通痢積,破結聚,消飲食,清實熱,瀉痞滿,潤燥結,敷腫毒,盪滌腸胃,推陳致新。大黃性極猛烈,故有將軍之號。本血分之藥,若在氣分用之,未免誅伐太過矣。瀉心湯治心氣不足,而邪火有餘也。
雖曰瀉心,實瀉血中伏火也。又仲景治心下痞滿用大黃黃連瀉心湯,此亦瀉脾胃之濕熱,非瀉心也。病發於陰而反下之,則為痞滿,乃寒傷營血,邪氣乘虛結於上焦。故曰瀉心,實瀉脾也。病發於陽而反之下,則為結胸,乃熱邪陷入血分,亦在上焦。大陷胸湯丸皆用大黃,亦瀉脾胃血分之邪也。
白話文:
大黃性寒,屬於足太陰、手足陽明、手足厥陰經的藥物,可以行血化瘀,通經活絡,通利大便,消散積聚,消食化積,清熱解毒,瀉下痞滿,潤燥滑腸,敷治腫毒,清潔腸胃,促進新陳代謝。大黃藥性強勁,有「將軍」之稱。它屬於血分藥,若用於氣分,容易過於猛烈。瀉心湯用於治療心氣不足,但邪火旺盛的情況,雖然叫做瀉心,其實是瀉去血分伏火。張仲景治療心下痞滿用大黃黃連瀉心湯,也是瀉去脾胃的濕熱,並非瀉心。陰證而反下之,稱為痞滿,是寒氣傷及營血,邪氣乘虛入侵上焦。所以說瀉心,其實是瀉脾。陽證而反下之,稱為結胸,是熱邪侵入血分,同樣在上焦。大陷胸湯丸都用大黃,也是瀉去脾胃血分的邪氣。
若結胸在氣分,只用小陷胸湯。痞滿在氣分者,只用半夏瀉心湯。成無己不知其分別此義。凡病在氣分,胃虛血虛,胎前產後,並勿輕用,其性苦寒,能傷氣耗血也。欲下行者,必生用之。若邪在上者,必須酒服引上至高,祛熱而下也。欲取通利者,須與穀氣相遠,下後亦不得驟進穀氣,大黃得穀氣,便不能通利耳。
白話文:
如果胸悶在氣分,只用小陷胸湯。如果痞滿在氣分,只用半夏瀉心湯。很多人不知道這兩種病症的區別和對應藥方。所有氣分病症,像是胃虛血虛,孕婦或產婦,都不宜輕易服用這些藥物,因為它們苦寒,會傷氣耗血。想要藥效向下走,必須生用。如果邪氣在上,就必須用酒來服用,引導藥力向上,去除熱氣再向下。想要藥物通利,必須與食物相隔一段時間,服藥後也不能立即進食,因為大黃遇到食物就會失去通利的效果。
8. 商陸根
酸辛,有毒,通大小腸。疏泄水腫,攻消痃癖,搗敷腫毒喉痹,小兒痘毒,同蔥白填臍。白者可入湯散,赤者但堪外貼。古贊云:其味酸辛,其形類人。其用療水,其效如神。與大戟、甘遂,異性而同功,虛者不可用。止用貼臍,利小便,即腫消也。
白話文:
川烏性味酸辛,有毒,可以通大小腸,疏解水腫,攻破痃癖,搗碎敷在腫毒、喉痹處,治療小兒痘毒,與蔥白一同填塞臍部。白色川烏可以煎湯或入散劑,紅色川烏則只適合外敷。古人讚譽川烏:「其味酸辛,其形類人。其用療水,其效如神。」它與大戟、甘遂性味不同但功效相似,虛弱者不可服用。只用川烏貼臍,就能利尿消腫。
9. 大戟
苦寒,有毒。入肝與膀胱。利大小便,泄十種水病,破惡血癖塊。李時珍云:痰涎無處不到。入心,則迷竅而顛狂;入肺,則塞竅而咳喘;入肝,則脅痛乾嘔,入經絡,則痹痛;入筋骨,則引痛。並用控涎丹,殊有奇功。此治痰之本。本者水濕也。得氣與火,變為痰涎。大戟泄臟腑之水濕,甘遂行經隧之水濕,白芥子散皮膚膜外之痰,善用者收奇功也。
錢仲陽曰:腎為真水,有補無瀉,又云痘瘡變黑歸腎,用百祥丸以瀉腎,非瀉腎也,瀉其腑則臟自不實。百祥丸惟大戟一味,大戟能行水,瀉膀胱之府,則腎臟不實。竊謂百祥非獨瀉腑,乃實則瀉其子也,腎邪實而瀉肝也。大戟浸水色青,肝膽之色也。仲景治痞滿脅痛,乾嘔短氣,十棗湯主之。
亦有大戟。夫乾嘔脅痛,非膽症乎?則百祥之瀉肝膽,明矣。何獨瀉腑乎?用棗同煮軟,去骨,曬乾。
白話文:
大戟性寒味苦,有毒,入肝、膀胱經。能利大小便,治療各種水腫病,破除瘀血和積塊。李時珍說:痰涎無孔不入,入心則神志不清而狂躁,入肺則阻塞氣道而咳嗽氣喘,入肝則脅肋疼痛乾嘔,入經絡則痺痛,入筋骨則引發疼痛。配合控涎丹服用,效果顯著,這是治療痰的根本方法。痰的本質是水濕,受到氣和火的作用,就會變成痰涎。大戟能瀉除臟腑中的水濕,甘遂能通暢經絡中的水濕,白芥子散能化解皮膚和膜外的痰,善於運用者,必能收到奇效。
錢仲陽說:腎臟是真水的根本,應該補而不瀉。他也說痘瘡變黑歸屬於腎臟,用百祥丸瀉腎,其實不是瀉腎,而是瀉除腎臟的腑,這樣腎臟就不會實滿。百祥丸只用大戟一味,大戟能通利水液,瀉除膀胱這個腑,這樣腎臟就不會實滿。我認為百祥丸不僅僅是瀉除腑,而是瀉除腎臟的子,也就是瀉除腎邪實而導致的肝臟實滿。大戟浸泡在水中會呈現青色,這是肝膽的顏色。仲景治療痞滿、脅肋疼痛、乾嘔短氣,用十棗湯主治。
十棗湯中也含有大戟。乾嘔脅肋疼痛,難道不是膽病嗎?所以百祥丸瀉肝膽,就非常清楚了。為什麼只說瀉除腑呢?應該用棗同煮至軟爛,去掉骨頭,晒乾。
10. 甘遂
苦寒,有毒。濱決十二經。疏通水道,攻堅破結。張元素云:味苦氣寒。直達水氣所結之處,水結胸中,非此不除,故大陷胸湯用之。但有毒不可輕用。劉河間云:水腫未消,以甘遂末塗腹,繞臍,內服甘草水,其腫便去。又塗腫毒,濃煎甘草湯服,其毒即散。赤皮者佳,白皮者性劣也。麵裹煨熟,用以去其毒。
白話文:
甘遂性味苦寒,有毒。能通達十二經絡,疏通水道,攻堅破結。
張元素說:甘遂味苦性寒,能直達水氣積聚的地方。若胸中水氣積聚,非甘遂不可去除,所以大陷胸湯中用它。但它有毒,不可輕易使用。
劉河間說:如果水腫未消,可用甘遂末塗抹腹部,繞臍而行,並內服甘草水,水腫即可消退。又可用濃煎的甘草湯塗抹腫毒,其毒即可散去。赤皮的甘遂品質較好,白皮的甘遂性質較差。可以用麵粉裹住甘遂,煨熟,以去除其毒性。
11. 續隨子
辛溫,有毒。破瘀血癥癖,蠱毒鬼疰,水腫,利大小腸,下水甚捷。有毒傷人,不得過用。服後瀉多,以醋同粥食即止。去殼,取色白者,研爛,紙包,壓去油,取霜用。
白話文:
【辛溫,有毒。】- 這種藥性是辛辣溫熱的,但具有毒性。
【破瘀血癥癖,蠱毒鬼疰,水腫,利大小腸,下水甚捷。】- 它能破除瘀血和癥瘕,清除蠱毒、鬼疰(一種神靈附體的疾病),治水腫,通便,排尿非常迅速。
【有毒傷人,不得過用。】- 因為它有毒性,所以不能過量使用。
【服後瀉多,以醋同粥食即止。】- 如果服用後拉肚子過多,可以用醋與粥一起食用來緩解。
【去殼,取色白者,研爛,紙包,壓去油,取霜用。】- 需要去掉外殼,選取白色部分,研磨成粉,用紙包裹,擠出油脂,保留剩下的霜狀物質供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