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下 (17)
卷下 (17)
1. 用藥機要
急方之說有五:有急症須急治之急,有湯液盪滌之急,有毒藥之急,有氣味俱厚之急,有急則治標之急。奇方之說有二:有獨用一物之奇,有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之奇。奇方宜下不宜汗。偶方之說有三:有兩味配合之偶,有二方合用之偶,有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之偶。偶方宜汗不宜下。
桂枝汗藥,反以五味成奇。承氣下藥,反以四味成偶。豈臨時制宜,當別有法乎?複方之說有三:有二、三方及數方相合之復,本方之外復加他藥之復,有分兩均齊之復。王太僕以偶為復,今七方有偶又有復。豈非偶乃二方相合,復乃數方相合乎?
十劑者:宣、通、補、泄、輕、重、滑、澀、燥、濕。宣劑,宣可去壅,生薑、橘皮之屬。壅者,塞也;宣者,布也,散也。鬱塞之病,不升不降,必宣布敷散之。如氣鬱有餘,則香附、蕪芎以開之,不足則補中益氣以運之。火鬱微則山梔、青黛以散之,甚則升陽解肌以發之。
濕鬱微則蒼朮、白芷以燥之,甚則風藥以勝之。痰鬱微則南星、橘皮以化之,甚則瓜蒂、藜蘆以湧之。血鬱微則桃仁、紅花以行之,甚則或吐或下以逐之。食鬱微則山楂神麯以消之,甚則上湧下泄以去之,皆宣劑也。通劑,通可去滯,通草、防己之屬。滯者,留滯也。濕熱留於氣分而痛痹癃閉,宜淡味下降,通利小便而泄氣中之滯,通草是也。
濕熱留於血分而痛痹癃閉,宜苦寒下引,通其前後而泄血中之滯,防己是也。補劑,補可去弱,人參、羊肉之屬。形不足者,補之以氣,人參是也。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,羊肉是也。泄劑,泄可去閉,葶藶、大黃之屬。閉字作實字看。實者瀉之,葶藶瀉氣實而利小便,大黃瀉血實而通大便。
輕劑,輕可去實,麻黃、葛根之屬。表閉者,風寒傷營,腠理閉密而為發熱頭痛,宜麻黃輕揚之劑發其汗,而表自解。里閉者,火熱抑鬱,皮膚干閉而為煩熱昏瞀,宜葛根輕揚之劑,解其肌而火自散。上閉有二:一則外寒內熱,上焦氣閉,發為咽痛,宜辛涼以揚散之。一則飲食寒冷,抑遏陽氣在下,發為痞滿,宜揚其清而抑其濁。
下實亦有二:陽氣陷下,裡急後重,至圊不能便,但升其陽而大便自順,所謂下者舉之也。燥熱傷肺金,金氣膹郁,竅閉於上,而膀胱閉於下,為小便不利,以升麻之類探而吐之,上竅通小便自利,所謂病在下取之上也。重劑,重可去怯,磁石、鐵粉之屬。重劑凡四:有驚則氣亂魂飛者,有怒則氣上發狂者,並鐵粉、雄黃以平其肝。
有神不守舍而健忘不寧者,宜硃砂、紫石英以鎮其心。有怒則氣下而如人將捕者,宜磁石、沉香以安其腎。滑劑,滑可去著,冬葵子、榆白皮之屬。著者,有形之邪,留著於經絡臟腑,如屎溺濁帶、痰涎、胞胎,癰腫之類,宜滑劑以去其留滯之物。此與通以去滯相類,而實不同。
白話文:
用藥要點
急方的說法有五種:
- 有病情緊急,必須立即治療的狀況。
- 有需要用藥液快速清洗體內污濁的狀況。
- 有使用毒性較強藥物的狀況。
- 有使用氣味濃烈、藥效強勁的藥物的狀況。
- 有病情緊急,只能先處理表面症狀的狀況。
奇方的說法有兩種:
- 有單獨使用一種藥物就能產生奇效的狀況。
- 有使用一味、三味、五味、七味或九味藥物搭配的狀況。 奇方適合用來攻下,不適合發汗。
偶方的說法有三種:
- 有使用兩種藥物配合的狀況。
- 有將兩種藥方合用的狀況。
- 有使用二味、四味、六味、八味或十味藥物搭配的狀況。 偶方適合發汗,不適合攻下。
桂枝明明是發汗的藥物,卻用五味藥物組合成奇方。承氣湯明明是攻下的藥物,卻用四味藥物組合成偶方。難道是根據當時的情況來調整,有另外的方法嗎?
複方的說法有三種:
- 有將二個、三個或多個藥方合併使用的狀況。
- 有在本方之外又添加其他藥物的狀況。
- 有各味藥物用量相同的狀況。 王太僕認為偶方就是複方,但現在七方中有偶方也有複方。難道偶方是指兩種藥方合用,複方是指多種藥方合用嗎?
十劑指的是:宣、通、補、泄、輕、重、滑、澀、燥、濕。
宣劑:宣通可以去除阻塞,像生薑、橘皮之類的藥物。所謂「壅」,就是阻塞的意思;而「宣」,就是布散、疏通的意思。對於氣機鬱結不暢、無法升降的疾病,必須使用宣散的藥物。如果氣鬱過盛,就用香附、川芎來疏通;如果氣鬱不足,就用補中益氣的藥物來運轉。如果火鬱輕微,就用梔子、青黛來疏散;如果火鬱嚴重,就用升陽解肌的藥物來發散。
如果濕鬱輕微,就用蒼朮、白芷來燥濕;如果濕鬱嚴重,就用祛風藥來戰勝它。如果痰鬱輕微,就用南星、橘皮來化痰;如果痰鬱嚴重,就用瓜蒂、藜蘆來湧吐。如果血鬱輕微,就用桃仁、紅花來活血;如果血鬱嚴重,就用吐或下的方法來驅逐。如果食積輕微,就用山楂、神曲來消食;如果食積嚴重,就用上吐下瀉的方法來去除,這些都屬於宣劑。
通劑:通利可以去除積滯,像通草、防己之類的藥物。「滯」就是停留、阻塞的意思。濕熱停留在氣分導致疼痛、麻木、小便不暢,應該用淡味、下降的藥物,來疏通小便,排泄氣中的積滯,通草就是這樣的藥物。濕熱停留在血分導致疼痛、麻木、小便不暢,應該用苦寒、下引的藥物,來疏通大小便,排泄血中的積滯,防己就是這樣的藥物。
補劑:補益可以去除虛弱,像人參、羊肉之類的藥物。身體虛弱的人,用人參來補氣;精氣不足的人,用羊肉來補味。
泄劑:瀉下可以去除閉塞,像葶藶子、大黃之類的藥物。「閉」字要當作「實」字來看。實證就應該用瀉法,葶藶子瀉氣實、利小便,大黃瀉血實、通大便。
輕劑:輕揚可以去除實證,像麻黃、葛根之類的藥物。表證閉塞,是風寒侵襲營衛,導致毛孔閉塞而發熱頭痛,應該用麻黃這種輕揚的藥物來發汗,表證自然就解除了。裡證閉塞,是火熱鬱積,導致皮膚乾燥閉塞而煩熱昏沉,應該用葛根這種輕揚的藥物,來解除肌肉的鬱結,火熱自然就消散了。上部閉塞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外寒內熱,上焦氣機閉塞,導致咽喉疼痛,應該用辛涼的藥物來宣散。另一種是飲食寒冷,抑制陽氣在下,導致胸腹痞滿,應該升清降濁。
下部實證也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陽氣下陷,裡急後重,想上廁所卻無法排便,只要升提陽氣,大便自然就會通暢,這就是所謂的「下者舉之」。一種是燥熱損傷肺金,導致肺氣鬱悶,上竅閉塞,而膀胱也閉塞,導致小便不暢,可以用升麻之類的藥物來探吐,上竅通暢後,小便自然就會通暢,這就是所謂的「病在下取之上」。
重劑:重鎮可以去除虛怯,像磁石、鐵粉之類的藥物。重劑有四種用途:
- 驚恐導致氣機紊亂、魂魄飛散,用鐵粉、雄黃來平肝。
- 憤怒導致氣機上逆、精神狂亂,用鐵粉、雄黃來平肝。
- 精神無法安定、健忘失眠,用硃砂、紫石英來鎮心。
- 憤怒導致氣機下陷、像被追捕一樣,用磁石、沉香來安腎。
滑劑:滑利可以去除附著,像冬葵子、榆白皮之類的藥物。「著」是指有形的邪氣,停留在經絡臟腑,像是糞便、尿液、污濁的白帶、痰液、胎兒、癰腫之類,應該用滑利的藥物來去除這些滯留的物質。這與通利去除積滯相似,但實際上並不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