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下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5)

1. 砒石

辛酸大熱,大毒。主老瘧,齁喘,癖積,蝕瘀腐,瘰癧。砒本大熱大毒,煉之成霜。其毒尤烈,人服至七八分必死,得酒頃刻立斃,雖綠豆冷水立難解矣。入丸藥中,劫哮喘痰瘧,誠有立地奇功。須冷水吞之,不可飲食,安臥一日,即不作吐;少物引發,即作吐也。惟宜生用,不可經火。

白話文:

砒石性味辛酸,極熱且劇毒。主治久治不癒的瘧疾、哮喘、癖積(宿疾積聚)、腐蝕瘀血和積聚的瘰癧(淋巴結核)。砒石原本就極熱且劇毒,即使煉製成砒霜,毒性依然非常強烈。服用七八分(劑量)就足以致死,如果服下後飲酒,頃刻間就會斃命,即使立刻服用綠豆、冷水也很難解毒。但用於丸藥中治療哮喘、痰飲、瘧疾,則確實有立竿見影的奇效。服用時必須用冷水送服,服後不可飲食,需平躺休息一天,這樣就不會嘔吐;如果服後少量進食,就會引起嘔吐。需要注意的是,砒石必須生用,不可經火炮製。

2. 青礞石

鹹平。破老痰堅積,止咳嗽喘急。色青乃厥陰之藥,肝木乘脾,土氣不運,痰滯胸膈,宜其重墜,令木平氣下,則痰症自愈。脾虛家不宜多服。入罐打碎,礞石四兩拌勻消石四兩,同煅至消盡,礞石色如金為度。研細,水飛用。

白話文:

青礞石味鹹,性平。能破除陳舊的痰飲積聚,止咳平喘。青色的礞石是厥陰經的藥物,肝木克脾土,導致脾土運化失常,痰液停滯在胸膈之間,因此需要用它來重墜,使肝木之氣下降,這樣痰飲的症狀自然會好轉。脾胃虛弱的人不宜服用過多。使用方法是將礞石和消石等量(各四兩)一起放入罐中打碎,然後煅燒至消石完全燒盡,礞石顏色呈金黃色為止。最後研磨成細粉,用水飛法過濾後使用。

3. 花蕊石

石主金瘡出血,一切失血,女人血暈,且化血為水,故雖有殊功,不敢多用。煅研,水飛。

白話文:

花蕊石能治療金瘡出血及各種失血症狀,也能治療婦女血崩,並能使淤血轉化為水液。雖然療效顯著,但仍不宜多用。使用前需先煅燒研磨,再用水飛法提煉。

4. 石燕

利竅,行濕通淋,目障腸風,痔瘻帶下,磨汁飲之。難產者,兩手各握一枚,即生。

白話文:

石燕能利尿通便,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尿頻、尿痛、小便不利等症狀;也能治療目疾、腸風(腸道炎症)、痔瘡、廔管及婦女帶下病。將其磨成汁服用。難產時,產婦雙手各握一枚石燕,就能順利生產。

5. 朴硝

苦辛寒。一經煮煉即為芒硝。鼎罐升煅,即為玄明粉。主五臟積聚,久熱胃閉,痰實血結,明目下胎。《內經》云:熱淫於內,治以鹹寒。故承氣湯,用以軟堅去實。朴硝重濁,止堪塗傅。芒硝輕爽,可供走血蕩腸之需。玄明更佳,然止於治病。服食則不可耳。

白話文:

朴硝味苦辛性寒。經過熬煉就變成芒硝,在鼎罐中升煉則變成玄明粉。主要治療五臟積聚、久熱胃閉、痰飲積聚、血瘀等症狀,還能明目、催生。古籍《內經》記載:內有熱邪,就要用鹹寒之物治療。所以承氣湯使用朴硝,能軟堅散結、去除積聚。朴硝性重濁,只適合外敷。芒硝性輕爽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、通利腸道。玄明粉更好,但只能用於治療疾病,不能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