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下 (6)
卷下 (6)
1. 茯神
主用與茯苓無別。但抱根而生,有依附之義,故魂魄不安不能附體者,乃其專司也。
白話文:
茯神的主要功效與茯苓相同。但茯神依附著茯苓的根部生長,有著依附的含義,因此,它特別適用於魂魄不安、無法依附身體的症狀。
2. 赤茯苓
但能瀉熱行水,並不及白茯苓之多功也。
白話文:
赤茯苓雖然能瀉熱利水,但功效不及白茯苓多。
3. 琥珀
甘平。消瘀血,利小腸,通五淋,安魂魄,闢鬼邪,去目翳。丹溪曰:琥珀能燥脾土,脾能運化,則肺氣下降,故小便可通。若因血少而小便不利者,反致燥急之苦。
白話文:
琥珀味甘性平。它能消除瘀血,促進小腸功能,治療五種尿路疾病(五淋),安定魂魄,驅除邪祟,去除眼翳。朱丹溪說:琥珀能使脾燥,脾主運化,脾氣運化正常,則肺氣下降,所以能利尿。但如果因為血虛而小便不利,服用琥珀反而會導致尿急的痛苦。
4. 豬苓
甘淡而平,入足太陽。開腠理,利小便,療痎瘧。利小便之劑無如此駃,故不入補方也。
白話文:
豬苓味甘淡性平,歸入足太陽膀胱經。它能疏通肌膚腠理,促進小便排出,治療寒熱往來之瘧疾。在利尿的藥物中,沒有比它更有效的了,所以它不常用於補益的方劑。
5. 雷丸
苦寒。清胃熱,殺三蟲。《本經》稱其利丈夫。《別錄》云:久服陰痿,似乎相反。不知利者疏利也,疏利太過則閉藏失職,故陰痿也。
白話文:
雷丸味苦性寒,能清胃火,殺滅三種腸道寄生蟲。《本經》記載它能壯陽。《別錄》則說長期服用會導致陽痿,似乎與前說矛盾。其實,這裡的「利」是指通利,通利過度則導致閉藏功能失調,所以才會陽痿。
6. 桑寄生
甘平。和血脈,助筋骨,充肌膚,堅齒髮,安胎止崩。丹溪云:海外地暖不蠶,桑無採捋之苦,則生意濃,自然生出。何常節間可容他子耶?連桑枝採者乃可用之,偽者損人。忌鐵忌火。
白話文:
桑寄生味甘性平。它能調和血脈,滋養筋骨,充實肌膚,使牙齒頭髮強健,並能安胎止血崩。朱丹溪說:海外地區溫暖,桑樹不用辛苦採摘,所以生長茂盛,自然能長出桑寄生。桑寄生怎麼可能在桑樹的節間長出呢?只有採自桑樹枝條上的才是真的可用,假的桑寄生反而會傷身。桑寄生忌鐵器和火。
7. 苞木部
8. 竹葉
甘寒。清心熱,降肺氣,止咳逆,解狂煩。
白話文:
竹葉味甘性寒。能清心火,降肺氣,止咳逆,治療煩躁不安。
9. 竹茹
降火止嘔,清肌膚熱,理吐衄血。療傷寒勞復,小兒熱癇,婦人胎動。
白話文:
竹茹能降火止嘔,清熱解肌膚之熱,治療吐血和鼻出血。還能治療傷寒勞累後遺症,小兒熱性驚厥,以及婦女孕期胎動不安。
10. 竹瀝
主中風痰湧不語,顛狂胸痹。凡痰在經絡四肢及皮裡膜外,非此不能達。丹溪曰:世人食筍,自幼至老,未有因其寒而病者。瀝即筍之液也,又假火而成,何寒之有。時珍曰:竹瀝宜風火燥熱之痰。胃虛腸滑者,不可餌也。
白話文:
竹瀝主治中風導致痰涎壅塞、不能言語,以及狂躁、胸痛等症。凡是痰阻滯在經絡、四肢和皮膚肌肉之間的病症,都非竹瀝不可治療。朱丹溪說:人們食用竹筍,從小吃到老,從未聽說有人因為竹筍寒涼而生病。竹瀝是竹筍的汁液,而且經過火烤而成,怎麼會有寒涼之性呢?李時珍說:竹瀝適用於因風火燥熱引起的痰症。但胃虛弱、腸胃滑利的人,不宜服用。
11. 天竺黃
甘寒。清心化痰,主中風痰湧失音。小兒驚癇天吊。氣性中和,故小兒宜之。
白話文:
天竺黃味甘性寒。能清心火、化痰濕,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痰液阻塞而失音,以及小兒驚風、抽搐、以及類似癲癇發作的症狀。因為其藥性平和,所以很適合兒童服用。
12. 荊瀝
甘寒。去心腹之煩熱,化經絡之風痰,洽胸瀁瀁中欲吐,理頭風旋運目眩。按:荊即今作刑杖之荊也,取新採荊莖,截尺許,架兩磚上,中間火炙,兩頭盛所滴汁,名曰瀝。加薑汁二匙,瀝一杯,同服。《延年秘錄》云:熱多用竹瀝,寒多用荊瀝,並以薑汁助送,則不凝滯。但氣虛不能食者用竹瀝,氣實能食者用荊瀝。若胃弱者忌之。
白話文:
荊瀝味甘性寒。能消除心腹煩熱,化解經絡中的風痰,治療胸部悶悶欲吐的症狀,以及治療頭風旋轉、目眩。荊指的是現在製作刑杖的荊樹,取新鮮的荊莖,切成一尺長,架在兩塊磚上,中間用火烤炙,兩端收集滴下來的汁液,就叫做荊瀝。加入兩匙薑汁,服用一杯荊瀝汁。《延年秘錄》中記載:體內熱盛者宜用竹瀝,體內寒盛者宜用荊瀝,都需要加入薑汁服用,以免凝滯。但氣虛體弱、食慾不振者宜用竹瀝,氣血旺盛、食慾良好者宜用荊瀝。胃弱者忌用。
13. 虫部
14. 蜂蜜
甘平。和營衛,潤臟腑,通三焦,理脾胃,解諸毒,和百藥,導便結。生能清熱,熟則補中。凡煉蜜一斤,入水四兩,銀石器內文火煉,掠去浮沫,至滴水不散為度。蠟主下痢,貼瘡生肌止痛。
白話文:
蜂蜜甘甜平和。能調和營衛氣血,滋潤臟腑,通暢三焦經脈,調理脾胃,解毒,能使各種藥物功效協調,通利大便。生蜂蜜能清熱,熟蜂蜜能補益中氣。製作煉蜜的方法是:一斤蜂蜜加四兩水,用銀或石器盛裝,小火慢煉,撇去浮沫,直到滴水成珠不散開為止。蜂蠟則能治療下痢,外敷於瘡傷可促進傷口癒合、止痛。
15. 五倍子
酸平。斂肺,降火化痰,止痢,斂汗,解毒,生津液,斂潰瘡,收脫肛,摻口瘡,止諸血。凡口齒咽喉,眼鼻皮膚,風濕瘡癬,皆不可缺。
白話文:
五倍子味酸性平。能收斂肺氣,降火化痰,止瀉痢,止汗,解毒,生津液,收斂潰瘍,治療脫肛,治療口瘡,止血。凡是口、齒、咽喉、眼、鼻、皮膚等部位的疾病,以及風濕、瘡瘍、癬等,都少不了它。
16. 桑螵蛸
興陽益精,固遺泄,攝小便。漿浸一日焙。
白話文:
桑螵蛸能壯陽益精,固攝遺精,並能收攝小便。使用前需將其用漿水浸泡一日後再烘乾。
17. 白殭蠶
驚、癇,病風者也。治風化痰,散結行經,所謂因其氣相感,而以意使之者也。蓋厥陰、陽明之藥,故又治諸血病、瘧與疳也。咽喉腫痛及喉痹,下咽立效,大能救人。去綿並黑口,炒之。
白話文:
白殭蠶用於治療驚癇和中風等症。它能化痰散結,疏通經絡,其療效來自於藥物與人體氣機的相互感應。由於白殭蠶兼具厥陰、陽明經的功效,因此也能治療各種出血症、瘧疾和疳疾。對於咽喉腫痛和喉痹,服用白殭蠶能迅速見效,具有很強的急救功效。使用前需去除蠶絲和黑色部分,再進行炒制。
18. 蠶蛾
益精固精,強陽不倦。雄者入藥。炒,足翅去用。
白話文:
蠶蛾具有滋補腎精、固攝精氣、壯陽不疲的功能。入藥時使用雄性蠶蛾,需炒制後去除足和翅膀再使用。
19. 蠶沙
熨風痹及一切關節皮膚。其性溫燥,能勝風去濕。麻油浸研,主爛弦風眼,塗之二三次,頓痊。
白話文:
蠶沙可以溫熨風濕痹痛及各種關節皮膚病。蠶沙性溫燥,能祛風除濕。用麻油浸泡研磨後,可治療爛弦風眼(一種眼疾),塗抹兩三次即可痊癒。
20. 斑蝥
攻血積,利水道,治疝瘕,解疔毒、猘犬毒、蠱毒、輕粉毒。治瀝墮胎。按:斑蝥專主走下竅,直至精溺之處,蝕下敗物,但痛不可當。虛者大禁。麩炒醋煮。
白話文:
斑蝥可以治療血瘀積聚,促進尿液排出,治療疝氣和腹部腫塊,以及解毒,包括疔瘡、狂犬病、蠱毒和輕粉中毒。也能治療因跌落造成的流產。需要注意的是,斑蝥主要作用於下焦,直至尿道,能腐蝕壞死的組織,但會引起劇烈的疼痛,體質虛弱者絕對禁止使用。使用前需用麩炒或醋煮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