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下 (4)
卷下 (4)
1. 吳茱萸
辛熱,脾、肝,腎三陰經藥也。溫中下氣,開鬱止痛,逐風除濕,定吐止瀉,理關格中滿,腳氣疝瘕,制肝燥脾。按:川椒善下,茱萸善上,故食茱萸者,有沖膈、沖眼、脫髮、咽痛、動火發瘡之害。鹹湯浸去烈汁,焙乾用。陳久者良,閉口者有毒。
白話文:
吳茱萸味辛性溫,歸脾、肝、腎三經。具有溫中下氣、疏肝解鬱止痛、祛風除濕、止嘔止瀉等功效,能治療胸腹脹滿、關格不通、腳氣、疝氣、積聚等症,並能抑制肝燥脾虛。需要注意的是,川椒善於向下走,而吳茱萸善於向上走,因此食用吳茱萸可能會有衝擊膈肌、眼睛不適、脫髮、咽喉疼痛、上火長瘡等副作用。建議用鹽水浸泡去除其辛辣汁液後再烘乾使用,陳久者藥效更好,而密封保存的吳茱萸可能有毒。
2. 茗
苦甘微寒。下氣消食,清頭目,醒睡眠,解炙煿毒酒,消暑,同姜治痢。按:茗得天地清陽之氣,故善理頭風,肅清上膈,使中氣寬舒神情爽快,此惟洞山上品,方獲斯功。至如俗用雜茶,性味惡劣,久飲不休,必使中土蒙寒,元精暗耗。輕則黃瘦減食,甚則嘔泄痞腫,無病不集,害可勝哉。
茶序云:消停釋滯,一日之利暫佳;瘠氣侵精,終身之累斯大。東坡云:除煩去膩,不可無茶,然空心飲茶,直入腎經,且寒脾胃,乃引賊入室也。
白話文:
茶性味微苦回甘,性寒。能降氣消食,清利頭目,提神醒腦,解酒毒,消暑,與薑同用可治療痢疾。
上好的茶,吸收天地間清新的陽氣,因此能有效治療頭痛,舒暢胸膈,使人精神舒暢、氣血通暢。只有上等的茶葉才能達到這種功效。而市面上一般的劣質茶,性味惡劣,長期飲用會導致體內寒氣積聚,元氣受損。輕則面色萎黃消瘦、食慾不振,嚴重則會嘔吐腹瀉、腹部腫脹,甚至百病叢生,危害極大。
茶的功效順序是:能暫時消食、止瀉、解除食滯,但長期飲用劣質茶,則會損傷元氣,造成終身危害。蘇軾也說:茶能去煩解膩,生活中不可缺少,但空腹喝茶會直接損傷腎經,還會寒涼脾胃,等於引狼入室。
3. 甜瓜蒂
苦寒。傷寒病在上焦,懊憹,逆氣衝喉不得息,膈上有痰食水氣,同香豉煮糜去滓,服之取吐。瓜帶吐法,《素問》所謂在上者,因而越之也。若尺脈虛者,不敢用此法。凡虛弱人均宜戒之。
白話文:
甜瓜蒂味苦性寒。治療傷寒病在上焦,伴隨胸悶煩躁、氣逆衝擊喉嚨導致呼吸困難,以及膈膜上痰食積聚和水腫等症狀,可用甜瓜蒂與香豉一起煮成粥,去除渣滓後服用,以促使嘔吐,排出體內病邪。這是利用甜瓜蒂的催吐作用,如同《素問》中所說:「上焦的病,就要用向上(向外)排出的方法治療。」但如果寸口脈(尺脈)虛弱的人,不宜使用這種方法。體質虛弱的人,都應該避免使用甜瓜蒂。
4. 西瓜
甘寒。解暑消煩,止渴利水。西瓜性冷,世俗取一時之快,忘腸胃之憂,古人有天生白虎之號,稔其寒也。不明者,妄云不傷脾胃,誤矣。
白話文:
西瓜味甘性寒。能解暑消煩、止渴利尿。西瓜性寒涼,民間常為了貪圖一時的痛快,卻忽略了對腸胃的傷害。古人稱西瓜為「天生白虎」,就知道它寒涼的特性。那些不懂的人,胡亂說西瓜不傷脾胃,這是錯誤的。
5. 藕
味甘平。生者,散血清熱,解渴除煩。熟者,補中開胃,消食和中。搗絞汁澄粉,乃其精華也,安神開胃,喜悅忘憂。
白話文:
藕味甘性平。生的藕能散血、清熱、解渴、除煩;熟的藕能補益脾胃、開胃、助消化、和胃。把藕搗碎絞汁,再沉澱取粉,這是藕的精華,能安神、開胃,令人心情愉悅,忘卻煩惱。
6. 蓮子
甘平。補中,養神清心,固精止瀉,除崩帶赤白濁,安靖上下君相火邪,使心腎交而成既濟之功。
白話文:
蓮子味甘性平。能補益中氣,滋養精神,清心安神,固澀精氣,止瀉痢,治療崩漏、帶下、赤白濁等症,能安定心腎之火,使心腎陰陽調和,達到陰陽平衡的最佳狀態。
7. 蓮鬚
甘澀。清心止血,通腎固精,男子腎泄,女子崩帶。
白話文:
蓮鬚味甘微澀。具有清心、止血、通利腎經、固攝精氣的功效,適用於男性遺精、女性崩漏帶下等症狀。
8. 荷葉
開胃消食,止血固精。葉蒂安胎。東垣云:潔古先生口授枳朮丸方,用荷葉燒飯為丸。夫震者,動也,人感之生足少陽甲膽之氣,與三焦之氣,同為發生。《素問》云:履端於始,序則不愆。荷葉生於水土之中,其色青,其形仰,其中空,象震卦之體。食與藥感此氣之化,胃氣何由不升乎?是以燒飯和藥與白朮協力補脾,不致內傷,其利廣矣。
白話文:
荷葉具有開胃、助消化、止血、固精的功效,其葉柄還有安胎的作用。東垣先生曾說:潔古先生口授的枳朮丸方,是用荷葉燒飯製成的丸藥。震卦代表動,人體受到震卦的影響,會產生足少陽膽經之氣,與三焦之氣一同運行。 《素問》說:從一開始就要注意順序,這樣就不會出錯。荷葉生長在水土之中,顏色青綠,形狀向上,內部空心,與震卦的特性相符。食物和藥物受到這種氣的影響,胃氣自然就能上升。因此,用荷葉燒飯和藥物,與白朮一起協同作用,補益脾胃,就不會造成內臟損傷,其益處非常廣泛。
9. 芡實
甘而微澀。補中助氣,益腎固精。古方芡實與蓮子對配,金櫻膏和丸,固精神劑。芡本無大益,而比之曰水硫黃,何也?食芡者必枚齧而咀嚼之,使華池津液流通,轉相灌溉,其功勝於乳石也。
白話文:
芡實味甘微澀,能補益脾胃、強壯元氣,滋補腎臟、固攝精氣。古代方劑中,常將芡實與蓮子搭配使用,例如金櫻膏、某些丸劑和固精的藥方。雖然芡實本身功效並非非常顯著,但古人將其比作「水硫黃」,這是為什麼呢?食用芡實時,必須細嚼慢嚥,讓唾液充分與芡實接觸,促進津液運行,滋潤全身,這樣才能發揮出比乳石更好的功效。
10. 乾柿
甘寒而澀。止胃熱口乾,潤心肺,消痰。治血淋,便血。霜治咽喉口舌之瘡。蒂療咳逆噦氣。
白話文:
乾柿味甘性寒,帶有澀味。能止胃熱、口乾,滋潤心肺,化痰。可治療血尿、便血。霜打的乾柿可治療咽喉、口舌潰瘍。乾柿蒂則可用於治療咳嗽、呃逆、嘔氣。
11. 香櫞
苦酸辛溫。理上焦之氣,止嘔逆,進食健脾。按:香櫞性中和,單用多用亦損正氣,與參、術同行,則無弊也。
白話文:
香櫞味苦、酸、辛,性溫。能調理上焦的氣機,止嘔逆,促進食慾,健脾胃。香櫞性味平和,但單獨使用,無論劑量多少,都可能損傷正氣;若與人參、蒼術等藥物一起服用,則沒有壞處。
12. 荔枝核
甘溫而澀。治疝氣頹腫,療腎陰如斗。按:荔枝性熱,主散無形質之滯氣,其核溫通行肝腎,其結實必雙而核肖睪丸,故治頹疝卵腫,類象形之意也。卒心痛,以一枚煅存性,研末酒服。痘瘡出不快,荔殼煎湯飲。
白話文:
荔枝核味甘性溫,略帶澀味。可以治療疝氣引起的腫脹,以及腎臟陰虛的情況。荔枝性溫熱,能散去體內無形的滯氣;而荔枝核溫熱的特性,可以通行肝腎經絡。荔枝核通常是成對的,形狀像睪丸,因此用來治療疝氣及睪丸腫脹,是根據外形相似的原理。如果突然心痛,可以用一個荔枝核煅燒至呈灰白色,研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。如果痘瘡發得不順利,可以用荔枝殼煎水喝。
13. 甘蔗
甘平。和中而下逆氣,乾嘔不息,蔗漿、薑汁同溫服。小兒口疳,用皮燒末吹之。
白話文:
甘蔗性味甘平。能調和脾胃,治療胃氣逆上、呃逆不止等症狀,可用甘蔗汁和薑汁混合溫熱後服用。小兒口腔潰瘍(口疳),可用甘蔗皮燒成灰末吹入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