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下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2)

1.

味甘寒。潤肺涼心,消痰降火,止嗽除渴。生者清六腑之熱,熟者滋五臟之陰。梨者,利也,流利下行之謂也。多食令人寒中發瀉,脾虛者尤禁。

白話文:

梨味甘性寒。能潤肺、清心、化痰、降火、止咳、解渴。生的梨能清熱解暑,熟的梨能滋陰潤燥。梨有通利的作用,能促進體內廢物排出。但多吃會讓人寒邪入體而腹瀉,脾胃虛弱的人尤其要注意少吃。

2. 木瓜

酸溫,肝脾藥也。強筋舒筋,主腳氣,霍亂,轉筋。收攝脾土,去濕熱,止吐瀉,化痰食,理水脹。木瓜專主筋病,然皆脾病,非肝病也。肝雖主筋,而轉筋則由濕熱或寒濕之邪襲傷脾,故轉筋必起於足腓,腓及宗筋皆屬陽明。木瓜治轉筋,非益筋也,理脾以伐肝也。孟詵云:多食木瓜,損齒及骨。

皆伐肝之明驗。陶弘景雲:轉筋時,但呼木瓜名及書上作木瓜字皆驗,此理亦不可解。

白話文:

木瓜性味酸溫,歸肝脾經。它能增強筋骨、舒筋活絡,主治腳氣、霍亂、抽筋等症。木瓜能收斂脾胃,去除濕熱,止吐瀉,消食化痰,治療水腫。雖然木瓜專門治療筋骨疾病,但這些疾病都與脾臟有關,而非肝臟疾病。雖然肝臟主司筋脈,但抽筋是由於濕熱或寒濕邪氣侵犯脾臟所致,因此抽筋通常從小腿開始,因為小腿和宗筋都屬於足陽明經。木瓜治療抽筋,不是直接增強筋骨,而是調理脾臟來抑制肝氣。孟詵說:多吃木瓜會損傷牙齒和骨骼,這都證明木瓜能抑制肝氣。陶弘景說:抽筋時,只要呼喚木瓜的名字或在紙上寫下「木瓜」二字,都有效,其原理難以解釋。

3. 山楂

酸溫。消油膩血肉之積,化血瘀瘕癖之疴,驅小兒乳食停留,療女人兒枕作痛,理偏墜疝氣,發痘疹不快。按:山楂味中和,消油垢之積,故幼科用之最宜。若傷寒為重症,仲景於宿滯不化者,但用大、小承氣,一百一十三方中並不用山楂,以其性緩,不可為肩弘任大之名。煮老雞肉硬,入山植數粒即爛,則其消肉積之功,可推矣。核有功力,不可去也。

白話文:

山楂味酸性溫熱。它能消除油膩積滯的血肉,化解血瘀、腫塊、癖證等疾病,治療小兒乳食積滯,緩解婦女產後枕部疼痛,調理女性偏墜、疝氣等症狀,以及促進痘疹的快速消退。山楂性味平和,能消除油垢積滯,因此兒科用藥最為適宜。但若傷寒病情嚴重,積滯未化,張仲景在《傷寒雜病論》一百一十三方中,並沒有使用山楂,因為山楂藥性緩和,不能擔當重任,快速解決病情。山楂能使煮老的雞肉變軟爛,由此可見其消解肉積的功效。山楂的核也有藥效,不可去除。

4. 石榴皮

止下痢泄精,腸風崩帶。性極酸澀,善於收攝,初病者忌用。不拘乾溼,勿犯鐵器。漿水浸一夜,取出用,其水如墨汁。

白話文:

石榴皮能治療腹瀉、遺精、腸風(腸道疾病)、崩漏帶下(婦科疾病)。石榴皮性味極酸澀,具有很好的收斂作用,但病情剛發作的人不宜使用。石榴皮無論乾濕皆可入藥,但需避免與鐵器接觸。將石榴皮用漿水浸泡一夜後取出使用,泡過的漿水會變成墨汁般的顏色。

5. 陳皮

苦辛而溫,入太陰經。健脾開胃,下氣消痰,消穀進食,定嘔止瀉。能補能消,能散能降,調中理氣,功在諸藥之上。辛宜於肺,香利於脾,肺為攝氣之籥,脾為元氣之母,陳皮理氣,故為二經要藥。同補藥即補,同瀉藥則瀉,同升藥則升,同降藥則降,故利用最弘。去白者理肺氣,留白者和胃氣。筋膜及蒂並去之,芳草之品,不見火,則力全也。

白話文:

陳皮性味苦辛溫熱,歸脾經。具有健脾開胃、降氣消痰、促進食慾、止嘔止瀉等功效。它既能補益又能消導,既能散能又能降氣,能調理脾胃,其功效在眾多藥物之上。辛味能利肺,香氣能益脾,肺是呼吸之門戶,脾是元氣之源,陳皮理氣,因此是肺經和脾經的重要藥物。它能隨證而用,與補藥同用則補,與瀉藥同用則瀉,與升提之藥同用則升,與下降之藥同用則降,因此應用非常廣泛。陳皮去白色部分,則更能理肺氣;保留白色部分,則更能和胃氣。使用時需去除筋膜和蒂,陳皮為芳香之品,最好不要用火炮製,才能保持藥效。

6. 青皮

小者為青皮。功用悉同,但性較猛耳。青皮,如人當年少英烈之氣方剛;陳皮,如年至老成則躁急之性已化。青皮入肝者以其色也,究竟主肺脾之症居多。瘧脈自弦,肝風之祟。青皮入肝散邪,入脾滌痰,故瘧家為必需之品。橘肉,甘者潤肺,酸者聚痰。核疏疝氣,葉散乳痛。

白話文:

青皮果實較小者稱為青皮。其功效與陳皮相同,但藥性較為峻猛。青皮如同年輕人剛強的氣勢;陳皮則像老年人,躁急的脾性已有所收斂。青皮入肝經,是因為其顏色青綠;但實際上主要治療肺、脾的病症較多。瘧疾脈象弦細,是肝風引起的病症。青皮能入肝經疏散邪氣,入脾經祛除痰濕,所以是治療瘧疾的必需藥物。橘子果肉,甘甜的滋潤肺臟,酸味的則容易導致痰濕。橘核能治療疝氣,橘葉能治療乳房疼痛。

7. 枇杷葉

苦辛平,肺胃藥也。清肺則降火而除痰嗽,和胃則寬中而止嘔噦。胃病以薑汁塗炙,肺病以蜜水塗炙。肥厚而大者良。刷去毛淨,不爾令人咳。

白話文:

枇杷葉味苦辛性平,歸肺胃經。它能清肺降火,去除痰咳;和胃止嘔,緩解胃部不適。治療胃病可用薑汁炙烤,治療肺病可用蜜水炙烤。枇杷葉肥厚碩大者藥效較好。使用前需刷去葉毛洗淨,否則容易引起咳嗽。

8. 白果

即銀杏。甘平。熟食溫肺益氣,定喘嗽,縮小便,止白濁,除白帶。生食降痰消毒殺蟲。嚼漿塗面,去疱皶及疥癬疳䘌陰蟲。

白話文:

白果,就是銀杏。味道甘甜,性平。熟吃可以溫肺益氣,止咳平喘,減少尿量,治療白濁(男子精液混濁)、白帶。生吃可以降痰、消毒、殺蟲。將其嚼爛成漿糊狀塗抹於面部,可以治療瘡瘍、疥癬、疳(gān)腫(小兒營養不良)和陰部寄生蟲。

9. 胡桃

甘溫。溫肺止嗽,養血潤腸,利三焦氣,益命門火。時珍曰:夫三焦者,元氣之別使。命門者,三焦之本原。益一原一委也。命門指所居之腑而名,為藏精系胞之處。三焦指分治之部而名,為出納熟腐之司。命門在七節之旁,兩腎之間,下通二腎,上通心肺,貫屬於腦。為生命之原,相火之主,積氣之府。

《靈樞》已著其厚薄緩急之狀,而《難經》不知原委之分,以右腎為命門,謂三焦有名無狀。高陽謬訣,承其訛說,以誤後人。至朱肱、陳言、戴起宗始闢之,而知者尚少。胡桃仁頗類其狀,故入北方,通命門,利三焦,為腎命之藥。夫命門與腎相通,藏精血而惡燥。若腎命不燥,精氣內充,則飲食自健,腸腑潤而血脈通。

命門既通,三焦自利,故上通於肺而止虛寒喘嗽,下通於腎而止腰腳虛疼,內而腹痛可已,外而瘡毒可散,其利溥哉。

白話文:

胡桃味甘性溫。它能溫肺止咳,滋養血液潤滑腸道,暢通三焦氣機,補充命門之火。李時珍說:三焦是元氣的分佈和運行的通道,命門則是三焦的根本。滋補命門,就如同滋補根本一樣。命門指的是它所在的臟腑部位,是藏精繫胞的地方;三焦指的是它主管的區域,負責輸布和代謝水谷精微。命門位於脊柱第七節附近,兩腎之間,下通兩腎,上通心肺,並貫通於腦。它是生命之源,相火的主宰,也是元氣的聚集之處。

《靈樞》經書已詳細描述了命門的厚薄、緩急等特徵,但《難經》卻未能理解其根本,誤認為命門位於右腎,並說三焦有名無形。高陽的醫學謬論承襲了這個錯誤說法,誤導了後人。直到朱肱、陳言、戴起宗等醫家才糾正了這個錯誤,但知道正確說法的人仍然很少。胡桃仁的外形與命門部位有些相似,因此在北方地區,人們認為它能通利命門,暢通三焦,是滋補腎和命門的良藥。命門與腎臟相通,藏納精血,而忌諱乾燥。如果腎和命門不乾燥,精氣充盈,則飲食自然良好,腸胃潤澤,血液循環通暢。

命門通暢,三焦自然也暢通無阻,因此能上達肺部而止咳化痰,治療虛寒性的咳嗽和喘息;下達腎臟而治療腰腿疼痛;內可治療腹痛,外可治療瘡毒,功效廣泛而深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