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下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2)

1. 硃砂

甘微寒,心經藥也。養精神,安魂魄,辟邪魅,治癲癇,解諸毒,祛鬼瘧。硃砂稟離火之氣,性反涼者,高中有陰也。納浮游之火,安君主之官,秉陽明之德,闢幽昧之邪,藥中神聖也。形如箭鏇,透明者佳。研細,水飛三次用。

2. 水銀

辛寒,有毒。鎮墜痰氣上逆,嘔吐反胃;殺蟲墮胎,下死胎。水銀乃至陰之精,稟沉著之性。得凡火煅煉,則飛騰靈變;得人氣熏蒸,則入骨鑽筋。近巔頂,則蝕腦而百節攣廢;近陰莖,則陰消而痿敗不興。同黑鉛結砂,則鎮墜痰涎:同硫黃結砂,則極救危病,在用之者合宜爾。

3. 輕粉

辛溫,有毒。治痰涎、積滯、鼓脹、毒瘡,殺蟲搜風。按:輕粉乃咸礬煉水銀而成,其氣燥烈,其性走竄,善劫痰涎。消積滯。故水腫、風痰、濕熱、楊梅毒瘡服之,則涎從齒齦而出,邪郁暫開而愈。若服之過劑及用之失宜,則毒氣被逼,竄入經絡筋骨,莫之能出。變為筋攣骨痛,發為癰腫疳漏,經年累月,遂成廢痼,因而夭枉者不少也。

4. 銀硃

辛溫,有毒。劫痰破積殺蟲,其功與輕粉同,其為害亦同也。廚人染食供饌,未知其害耳。

5. 雄黃

辛溫,有毒,肝家藥也。拽肝氣,瀉肝風,消涎積,解百毒,闢百邪,殺百蟲,截鬼瘧,理蛇傷,能化血為水。

6. 石膏

甘寒,足陽明藥也。除胃熱,止陽明頭額痛,日晡寒熱,大渴引飲,中暑,潮熱胃火,牙疼,皮熱如火。元素曰:能寒胃,令人不食,非腹有極熱者,不宜輕用。東垣云:邪在陽明,肺受火邪,故用以清肺,所以有白虎之名。孫兆曰:四月以後天氣熱時,宜用白虎。壯盛人生用,虛人糖拌炒。恐妨脾胃。火煨亦可。

7. 滑石

甘寒。利竅除熱,清三焦,涼六腑,化暑氣,通水腫,退黃疸,止諸血,解煩渴,厚腸胃。時珍曰:滑石利竅,不獨小便也。上利毛腠之竅,下利精溺之竅。通上下,徹表裡,故主治甚多。小便利及精滑者禁用。

8. 赤石脂

甘酸辛溫。補心血,生肌肉,厚腸胃,除水濕,收脫肛。好古曰:澀可去脫,石脂為收斂之劑,赤者入丙丁,白者人庚辛。瀉痢初起者,勿用。火煅。

9. 爐甘石

陽明藥也。受金銀之氣所生,故能平肝。治目清腫,退赤去爛除翳。火煅紅。童便淬七次,研粉,水飛。入硃砂則不黏膩。

10. 海石

乃水沫結成,色白體輕,肺之象也。氣味鹹寒,潤下之用也。故入肺除痰嗽而軟堅,上源既清,故又治諸淋。肝屬木,當浮而反沉,肺屬金,當沉而反浮,何也?肝實而肺虛也。故石入水則沉,而南海有浮水之石;木入水則浮,而南海有沉水之香木。

11. 陽起石

鹹溫。主下部虛寒,助陽種子。火煅,水飛。

12. 磁石

色黑,入腎,益精明目,聰耳鎮驚。

13. 代赭石

止反胃,吐血衄血,月水不止,腸風瀉痢,脫精遺溺,小兒驚疳,女人崩漏。按:代赭入肝與心胞,專主二經血分之病。仲景治汗吐下後心下硬,噫氣,用旋覆代赭湯,取其重以鎮虛逆,赤以養陰血也。煅紅、醋淬搗,水飛。

14. 砒石

辛酸大熱,大毒。主老瘧,齁喘,癖積,蝕瘀腐,瘰癧。砒本大熱大毒,煉之成霜。其毒尤烈,人服至七八分必死,得酒頃刻立斃,雖綠豆冷水立難解矣。入丸藥中,劫哮喘痰瘧,誠有立地奇功。須冷水吞之,不可飲食,安臥一日,即不作吐;少物引發,即作吐也。惟宜生用,不可經火。

15. 青礞石

鹹平。破老痰堅積,止咳嗽喘急。色青乃厥陰之藥,肝木乘脾,土氣不運,痰滯胸膈,宜其重墜,令木平氣下,則痰症自愈。脾虛家不宜多服。入罐打碎,礞石四兩拌勻消石四兩,同煅至消盡,礞石色如金為度。研細,水飛用。

16. 花蕊石

石主金瘡出血,一切失血,女人血暈,且化血為水,故雖有殊功,不敢多用。煅研,水飛。

17. 石燕

利竅,行濕通淋,目障腸風,痔瘻帶下,磨汁飲之。難產者,兩手各握一枚,即生。

18. 朴硝

苦辛寒。一經煮煉即為芒硝。鼎罐升煅,即為玄明粉。主五臟積聚,久熱胃閉,痰實血結,明目下胎。《內經》云:熱淫於內,治以鹹寒。故承氣湯,用以軟堅去實。朴硝重濁,止堪塗傅。芒硝輕爽,可供走血蕩腸之需。玄明更佳,然止於治病。服食則不可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