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上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25)

1. 木通

甘淡微寒,心胞絡、小腸、膀胱藥也。利小便,消水腫,宣血脈,通關節,明耳目,治鼻塞,破積聚,除煩渴,安心神,散癰腫,清伏熱,醒多睡,去三蟲,墮胎下乳。東垣曰:木通甘淡,助西方秋氣下降,以利小便,專瀉氣滯也。肺受熱邪,氣化之源絕,則寒水斷流;膀胱癃閉,宜此治之,時珍曰:木通上能通心清肺,理頭痛,達九竅;下能泄濕祛熱,皆從小便而出。《本草》云:通可去滯,木通、防己之屬。

夫防己苦寒,瀉血分濕熱;木通甘淡,瀉氣分濕熱,細而白者佳。

白話文:

木通味甘淡微寒,主要作用於心包絡、小腸和膀胱經。它能利尿消腫,疏通血脈,舒通關節,明目,治療鼻塞,消除積聚,解除煩渴,安定心神,消散癰腫,清除伏熱,治療嗜睡,驅除寄生蟲,以及催產和催乳。

李東垣說:木通味甘淡,能幫助秋季之氣下降,促進利尿,專門瀉除氣滯。如果肺部受熱邪侵犯,氣化功能受阻,導致體液運行不暢;膀胱氣化不利,小便不通,都可以用它治療。

李時珍說:木通上能通利心肺,治療頭痛,疏通九竅;下能瀉濕除熱,這些功效都是通過利尿來實現的。《本草經》記載:木通能去除體內鬱滯,和防己同屬此類藥物。

防己味苦寒,能瀉除血分中的濕熱;木通味甘淡,能瀉除氣分中的濕熱,細白者為佳。

2. 通草

淡平,肺與膀胱藥也。利水通淋,明目退熱,下乳催生。色白氣寒,味淡體輕,故入肺經,導熱使降,由膀胱下泄也。

白話文:

通草性味平和,歸肺經和膀胱經。具有利尿通淋、明目退熱、催乳下奶的功效。因為通草色白、氣寒、味淡、質輕,所以能進入肺經,引導體內熱氣下降,並經由膀胱排出體外。

3. 鉤藤

甘苦微寒,手足厥陰藥也。主小兒寒熱驚癇,夜啼,瘛瘲,客忤胎風,內釣腹痛,大人肝風,目眩。

白話文:

鉤藤味甘苦微寒,歸手厥陰經和足厥陰經。主治小兒寒熱、驚厥、夜啼、抽搐、客忤(小兒疾病)、胎風,以及大人因肝風引起的腹痛、頭暈目眩。

4. 金銀花

甘而微寒。主脹滿下利,消癰散毒,補虛療風。世人但知其消毒之功,昧其脹利風虛之用。余於諸症中用之,屢屢見效,奈何忽之耶?

白話文:

金銀花味甘微寒。能治療腹脹、腹瀉,消除腫毒,以及治療虛弱和風痺。世人只知道它能殺菌消毒,卻忽略了它治療腹脹、腹瀉、虛弱和風痺的功效。我在治療各種疾病時使用它,屢屢見效,為什麼要忽視它呢?

5. 澤瀉

甘鹽微寒。腎與膀胱藥也。利水道,通小便,補虛損,理腳氣。按《本經》云:久服明目,而扁鵲云多服病眼,何相反耶?蓋水道利,則邪火不幹空竅,故云明目。水道過於利,則腎氣虛,故云病眼。又《別錄》稱其止遺泄,而寇氏謂泄精者不敢用,抑何相刺謬也?蓋相火妄動而遺泄者,得澤瀉清之,而精自藏。氣虛下陷而精滑者,得澤瀉降之,而精愈滑矣。

況滑竅之劑。腎虛失閉藏之職,亦一禁。夫一藥也,一症也,而或禁或取,變化殊途,自非博洽而神明者,未免對症而疑,臨症而眩。若格於理者,變變化化而不離乎宗。故曰:醫不執方,合宜而用,斯言至矣。

白話文:

澤瀉味甘,性微寒。是治療腎臟和膀胱的藥物。能利尿通便,補充虛損,治療腳氣。古籍記載,長期服用能明目,但扁鵲卻說服用過多會導致眼疾,這似乎矛盾。其實,是因為利尿通水道,邪火就不會侵犯眼部,所以能明目;但如果利尿過度,腎氣虛弱,就會導致眼疾。另有古籍記載澤瀉能止遺精,但寇氏認為遺精者不敢服用,這也看似矛盾。實際上,是因為相火妄動而遺精者,服用澤瀉能清熱,使精氣得以收藏;但如果本身腎氣虛弱,精氣下陷而遺精者,服用澤瀉反而會加重病情,使精氣更加滑泄。

總而言之,凡是滑竅的藥物,如果腎氣虛弱,喪失閉藏精氣的功能,就不能使用。同一種藥物,針對同一種病症,卻可能在某些情況下使用,在某些情況下禁用,其變化多端。如果不是醫術精湛,通曉藥理,就難免會在面對病症時產生疑惑和迷茫。如果能掌握藥物原理,就能隨機應變,而不至於偏離根本法則。所以說:「醫生不能死搬硬套方劑,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」,這句話非常有道理。

6. 菖蒲

辛溫,心肝藥也。開心竅,消伏梁,除痰嗽,通九竅,明耳目,出音聲,散風濕,止心痛,殺諸蟲,闢鬼邪,理惡瘡。按《仙經》歷稱菖蒲為水草之精英,神仙之靈藥。然惟石磧水生,莖細節密不沾土者,方為上品。銅刀刮去粗皮,米泔浸之,飯上蒸之,藉穀氣而臻於中和,真有殊常之效。

白話文:

菖蒲性味辛溫,是作用於心臟和肝臟的藥物。它可以開通心竅,消除伏梁(指胸膈痞滿),去除痰咳,疏通九竅,使耳目聰明,聲音洪亮,散除風濕,止痛,殺死各種蟲子,辟邪,治療惡瘡。古籍《仙經》記載,菖蒲是水草中的精華,是神仙的靈藥。但只有生長在石礫灘上的,莖葉細密不沾泥土的菖蒲才是上品。需用銅刀刮去粗皮,再用淘米水浸泡,然後放在米飯上蒸,藉助米飯的穀氣使其藥性平和,才能達到最佳療效。

7. 海藻

鹹寒。主癭癧癰腫,癥瘕水腫,疝氣痰壅食凝。經云:咸能軟堅。海藻咸能潤下,寒能泄熱,故無堅不潰,無腫不消。洗淨鹹味,焙乾。

白話文:

海藻味鹹性寒。主要功效是治療甲狀腺腫大、癰腫、癥瘕(腹部腫塊)、水腫、疝氣、痰多、食積等症。古籍記載:「鹹味能軟堅。」海藻味鹹能潤滑通便,性寒能清熱,因此凡是堅硬的腫塊都能使其潰散,凡是腫脹的都能使其消退。使用前需洗淨鹹味,再烘乾備用。

8. 昆布

鹹寒。主水腫噎膈,瘰癧惡瘡。昆布功同海藻。凡海中菜皆損人,勿多食。洗去咸,焙乾。

白話文:

昆布味鹹性寒。能治療水腫、噎膈(吞嚥困難)、瘰癧(頸部淋巴結腫大)和惡瘡。昆布的功效和海藻相似。但所有海菜都容易傷身,不可多吃。使用前需洗去鹽分,再烘乾。

9. 石斛

甘而微咸,脾、腎藥也。益中氣,厚腸胃,長肌肉,逐邪熱,壯筋骨,強腰膝。石斛甘可悅脾,咸能益腎,故多功於水土二臟。但氣性寬緩,無捷奏之功。古人以此代茶,甚清上膈。凡使勿用木斛。石斛短而中實,木斛長而中虛,不難分辨。

白話文:

石斛味甘微咸,歸脾、腎經。能補益中氣,滋養腸胃,增強肌肉,驅除邪熱,強健筋骨,壯腰膝。石斛甘味能滋養脾胃,鹹味能滋補腎臟,因此對脾腎兩臟都有很好的療效。但其藥性平和緩慢,沒有快速見效的功效。古人常以石斛代茶飲用,能有效清熱解鬱。使用時需注意區分,不要用木斛代替石斛。石斛較短且內部飽滿,木斛則較長且內部空虛,不難分辨。

10. 骨碎補

苦溫,腎經藥也。主骨中毒氣,風血痛。破血止血,補折傷。理耳鳴牙痛。筋骨傷碎者能療之,故名骨碎補。走入少陰,理耳牙諸疾。凡損筋傷骨之處,用米粥裹傷處有效。焙用。

白話文:

骨碎補味苦性溫,是作用於腎經的藥物。主治骨頭因中毒而引起的疼痛,以及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。它能活血化瘀、止血,治療骨折。還能治療耳鳴、牙痛。對於筋骨受損、骨折的情況,它都能治療,因此得名骨碎補。它能進入少陰經,治療耳部和牙齒的各種疾病。凡是筋骨損傷的地方,用米粥包裹傷處都有效。使用前需烘烤炮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