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上 (24)
卷上 (24)
1. 威靈仙
辛鹽,入太陽經。搜逐諸風,宣通五臟,消痰水,破堅積。丹溪曰:威靈仙,痛風之仙藥也。其性好走,通十二經,朝服暮效。辛能散邪,故主諸風;鹽能泄水,故主諸濕。壯實,誠有殊功;氣弱者,反成痼疾。
白話文:
威靈仙味辛鹹,走太陽經。能驅除各種風邪,疏通五臟經絡,消除痰飲積水,以及堅硬的腫塊。張元素(丹溪)說:威靈仙是治療痛風的仙藥,藥性走竄力強,能通行十二經脈,早上服用,晚上就能見效。辛味能散發邪氣,所以能治療各種風症;鹹味能利水消腫,所以能治療各種濕症。身體強壯的人服用,確實有顯著療效;但氣虛體弱的人服用,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,形成慢性疾病。
2. 茜草
苦溫,厥陰藥也。行血滯,通經脈,理痛風,除寒濕,活血。與紅花同功,而性更通利,忌鐵。
白話文:
茜草味苦性溫,屬於厥陰經的藥物。能促進血液循環,疏通經脈,治療痛風,去除寒濕,活血化瘀。功效與紅花相似,但藥性更通利,忌與鐵器同用。
3. 防己
辛寒,太陽藥也。主下焦風濕腫痛,膀胱畜熱,通九竅,散癰毒,利二便。東垣云:防己苦寒,瀉血中濕熱,通其滯塞,此瞑眩之藥,下咽令人身心煩亂,飲食減少。至於濕熱壅塞,下注腳氣,無他藥可代。
若勞倦虛熱,以防己泄大便,則重亡其血,不可用一也;渴在上焦氣分,而防己乃下焦血藥,不可用二也;外感邪傳肺經,氣分濕熱而小便黃赤,此上焦氣分,禁與血藥,不可用三也。大抵上焦濕熱皆不可用。下焦濕熱審而用之。防己,為療風水要藥。治風,用木防己,治水。
用漢防己。去皮,酒洗,曬乾。
白話文:
防己性味辛寒,是治療太陽經病的藥物。主要功效是治療下焦(指小腹以下)的風濕腫痛、膀胱積熱,能通暢九竅,散除癰疽毒腫,利尿通便。李東垣(醫家)說:防己味苦性寒,能瀉去血液中的濕熱,疏通阻塞不通的地方,但它是一種會引起瞑眩反應的藥物,服用後會讓人感到身心煩躁不安,食慾減退。對於濕熱壅塞導致的下肢水腫(腳氣),沒有其他藥物可以替代它。
但是,如果病人因勞累而出現虛熱,服用防己會導致大便稀溏,進而損傷血液,因此不能使用;如果病人口渴,症狀出現在上焦(指胸膈以上)的氣分,而防己主要作用於下焦血液,所以也不能使用;如果病人是外感邪氣入侵肺經,氣分有濕熱,小便黃赤,這屬於上焦氣分病症,禁忌使用作用於血液的藥物,因此也不能使用。總而言之,上焦濕熱的病症都不可使用防己。只有下焦濕熱的病症,經過仔細辨證後才能使用。防己是治療風濕水腫的重要藥物,治療風濕用木防己,治療水腫用漢防己。
使用漢防己時,需先去皮,用酒清洗,再曬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