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下 (7)
卷下 (7)
1. 吳茱萸
辛熱,脾、肝,腎三陰經藥也。溫中下氣,開鬱止痛,逐風除濕,定吐止瀉,理關格中滿,腳氣疝瘕,制肝燥脾。按:川椒善下,茱萸善上,故食茱萸者,有沖膈、沖眼、脫髮、咽痛、動火發瘡之害。鹹湯浸去烈汁,焙乾用。陳久者良,閉口者有毒。
白話文:
[辛熱,脾、肝,腎三陰經藥也。溫中下氣,開鬱止痛,逐風除濕,定吐止瀉,理關格中滿,腳氣疝瘕,制肝燥脾。
按:川椒善下,茱萸善上,故食茱萸者,有沖膈、沖眼、脫髮、咽痛、動火發瘡之害。鹹湯浸去烈汁,焙乾用。陳久者良,閉口者有毒。
]
[性屬辛熱,為脾、肝及腎三陰經的藥物。它能溫暖中焦,調和氣息,解開鬱結,止痛,驅風散寒,除濕,平定嘔吐,止瀉,理順胃腸阻塞,治療腳氣、疝氣、癥瘕等症狀,平衡肝火與脾虛。
參考:川椒適合下焦使用,茱萸則適合上焦使用,因此食用茱萸可能會引起胸膈脹滿、眼睛充血、頭髮掉落、咽喉疼痛、火氣上升而導致皮膚長疹等副作用。應將茱萸浸泡在鹹水中去除過分刺激的成分,再烘乾使用。老化的茱萸效果較佳,而緊閉不開的則可能有毒性。]
2. 茗
苦甘微寒。下氣消食,清頭目,醒睡眠,解炙煿毒酒,消暑,同姜治痢。按:茗得天地清陽之氣,故善理頭風,肅清上膈,使中氣寬舒神情爽快,此惟洞山上品,方獲斯功。至如俗用雜茶,性味惡劣,久飲不休,必使中土蒙寒,元精暗耗。輕則黃瘦減食,甚則嘔泄痞腫,無病不集,害可勝哉。
茶序云:消停釋滯,一日之利暫佳;瘠氣侵精,終身之累斯大。東坡云:除煩去膩,不可無茶,然空心飲茶,直入腎經,且寒脾胃,乃引賊入室也。
白話文:
茶性苦甘微寒,具有下氣消食、清頭目、醒睡眠的功效,還能解炙煿毒酒、消暑,與薑同用可治痢疾。上品茶得天地清陽之氣,能理頭風,肅清上膈,使中氣寬舒,精神爽快。但若飲用劣質茶,久而久之會使脾胃受寒,元氣受損,輕則黃瘦減食,嚴重則會出現嘔吐、腹瀉、痞腫等症狀,危害甚大。正如茶序所言,飲茶雖能一時消停釋滯,但長期飲用會損傷元氣,得不償失。東坡先生也曾說過,茶能除煩去膩,不可或缺,但空腹飲茶會傷脾胃,引發疾病。
3. 甜瓜蒂
苦寒。傷寒病在上焦,懊憹,逆氣衝喉不得息,膈上有痰食水氣,同香豉煮糜去滓,服之取吐。瓜帶吐法,《素問》所謂在上者,因而越之也。若尺脈虛者,不敢用此法。凡虛弱人均宜戒之。
白話文:
苦寒的藥性,用於治療傷寒病症在上焦的情況,如煩躁、氣逆上沖至喉嚨而無法呼吸,或者膈上有痰、食物或是水分聚積。可以將這種藥物與香豉一起煮成粥,去除渣滓後服用,以引發嘔吐。這種治療方式符合《素問》中提到的「在上者,因而越之」的概念,即在上部的病症,應該通過引發嘔吐來排出。如果患者的尺脈(位於手腕內側)虛弱,則不適合使用這種方法。對於虛弱的患者來說,這種療法都需要謹慎使用。
4. 西瓜
甘寒。解暑消煩,止渴利水。西瓜性冷,世俗取一時之快,忘腸胃之憂,古人有天生白虎之號,稔其寒也。不明者,妄云不傷脾胃,誤矣。
白話文:
"甘寒。解暑消煩,止渴利水。西瓜性冷,世俗追求一時之快樂,卻忘記了腸胃的負擔,古人稱之為'天生白虎',正是因為認識到了它的寒性。那些不明白的人,錯誤地認為不會傷害到脾胃,這是錯誤的觀念。"
5. 藕
味甘平。生者,散血清熱,解渴除煩。熟者,補中開胃,消食和中。搗絞汁澄粉,乃其精華也,安神開胃,喜悅忘憂。
白話文:
此物味道甘甜,性質平和。生用時,能散去血液中的瘀滯,清熱解渴,緩解煩躁。熟用時,則能補益中氣,促進胃口,消化食物,調和內臟。搗碎後絞取其汁液,再澄清為粉,這便是其最精華的部分,能安定心神,開胃增食慾,讓人感到愉快,忘掉憂愁。
6. 蓮子
甘平。補中,養神清心,固精止瀉,除崩帶赤白濁,安靖上下君相火邪,使心腎交而成既濟之功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中一種藥物的功效。它甘甜而性平和,能夠補強中焦(胃與腸之間的部分),養護心神、清淨心臟,固守精氣、止住洩瀉,消除崩漏及帶下(婦科病)的赤白濁液,安定上下的君火與相火(心與肝的火氣),讓心與腎兩者交合,完成調節陰陽平衡的「既濟」功能。簡而言之,這種藥物有著全面調理身心、治療多種疾病的效果。
7. 蓮鬚
甘澀。清心止血,通腎固精,男子腎泄,女子崩帶。
8. 荷葉
開胃消食,止血固精。葉蒂安胎。東垣云:潔古先生口授枳朮丸方,用荷葉燒飯為丸。夫震者,動也,人感之生足少陽甲膽之氣,與三焦之氣,同為發生。《素問》云:履端於始,序則不愆。荷葉生於水土之中,其色青,其形仰,其中空,象震卦之體。食與藥感此氣之化,胃氣何由不升乎?是以燒飯和藥與白朮協力補脾,不致內傷,其利廣矣。
白話文:
荷葉具有開胃消食、止血固精、安胎的功效。古人認為,荷葉生於水土,形狀像震卦,具有震卦的動能,能促進胃氣上升,幫助消化。因此,將荷葉燒飯,可以與白朮一同補脾,促進消化,避免內傷。
9. 芡實
甘而微澀。補中助氣,益腎固精。古方芡實與蓮子對配,金櫻膏和丸,固精神劑。芡本無大益,而比之曰水硫黃,何也?食芡者必枚齧而咀嚼之,使華池津液流通,轉相灌溉,其功勝於乳石也。
白話文:
芡實的味道甘甜中略帶澀味,具有補中益氣、滋腎固精的功效。古代藥方中,芡實常與蓮子搭配,製成金櫻膏,再做成丸劑,用來固精益神。
雖然芡實本身並無顯著功效,但古人將其比喻為水硫黃,這是為何呢?因為食用芡實時,必須細嚼慢嚥,使口腔中的津液流通,相互滋潤,其效果勝過乳石。
10. 乾柿
甘寒而澀。止胃熱口乾,潤心肺,消痰。治血淋,便血。霜治咽喉口舌之瘡。蒂療咳逆噦氣。
白話文:
甘寒且帶有收斂性。能止住胃部熱氣引起的口乾,滋潤心肺,有助於消除痰液。對於血尿、便血有治療作用。霜可以治療咽喉和口腔的傷口。花蒂則能治療咳嗽和嘔吐。
11. 香櫞
苦酸辛溫。理上焦之氣,止嘔逆,進食健脾。按:香櫞性中和,單用多用亦損正氣,與參、術同行,則無弊也。
白話文:
苦酸辛溫,這是指藥物的性質和味道,主要用於調理上焦的氣血,可以緩解噁心和嘔吐,並且促進飲食,強健脾胃。
香櫞這種草藥性質平和,單獨使用或者過量使用會傷害身體的正氣。但如果與人參和白朮一起使用,就可以避免這種副作用。
12. 荔枝核
甘溫而澀。治疝氣頹腫,療腎陰如斗。按:荔枝性熱,主散無形質之滯氣,其核溫通行肝腎,其結實必雙而核肖睪丸,故治頹疝卵腫,類象形之意也。卒心痛,以一枚煅存性,研末酒服。痘瘡出不快,荔殼煎湯飲。
白話文:
荔枝味甘性溫,且帶有收斂作用。它能治療疝氣、陰囊腫脹,以及腎陰虛弱等症狀。荔枝性熱,能散除無形無質的滯氣;其核溫熱,能通暢肝腎;荔枝果實雙雙成對,核形似睪丸,因此可治療疝氣和睪丸腫脹,這與形狀相似有關。若突然心痛,可將一枚荔枝煅燒至灰燼,研成粉末,用酒送服。若痘瘡不易發出,可將荔枝殼煎湯飲用。
13. 甘蔗
甘平。和中而下逆氣,乾嘔不息,蔗漿、薑汁同溫服。小兒口疳,用皮燒末吹之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藥的性質和使用方法:
「甘平」表示這種中藥具有甜味且性質平和。
「和中而下逆氣」,意思是這種藥物可以調和胃腸,有助於消化,對於胃部逆氣(即胃裡的氣向上逆流)有著舒緩作用。
「乾嘔不息,蔗漿、薑汁同溫服」,這是對於具體症狀的治療方法。如果有人乾嘔不停,可以用蔗漿和薑汁加熱後混合服用。
「小兒口疳,用皮燒末吹之」,這是針對小孩的問題,如果小孩患有口疳(一種口腔疾病),可以將藥物磨成粉末,吹入口腔進行治療。
14. 石蜜
甘溫。生津解渴,除咳消痰,潤心肺燥熱,助脾暖肝。按:石蜜即白沙糖,蔗汁煎曝而成是也。甘入脾,多食則病脾。西北人宜之,東南人少餌。比之紫沙糖、紅沙糖,功用相同,若多食損齒一也。
白話文:
白沙糖味甘性溫,能生津解渴、止咳化痰,潤燥清熱,滋養心肺,健脾暖肝。白沙糖是由甘蔗汁熬製而成,性偏甘,容易損傷脾胃,因此過量食用會傷脾。西北地區的人適宜食用白沙糖,東南地區的人則宜少吃。白沙糖與紫沙糖、紅沙糖功效相近,但過量食用都會損傷牙齒。
15. 茯苓
甘淡而平,入手足太陰。足太陽。補中開胃,利水化痰,安神定悸,生津止瀉,止嘔逆,除虛熱。赤者專主利小便,驅濕熱而已。茯苓藉松之餘氣而成,得土氣最全,故作中宮上藥。《本草》言其利小便,伐腎邪。東垣乃言小便多者得止,澀者通利。丹溪又言陰虛者不宜用,義似相反,何哉?茯苓淡滲上行,生津液,開腠理,滋水之上源而下降,則利小便。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,言其性也。
東垣謂其陽中之陰降而下,言其功也。經云:飲食入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。則知淡滲之藥,俱先上升而後下降也。小便多,其源亦異。經云:肺氣盛則小便數,虛則小便遺。心虛則少氣遺溺。下焦虛則遺溺。胞移熱於膀胱則遺溺。膀胱不利為癃,不約為遺溺。
白話文:
茯苓味甘淡性平,歸脾經、腎經、膀胱經。它能補脾胃、開胃口、利水消痰、安神定驚、生津止瀉、止嘔逆、除虛熱。紅色茯苓專門利尿,驅除濕熱。茯苓依賴松樹的餘氣而生,吸收了土氣的精華,所以是中焦的最佳藥材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茯苓能利尿,去除腎臟的邪氣。李東垣認為,茯苓能止小便過多,通利小便不通。朱丹溪則說陰虛體質的人不宜服用茯苓,似乎與前者說法矛盾。其實,茯苓性淡滲,上行生津液,開通腠理,滋潤水源後再下降,所以利尿。潔古認為茯苓屬陽浮上升,是指其藥性;李東垣則說茯苓屬陽中之陰,下降而利尿,是指其藥效。經書上說,飲食進入胃,精氣遊溢,上輸於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因此可知,淡滲類藥物都是先上升再下降。小便過多的原因也有不同。經書上說,肺氣盛則小便頻繁,肺氣虛則小便失禁。心虛則氣短失禁。下焦虛則失禁。胞宮熱氣移入膀胱則失禁。膀胱功能失調則小便困難,膀胱不能約束則失禁。
厥陰病則遺溺。所謂肺盛者,實熱也,必氣壯脈強。宜茯苓以滲其熱,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。若肺虛、心虛、胞熱、厥陰病者,皆虛熱也。必上熱下寒,脈虛而弱。法當用升陽之藥,升水降火。膀胱不約,下焦虛者,乃火投於水,水泉不藏。脫陽之症,必肢冷脈遲。法當用溫熱之藥,峻補其下。
二症皆非茯苓輩淡滲之藥所能治,故曰陰虛者不宜用也。
白話文:
如果患了厥陰病,就會出現遺尿的症狀。所謂「肺盛」,就是肺部積聚了實熱,表現為氣盛脈強。應該用茯苓來滲透熱氣,因此說可以止住小便過多。
但是如果肺虛、心虛、胞熱或是厥陰病,這些都是虛熱,表現為上熱下寒,脈象虛弱。這時就需要用升陽的藥物,來提升陽氣,降伏火氣。
膀胱失約,下焦虛弱,是因為火氣向下投射到水氣,導致水氣無法收納。這屬於陽氣衰敗的症狀,表現為肢體冰冷,脈象遲緩。這時就需要用溫熱的藥物,來峻補下焦。
這兩種症狀都不適合用茯苓之類的淡滲藥物治療,所以說陰虛的人不適合使用茯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