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下 (6)
卷下 (6)
1. 梨
味甘寒。潤肺涼心,消痰降火,止嗽除渴。生者清六腑之熱,熟者滋五臟之陰。梨者,利也,流利下行之謂也。多食令人寒中發瀉,脾虛者尤禁。
白話文:
【性味甘寒。能滋潤肺部,清涼心臟,消除痰濕,降火氣,止咳解渴。生梨能清淨六腑的熱邪,熟梨則能滋補五臟的陰液。梨,有「利」的意思,指的是它能順利導引身體向下運行。過量食用會導致腹內寒涼,引起腹瀉,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更是禁忌。】
2. 木瓜
酸溫,肝脾藥也。強筋舒筋,主腳氣,霍亂,轉筋。收攝脾土,去濕熱,止吐瀉,化痰食,理水脹。木瓜專主筋病,然皆脾病,非肝病也。肝雖主筋,而轉筋則由濕熱或寒濕之邪襲傷脾,故轉筋必起於足腓,腓及宗筋皆屬陽明。木瓜治轉筋,非益筋也,理脾以伐肝也。孟詵云:多食木瓜,損齒及骨。
皆伐肝之明驗。陶弘景雲:轉筋時,但呼木瓜名及書上作木瓜字皆驗,此理亦不可解。
白話文:
木瓜性溫味酸,是治療肝脾疾病的藥材。它能强健筋骨,舒展筋脈,主治脚气、霍乱、抽筋等症。木瓜还能收敛脾土,去除濕熱,止泻止吐,化痰消食,治療水肿。雖然木瓜專治筋病,但本质上都是脾脏的病症,并非肝脏疾病。虽然肝脏主导筋脉,但抽筋往往是由濕熱或寒濕邪氣侵犯脾脏引起,所以抽筋通常从脚腓开始,而腓和宗筋都属于阳明经。木瓜治疗抽筋,并非直接强健筋骨,而是通过調理脾脏來抑制肝脏。孟詵說,常吃木瓜会損害牙齿和骨骼,这正是抑制肝脏的明显效果。陶弘景也說,抽筋时,只要喊出“木瓜”的名字,或者写下“木瓜”这两个字,都能缓解症状,这个道理也难以解释。
3. 山楂
酸溫。消油膩血肉之積,化血瘀瘕癖之疴,驅小兒乳食停留,療女人兒枕作痛,理偏墜疝氣,發痘疹不快。按:山楂味中和,消油垢之積,故幼科用之最宜。若傷寒為重症,仲景於宿滯不化者,但用大、小承氣,一百一十三方中並不用山楂,以其性緩,不可為肩弘任大之名。煮老雞肉硬,入山植數粒即爛,則其消肉積之功,可推矣。核有功力,不可去也。
白話文:
山楂味酸性溫和。具有消解油膩積聚的血肉,化解血瘀、瘕癖等病症,驅除小兒乳食積滯,治療婦女枕部作痛,調理偏墜疝氣,促進痘疹快速發散等功效。
解析:
- 酸溫: 指山楂的藥性,酸味,溫熱。
- 消油膩血肉之積: 指山楂能消解油膩的食物和積聚在身體的肉類。
- 化血瘀瘕癖之疴: 指山楂能化解血液瘀滯,治療瘕癖(指婦女腹部腫塊)等病症。
- 驅小兒乳食停留: 指山楂能幫助小兒消化乳食,驅除積滯。
- 療女人兒枕作痛: 指山楂能治療婦女枕部疼痛。
- 理偏墜疝氣: 指山楂能調理偏墜的疝氣。
- 發痘疹不快: 指山楂能促進痘疹快速發散。
註解:
- 山楂:指山楂果實。
- 雞肉:指雞肉。
- 仲景: 指漢代醫學家張仲景,著有《傷寒雜病論》。
- 大、小承氣: 指張仲景《傷寒雜病論》中常用的瀉下藥方。
- 肩弘任大: 指肩負重任,擔當大任。
總結:
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山楂的藥性及其功效,並說明了山楂在中醫治療中的應用。文中也提到了山楂的消肉積功能,以及山楂核的藥用價值。
4. 石榴皮
止下痢泄精,腸風崩帶。性極酸澀,善於收攝,初病者忌用。不拘乾溼,勿犯鐵器。漿水浸一夜,取出用,其水如墨汁。
白話文:
【止下痢、洩精,腸風、崩帶。性極酸澀,善於收攝,初病者忌用。不拘乾濕,勿犯鐵器。漿水浸一夜,取出用,其水如墨汁。】
【治療下痢和尿頻,腸風和崩漏。這種藥物性質極其酸且有收縮力,適合用來收攝。初次患病時應避免使用。無論是乾燥還是濕潤的環境,都不要接觸鐵器。需將該物質浸泡在漿水中一夜,然後取出使用,浸泡後的漿水顏色會像墨汁一樣深。】
5. 陳皮
苦辛而溫,入太陰經。健脾開胃,下氣消痰,消穀進食,定嘔止瀉。能補能消,能散能降,調中理氣,功在諸藥之上。辛宜於肺,香利於脾,肺為攝氣之籥,脾為元氣之母,陳皮理氣,故為二經要藥。同補藥即補,同瀉藥則瀉,同升藥則升,同降藥則降,故利用最弘。去白者理肺氣,留白者和胃氣。筋膜及蒂並去之,芳草之品,不見火,則力全也。
白話文:
陳皮味苦辛性溫,歸屬於足太陰脾經。它具有健脾開胃、降氣消痰、助消化、止嘔止瀉等功效。陳皮既能補益又能消解,既能散能又能降,能調和脾胃氣機,功效在眾多藥物之上。
辛味入肺,香氣入脾,肺是呼吸的門戶,脾是元氣的根本。陳皮理氣,所以是肺脾二經的重要藥物。它可以與補藥合用則補,與瀉藥合用則瀉,與升藥合用則升,與降藥合用則降,用途非常廣泛。
去白皮的陳皮理肺氣,留白皮的陳皮和胃氣。筋膜和蒂都要去除,因為陳皮是芳香的草本藥材,如果見火,藥力就會減弱。
6. 青皮
小者為青皮。功用悉同,但性較猛耳。青皮,如人當年少英烈之氣方剛;陳皮,如年至老成則躁急之性已化。青皮入肝者以其色也,究竟主肺脾之症居多。瘧脈自弦,肝風之祟。青皮入肝散邪,入脾滌痰,故瘧家為必需之品。橘肉,甘者潤肺,酸者聚痰。核疏疝氣,葉散乳痛。
白話文:
青皮性較猛烈,功效與陳皮相同。青皮如同年輕英氣勃發之人,而陳皮則如同年老沉穩之人,躁急之性已消退。青皮因其色澤而入肝經,但實際上主要治療肺脾疾病。瘧疾脈象弦緊,是肝風作祟。青皮入肝散邪,入脾滌痰,因此是治療瘧疾的必需藥物。橘肉甘甜者潤肺,酸味者易聚痰。橘核可疏通疝氣,橘葉可散解乳痛。
7. 枇杷葉
苦辛平,肺胃藥也。清肺則降火而除痰嗽,和胃則寬中而止嘔噦。胃病以薑汁塗炙,肺病以蜜水塗炙。肥厚而大者良。刷去毛淨,不爾令人咳。
白話文:
苦辛平,為肺胃之藥也。清肺則能降火而消除咳嗽,和胃則能舒緩中腸而止吐。對於胃部疾病,可用薑汁塗抹烤製;對於肺部疾病,則用蜂蜜水塗抹烤製。肥厚且大的藥材效果較好。在使用前應先刷淨毛髮,否則可能會引起咳嗽。
8. 白果
即銀杏。甘平。熟食溫肺益氣,定喘嗽,縮小便,止白濁,除白帶。生食降痰消毒殺蟲。嚼漿塗面,去疱皶及疥癬疳䘌陰蟲。
白話文:
【即銀杏。甘平。熟食溫肺益氣,定喘嗽,縮小便,止白濁,除白帶。生食降痰消毒殺蟲。嚼漿塗面,去皰皶及疥癬疳䘌陰蟲。】
【就是指銀杏。性味甘平。熟食可以溫暖肺部,補充元氣,緩解咳嗽,收縮膀胱,止住白濁分泌,消除白帶。生吃則有降痰、消炎、殺蟲的功效。嚼碎銀杏汁液後塗於臉上,能去除皮膚上的皰疹、痤瘡、疥癬、疳蟲和陰部寄生蟲。】
9. 胡桃
甘溫。溫肺止嗽,養血潤腸,利三焦氣,益命門火。時珍曰:夫三焦者,元氣之別使。命門者,三焦之本原。益一原一委也。命門指所居之腑而名,為藏精系胞之處。三焦指分治之部而名,為出納熟腐之司。命門在七節之旁,兩腎之間,下通二腎,上通心肺,貫屬於腦。為生命之原,相火之主,積氣之府。
《靈樞》已著其厚薄緩急之狀,而《難經》不知原委之分,以右腎為命門,謂三焦有名無狀。高陽謬訣,承其訛說,以誤後人。至朱肱、陳言、戴起宗始闢之,而知者尚少。胡桃仁頗類其狀,故入北方,通命門,利三焦,為腎命之藥。夫命門與腎相通,藏精血而惡燥。若腎命不燥,精氣內充,則飲食自健,腸腑潤而血脈通。
白話文:
甘溫。溫肺止嗽,養血潤腸,利三焦氣,益命門火。
功效: 性味甘溫。具有溫肺止咳、養血潤腸、疏通三焦氣機、增強命門火氣等作用。
李時珍曰: 三焦是元氣運行的通道,而命門則是三焦的根本。增益命門,其實就是增益三焦的根本。命門指的是位於人體的臟腑,是藏精、繫胞的地方。三焦指的是人體的部位,是負責運化水谷、排出糟粕的地方。命門位於脊柱第七節旁,兩腎之間,向下連通腎臟,向上連通心肺,並貫穿至腦部。它是生命之源、相火之主、精氣之府。
《靈樞》已經詳細描述了命門的厚薄緩急之狀,而《難經》卻不知命門的根本所在,將右腎誤認為命門,還說三焦有名無形。高陽的謬論,沿襲了這個錯誤,誤導了後人。直到朱肱、陳言、戴起宗等人才糾正了這個錯誤,但知道真相的人還是很少。
胡桃仁的性狀與命門相似,因此屬於北方藥物,可以通命門,利三焦,是補腎的藥物。命門與腎臟相通,藏著精血,最怕燥熱。如果腎命不燥,精氣充盈,就能飲食自如,腸腑潤澤,血脈暢通。
命門既通,三焦自利,故上通於肺而止虛寒喘嗽,下通於腎而止腰腳虛疼,內而腹痛可已,外而瘡毒可散,其利溥哉。
白話文:
當命門之氣流通順暢時,三焦自然運轉自如。因此,它能上達肺部,治療虛寒引起的喘息和咳嗽;下至腎臟,緩解腰腳的虛弱疼痛。對於內在的腹部疼痛,也能得到舒緩;對外,對於傷口和毒素,都有散發的效果。其療效真是廣泛啊。
10. 龍眼
甘溫。養心益智,開胃益脾,潤肺止咳。
11. 橄欖
澀而甘平。生津止渴,清咽止咳,開胃下氣,止瀉固精,解一切魚毒及酒毒。
白話文:
這種藥物味道澀且甘甜,性質平和。能滋潤喉嚨,緩解口渴,清涼咽喉,緩解咳嗽,增進食慾,舒緩腹脹,止瀉,強化精氣,並解救一切魚類與酒精中毒的情況。
12. 榧子
消穀進食,殺蟲化積,止嗽助陽,療痔止濁。
13. 檳榔
苦辛微溫。下氣消脹,逐水除痰,殺蟲治痢,消食破積,止瘧療疝,腳氣瘴癘。按:檳榔泄至高之氣,能墜諸藥達於下極,故治痢家後重如神。閩廣多瘴癘,嗜之以為上珍。苟無瘴而食之,寧無損正之憂乎?去心者刮去臍皮,見火無功。
白話文:
檳榔性味苦辛微溫,具有下氣消脹、逐水除痰、殺蟲治痢、消食破積、止瘧療疝、治療腳氣瘴癘等功效。由於檳榔能泄至高之氣,使藥物下達至下極,因此治療痢疾效果顯著。閩廣地區瘴癘盛行,當地人喜愛食用檳榔。然而,若無瘴癘而食用檳榔,恐有傷正氣之虞。去心者需刮去檳榔的臍皮,否則煎煮無效。
14. 大腹皮
辛溫。主水氣浮腫,腳氣壅逆,胎氣惡阻。大腹子與檳榔同功。大腹樹多集鴆鳥,用其皮者,豆汁洗淨。
15. 川椒
辛熱。通三焦,補命門,散寒除濕,解鬱消食,理痹止瀉,壯腰膝,縮溺頻,除寒嗽,消水腫,祛痰飲,破癥結,伏蛔蟲。按:椒性下達命門,益下不上衝,蓋導火歸元也。味辛應四方之氣,故入肺而奏止嗽下氣之功。性溫稟南方之氣,故入腎而奏扶陽益火之效。乃玉衡星之精,善闢疫伏邪,此歲旦有椒柏酒也。
凡空心朝起,以沸湯送生椒二十顆有治熱治寒之妙,有消食散冷之奇,久服則永不受風寒濕,大能溫補下焦,亦神異之品也。邵武府張伯安,腰痛痰喘,足冷如水,面赤如丹,六脈洪大,按之則軟,服八味無功。用椒紅、茯苓蜜丸,鹹湯下,甫二十日而安。去核及閉口者,微炒使出汗,搗去黃殼,取紅用。
椒核利小便,治水腫痰飲,耳聾盜汗。
白話文:
花椒性溫熱,可以通暢三焦經脈,補益命門,散寒除濕,解郁消食,治療痺痛止瀉,壯腰膝,縮減尿頻,去除寒咳,消退水腫,祛除痰飲,破除癥結,驅除蛔蟲。花椒性向下,可直達命門,益下而不上衝,因為它能引導火氣歸於本源。花椒味辛,應四方之氣,故能入肺止咳降氣。花椒性溫,稟南方之氣,故能入腎,扶助陽氣,益補腎火。花椒乃玉衡星之精華,擅長驅散疫病和伏邪,因此每年元旦都要用花椒和柏樹枝泡酒。
每天早上空腹時,用沸水送服生花椒二十顆,可以治療寒熱,尤其對治療食積冷症有奇效。長期服用,可免受風寒濕邪侵襲,能溫補下焦,具有神奇的功效。邵武府的張伯安,腰痛痰喘,足冷如水,面紅如丹,六脈洪大,按之柔軟,服用八味藥無效。後用花椒、茯苓製成蜜丸,用鹹湯送服,僅二十天就痊癒了。去核和閉口的花椒,需微炒至出汗,再搗去黃殼,取紅色部分使用。
花椒核可以利尿,治療水腫痰飲、耳聾盜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