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下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5)

1. 白芥子

辛熱,入手太陰與足陽明。溫中散寒,豁痰利竅,止心腹痛,散癰腫瘀血。多食則昏目動火,泄氣傷精。丹溪曰:痰在脅下及皮裡膜外,非白芥子莫能達。虛人痰嗽,白芥子同蘇子、卜子煎好入蜜,與薑汁各一匙,殊妙。

白話文:

白芥子性辛熱,進入肺經和胃經。溫中散寒,化痰開竅,止心腹疼痛,散解癰腫瘀血。但食用過多會導致眼睛昏花、心火旺盛,耗損元氣傷精。丹溪先生說:痰積在脅肋下或皮下,只有白芥子才能有效地清除。虛寒體質的人出現痰咳,可用白芥子、蘇子、卜子煎好後加入蜂蜜和薑汁各一匙,效果極佳。

2. 蘿蔔

辛甘。下氣消食,和中化痰,解酲散血,大治吞酸。搗汁服,治吐衄血,消渴;塗湯火跌打傷;解面毒。楊億云:種芋三十畝,省米三十斤;種蘿蔔三十畝,益米三十斤。則蘿蔔果能消食也。服地黃、何首烏,忌食蘿蔔,食則令人髭發白。有人被賊火熏垂死,以蘿蔔菜生嚼汁,咽即蘇。子能定喘消痰,消食除脹,利大小便,消癰腫毒。生用能升,熟用能降。

白話文:

蘿蔔的功效與應用

蘿蔔味辛甘,具有以下功效:

  • 下氣消食: 能夠促進消化,消除積食。
  • 和中化痰: 能夠調和脾胃,化解痰液。
  • 解酲散血: 能夠解酒醒酒,散瘀活血。
  • 大治吞酸: 能夠治療胃酸過多引起的吞酸現象。

用法:

  • 搗汁服: 將蘿蔔搗碎取汁服用,可以治療吐血、鼻出血和消渴症。
  • 塗湯火跌打傷: 將蘿蔔搗碎敷於湯火燙傷或跌打損傷處。
  • 解面毒: 將蘿蔔搗碎敷於面部,可以治療面部毒瘡。

古籍記載:

  • 楊億說:種植三十畝芋頭,可以節省三十斤米;種植三十畝蘿蔔,可以增加三十斤米。由此可見蘿蔔確實具有消食的作用。
  • 服用地黃和何首烏時,忌食蘿蔔,否則會導致頭髮變白。
  • 有人被賊火熏得快要死了,用生蘿蔔菜嚼汁吞服,立即蘇醒。

其他功效:

  • 蘿蔔籽能定喘消痰,消食除脹,利大小便,消癰腫毒。
  • 生吃蘿蔔具有升發作用,熟吃則具有下降作用。

總結:

蘿蔔是一種用途廣泛的藥食兩用植物,具有多種功效,在古代醫書中已有記載。

3. 生薑

性溫味辛,肺脾藥也。益脾肺,散風寒,通神明,去穢惡,止嘔吐,化痰涎,除煩悶,去水氣,消脹滿,定腹痛,殺長蟲,消宿食,理冷痢,通血閉。生用發散,熟用和中。要熱則去皮,要冷則留皮,秋多食姜,至春患眼。癰疽食姜,則生惡肉。孕婦食姜,令子多指。孫真人云:姜為嘔家聖藥,嘔乃氣逆不散,姜則辛以散之也。

夜勿食姜者,夜令主闔,姜性主闢也。秋勿食姜者,秋令主收,而姜性主散也。早行含一塊,不犯霧露清濕之氣,山嵐不正之邪。凡中風、中暑、中氣、中毒、中惡、霍亂一切卒暴之病,薑汁與童便同服,立效。姜能開痰下氣,童便降火也。姜皮,性涼,和脾胃,消水腫,除脹滿,去目翳。

白話文:

薑的藥性與功效

性溫味辛,肺脾藥也。 薑性溫,味辛,屬於肺脾藥物。

益脾肺,散風寒,通神明,去穢惡,止嘔吐,化痰涎,除煩悶,去水氣,消脹滿,定腹痛,殺長蟲,消宿食,理冷痢,通血閉。 薑能益脾肺,散風寒,通神明,去穢惡,止嘔吐,化痰涎,除煩悶,去水氣,消脹滿,定腹痛,殺長蟲,消宿食,理冷痢,通血閉。

生用發散,熟用和中。 生薑性發散,熟薑性溫和。

要熱則去皮,要冷則留皮。 若要發散寒熱,則去皮使用;若要溫和脾胃,則留皮使用。

秋多食姜,至春患眼。 秋季過多食用薑,容易在春天患眼疾。

癰疽食姜,則生惡肉。 患有癰疽者食用薑,容易生長惡肉。

孕婦食姜,令子多指。 孕婦食用薑,可能導致胎兒多指。

孫真人云:姜為嘔家聖藥,嘔乃氣逆不散,姜則辛以散之也。 孫真人說:薑是治療嘔吐的聖藥,嘔吐是因為氣逆不散,薑辛能散之。

夜勿食姜者,夜令主闔,姜性主闢也。 夜間不宜食用薑,因為夜晚主閉合,薑性主開散。

秋勿食姜者,秋令主收,而姜性主散也。 秋季不宜食用薑,因為秋季主收斂,而薑性主散。

早行含一塊,不犯霧露清濕之氣,山嵐不正之邪。 早起出門,含一塊薑,可以避免受霧露清濕之氣、山嵐不正之邪的侵害。

凡中風、中暑、中氣、中毒、中惡、霍亂一切卒暴之病,薑汁與童便同服,立效。姜能開痰下氣,童便降火也。 凡中風、中暑、中氣、中毒、中惡、霍亂等突發疾病,可以用薑汁與童便同服,效果顯著。薑能開痰下氣,童便降火。

姜皮,性涼,和脾胃,消水腫,除脹滿,去目翳。 薑皮性涼,能和脾胃,消水腫,除脹滿,去目翳。

4. 乾薑

乃江西所造,水浸三日,去皮浸六日,更刮去皮,曬乾,置瓷缸中釀三日,始成。辛熱之辛,肺脾藥也。溫中下氣,止嘔消痰,破瘀生新,搜寒攻濕,盡有生薑之功而力量更雄也。生則逐寒邪而發表,炮則除胃冷而守中。多用則耗散元氣,蓋辛以散之,壯火食氣也,須以生甘草緩之。

服乾薑者,多僭上;不可不知。引血藥入血分,引氣藥入氣分,去瘀養新,有陽生陰長之能,故吐衄血,及腸風下血,血虛失血者,並宜炮黑。乃熱因熱用,從治之法也。

白話文:

江西產的生薑,先用水浸泡三天,去掉外皮後再浸泡六天,再刮去皮,曬乾,放入瓷缸中發酵三天,就製成了乾薑。乾薑性辛熱,屬於肺脾藥,具有溫中下氣、止嘔消痰、破瘀生新、搜寒攻濕等功效,其功效比生薑更強。生薑可以驅寒發表,炮製後的乾薑可以溫暖胃部。但乾薑辛散,用量過多會耗散元氣,需用生甘草緩解。服用乾薑的人,大多脾氣暴躁,不可不知。乾薑能引血藥入血分,引氣藥入氣分,去瘀養新,具有陽生陰長的功效,因此對於吐血、衄血、腸風下血、血虛失血等症,都應該使用炮製後的乾薑,這屬於熱因熱用的治法。

5. 胡荽

辛平。消穀進食,通心發痘,利大小腸,通小腹氣,拔四肢熱,解魚肉毒,辟邪鬼氣。

白話文:

【辛平。消穀進食,通心發痘,利大小腸,通小腹氣,拔四肢熱,解魚肉毒,闢邪鬼氣。】

【辛味且平和,能消化食物,促進心臟功能,使皮膚生痘,改善大腸和小腸運作,通暢小腹,消除四肢熱感,解救魚肉中毒,驅除邪惡之氣。】

6. 茴香

辛溫。暖下焦,逐膀胱胃間冷氣,調中進食,療諸疝腹痛,吐瀉胃寒。形如麥粒,為小茴香。性溫,宜入食料中。形如柏實裂成八瓣者,為大茴香。性熱損目,不宜多用。微妙。

白話文:

【辛溫。暖下焦,逐膀胱胃間冷氣,調中進食,療諸疝腹痛,吐瀉胃寒。形如麥粒,為小茴香。性溫,宜入食料中。形如柏實裂成八瓣者,為大茴香。性熱損目,不宜多用。微妙。】

【辛溫的,能夠溫暖下部,驅除膀胱和胃間的寒冷之氣,調和脾胃,有助於消化,治療各種疝氣引起的腹痛,以及胃寒引致的嘔吐和洩瀉。它看起來像麥粒,是小茴香。其性溫和,適合加入食物中調製。外形類似裂開成八瓣的柏樹實,是大茴香。其性熱,可能損害視力,因此不應過量使用。具有一種微妙的療效。】

7. 山藥

甘平,脾肺藥也。補脾肺,益腎陰,養心神,除煩熱,止遺泄,固腸胃。生搗,貼腫毒,能消散。山藥色白歸肺,味甘歸脾。其言益腎者,金為水母,金旺則生水也。土為水仇,土安則水不受侮也。炒黃用。

白話文:

山藥味甘性平,屬於脾肺藥。它能補益脾肺,滋陰腎臟,養護心神,去除煩熱,止住遺精泄瀉,固護腸胃。將山藥生搗成泥狀,可貼敷腫毒,能消散腫毒。

山藥色白歸肺,味甘歸脾。古人說山藥能益腎,是因為金屬生水,金氣旺盛就能滋生水氣;而土克水,土安穩了,水就不會受到傷害。所以山藥能益腎,是藉由補脾肺來滋養水氣,並使脾土安穩,避免損害腎水。

建議將山藥炒黃後再食用。

8. 百合

甘平。溫肺止嗽,補中益氣,利大小便,安和心膽,止涕淚,主百合病,辟邪鬼魅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藥的性質和功效:

「甘平。溫肺止嗽,補中益氣,利大小便,安和心膽,止涕淚,主百合病,闢邪鬼魅。」

「這種草藥味道甘甜、性質平和,能溫暖肺部、緩解咳嗽,補充中焦能量、增強體力,幫助消化,通便,安定心神、平衡膽氣,止住鼻水和眼淚,對治療百合病有效,還能驅除邪靈和鬼魅。」

9. 冬葵子

甘寒。入小腸膀胱二經。主滑胎產,逆生者,得之即順,胎死者,得之即下。療熱淋,通乳汁,堪潰癰疽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的一種藥物特性:

"甘寒。入小腸膀胱二經。主滑胎產,逆生者,得之即順,胎死者,得之即下。療熱淋,通乳汁,堪潰癰疽。"

這種藥物性質甘甜且涼寒,進入小腸和膀胱兩個經脈。主要用於處理胎兒難產或逆向分娩的情況,服用後可以使其順利分娩;對於胎死腹中的情況,則能促其自然排出。此外,它還能治療熱淋(一種熱性的尿路感染),幫助疏通乳汁,對於治療癰疽(一種膿腫)也有效果。

請注意,這是中醫理論的描述,具體使用時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,並考慮個人身體狀況。

10. 白冬瓜

甘寒,入脾胃大小腸四經。主胸前煩悶作渴,臍下水脹成淋,通二便,解熱毒,可貼癰疽,又解丹石魚毒。丹溪曰:久商與陰虛者忌之。未被霜者,食之,成反胃病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藥的性質、功效和使用禁忌:

  1. 這是一味「甘寒」的藥物,可以進入脾胃、大腸和小腸等四個經絡。

  2. 主要功能包括治療胸部的煩躁、口渴的情況;處理腹部下部的水分積聚和尿路感染;調節大小便;解熱毒;對療癰疽(一種膿腫)有幫助;並且還能解丹藥、魚類等食物中毒的問題。

  3. 根據丹溪的說法,對於已經體內陰虛的人來說,應避免長期使用此藥。

  4. 如果沒有經過霜降就食用這種藥物,可能會導致反胃病。

11. 杏仁

辛苦微溫,手太陰藥也。潤肺燥,除風熱,定咳嗽,散滯氣,消食積,潤大腸,殺狗毒,爛索粉積。辛能橫行而散,苦能直行而降,遂為要劑。湯泡,去皮尖,炒黃研碎。風寒肺病藥中連皮尖用,取其發散。雙仁者有毒,不宜用。巴達杏仁,味甘美,止咳下氣,潤腸化痰,力稍薄。

白話文:

杏仁性微溫,屬於手太陰經藥物。它能潤肺止燥,祛除風熱,止咳化痰,散解滯氣,消食積滯,潤滑大腸,解狗毒,化解索粉積聚。杏仁味辛能橫行散發,味苦能直行下降,因此是重要的藥材。使用時可將杏仁用湯水浸泡後去皮尖,炒黃研碎。若治療風寒肺病,則可連皮尖一起使用,以利發散。但雙仁杏仁有毒,不可使用。巴達杏仁味甘美,止咳化痰,潤腸通便,但藥效較弱。

12. 烏梅

酸澀。主斂肺澀腸,生津化痰。安蛔清熱,截瘧止痢,消酒定嗽。白梅即霜梅。主中風牙關緊閉,擦牙齦,涎出即開。止瀉治渴,止下血崩帶,功仿烏梅。

白話文:

酸澀的特性是收斂肺部、澀腸止瀉,能生津止渴、化痰止咳。此外,它可以安蛔驅除寄生蟲、清熱解毒,治療瘧疾、痢疾,消除酒醉的症狀,並緩解咳嗽。白梅就是霜梅,可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牙關緊閉,將白梅擦拭牙齦,待涎液流出,牙關即可張開。它也能止瀉止渴、治療下血、崩漏、帶下等症狀,功效類似於烏梅。

13. 桃仁

甘辛微溫。主血結瘀閉癥瘕,潤腸殺蟲。苦重於甘,氣薄味厚,厥陰血分藥也。凡行血連皮尖,生用活血潤燥。去皮尖炒用。

白話文:

【甘辛微溫。主血結瘀閉癥瘕,潤腸殺蟲。】 這是一種藥物,性質為甘甜與辛辣,溫和而不烈。它能專治血液凝結、瘀滯、形成癥瘕(即婦女腹內有形如癤結的硬塊物)的情況,並能潤滑腸道,殺滅寄生蟲。

【苦重於甘,氣薄味厚,厥陰血分藥也。】 這種藥物的苦味比甘味要強,氣息輕而味道濃厚,是針對肝經(在中醫理論中,肝屬厥陰經)中的血液進行調理的藥物。

【凡行血連皮尖,生用活血潤燥。去皮尖炒用。】 通常在使用時,會連同皮尖一起煎煮,生用能夠活絡血液,潤滑乾燥的組織。但為了更精確地發揮效果,可能會去掉皮尖部分,經過炒製後再使用。

14. 大棗

甘平,脾之果也。補脾益氣,潤肺止嗽,殺附子毒。東垣云:和陰陽,調榮衛,生津液。仲景治奔豚,用大棗者,滋脾土以平腎氣也。治水飲脅痛有十棗湯,益脾土而勝妄水也。棗能調臟腑,和百藥,為切要佳品。若多食損齒生蟲。好古云:中滿者勿食甘,甘多令人滿。故仲景建中湯心下痞者,去飴、棗,與甘草同例。

蛀棗,止痢。紅棗,主治相同,功力稍緩。止瀉藥用以作丸。

白話文:

紅棗味甘性平,是脾臟喜愛的食物。它能補脾益氣、潤肺止咳,還能解附子毒。東垣大師認為,紅棗能調和陰陽、調節營衛、生津液。張仲景用紅棗治療奔豚症,是因為紅棗能滋養脾土,使腎氣平穩。他還用紅棗製成十棗湯治療水飲脅痛,藉此益脾土而制伏妄水。紅棗能調和臟腑,輔助百藥,是不可或缺的良藥。但若食用過量,會損齒生蟲。古人說,腹脹者忌食甘味,因為甘味過多容易令人腹脹。因此,張仲景的建中湯治療心下痞證時,會去除飴糖和紅棗,與甘草同理。

蟲蛀的紅棗能止痢。紅棗與紅棗功效相同,但效力較緩。止瀉藥常用紅棗製成丸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