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下 (4)
卷下 (4)
1. 降真香
內服能行血破滯,外塗可止血定痛。焚之祛邪,佩之闢鬼。按:沉香色黑。故走北方而理腎;檀香色黃,故走中央而扶脾;降香色赤,故走南方而理血。此物理之,確然昭著者。
白話文:
沉香、檀香、降香三種香料,內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清除瘀血,外用可以止血止痛。焚燒它們可以驅除邪氣,佩戴它們可以避邪。沉香色黑,入腎經,主治腎虛;檀香色黃,入脾經,主治脾虛;降香色赤,入心經,主治血虛。這些都是符合五行相生相剋原理的,其功效顯而易見。
2. 烏藥
辛溫。理七情鬱結,氣血凝停,霍亂吐瀉,痰食稽留,腫脹喘急,腳氣疝氣,止小便頻,去腹中蟲。大抵辛溫香竄,為散氣神藥,故百病咸宜。雖貓犬之疴,無不治療,但性司專泄,與藜藿者相宜,錦衣玉食之人,鮮不蒙其害者。惟與參、術同行,庶幾無弊。酒浸一宿,炒。
白話文:
性味辛溫,能疏理七情鬱結、氣血凝滯,治療霍亂吐瀉、痰食積滯、腫脹喘急、腳氣疝氣,並能止小便頻數、驅除腹中寄生蟲。由於辛溫香竄,具有散氣功效,因此對百病皆有療效。即使是貓狗的疾病,也能治療。但其性偏於泄散,宜與藜藿等食物搭配食用,錦衣玉食之人則需慎用,否則容易造成不良影響。最好與人參、白術一同服用,以減少副作用。需將藥材用酒浸泡一夜,然後炒制。
3. 乳香
辛而微溫。以活血和氣為功,故能定諸經之痛。內消腫毒,托裡護心,生肌去腐,散風舒筋,止痢催生。一名熏陸香。以酒研如泥,水飛曬乾,又同燈心研,則易細。
白話文:
【辛而微溫。以活血和氣為功,故能定諸經之痛。內消腫毒,託裡護心,生肌去腐,散風舒筋,止痢催生。一名燻陸香。以酒研如泥,水飛曬乾,又同燈心研,則易細。】
這種藥物性味辛而微溫,主要功能是活血調氣,因此能夠緩解各條經脈的疼痛。它還具有內消腫毒、保護心臟、生長新皮膚、去除腐肉、散風、舒展筋骨、止痢疾、催生等效果。此藥物別名燻陸香。使用時,可以將它與酒混合研磨成糊狀,再用水飛揚並曬乾,或者與燈心草一起研磨,這樣可以使藥物更細膩。
4. 沒藥
苦平。破血攻瘀,止痛消腫,生肌明目。乳香活血,沒藥散血,故止痛生肌約略相同。外科每每相兼而用。修治與乳香同。
白話文:
苦味且平和,具有破除血液瘀滯、減輕疼痛、消除腫脹、促進創傷癒合及改善視力的功效。乳香能活絡血液,沒藥則有散瘀之效,因此兩者都能達到減緩疼痛、促進皮膚再生的相似效果。在外科治療中,常將兩者聯合使用。對於乳香的修治方法,與乳香相同。
5. 血竭
甘鹽,厥陰藥也。行血止痛,能收合瘡口。性急,不可多使,卻引膿。味鹽走血,色赤象血,厥陰為藏血之臟,故獨入焉。乳香、沒藥雖主血分,而兼入氣分,此則專入於血分者也。研細,待眾藥磨完,然後入之。若同眾藥搗,則化作飛塵也。
白話文:
甘鹽,屬於厥陰藥。它具有行血止痛、收合瘡口的功效。性急,不可過度使用,否則會引發膿液。鹽味走血,顏色赤紅如同血液,而厥陰臟腑主藏血,所以甘鹽單獨入厥陰。
乳香、沒藥雖然也主治血分,但同時也兼顧氣分,而甘鹽則專門作用於血分。
研磨甘鹽時,應該先將其他藥材磨完,再將甘鹽研磨成細粉加入,否則若與其他藥材一同搗碎,甘鹽會化作飛塵。
6. 安息香
辛苦,性平。主心腹惡氣結聚,蟲毒,霍亂,鬼邪傳屍。從安息國來,不宜於焚而能發眾香,故人取以和香,乃辟邪去惡之聖藥。酒煮研。
白話文:
辛苦,性平。主心腹惡氣結聚,蟲毒,霍亂,鬼邪傳屍。從安息國來,不宜於焚而能發眾香,故人取以和香,乃闢邪去惡之聖藥。酒煮研。
辛苦,性質平和。主要用於治療心腹部位的惡氣積聚、蟲咬傷害、霍亂病狀以及被鬼邪或傳屍病所感染的情況。這種藥物源自安息國,不適合直接焚燒,但卻能釋放出濃鬱的香氣,因此人們常將其加入香料中,用以驅邪避惡,是種極為神聖的藥材。需用水煮後再研磨使用。
7. 蘇合香
甘溫。芳香氣竄,通達諸竅,流行百骸,故其主治,辟邪殺鬼,截瘧通神。
白話文:
"甘溫。芳香氣竄,通達諸竅,流行百骸,故其主治,闢邪殺鬼,截瘧通神。"
"甘溫的特性,搭配著芳香的氣息,能夠貫穿各個孔道,流暢於全身骨節,因此它的主要療效,可以驅除邪氣,殺滅鬼怪,截斷瘧疾,通達靈魂。"
8. 冰片
辛苦,微溫。通諸竅,散鬱火,利耳目。主喉痹腦痛,鼻瘜牙疼,傷寒舌出,小兒痘陷。東垣曰:龍腦入骨,凡風病在骨髓者宜之。若風在血脈肌肉,輒用腦、麝,反引風入骨,如油入面,莫之能出。時珍曰:古方皆言龍腦辛涼,入心,故目疾、驚風及痘瘡心熱血瘀倒靨者,用豬血入心,使毒散於外,則痘發。此似是而非也。
目與驚及痘,皆火病也。火鬱則發之,從治之法,辛主發散故也。使壅塞通利,經絡調達,而驚熱自平,瘡毒能出。用豬心血引龍腦入心,非龍腦能入心也。廖瑩中熱酒服龍腦,九竅流血而死。非龍腦有毒,乃熱酒引其辛香,氣血沸亂而致也。
白話文:
龍腦辛溫,可以通暢全身各部位,散去鬱結的熱氣,並有利於耳目。主治喉嚨阻塞疼痛、頭痛、鼻瘜肉、牙痛、傷寒舌頭伸出、小兒麻疹陷沒等症狀。東垣說:龍腦能深入骨髓,凡是風病在骨髓裡的都適合用它。如果風邪在血脈肌肉裡,就用龍腦和麝香,反而會把風邪引進骨髓,就像油灑在面粉上,很難清除。李時珍說:古方都說龍腦辛涼入心,所以目疾、驚風和痘瘡心熱血瘀倒靨的患者,用豬血入心,使毒氣散發到體外,痘疹就會發出來。這種說法看似有道理,實際上卻不正確。
眼睛、驚風和痘疹,都是火病。火氣鬱結就會發作,治療方法要用辛味藥物發散。使壅塞的部位通暢,經絡調達,驚熱自然平息,瘡毒就能排出。用豬心血引導龍腦入心,並不是龍腦能入心,而是豬心血能入心,從而引導龍腦發揮藥效。廖瑩中用熱酒服用龍腦,結果九竅流血而死,不是因為龍腦有毒,而是因為熱酒把龍腦的辛香之氣引出來,導致氣血沸騰紊亂而致死。
9. 樟腦
辛熱。純陽,故長於去濕,殺蟲,宣通關竅。
10. 阿魏
辛溫。破結塊,殺細蟲,消肉積,闢鬼截瘧,止痢,解毒止臭。譚逵久瘧,用阿魏、硃砂各一兩,研勻,米糊,丸皂子大。空心人參湯化服一丸,即愈。如痢疾以黃連、木香湯下。蓋瘧痢多起於積滯故耳。
白話文:
此藥性辛溫,具有破除結塊、殺死細小蟲子、消除肉積、驅除邪氣、截斷瘧疾、止瀉、解毒止臭等功效。
治療久患瘧疾者,可取阿魏、硃砂各一兩,研磨成粉末,用米糊調和,製成皂子大小的丸藥。空腹服用人參湯,化服一丸即可痊癒。
若患痢疾,可用黃連、木香湯治療。
因為瘧疾和痢疾大多由積滯引起,所以此藥方可有效治療這些病症。
11. 蘆薈
苦寒厥陰藥也。其用專主瀉肝滌熱,故能殺蟲,明目,療癬。蟲齒,小兒驚癇,疳症。
白話文:
這是一種苦寒性質的藥物,主要針對肝經來使用,專門用於清熱降火。因此,這種藥物具有殺蟲、明目和治療癬疾的效果。對於蛀牙、小兒抽搐以及消化不良等病症,也能夠起到一定的療效。
12. 胡桐淚
鹹苦而寒。車師國胡桐樹脂也。除瘰癧,清咽喉,固牙齒。味鹹入骨,性寒滌熱,故主治如上。
白話文:
【鹹苦而寒,是車師國產出的胡桐樹脂。它能治療結核病,清凈咽喉,堅固牙齒。其味鹹可入骨,性寒能消熱,因此適用於上述療效。】
13. 韭
味辛溫。溫中下氣補虛,益陽固精,止痢,除噎,散結。主唾血、吐血、衄血、尿血,女人經脈逆行,打撲損傷。生搗汁服,散胃脘瘀血,理胸痹刺痛。《素問》言心病宜食韭,《本草》言其歸腎,文雖異而理則相貫。蓋心乃肝之子,腎乃肝之母,母能令子實,虛則補其母也。韭子補肝腎,暖腰膝,主男子精滑溺頻,女人白淫、白帶。曝乾,去黑皮,炒。
白話文:
韭菜的味道辛辣溫熱。它能溫暖中焦、下降氣機、補益虛損、增強陽氣、固攝精氣、止瀉、解除噎塞、散結消腫。主治唾血、吐血、鼻出血、尿血、女性經血逆行、外傷損傷。將新鮮韭菜搗爛取汁服用,可以散去胃脘瘀血,治療胸部痹痛刺痛。《素問》中提到心病宜食韭菜,《本草》中則說韭菜歸腎,雖然文字不同,但道理是相通的。因為心臟是肝臟的兒子,腎臟是肝臟的母親,母親能使兒子充實,如果虛損就應該補益母親。韭菜子能補益肝腎,溫暖腰膝,主治男性精液滑脫、小便頻數,女性白帶過多。將韭菜晒乾,去除黑皮,炒熟食用。
14. 蔥白
辛溫,入手太陰、足陽明經。專主發散,以通上下陽氣,故傷寒頭痛用之。少陰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厥逆脈微,白通湯主之,亦有蔥白。面赤者,四逆湯加蔥白。成注曰:腎惡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蔥白辛溫以通陽氣也。陰症厥逆唇青,用蔥白一束,去根及青葉,留白約二寸,烘熱,安臍上以熨斗熨之,蔥爛則易,熱氣透入,服四逆湯即瘥。蔥同蜜食,能殺人。
白話文:
蔥白的中醫特性與應用
蔥白性味辛溫,走入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。其主要功效是發散,能通達上下陽氣,因此常用于治療傷寒頭痛。
對於少陰經引起的腹瀉,症狀為清穀水瀉,內寒外熱,四肢厥逆,脈象微弱,可用白通湯治療,也可用蔥白。面部發紅者,可用四逆湯加蔥白。
古籍註解:腎臟喜潤惡燥,遇到燥熱之症,應急食辛辣之物來滋潤它。蔥白辛溫,能通達陽氣。
对于陰證厥逆、嘴唇发青的患者,可以用蔥白一束,去除根部和青葉,留白約二寸,用火烘熱,放置在肚臍上,用熨斗熨燙,直到蔥白爛透,熱氣滲入体内。然後服用四逆湯,即可痊愈。
注意:蔥白與蜂蜜同食有毒,不可食用。
15. 大蒜
辛溫。健脾下氣,消穀化肉,破結殺鬼。搗爛同道上熱土,新汲水服,能救中暑。搗汁飲,主吐血心病。同黃丹丸止瘧痢。搗塗臍,消下焦水,利二便。貼足心,引火下行,止吐衄。納肛,通幽門,治關格。隔蒜片,灸一切毒。辛能散氣,熱能助火,久食多食,傷肺損目,昏神伐性。患痃癖者,每日取三顆,截卻兩頭吞之,名曰內灸,必效。
白話文:
性味辛溫,具有健脾理氣、助消化、破瘀消積、驅邪解毒的功效。可以搗爛混合熱土和清水服用,治療中暑;搗汁飲用,可以止吐血、治心病;與黃丹丸配合,可以治療瘧疾和痢疾;搗敷臍部,可以消解下焦濕氣,通利大小便;貼於足心,可以引火下行,止吐衄;納入肛門,可以通幽門,治療關格;隔著蒜片灸治,可以治療各種毒症。但辛溫燥熱,食用過多會傷肺損目、耗傷神氣。患有痃癖者,可以每天取三顆,截去兩端吞服,名曰內灸,療效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