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上 (18)
卷上 (18)
1. 甘遂
苦寒,有毒。濱決十二經。疏通水道,攻堅破結。張元素云:味苦氣寒。直達水氣所結之處,水結胸中,非此不除,故大陷胸湯用之。但有毒不可輕用。劉河間云:水腫未消,以甘遂末塗腹,繞臍,內服甘草水,其腫便去。又塗腫毒,濃煎甘草湯服,其毒即散。赤皮者佳,白皮者性劣也。麵裹煨熟,用以去其毒。
白話文:
甘遂味苦性寒,有毒性,能通達全身十二經脈。它能利水消腫,攻破堅硬腫塊。張元素說:甘遂味苦性寒,能直達水液停滯的地方,如果水液停滯在胸中,非它不可去除,所以大陷胸湯裡用了它。但是它有毒,不能輕易使用。劉河間說:如果水腫還沒消退,可以用甘遂粉末塗抹腹部,繞著肚臍,同時內服甘草水,腫脹就會消退。此外,塗抹在腫毒上,內服濃煎的甘草湯,就能解毒。赤皮的甘遂品質較佳,白皮的藥性較差。可以用麵粉包裹後煨熟,以減輕其毒性。
2. 續隨子
辛溫,有毒。破瘀血癥癖,蠱毒鬼疰,水腫,利大小腸,下水甚捷。有毒傷人,不得過用。服後瀉多,以醋同粥食即止。去殼,取色白者,研爛,紙包,壓去油,取霜用。
白話文:
續隨子味辛性溫,有毒性。能破除瘀血、腫塊、以及由蠱毒、鬼魅邪氣引起的疾病,治療水腫,並能通利大小腸,快速利尿。但因有毒,用量不可過多,以免中毒。服用後若腹瀉過多,可用醋拌粥食用來緩解。 使用時需去除外殼,選取顏色潔白的部分,研磨成泥狀,用紙包好壓榨出油脂,取其油脂凝結成的霜狀物使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