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下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3)

1. 蔓荊子

辛而微溫,足太陽經藥也。主太陽頭風、頂痛、目痛翳淚,亦能固齒。去白膜,酒炒,打碎。

2. 山茶花

止血衄、腸風。取紅者為末,童溺調服。

3. 密蒙花

甘寒。主目痛、赤膜多淚、羞明障翳。酒蜜拌,微炒。

4. 側柏葉

苦辛微溫。主吐血衄血、痢血腸風、崩帶、濕痹、冷風、歷節痛。炙,罯凍瘡。汁塗黑發。丹溪曰:柏屬陰善守。故採其葉者,隨月建方取之,得月令之旺氣,為補陰之要藥。其性溫燥,大益脾上,以滋其肺。時珍曰:柏性後凋,稟堅凝貞靜之質,乃多壽之木。故道家以之點湯代茶,元旦以之浸酒辟邪。麝食之而體香,毛女食之而身輕,亦其證驗矣。

5. 柏子仁

甘平,心腎藥也。益氣養血,清心安神,補腎助陽,去濕潤燥,辟邪益智,久服顏色美澤,耳目聰明。時珍曰:柏子甘平,不寒不燥,甘而能補,辛而能潤,其氣清香,能透心腎,益脾胃,仙家上品藥也。《列仙傳》云:赤松子久食柏實,齒落更生,行及奔馬。非虛語也。炒去衣,研細。

6. 松香

苦甘平,主一切瘡痍,除熱祛風,排膿化毒,生肌止痛,殺蟲療瘡。弘景雲:松、柏皆有脂,凌冬不調,理為佳物。時珍曰:脂乃英華,在土不朽,流膏日久,變為琥珀,宜其可以辟穀延齡。大釜加水,白茅襯甑,又加黃沙寸許,布松脂於上,炊以桑薪,湯減頻添熱水。候松脂盡入釜中,取出,投於冷水,既凝又蒸,如此三過,乃佳。服之,通神明,去百病。

7. 松節

搜風舒筋,燥血中之濕。

8. 松子仁

益肺止嗽,補氣養血,潤腸止渴,溫中搜風,潤皮膚,肥五臟。陰虛多燥者,珍為神藥。

9. 肉桂

甘辛性熱,入脾腎二經。益火消陰,溫中健胃,定吐止瀉,破秘墮胎,堅骨強筋。桂心,主風寒痛痹,心腹冷疼,破血結,痃癖癥瘕,膈噎脹滿,內托癰痘,引血化膿。桂枝,主傷風頭痛,調營散邪,去皮膚風濕,手臂痛。在下近根者為厚桂,亦名肉桂。在中者為桂心。在上枝條為桂枝,亦名薄桂,亦名柳桂。

好古云:或問仲景治傷寒當汗者,皆用桂枝。又云:無汗不得用桂枝。甘草湯一藥二用,其義何也?曰:仲景云:太陽中風,陰弱者,汗自出,衛實營虛,故發熱汗出。又云:太陽病發熱汗出者,此為營弱衛強,陰虛陽湊之,故皆用桂枝發汗。此調其營氣,則衛氣自和,風邪無所容,遂從汗解,非桂枝能開腠發汗也。

汗多用桂枝者,以之調和營衛,則邪從汗去而汗自止,非桂枝能止汗也。昧者不知其意,遇傷寒無汗者亦用桂枝,誤之甚矣。桂枝湯下發汗發字,當作出字,汗自然出。非若麻黃能開腠,出其汗也。《醫余錄》云:有人患赤眼腫痛,脾虛不能食,用涼藥治肝則脾愈虛,用暖藥治脾則目愈痛。但於溫平藥中倍加肉桂,制肝益脾,而一治兩得之。

故曰:木得桂而枯是也。用三種桂,忌見火,刮去粗皮。

10. 辛夷

辛溫。溫中解肌,通關利竅。凡鼻淵鼻鼽、鼻塞鼻瘡,並研末,入麝,蔥白蘸入,甚良。時珍曰:鼻通於天。天者,頭也,肺也。肺開竅於鼻,而胃脈環鼻而上行。腦為元神之府,而鼻為命門之竅。中氣不足,清陽不升,則頭為之傾,九竅為之不利。辛夷辛溫走氣而入肺,其體浮,能助胃中清陽之氣,上通於天,故能溫中,治頭、目、鼻之病。軒岐之後,達此理者,東垣一人而已。

刷去毛,微焙。

11. 沉香

辛而微溫,脾腎之劑也。調中和氣,溫暖命門。凡脹悶霍亂,癥癖積聚,中惡鬼邪,大腸虛閉,小便氣淋,男子精冷,女人陰寒,及痰涎血出於脾者,併為要藥。按:沉香溫而不燥,行而不泄,扶脾而運行不倦,達腎而導火歸元,有降氣之功,無破氣之害,洵為良品。磨細澄粉,忌火。

12. 丁香

辛溫,溫胃進食,止嘔定瀉,理腎氣奔豚,救痘瘡灰白。按:丁香溫中健胃,大有神功。須於丸劑中,同潤藥用乃佳。獨用、多用易於僭上損肺傷目。去丁蓋乳子,勿見火。

13. 檀香

辛溫,脾肺藥也。溫中下氣,理噎膈吐食,消風熱腫毒,引胃氣上升,以進飲食。東垣云:白檀調氣,引芳香之物,上至極高之分。最宜橙、橘之屬,佐以薑、棗、葛根、縮砂、豆蔻,通行陽明經,在胸膈之上,咽嗌之間,為理氣要劑。入湯泡,勿煎,入丸刮磨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