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本草通玄》~ 卷上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12)

1. 薄荷

辛涼,肺、肝藥也。除風熱,清頭目,利咽喉,止痰嗽,去舌苔。洗癮疹、瘡疥、瘰癧,塗蜂螫蛇傷,塞鼻止衄血,擦舌療蹇澀。按薄荷氣味俱薄,浮而上升,故能清理高巔,解散風熱。然芳香尖利,多服久服,令人虛汗不止。軟弱人久用,反動消渴病。

白話文:

薄荷味辛性涼,歸肺經、肝經。能去除風熱,清利頭目,利咽喉,止咳化痰,去除舌苔。可以清洗癮疹、瘡疥、瘰癧等皮膚病,外用於蜂螫、蛇傷,塞入鼻孔止鼻出血,擦拭舌頭治療舌頭髮硬、活動不便。薄荷氣味清淡,輕浮上升,因此能清理頭部,疏散風熱。但薄荷芳香辛辣,服用過多或長期服用,會導致盜汗不止。體質虛弱的人長期服用,反而可能引起消渴症(糖尿病)。

2. 紫蘇

辛溫,肺家藥也。葉可發散風寒;梗能行氣安胎;子可消痰定喘,解魚蟹毒,治蛇犬傷。按紫蘇以辛散為功,久服泄人真氣,俗世喜其芳香,愛其達氣,或為小蔬,或作蜜餞,朝暮服之,甚無益也。古人云:芳草致豪貴之疾,蓋指此類耳。

白話文:

紫蘇性味辛溫,屬於肺經藥物。葉子可以發散風寒;莖可以行氣安胎;籽可以消痰止喘,解魚蟹毒,治療蛇犬咬傷。紫蘇的主要功效是辛溫發散,但長期服用會耗損人體元氣。民間常因其芳香氣味,以及它能疏通氣血的功效,而將其當作小菜食用,或製成蜜餞,早晚服用,這樣反而沒有益處。古人說:「芳香的草藥會導致富貴病」,大概就是指這類情況。

3. 甘菊花

味甘性平,入肺、腎兩經。清頭目風熱,定風虛眩暈,利血脈,安腸胃,悅皮膚,止腰疼,翳膜遮睛,冷淚流溢,珍為要品。菊花,屬金與水,惟其益金,故肝木得乎而風自息;惟其補水,故心火有制而熱自除。甘美和平,得天地清純沖和之氣,是以服食家重之如寶玉也。鍾會贊菊有五美云:圓花高懸,准天極也。

純黃不雜,合土色也。早植晚發,君子德也。冒霜吐英,象真質也。味和體輕,神仙食也。甘者功用弘多,苦者但可理癰。白者入氣,赤者入血,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耳。忌火,去蒂,漿過曬乾,乘燥入磨。

白話文:

甘菊花味甘性平,能清肝肺腎經的風熱,治療頭暈目眩等症狀,改善血液循環,安撫腸胃,使皮膚光滑,止腰痛,還能治療眼疾,例如翳膜遮擋視線、流眼淚等。菊花是珍貴的藥材。菊花屬金和水,它能滋養肺金,因此能使肝木平和,風邪自然消除;它也能滋養腎水,因此能抑制心火,熱症自然減輕。菊花甘美平和,具有天地間清純平和之氣,所以古代人視其為珍寶。鍾會曾讚美菊花有五種美德:花朵圓潤高挑,如同天上的北極星;花色純黃不雜,如同大地的顏色;種植時間早,開花時間晚,如同君子的德行;能頂著霜雪開花,展現了它堅韌的品質;味道甘和,輕盈不膩,如同神仙的食物。甘菊的功效很多,而苦菊則只能治療癰腫。白菊花能理氣,紅菊花能活血,這些功效的運用,全憑醫生經驗。菊花忌用火烘烤,需去除花蒂,用漿液浸泡後曬乾,趁乾燥時研磨成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