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本草正》~ 竹木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竹木部 (1)

1. 竹木部

2. 竹瀝

味甘,性微涼。陰也,降也。治暴中風痰、失音不語、胸中煩熱,止煩悶、消渴。丹溪曰:「凡風痰、虛痰在胸膈,使人癲狂及痰在經絡四肢、皮裡膜外者,非此不達不行。」

白話文:

竹瀝味甘,性微涼,具有清熱降火的作用。能治療中風引起的痰阻、失語、胸部煩熱,以及煩悶、口渴等症狀。朱丹溪說:「凡是風痰、虛痰停滯在胸膈,導致癲狂,或痰阻滯在經絡、四肢、皮膚與肌肉之間的,都必須用竹瀝才能有效治療。」

3. 淡竹葉

味甘、淡,氣平、微涼。陰中微陽,氣味俱輕。清上氣咳逆喘促,消痰涎,解熱狂,退虛熱、煩躁不眠、壯熱頭痛,止吐血;專涼心經,亦清脾氣,卻風熱,止煩渴,生津液,利小水,解喉痹並小兒風熱驚癇。

白話文:

淡竹葉味甘淡,性平微涼。性質偏陰而帶點陽氣,氣味都比較輕淡。能清肺氣,治療咳嗽、氣喘、呼吸急促;能化痰止咳;能治療熱病神志不清、發狂;能消除虛熱、煩躁失眠、高熱頭痛;能止血;能專門清熱解暑,滋養心經;也能清熱利濕,調理脾胃;能治療風熱感冒;能止渴生津;能利尿;能治療喉嚨痛以及小兒風熱引起的驚厥抽搐。

4. 淡竹茹

味甘,微涼。治肺痿唾痰唾血、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胃熱嘔噦、噎膈、婦人血熱崩淋、胎動及小兒風熱癲癇、痰氣喘咳、小水熱澀。

白話文:

淡竹茹味甘微涼,可以治療肺癆引起的咳吐黏液或帶血的痰、吐血、鼻出血、尿血、胃火旺盛引起的嘔吐和呃逆、吞咽困難、婦女因血熱導致的崩漏和尿頻、胎動不安,以及小兒因風熱引起的癲癇、痰多氣喘咳嗽、小便灼熱澀痛。

5. 天竺黃

味甘、辛,性涼。降也。陰中有陽。善開風痰,降熱痰,治中風失音、痰滯胸膈、煩悶、癲癇,清心火,鎮心氣,醒脾疏肝,明眼目,安驚悸,療小兒風痰急驚客忤。其性和緩,最所宜用。亦治金瘡並內熱藥毒。

白話文:

天竺黃味甘辛,性涼,具有清熱降火的作用,內含溫和的陽氣。它善於化解風痰和熱痰,能治療中風導致失語、痰堵塞胸膈導致的煩悶、癲癇,以及清心火、鎮定心神、健脾疏肝、明目、安神定驚,還能治療小兒因風痰引起的急驚、抽搐等症狀。天竺黃性情平和,很適合使用。也能治療外傷出血以及內熱藥物中毒。

6. 官桂

(注:附桂枝、肉桂)

味辛、甘,氣大熱。陽中之陽也。有小毒。必取其味甘者乃可用。桂性熱,善於助陽,而尤入血分,四肢有寒疾者,非此不能達。桂枝,氣輕,故能走表,以其善調營衛,故能治傷寒,發邪汗,療傷風,止陰汗。肉桂,味重,故能溫補命門,堅筋骨,通血脈,治心腹寒氣、頭疼、咳嗽、鼻齆、霍亂轉筋、腰足、臍腹疼痛、一切沉寒痼冷之病。

且桂為木中之王,故善平肝木之陰邪,而不知善助肝膽之陽氣,惟其味甘,故最補脾土,凡肝邪剋土而無火者,用此極妙。與參、附、地黃同用,最降虛火及治下焦元陽虧乏;與當歸、川芎同用,最治婦人產後血瘀、兒枕腹痛及小兒痘疹虛寒、作癢不起。雖善墮胎、動血,用須防此二證,若下焦虛寒,法當引火歸元者,則此為要藥,不可誤執。

白話文:

官桂味辛甘,性大熱,屬陽中之陽,略帶小毒。必須選擇味道甘甜的才能使用。桂性溫熱,善於溫補陽氣,尤其能進入血分,治療四肢寒冷的疾病,非它不可。桂枝氣味輕,能行於肌表,善於調和營衛之氣,因此能治療傷寒、發熱、傷風和盜汗。肉桂味道厚重,能溫補命門之火,強健筋骨,通利血脈,治療心腹冷痛、頭痛、咳嗽、鼻塞、霍亂引起的肌肉痙攣、腰腿疼痛、臍腹疼痛以及一切寒邪凝滯的疾病。

桂樹為木中之王,因此善於平抑肝木的陰邪,但它也能促進肝膽的陽氣。因其味甘,最能補益脾土。凡是肝邪犯脾而無陽虛火熱的,用它效果極佳。與人參、附子、生地黃同用,最能降虛火,治療下焦元陽不足;與當歸、川芎同用,最能治療婦女產後血瘀、產後腹痛以及小兒麻疹虛寒、疹子出不來的情況。雖然它有墮胎、活血的作用,用藥時必須注意避免這兩種情況。如果下焦虛寒,需要引火歸元,那麼官桂就是重要的藥物,不可誤用。

7. 丁香

味大辛,氣溫。純陽。入腎、胃、肺臟。能發諸香,辟惡去邪,溫中快氣,治上焦呃逆翻胃、霍亂嘔吐,解酒毒,消痃癖、奔豚、陰寒心腹脹滿冷痛,暖下焦腰膝寒疼,壯陽道,抑陰邪,除胃寒瀉痢,殺鬼疰蠱毒、疳蝕諸蟲,闢口氣,堅齒牙及婦人七情五郁、小兒吐瀉、痘瘡胃寒灰白不發。

白話文:

丁香味辛,性溫,屬純陽之物,能作用於腎、胃、肺。它能散發芳香,驅除惡氣邪氣,溫暖中焦,舒暢氣機。可治療上焦呃逆、胃反酸、霍亂引起的嘔吐,解酒毒,消散腹部腫塊、奔豚病(一種氣逆衝擊的疾病)、因陰寒引起的腹部脹滿、冷痛,溫暖下焦、緩解腰膝冷痛,壯陽,抑制陰邪,治療因胃寒引起的瀉痢,殺死鬼魅、蠱毒、疳蟲等,去除口臭,堅固牙齒,還能治療婦女因七情鬱結而引起的疾病、小兒嘔吐腹瀉、痘瘡因胃寒而導致的疹色灰白不發等症狀。

8. 白檀香

味辛,氣溫。能散風熱,闢穢惡邪氣,消腫毒,逐鬼魅。煎服之,可散冷氣,止心腹疼痛,定霍亂,和胃氣,開噎膈,止嘔吐,進飲食;又治面生黑子,每晚以熱水洗拭,磨汁塗之甚良。

白話文:

白檀香

白檀香味道辛辣,性溫和。它能散發風熱,驅除污穢邪惡之氣,消腫解毒,驅除鬼魅。煎煮服用,可以散寒止痛,治療心腹疼痛,緩解霍亂,調理胃氣,治療噎膈(食道梗阻),止嘔吐,促進食慾;還能治療面部黑斑,每天晚上用熱水洗淨患處,再磨成汁塗抹效果很好。

9. 沉香

味辛,氣微溫。陽也,可升可降。其性暖,故能抑陰助陽,扶補相火;其氣辛,故能通天徹地,條達諸氣,除轉筋霍亂,和噤口瀉痢,調嘔逆胃翻、喘急,止心腹脹滿疼痛,破癥癖,療寒痰,和脾胃,逐鬼疰惡氣及風濕骨節麻痹、皮膚瘙癢結氣。

白話文:

沉香味辛,性微溫,具有升降特性。它的溫性可以抑制陰氣、幫助陽氣,溫補命門之火;辛味則能通達全身經絡,調節氣血,治療轉筋、霍亂等症狀,緩解噤口痢疾、嘔吐腹瀉、胃部翻騰、氣喘、心腹脹滿疼痛等,還能治療婦女癥瘕、寒痰、調理脾胃,驅除邪氣,治療風濕痺痛、皮膚瘙癢以及氣滯等疾病。

10. 烏藥

氣味辛溫。善行諸氣。入脾、胃、肝、腎、三焦、膀胱諸經。療中惡、鬼氣、蠱毒,開胸膈,除一切冷氣,止心腹疼痛、喘急、霍亂、反胃脹滿,溫腸胃,行宿食,止瀉痢,除天行疫瘴、氣厥頭痛、膀胱、腎氣攻衝心腹、疝氣、腳氣、癰疽、疥癩及婦人血氣、小兒蟲積,亦止小便頻數、氣淋帶濁並貓犬百病,俱可磨汁,灌治之。

白話文:

烏藥味辛性溫,能通暢全身氣機。它能作用於脾、胃、肝、腎、三焦、膀胱等經絡。可以治療食物中毒、邪氣入侵、蠱毒,舒暢胸膈,驅除一切寒邪,止痛、治喘息、霍亂、嘔吐腹脹,溫暖腸胃,促進消化,止瀉痢,治療瘟疫、氣厥頭痛、膀胱與腎臟之氣衝擊心腹、疝氣、腳氣、癰疽、疥癬等,以及婦女血氣病、小兒蟲積,也能治療頻尿、氣淋、白濁,甚至還能治療貓狗的各種疾病。所有這些病症,都可以將烏藥磨成汁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