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本草正》~ 竹木部 (2)

回本書目錄

竹木部 (2)

1. 枸杞

味甘、微辛,氣溫。可升可降。味重而純,故能補陰;陰中有陽,故能補氣。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,助陽而能使陽旺。雖諺云:「離家千里,勿食枸杞」,不過謂其助陽耳,似亦未必然也。此物微助陽而無動性,故用之以助熟地最妙。其功則明耳目,壯神魂,添精固髓,健骨強筋,善補勞傷,尤止消渴;真陰虛而臍腹疼痛不止者,多用神效。

白話文:

枸杞味甘微辛,性溫,能升能降。味道濃厚純正,因此能滋補陰氣;陰中含有陽氣,所以也能補益陽氣。所以它能滋補陰氣而不致陰氣過衰,又能幫助陽氣而使陽氣旺盛。雖然有俗語說:「離家千里,勿食枸杞」,不過這只是說它能助陽而已,似乎也不一定正確。枸杞略微助陽,但沒有很強的興奮作用,所以用它來輔助熟地黃最為理想。它的功效是明目、壯神、增強精氣、固護骨髓、強健筋骨、善於治療勞損,尤其能治療消渴症;對於真陰虛弱、臍腹疼痛不止的患者,服用枸杞往往效果顯著。

2. 地骨皮

枸杞根也。南者:苦味輕,微有甘、辛;北者:大苦,性劣。入藥惟南者為佳。其性辛、寒,善入血分、肝、腎、三焦、膽經。退陰虛血熱、骨蒸有汗,止吐血、衄血,解消渴,療肺、腎、胞中陰虛伏火。煎湯漱口,止齒血。凡不因風寒而熱在精髓陰分者,最宜此物。涼而不峻,可理虛勞;氣輕而辛,故亦清肺。假熱者勿用。

白話文:

地骨皮是枸杞的根。南方產的地骨皮苦味較輕,略帶甘、辛;北方產的地骨皮則苦味很重,藥性較差。入藥以南方產的為最佳。它的性味辛寒,善於進入血液、肝、腎、三焦和膽經。能治療陰虛血熱、骨蒸盜汗,止吐血、鼻出血,消除口渴,治療肺、腎、胞宮陰虛內熱。用它煎湯漱口,可以止齒血。凡是不因風寒引起的,熱在精髓陰液的病症,最適合使用地骨皮。它性涼而不峻猛,可以治療虛勞;氣味輕清且辛,因此也能清肺熱。但若為虛假之熱症則不宜使用。

3. 厚朴

味苦、辛,氣大溫。氣味俱厚,陽中之陰,可升可降。有小毒。用此者,用其溫降散滯。制用薑汁炒。治霍亂轉筋,消痰下氣,止咳嗽、嘔逆吐酸,殺腸藏諸蟲、宿食不消,去結水,破宿血,除寒濕瀉痢,能暖脾胃,善走冷氣。總之,逐實邪,瀉膨脹,散結聚,治胸腹疼痛之要藥。倘本元虛弱,誤服脫人真氣。孕婦忌用,墮胎須知。

白話文:

厚朴味苦辛,性溫熱。藥性濃厚,屬陽中之陰,能上能下。略帶毒性。使用時,主要利用其溫和下降、行氣消滯的功效。通常以薑汁炒制。能治療霍亂引起的肌肉痙攣,消除痰濁、降氣,止咳、止嘔、止吐酸,殺滅腸道寄生蟲、治療食積不消,消除水腫,破除陳舊血塊,治療寒濕引起的痢疾,溫暖脾胃,善於驅散寒邪。總而言之,厚朴是治療邪氣實證、腹部脹滿、腫塊積聚、胸腹疼痛的重要藥物。但若本元虛弱者誤服,則可能耗損元氣。孕婦禁用,以免導致流產。

4. 棗仁

味微甘,氣平。其色赤,其肉味酸,故名酸棗。其仁居中,故性主收斂而入心。多眠者,生用;不眠者,炒用。寧心志,止虛汗,解渴去煩,安神養血,益肝補中,收斂魂魄。

白話文:

棗仁味甘微甜,藥性平和。棗子顏色紅,果肉味道酸,所以叫酸棗。棗仁位於果實中央,因此藥性偏向收斂,作用於心臟。睡眠多的人,用生的棗仁;失眠的人,用炒過的棗仁。棗仁能安定心神、止住虛汗、解渴除煩躁、安神養血、滋補肝臟和脾胃、收斂魂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