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本草正》~ 禽獸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禽獸部 (1)

1. 雞血

(注:附雞冠血)

白話文:

(注:附上雞冠血的用法)

味鹹,性平。主療痿痹、中惡腹痛,解丹毒、蠱毒、蟲毒、鹽滷毒及小兒驚風、便結,亦能下乳。俱宜以熱血服之;若馬咬人傷,宜以熱血浸之。

白話文:

味道鹹,性質平和。主要治療關節疼痛、邪氣所引起的腹痛,可以解除丹毒、蠱毒、蟲毒、鹽滷中毒,還有小兒驚風、便祕等症狀。服用時都應該用熱水送服;如果被馬咬傷了,可以用熱血浸泡傷口。

雞冠血,治白癜風、經絡風熱。塗囟頰,治口喎不正;卒灌之,治縊死欲絕及小兒卒驚客忤;和酒服,發痘最佳;塗諸瘡癬、蜈蚣、蜘蛛、馬齧等毒;若百蟲入耳,宜用熱血滴之。

白話文:

雞冠的血,可以治療白癜風和經絡因風熱而引起的疾病。塗抹在頭頂和臉頰上,可以治療嘴巴歪斜;如果突然灌入嘴裡,可以治療上吊後瀕臨死亡或嬰兒突然受驚嚇;與酒一起服用,可以促進痘痘的生長;塗抹在瘡、癬、蜈蚣、蜘蛛、馬咬等毒物叮咬處;如果百蟲進入耳中,可以用熱的雞冠血滴入耳中。

2. 鴨血

味鹹,微涼。善解諸毒,凡中金銀、丹石、砒霜、鹽滷毒者,俱宜服此解之。若野葛毒殺人至死,熱飲之,入口即解;若溺水死者,灌之即活;蚯蚓咬瘡,塗之即愈。

白話文:

具有鹹味,微寒。能解各種毒性,凡是中毒的,如攝入金屬、礦石、砒霜或鹽滷,都可以用它來解毒。如果中了野葛毒,中毒者瀕死,熱服此藥,入口即可解毒;溺水而亡的人,灌服此藥也能救活;蚯蚓咬傷的傷口,塗抹此藥就能痊癒。

3. 虎骨

味微辛,氣平。主百邪、惡氣,殺鬼精、心腹諸痛,止驚悸,壯筋骨,治肢體毒風拘攣、走注疼痛,闢傷寒、溫瘧及惡瘡鼠瘻、犬咬諸毒。頭骨作枕,辟惡夢魘魅;置戶上,闢鬼祟。寇宗奭曰:「風從虎者,風,木也,虎,金也,木受金制,安得弗從?故可治風病攣急、走注風毒、癲厥、驚癇諸病。」李時珍曰:「虎骨,通可用。

白話文:

虎骨的味道微辛,性平。它的功效是驅散百邪和惡氣,殺死惡鬼和妖精,緩解心腹疼痛,停止驚悸,強健筋骨,治療身體因風寒毒素引起的抽搐、疼痛,預防傷寒、溫瘧以及惡性瘡瘍、鼠瘻、狗咬等各種毒症。將虎骨作為枕頭,可以防止惡夢和魘魅;將它放在門口,可以驅除邪祟。

寇宗奭說:「風從虎者,是因為風屬木,虎屬金,木受金制,怎麼可能不從呢?所以虎骨可以治療風病抽搐、風毒疼痛、癲癇、驚厥等疾病。」

李時珍說:「虎骨的全身都可以使用。」

凡辟邪,療驚癇、頭風、溫瘧、瘡疽,當用頭骨;治手足諸風,當用脛骨;治腰背諸風,當用脊骨。亦各從其類也。」吳球曰:「虎之一身筋節、氣力,皆出前足,故以脛骨為勝。」

白話文:

所有驅邪、治療驚癇、頭風、溫熱瘧疾、瘡毒的,都應該使用頭骨;治療手足抽搐的,應該使用脛骨;治療腰背疼痛的,應該使用脊骨。各自都從所屬的部位取用。吳球說:「老虎全身的筋骨、氣力都來自前肢,所以脛骨的效果最好。」

4. 象牙

味甘,氣涼。能清心腎之火,可療驚悸風狂、骨蒸痰熱、鬼精邪氣、癰毒諸瘡,並宜生屑入藥煮服;若諸物鯁刺喉中,宜磨水飲之;竹木刺入肌肉,宜刮牙屑,和水敷之,即出。

白話文:

味道甘甜,性質寒涼。可以用來清除心臟和腎臟的熱火,可以治療驚悸、瘋狂、骨頭發熱、痰液過多、邪惡鬼氣、各種膿瘡。還可以生薑磨碎,放入藥中煮服;如果異物卡在喉嚨中,可以用竹屑磨成水喝;竹子或木頭刺入肌肉,可以刮取竹屑,與水混合敷在患處,就能讓刺拔出來。

5. 鹿角膠

味甘、咸,氣溫。大補虛羸,益血氣,填精髓,壯筋骨,長肌肉,悅顏色,延年益壽,療吐血下血、尿精尿血及婦人崩淋、赤白帶濁、血虛無子,止痛安胎,亦治折跌損傷、瘡瘍腫毒。善助陰中之陽,最為補陰要藥。

白話文:

中藥「何首烏」具有甘甜、鹹味,藥性溫和。

它的主要功效包括:

  • 補充虛弱的身體
  • 增強氣血
  • 滋養骨髓
  • 強化筋骨
  • 增加肌肉
  • 紅潤氣色
  • 延年益壽
  • 治療吐血、血尿、尿蛋白、尿血
  • 治療女性月經不調、白帶異常、血虛不孕
  • 止痛、安胎
  • 治療骨折、跌打損傷、瘡瘍腫毒

何首烏能很好地滋補陰氣中的陽氣,是滋陰補腎的良藥。

6. 鹿茸

味甘、咸,氣溫。破開,塗酥,炙黃脆入藥。益元氣,填真陰,扶衰羸瘦弱,善助精血,尤強筋骨,堅齒牙,益神志,治耳聾目暗、頭腦眩運,補腰腎虛冷、腳膝無力、夜夢鬼交、遺精滑泄、小便頻數、虛痢、尿血及婦人崩中漏血、赤白帶下。道家云:「惟有班龍頂上珠,能補玉堂關下血」者,即此是也。若得嫩而肥大如紫茄者,較之鹿角膠,其功力為倍倍。

白話文:

味道甘鹹,性溫。挖開,塗上酥油,烤製成黃脆狀後入藥。能增強元氣,補充真陰,幫助衰弱瘦弱的人,促進精血生長,尤其能強健筋骨,堅固齒牙,振奮精神,治療耳聾目暗、頭暈目眩,補腎虛冷、腳膝無力、遺精滑泄、小便頻數、虛痢、尿血以及婦女崩漏、赤白帶下。道教有云:「只有班龍頂上的珠子,才能補充玉堂關下的血」,所指的就是它。如果得到嫩而肥大如紫茄的班龍,它的功效比鹿角膠還要大得多。

7. 犀角

味苦、辛、微甘,氣寒。氣味俱輕,升也,陽也。其性靈通,長於走散,較諸角為甚。藥用黑色,功力在尖。專入陽明,清胃火,亦施他臟。涼心定神鎮驚,瀉肝明目,能解大熱,散風毒、陽毒、溫疫熱煩。

白話文:

苦、辛、微甘味,寒性。氣味都輕,因此能上升,屬於陽性。它性質靈動,能快速散佈,比角質物更甚。藥用黑色的部分,功效在尖端。主要進入陽明經,清除胃熱,也能作用於其他臟腑。清涼心神,鎮靜安神,瀉肝明目,能解除發燒、散風毒、陽毒、熱疫煩悶。

磨汁,治吐血、衄血、下血及傷寒蓄血發狂、發黃、發斑、譫語、痘瘡稠密、內熱黑陷或不結痂;亦散瘡毒癰瘍、膿血腫痛,殺妖狐精魅、鬼疰、百毒、蠱毒、鉤吻、鴆羽、蛇毒,闢溪瘴山嵐惡氣。其性升而善散,故治傷寒熱毒閉表、煩熱昏悶而汗不得解者。磨尖,攙入藥中,取汗,速如響應。

白話文:

將(乳香)磨成粉末,用於治療吐血、鼻血、便血,以及傷寒期間積聚血液導致的發狂、發黃、發斑、胡言亂語、痘瘡密集、內熱導致的黑色凹陷或不結痂等情況。它還可以消散瘡毒、膿腫、膿血腫痛,驅除妖怪、精魅、鬼怪、各種毒素(包括蠱毒、鉤吻、鴆羽、蛇毒)並化解溪流瘴氣、山間霧氣的惡劣影響。乳香性質升浮而善於疏散,因此用於治療傷寒熱毒閉塞表層、煩熱昏悶,出汗不暢的情況。將乳香磨尖,摻入藥中,可發汗,效果迅速。

仲景云:「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者,正以此兩物俱入陽明,功皆升散。」今人莫得其解,每致疑詞,是但知犀角之解心熱,而不知犀角之能升散尤峻,速於升麻也。倘中氣虛弱,脈細無神及痘瘡、血虛、真陰不足等證,凡畏汗、畏寒、畏散者,乃所當忌。或必不得已,宜兼補劑用之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:「如果沒有犀角,可以用升麻來代替,因為這兩種藥物都進入陽明經,功效都是升散。」現代人大多不明白這句話,常常會提出疑問。他們只知道犀角可以解除心熱,卻不知道犀角的升散功效更強,比升麻更快。如果是中氣虛弱、脈細無神以及痘瘡、血虛、真陰不足等情況,凡是怕出汗、怕冷、怕擴散的,則應該忌用犀角。如果迫不得已需要使用,應該同時搭配補藥一起用。

8. 羚羊角

味鹹,性寒。羊本火畜,而此則屬木,善走少陽、厥陰二經。故能清肝定風,行血行氣,闢鬼疰邪毒,安魂魄,定驚狂,祛魘寐,療傷寒邪熱、一切邪毒、中惡毒風、卒死、昏不知人及婦人子癇強痙、小兒驚悸煩悶、痰火不清。俱宜為末,蜜水調服;或燒脆研末,酒調服之;若治腫毒惡瘡,磨水塗之亦可。

白話文:

藥性: 鹹味,寒性。羊是性質屬火的家畜,但它的肝卻是屬木,走少陽經和厥陰經,因此,羊肝既能清肝止風,又能活血行氣,還能驅除鬼魅邪毒,安撫魂魄,平息癲狂、去除噩夢,治療外感風寒、各種邪毒、中毒、中風、昏迷不醒、婦女子癇抽搐、小兒驚悸煩躁、痰火內擾的疾病。

用法: 通常將羊肝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水調服;或者將羊肝燒焦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。如果是治療腫毒惡瘡,也可以將羊肝研磨成水狀塗抹患處。

9. 牛黃

味苦、辛,性涼,氣平。有小毒。忌常山。入心、肺、肝經。能清心退熱,化痰涼驚,通關竅,開結滯,治小兒驚癇客忤、熱痰口噤,大人癲狂、痰壅中風發痙,辟邪魁中惡、天行疫疾,安魂定魄,清神志不寧,聰耳目壅閉,療痘瘡紫色、痰盛躁狂。亦能墮胎,孕婦少用。

白話文:

甘草具有苦、辛的味道,性寒涼,沒有明顯的偏寒或偏熱,有輕微的毒性。與常山藥材相剋。歸入心經、肺經和肝經。

功效:

  • 清心退熱(降低心火)
  • 化痰涼驚(化解痰液、鎮靜驚悸)
  • 通關竅(疏通五官)
  • 開結滯(消除鬱結)
  • 治療小兒驚癇(驚厥、抽搐)、客忤(食物不消化)、熱痰引起的口噤,以及成年人的癲狂、痰壅導致的中風和痙攣。
  • 驅邪避鬼、防治天行疫疾
  • 安魂定魄(安撫心神)
  • 清神志不寧(緩解精神不安)
  • 聰耳目壅閉(疏通耳目)
  • 治療痘瘡紫色發炎、痰盛躁狂
  • 也具有墮胎的作用,孕婦應慎用。

10. 阿膠

味甘、微辛,氣平,微溫。氣味頗厚,陽中有陰。制用蛤粉炒珠。入肺、肝、腎三經。其氣溫,故能扶勞傷,益中氣;其性降,故能化痰清肺,治肺癰、肺痿、咳唾膿血,止嗽定喘;其性養血,故能止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、腸風下痢及婦人崩中、帶濁、血淋、經脈不調;其味甘緩,故能安胎固漏,養血滋腎,實腠理,止虛汗,托補癰疽腫毒。用惟鬆脆氣清者為佳,堅硬、臭劣者不美。

白話文:

甘草性味甘甜、略帶辛辣,性情平和,溫和微熱。氣味濃鬱,陰陽兼具。用蛤蠣粉炒製珍珠後使用。歸入肺、肝、腎三經。

因其溫性,能幫助恢復疲勞和元氣;因其降性,能化痰清肺,治療肺癰、肺癆、咳嗽帶膿血,止咳平喘;因其補血的性質,能止吐血、流鼻血、便血、尿血、腸風腹瀉以及婦女崩漏、帶下、血淋淋、經脈不調;因其甘緩的味道,能安胎止漏,補血滋腎,充實肌膚,止虛汗,託扶癰疽腫毒。

使用時應選用鬆脆清透的甘草,堅硬、氣味不良的質量較差。

11. 熊膽

味苦,性寒。能退熱清心,療時氣黃疸,平肝明目,去翳障,殺蛔、蟯、牙蟲風痛及小兒熱疳、熱痰驚癇、瘈瘲、疳䘌、熱痢,俱宜以竹瀝化兩豆粒許服之,甚良;亦治鼻瘡、熱瘡、痔漏腫痛,以湯化、塗之,少加冰片尤效。欲辨其真,惟取一粟許,置水面如線而下一道不散者,是也。且凡是諸膽皆能水面闢塵,惟此尤速,乃亦可辨。

白話文:

竹瀝味苦,性寒。具有清熱降火、平肝明目的功效。可治療時氣黃疸、肝火旺盛引起的眼睛發紅發澀、視物不清、眼部障礙、蛔蟲、蟯蟲、牙痛風痛以及小兒熱毒引起的口瘡、熱痰驚厥、癲癇、疳熱、腹瀉,都適宜用竹瀝化成兩顆豆粒大小服用,效果很好。

竹瀝還可以治療鼻瘡、熱瘡、痔瘡、腫痛等症狀,可以用竹瀝水化開後塗抹,如果再加一點冰片,效果更佳。

鑑別竹瀝真偽的方法是:取一小粒竹瀝,放在水面上,如果像線一樣沉澱下去而不散開,就是真品。另外,所有膽汁都能在水面上漂浮,但竹瀝的速度最快,這也是辨別真偽的方法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