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》~ 金石部 (3)
金石部 (3)
1. 玄明粉
味辛、微甘,性冷。沉也,陰也。降心火,祛胃熱,消痰涎,平傷寒實熱狂躁,去胸膈臟腑宿滯、癥瘕,通大便秘結、陰火疼痛,亦消癰疽腫毒。
白話文:
玄明粉味辛微甘,性寒。能降心火、清胃熱、化痰、治療傷寒實熱引起的狂躁,消除胸膈及臟腑積滯、癥瘕,通利大便秘結,緩解陰虛火旺引起的疼痛,也能消散癰疽腫毒。
2. 海石
味鹹,性微寒。陽中陰也。善降火下氣,消食,消熱痰,化老痰,除癭瘤結核,解熱渴、熱淋,止痰嗽喘急,消積塊,軟堅癥,利水濕、疝氣,亦消瘡腫。
白話文:
海石味鹹,性微寒,屬陰性藥材。能降火氣、下行氣機,幫助消化,消除熱痰和陳年老痰,去除癭瘤和結核,緩解熱渴、熱淋,止咳平喘,消除積塊、軟化堅硬腫塊,利尿消腫,治療水濕、疝氣,還能消散瘡腫。
3. 花蕊石
此藥色如硫黃,黃石中間有淡白點,故名也。李時珍曰:「此藥舊無氣味,今嘗試其氣平,其味澀而酸,蓋厥陰經血分藥也。其功專於止血,能使血化為水,酸以收之也。」若治金瘡出血則不必制,但刮末敷之則合,仍不作膿;及治一切損傷失血,又療婦人惡血血暈,下死胎,落胞衣,去惡血,血去而胎胞自落也。凡入丸散,須用罐固濟,火煅過,研細,水飛用之。
白話文:
花蕊石顏色像硫磺,黃色的石頭中間有淺白色的斑點,因此而得名。李時珍說:「這種藥以前認為沒有氣味,現在試驗發現它的氣味平和,味道澀而酸,是屬於厥陰經血分(女性生殖系統)的藥物。它的功效主要在於止血,能夠使血轉化成水,酸味可以起到收斂的作用。」如果治療刀傷出血,不必經過炮製,直接刮成粉末敷在傷口上即可癒合,而且不會化膿;還能治療各種外傷出血,以及治療婦女因為淤血導致的昏厥、流產、胎盤滯留等症狀,清除瘀血後,胎盤自然會排出。如果用於丸劑或散劑,需要用罐子密封,用火煅燒後研磨成細粉,再用水飛法提煉後使用。
4. 代赭石
味微甘,性涼而降。血分藥也。能下氣、降痰、清火,除胸腹邪毒,殺鬼物精氣,止反胃、吐血、衄血、血痹、血痢、血中邪熱,大人、小兒驚癇、狂熱入臟、腸風痔漏、脫精、遺尿及婦人赤白帶下、難產、胞衣不出、月經不止,俱可為散調服;亦治金瘡,生肌長肉。
白話文:
代赭石味甘微苦,性涼且具有下降之性。它是作用於血液循環系統的藥物。能瀉下氣滯、降逆痰火、清熱解毒,消除胸腹部的邪毒,殺滅邪祟的精氣,治療反胃、吐血、鼻出血、血脈痹阻、血痢、血中蘊熱等症狀;此外,對於大人小孩的驚癇、狂熱入臟腑、腸風痔漏、遺精、遺尿,以及婦女的赤白帶下、難產、胎盤不下、月經不止等,皆可研磨成粉末服用或製成湯劑服用;也能治療外傷出血,促進傷口癒合生肌長肉。
5. 硇砂
味鹹、苦、大辛,性大熱。有毒。善消惡肉、腐肉,生肌,敷金瘡,生肉,去目翳弩肉,除痣黶疣贅,亦善殺蟲毒。水調,塗之,或研末摻之,立愈。《本草》言其消瘀血、宿食,破結氣,止反胃、肉食飽脹,暖子宮,大益陽事,但此物性熱,大毒,能化五金八石,人之臟腑豈能堪此,故用以治外則可,用以服食則不宜也。若中其毒,惟生綠豆研汁,飲一、二升,乃可解之。
白話文:
硇砂味鹹、苦、辣,性溫熱且有毒。它能有效去除壞死組織,促進傷口癒合,治療金瘡(刀傷),長出新肉,去除眼翳和贅肉,以及消除痣、痦子、疣等皮膚贅生物,也能殺滅蟲毒。用水調和後塗抹,或研成粉末敷在患處,都能迅速見效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它能化瘀消腫、消食導滯、行氣消結,治療反胃、飽脹(尤其因食用肉類引起的),溫暖子宮,壯陽。但硇砂性溫熱且劇毒,能腐蝕金屬,人體臟腑更無法承受,所以只能外用,不可內服。如果中毒,可用生綠豆研磨成汁,飲用一到兩升即可解毒。
6. 青鹽
味鹹、微甘,性涼。能降火消痰,明目,除目痛,益腎氣,除五臟癥結、心腹積聚、吐血、尿血、齒牙疼痛出血,殺毒蟲,除疥癬諸蟲及斑蝥、芫青諸毒。此鹽不經火煉而成,其味稍甘,雖性與大鹽略同,而滋益之功則勝之。
白話文:
青鹽味鹹帶點甜,性涼。可以降火、化痰、明目、治療目痛,增強腎氣,治療五臟阻塞、心腹脹痛積聚、吐血、尿血、牙齒疼痛出血等症狀,還能殺死毒蟲,治療疥癬等皮膚病以及斑蝥、芫青等毒蟲的毒害。這種鹽不用火煉製而成,嚐起來略帶甜味,雖然性質和大鹽差不多,但滋補的功效更好。
7. 石灰
味辛,溫。有毒。能止水瀉、血痢,收白帶、白淫,可倍加茯苓為丸服之。此外,如散血定痛,敷癰毒,消結核、癭瘤、惡瘡、腐肉、白癜、䵟斑、息肉,收脫肛、陰挺,殺痔漏、諸蟲,止金瘡血出,生肌長肉。或為末可摻,或用醋調敷,俱妙。能解酒酸,亦解酒毒。
白話文:
石灰味辛性溫,有毒。能治療水瀉、血痢,收斂白帶、白淫,可以加倍茯苓製成丸藥服用。此外,還能散血止痛,外敷癰疽腫毒,消除結核、癭瘤、惡瘡、腐肉、白癜風、麻瘋斑點、息肉,治療脫肛、子宮脫垂,殺滅痔瘡、各種蟲患,止住刀傷出血,促進傷口生肌長肉。可以研磨成粉末撒在患處,也可以用醋調和後敷用,效果都很好。還能解酒後胃酸,也能解酒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