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》~ 果部 (2)
果部 (2)
1. 甜瓜蒂
(一名苦丁香)
味苦,性寒。有毒。陰中有陽,能升能降。其升則吐,善湧濕熱頑痰積飲,去風熱頭痛、癲癇、喉痹、頭目眩暈、胸膈脹滿並諸惡毒在上焦者,皆可除之;其降則瀉,善逐水濕、痰飲,消浮腫、水膨,殺蠱毒、蟲毒,凡積聚在下焦者,皆能下之。蓋其性峻而急,不從上出,即從下出也。
若治鼻中息肉、不聞香臭,當同麝香、細辛為末,以綿裹塞鼻中,日一換之,當漸消縮。
白話文:
甜瓜蒂(又名苦丁香)味苦、性寒,有毒。它兼具陰陽特性,能上升也能下降。上升時具有催吐作用,善於排出濕熱、頑痰、積飲等,能治療風熱頭痛、癲癇、喉嚨阻塞、頭暈目眩、胸膈脹滿以及上焦的各種毒邪。下降時則具有瀉下作用,善於排出水濕、痰飲,消除浮腫、水腫,殺死蠱毒、蟲毒,凡是積聚在下焦的病症,都能使其排出。它的藥性峻猛而迅速,若不能從上焦排出,就會從下焦排出。
若治療鼻息肉導致嗅覺喪失,可將甜瓜蒂與麝香、細辛研磨成粉末,用棉花包裹後塞入鼻中,每日更換一次,鼻息肉就能逐漸縮小。
2. 大腹皮
味微辛,性微溫。主冷熱邪氣,下一切逆氣、滯氣攻衝心腹、大腸,消痰氣、吞酸痞滿,止霍亂,逐水氣浮腫、腳氣、瘴瘧及婦人胎氣,惡阻脹悶,並宜加薑、鹽同煎。凡用時必須酒洗、炒過,恐其有鴆鳥毒也。
白話文:
大腹皮味辛性溫,能治療寒熱邪氣,以及各種逆氣、滯氣導致的心腹、大腸脹痛。它可以消除痰氣、吞酸、痞滿等症狀,能止霍亂,驅除水腫、腳氣、瘴氣和瘧疾,以及治療婦女的胎氣不順、孕吐、脹悶等症狀,使用時宜加薑鹽同煎。 服用大腹皮前必須用酒洗淨再炒過,以免中毒。
3. 吳茱萸
味辛、苦。氣味俱厚,升少降多。有小毒。能助陽健脾,治胸膈停寒、脹滿痞塞,化滯消食,除吞酸嘔逆、霍亂、心腹蓄(注:原作「畜」,改)冷、中惡絞痛、寒痰逆氣,殺諸蟲、鬼魅、邪疰及下焦肝腎膀胱寒疝、陰毒疼痛,止痛瀉、血痢,厚腸胃,去濕氣、腸風、痔漏、腳氣、水腫。然其性苦善降,若氣陷而元氣虛者,當以甘補諸藥制而用之。
白話文:
吳茱萸味辛、苦,藥性濃厚,上升之力較弱,下降之力較強,略帶毒性。它能溫補陽氣、健脾胃,治療胸腹寒邪停滯、脹滿痞塞、食積不化、吞酸嘔吐、霍亂、心腹冷痛、中暑腹痛、寒痰逆氣等症狀,也能殺蟲、驅邪,以及治療下焦肝腎膀胱寒邪引起的疝氣、陰部疼痛,還能止痛、治療血痢,溫養腸胃,去除濕氣、腸風、痔漏、腳氣、水腫。但吳茱萸性味苦寒,善於下降,如果元氣虛弱、氣血下陷的人,應搭配溫補的藥物一起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