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本草正》~ 果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果部 (1)

1. 芡實

(注:芡,原作「茨」,據原書目錄改)

白話文:

(注:芡,原本写作“茨”,根据书的目录改正为“芡”)

味苦,氣平。入脾、腎兩臟。能健脾、養陰、止渴,治腰膝疼痛,強志益神,聰耳明目,補腎固精,治小便不禁、遺精、白濁、帶下,延年耐老。或散丸,或煮食,皆妙;但其性緩,難收奇效。

白話文:

味道苦,性平。歸屬於脾臟和腎臟。可以健脾、滋陰、止渴,治療腰膝疼痛,增強意志、益智,增強聽力、明目,補腎固精,治療小便失禁、遺精、白濁、帶下,延年益壽。可以做成丸劑或煮食,都很有效;不過它性情溫和緩慢,難以收到奇效。

2. 杏仁

味甘、辛、微甘。味厚於氣,降中有升。有毒。入肺、胃、大腸經。其味辛,故能入肺潤肺,散風寒,止頭痛,退寒熱、咳嗽上氣、喘急,發表解邪,療溫病、腳氣;其味苦,降性最疾,觀其澄水極速可知,故能定氣逆上衝,消胸腹急滿脹痛,解喉痹,消痰下氣,除驚癰煩熱,通大腸氣閉乾結;亦殺狗毒。

白話文:

草烏頭味道甘、辛、微苦。它的藥性厚重而氣味輕,具備下行中有上升的特性。有毒性。歸屬於肺經、胃經、大腸經。它的辛味,可以入肺潤肺,驅散風寒,止頭痛,退熱,緩解咳嗽、氣急,發汗解毒,治療溫病、腳氣;它的苦味,降性非常猛烈,從它澄清的水中快速沉澱就可以知道,因此能夠平息氣逆上衝,緩解胸腹急脹疼痛,緩解喉部疾病,化痰順氣,消除驚嚇引起的發熱,暢通大腸氣滯和便祕;還能解狗咬之毒。

佐半夏、生薑,散風邪咳嗽;佐麻黃,發汗,逐傷寒表邪;同門冬、乳酥煎膏,潤肺,治咳嗽極妙;同輕粉研勻,油調敷廣瘡腫毒最佳。尤殺諸蟲、牙蟲及頭面䵟斑、㾴疱。元氣虛陷者勿用,恐其沉降太泄。

白話文:

加入半夏和生薑,能祛散風寒咳嗽。加入麻黃,能發汗,驅除傷寒表面的邪氣。和門冬、乳酥一起熬製成膏,能潤肺,治療咳嗽非常有效。和輕粉研磨均勻,用油調和敷於廣泛的瘡腫毒瘡上,效果最佳。尤其是對各種蟲子、牙蟲和頭面上的斑點、皰疹有殺滅作用。但元氣虛弱的人不能使用,以免造成過度泄瀉。

3. 桃仁

味苦、辛、微甘,氣平。陰中有陽,入手、足厥陰經。去皮、尖用。善治瘀血、血閉、血結、血燥,通血隔,破血癥,殺三蟲,潤大便,逐鬱滯,止鬼疰、血逆疼痛、膨脹,療跌僕損傷。若血枯經閉者,不可妄用。

白話文:

這種藥材味道苦、辛,帶點微甘,性平。雖然屬於陰性藥材,但帶有陽性特質,主要走手厥陰經和足厥陰經。去皮、用尖端部分。擅長治療瘀血、血閉、血結、血燥,能通經絡、破血症,殺滅寄生蟲,潤腸通便,去除鬱滯,止住鬼疰、血逆引起的疼痛、腫脹,治療跌倒損傷。但如果血虛經閉,則不可輕易使用。

4. 木瓜

味酸,氣溫。用此者,用其酸斂。酸能走筋,斂能固脫,入脾、肺、肝、腎四經,亦善和胃。得木味之正,故尤專入肝,益筋,走血,療腰膝無力、腳氣。引經所不可缺,氣滯能和,氣脫能固。以能平胃,故除嘔逆、霍亂轉筋,降痰,去濕行水;以其酸收,故可斂肺,禁痢,止煩滿,止渴。

白話文:

酸味,性質溫和。使用這種藥物的人,是因為它具有酸澀收斂的作用。酸能通達筋脈,收斂能固攝脫失,藥性進入脾、肺、肝、腎四條經絡,還能調和胃氣。它具有木氣的正性,所以特別能進入肝經,滋養筋骨,活血化瘀,治療腰膝無力、腳氣。藥性上必不可少的,能調理氣滯,固攝氣脫。由於能平息胃氣,所以能去除嘔吐呃逆、霍亂轉筋,化痰降濕利水;由於其酸性收斂,所以能收斂肺氣,止痢疾,抑制嘔吐腹滿,止渴。

5. 陳皮

味苦、辛,性溫散。氣實痰滯必用。留白者,微甘而性緩;去白者,用辛而性速。瀉脾胃痰濁、肺中滯氣,消食開胃,利水通便,吞酸噯腐、反胃嘈雜、呃逆脹滿堪除,嘔吐噁心皆效。通達上下,解酒,除蟲,表裡俱宜,癰疽亦用,尤消婦人乳癰,並解魚肉諸毒。

白話文:

味道苦、辛,性質溫熱發散。痰氣壅滯時一定使用。保留白皮者,味道稍甜性質緩和;去除白皮者,味道辛辣性質迅速。可以瀉除脾胃痰濁、肺中滯氣,消食開胃、利水通便,去除吞酸打嗝、反胃嘈雜、打嗝腹脹,嘔吐噁心都可以治療。能通達上下,解酒、除蟲,內外皆宜使用,癰疽也可以使用,尤其能消散婦女性乳房膿瘍,並能解魚肉的各種中毒。

6. 青皮

味苦、辛、微酸。味厚,沉也。陰中之陽。苦能去滯,酸能入肝,又入少陽、三焦、膽府。削堅癬,除脅痛,解鬱怒,劫疝,疏肝,破滯氣,寬胸,消食。老弱虛羸戒之,勿用。

白話文:

味道苦、辛、微酸。味道濃鬱,沉降。它是陰中之陽。苦味能去除淤滯,酸味能進入肝臟,也能進入少陽、三焦和膽囊。它能治療堅硬的癬,消除脅部的疼痛,化解鬱怒,緩解疝氣,疏通肝氣,打通淤滯之氣,舒緩胸悶,幫助消化。年老體弱或虛弱的人應慎用,不建議服用。

7. 檳榔

味辛、澀、微苦、微甘,氣微溫。味厚氣薄,降中有升。陰中陽也。能消宿食,解酒毒,除痰癖,宣壅滯,溫中快氣,治腹脹積聚、心腹疼痛、喘急,通關節,利九竅,逐五鬲奔豚、膀胱諸氣,殺三蟲,除腳氣,療諸瘧、瘴癘濕邪。《本草》言其治後重如馬奔,此亦因其性溫行滯而然,若氣虛下陷者,乃非所宜。

白話文:

它的味道辛辣、澀、微苦、微甘,性味微溫。味道濃厚,藥氣薄弱,有降有升。它屬於陰中藏陽。它能消食化積、解酒毒、化痰除癖、通氣活血、溫中順氣,治療腹脹積聚、心腹疼痛、氣喘急,通利關節,通暢九竅,驅逐五鬲、奔豚、膀胱等氣,殺滅三蟲,消除腳氣,治療各種瘧疾、瘴癘濕邪。《本草》說它治後重(重症)如馬奔,這也是因為它性溫而行滯的緣故。但是,如果氣虛下陷的人服用,就不適合了。

又言其破氣極速,較枳殼、青皮尤甚,若然則廣南之人,朝夕笑噬而無傷,又豈破氣極速者。總之,此物性溫而辛,故能醒脾利氣;味甘兼澀,故能固脾壯氣;是誠行中有留之劑。觀《鶴林玉露》云:「飢能使之飽,飽能使之飢;醉能使之醒,醒能使之醉。」於此四句詳之,可得其性矣。

白話文:

此外,有些人說枳實破氣極快,比枳殼和青皮更甚。既然如此,廣南人卻經常食用枳實而不受影響,豈不是說明枳實並非破氣極快之物?總的來說,枳實性質溫和辛辣,因此能醒脾利氣;味道甘甜兼澀,因此還能固脾壯氣,是一種兼具行氣和固氣作用的藥物。就像《鶴林玉露》所描述的:「飢餓時服用它能讓你飽腹,飽腹時服用它能讓你飢餓;醉酒時服用它能讓你清醒,清醒時服用它能讓你醉酒。」從這四句中仔細觀察,就能瞭解枳實的特性。

其服食之法,小者氣烈,俱以入藥。廣中人惟用其大而扁者,以米泔水浸而待用,每一枚切四片,每服一片;外用細石灰以水調如稀糊,亦預製待用,用時以蔞葉一片,抹石灰一、二分,入檳榔一片,裹而嚼服;蓋檳榔得石灰則滑而不澀,石灰、蔞葉得檳榔則甘而不辣,服後必身面俱暖,微汗、微醉,而胸腹豁然,善解吞酸,消宿食,闢嵐瘴,化痰,醒酒下氣,健脾開胃,潤腸,殺蟲,消脹,固大便,止瀉痢。又服法:如無蔞葉,即以肉桂或大茴香,或陳皮俱可代用,少抹石灰,夾而食之。

白話文:

服用它的方法,小顆的氣味較烈,都可以入藥。廣東人只用顆粒大而扁的,用米湯浸泡備用,每次切成四片,每次服用一片;外用細石灰加水調成稀糊狀,也預先製作好備用。服用時,使用檳榔葉一片,抹上少許石灰,放入檳榔一片,包起來嚼服;這是因為檳榔加上石灰就變得滑溜不澀,石灰和檳榔葉加上檳榔就變得甘甜不辣。服用後必定全身發熱,微微出汗、微醺,而胸腹之間豁然開朗,能很好地解除吞酸、消化積食、驅除瘴氣、化解痰液、醒酒順氣、健脾開胃、潤腸通便、殺滅寄生蟲、消除脹氣、固攝大便、止瀉。還有另一種服用方法:如果沒有檳榔葉,可以用肉桂或大茴香,或陳皮代替,抹上少許石灰,夾著吃就可以了。

然此三味之功多在石灰、蔞葉,以其能燥脾溫胃也;然必得檳榔為助,其功始見,此物理相成之妙,若有不可意測者。一,大約此物與煙性略同,但煙性峻勇,用以散表逐寒,則煙勝於此,檳榔稍緩,用以和中暖胃,則此勝於煙;二者皆壯氣辟邪之要藥,故滇、廣中人一日不可少也。

白話文:

然而,這三味藥物的功效主要在於石灰和檳榔葉,因為它們能乾燥脾臟和溫暖胃部。然而,必須以檳榔為輔助,其功效才會顯現出來。這是物理現象相互作用的奧妙,其中有些不可預測。

第一,這三味藥物與菸草的性質大致相同,但菸草的性質猛烈,用於驅散表寒,所以菸草比這三味藥物更好。檳榔稍緩和,用於調和中氣和溫暖胃部,所以這三味藥物比菸草更好。兩者都是壯氣辟邪的重要藥物,因此雲南和廣東人一天也不能缺少它們。

又習俗之異:在廣西,用老檳榔;滇中人用清嫩檳榔;廣東人多用(注:原為「在」,改)連殼醃檳榔。亦各得其宜耳。

白話文:

另外在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使用習慣:廣西人愛用陳年的檳榔;雲南中部的人愛用新鮮的檳榔;廣東人大多醃製帶殼的檳榔。每種方法都有其適宜性。

8. 烏梅

味酸、澀,性溫、平。下氣,除煩熱,止消渴、吐逆反胃、霍亂,治虛勞骨蒸,解酒毒,斂肺癰、肺痿、咳嗽喘急,消癰疽瘡毒、喉痹、乳蛾,澀腸,止冷熱瀉痢、便血、尿血、崩淋、帶濁、遺精、夢泄,殺蟲伏蛔,解蟲、魚、馬汗、硫磺毒。和紫蘇煎湯,解傷寒、時氣、瘴瘧,大能作汗;取肉燒存性、研末,敷金瘡、惡瘡,去腐肉、弩肉、死肌,一夜立盡,亦奇方也。

白話文:

醋味酸、澀,性溫、平。有以下功效:

  • 降逆氣,消煩熱
  • 止口渴、嘔吐、反胃、霍亂
  • 治療虛弱發熱、骨頭發熱
  • 解酒毒
  • 收斂肺部潰瘍、肺結核、咳嗽、氣喘
  • 消除癰疽瘡毒、喉嚨腫痛、乳癰
  • 澀腸,止冷熱腹瀉、便血、尿血、崩漏、白帶過多、遺精、夢遺
  • 殺蟲驅蛔,解蟲、魚、馬汗、硫磺之毒
  • 與紫蘇煎湯,解傷寒、時疫、瘴氣瘧疾,能發汗
  • 取肉燒至半焦,研成細末,敷於金瘡、惡瘡,可去除腐肉、壞死肌肉,一晚見效,也是奇方。

9. 山查

味甘、微酸,氣平。其性善於消滯。用此者,用其氣輕,故不甚耗真氣。善消宿食、痰飲、吞酸,去瘀血疼痛,行結滯,驅臌脹,潤腸胃,去積塊,亦祛頹疝,仍可健脾,小兒最宜,亦發瘡疹;婦人產後兒枕痛、惡露不盡者,煎汁入沙糖,服之立效;煮汁,洗漆瘡亦佳。腸滑者,少用之。

白話文:

它的味道甘甜,略帶酸味,性質平和。它擅長消除滯留物。使用它的原因是氣味較輕,所以不會過度耗損真氣。擅長消除積食、痰飲、反酸,消除瘀血疼痛,行氣消滯,消除脹氣積水,潤腸胃,去除積塊,也能緩解疝氣,還能健脾,特別適合小兒,也能發出疹瘡;婦女產後頭枕疼痛、惡露未盡,煎汁加入糖,服用立竿見影;煮汁,也能很好地清洗漆瘡。腸胃滑溜的人,少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