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本草正》~ 蔓草部 (2)

回本書目錄

蔓草部 (2)

1. 葛根

味甘,氣平、寒。氣輕於味,浮而微降,陽中微陰。用此者用其涼散,雖善達諸陽經,而陽明為最。以其氣輕,故善解表發汗,凡解散之藥多辛熱,此獨涼而甘,故解溫熱時行疫疾,凡熱而兼渴者,此為最良,當以為君,而佐以柴、防、甘、桔極妙。尤散鬱火,療頭痛,治溫瘧往來、瘡疹未透,解酒除煩,生津止渴,除胃中熱狂,殺野葛、巴豆毒、箭、金瘡等傷。但其性涼易於動嘔,胃寒者所當慎用。

白話文:

葛根味甘,性平偏寒。藥性輕於藥味,藥力浮升又略微下降,屬陽中帶陰。使用葛根時,主要利用其清熱解表的作用。雖然葛根能通達全身陽經,但對陽明經的作用最為顯著。由於其藥性輕,因此善於解表發汗。一般解表發汗的藥物多屬辛熱之性,而葛根卻獨具涼甘之特點,所以能有效治療溫熱疫病,尤其對於發熱兼口渴的症狀,葛根是最理想的藥物,可以作為君藥,再輔以柴胡、防風、甘草、桔梗效果最佳。葛根尤其善於散解鬱火,能治療頭痛、溫瘧(瘧疾的一種)、瘡疹未透等症狀,還能解酒除煩、生津止渴、消除胃熱煩躁,以及解毒(如解野葛、巴豆、箭毒、金瘡等毒)。但葛根性涼,容易引起嘔吐,胃寒者需謹慎使用。

2. 茜草

(亦名過山龍)

味苦、甘,氣微寒。陰中微陽,血中要藥。其味苦,故能行滯血;其性涼,故能止動血。治勞傷吐衄時來,除虛熱漏崩不止,亦通經滯,又療乳癰,散跌撲血凝瘀聚,解蠱毒、敗血、爛肝,凡諸血熱、血瘀,並建奇功。若女人經血不通,以一兩酒煎服之,一日即通,甚效。若氣虛不攝血及脾寒者,勿用。

白話文:

茜草(又名過山龍)味苦甘,性微寒。性質偏陰但略帶陽性,是治療血症的重要藥物。因其味苦,能行血化瘀;因其性涼,能止血。能治療勞損引起的吐血、鼻出血等症狀,能消除虛熱導致的崩漏不止,也能通經活絡,治療乳腺炎,消散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,還能解毒,治療敗血症、肝臟潰爛等。凡是血熱、血瘀的病症,茜草都能發揮奇效。如果婦女經血不通,可以用一兩茜草加酒煎服,一天就能見效,效果很好。但氣虛、不能攝血以及脾胃虛寒的人,不宜服用。

3. 土茯苓

(一名仙遺糧)

味甘、淡,性平。能健脾胃,強筋骨,去風濕,利關節,分水道,止瀉痢,治拘攣骨痛,療癰腫、喉痹,除周身寒濕惡瘡,尤解楊梅瘡毒及輕粉留毒、潰爛疼痛諸症。凡用(注:原為治,改)此者,須忌茶、酒、牛、羊、雞、鵝及一應發風動氣等物。

白話文:

土茯苓味甘淡,性平。它能健脾胃,強筋骨,除風濕,利關節,通利水道,止瀉痢,治療肌肉拘攣和骨痛,治療癰腫、喉嚨腫痛,消除全身寒濕引起的惡瘡,尤其能解楊梅瘡毒以及輕粉中毒引起的潰爛疼痛等症狀。服用土茯苓時,必須忌口茶、酒、牛肉、羊肉、雞肉、鵝肉以及所有容易引起發風動氣的食物。

4. 使君子

味甘,氣溫。有小毒。性善殺蟲,治小兒疳積、小便白濁。凡大人、小兒有蟲病者,但於每月上旬侵晨,空腹食數枚,或即以殼煎湯嚥下,次日蟲皆死而出也;或云七生、七煨食亦良;或云一歲食一枚。食後忌飲熱茶,犯之即作瀉;凡小兒食此亦不宜頻而多,大約性滑,多則能傷脾也。

李時珍曰:「凡殺蟲藥多是苦辛,惟使君子、榧子甘而殺蟲,亦異也。」但使君子專殺蛔蟲,榧子專殺寸白蟲耳。

白話文:

使君子味甘、性溫,略帶小毒。它擅長殺蟲,能治療小兒疳積和小便白濁。大人小孩如有蟲疾,可在每月初一清晨空腹食用幾枚,或用果殼煎湯服用,隔天蟲子就會死掉排出;也有人說,七次生的和七次煨過的使君子效果也很好;也有人說,一年吃一枚就夠了。食用後忌喝熱茶,否則會腹瀉。小孩服用使君子也不宜頻繁或過量,因為它性滑,吃太多會傷脾胃。

李時珍說:「一般殺蟲藥都苦辛,只有使君子和榧子是甘味的卻能殺蟲,這很特別。」但是,使君子專門殺蛔蟲,榧子專門殺寸白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