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》~ 芳草部 (4)
芳草部 (4)
1. 白芷
味辛,氣溫。氣厚味輕,升也,陽也。其性溫散,敗毒,逐陽明經風寒邪熱,止頭痛頭風、頭眩、目痛、目癢淚出,散肺經風寒、皮膚斑疹燥癢,治鼻⿰鼻丸、鼻淵、齒痛、眉稜骨痛、大腸風秘、腸風、尿血;其氣辛香達表,故治瘡瘍,排膿止癢定痛,托癰疽、肺癰、瘰癧、痔瘻,長肉生肌。炒黑用之,提女人血崩、漏下赤白、血閉陰腫;欲去䵟斑,宜以生用,可作面脂。
亦治蛇傷、砒毒、金瘡傷損。
白話文:
白芷味辛性溫,氣味濃厚但味道較輕,具有上升、溫陽的特性。它的功效溫和而能散發,能祛除毒邪,驅散陽明經的風寒邪熱,治療頭痛、頭風、頭暈、眼痛、眼癢流淚,散寒止咳,治療皮膚斑疹、乾燥瘙癢等症狀。也能治療鼻塞、鼻淵、牙痛、眉稜骨痛、便秘、腸風、血尿;由於其辛香之氣能到達肌膚表面,因此能治療瘡瘍,排膿止癢止痛,治療癰疽、肺癰、瘰癧、痔瘻等,並促進傷口癒合。將白芷炒黑後使用,可以治療女性血崩、陰道出血、月經閉止及陰部腫脹;如果想去除雀斑,則應使用生白芷,可以製成面脂使用。
也能治療蛇傷、砒霜中毒以及外傷。
2. 香薷
味苦、辛,氣寒。氣輕,能升能降。散暑熱、霍亂、中脘絞痛、小便澀難,清肺熱,降胃火,除躁煩,解鬱滯。為末水服,可止鼻衄;煮汁頓飲,可除風熱轉筋,去口臭;濕熱水腫者可消。中寒陰臟者須避之。
白話文:
香薷味苦辛,性寒,藥性輕盈,能上能下。能治療中暑、霍亂、胃部絞痛、小便不利、肺熱、胃火旺盛、煩躁不安、氣鬱等症狀。研磨成粉末用水送服,可以止鼻出血;煮成汁液一次喝下,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抽筋和口臭;濕熱導致的水腫也可以用它來治療。但體質虛寒,陰虛內寒的人則應避免服用。
3. 益智
氣味辛,溫。能調諸氣,闢寒氣,治客寒犯胃,暖胃和中,去心腹氣滯疼痛,理下焦虛寒,溫腎氣。治遺精、餘瀝、夢泄、赤白帶濁及夜多小便者,取二十餘枚,研碎、入鹽少許同煎,服之有奇驗。此行陽退陰之藥,凡脾寒不能進食及三焦命門陽氣衰弱者,皆宜之。然其行性多、補性少,必兼補劑用之斯善,若單服、多服,未免過於散氣。
白話文:
益智味辛性溫,能調節全身氣機,驅除寒氣。可以治療寒邪入侵胃部引起的胃寒、暖胃和胃、緩解心腹脹氣疼痛,調理下焦虛寒,溫補腎陽。治療遺精、尿頻、夢遺、白帶異常及夜尿頻多等症狀,可取二十多粒益智仁研碎,加少許鹽同煎服用,療效顯著。益智是助陽退陰的藥物,凡是脾胃虛寒導致食慾不振,以及三焦和腎陽不足者,都適合服用。但益智行氣作用強,補益作用弱,最好配合其他補益藥物一起服用效果更好,如果單獨服用或服用過量,反而容易耗散元氣。
4. 鬱金
味苦、辛,氣溫。善下氣、破惡血、去血積,止吐血、衄血、血淋、尿血及失心癲狂、蠱毒。單用,治婦人冷氣血積、結聚氣滯、心腹疼痛及產後敗血衝心欲死,或散,或丸,或以韭汁、薑汁、童便井花水俱可,隨宜調服;若治痔漏腫痛,宜水調敷之;耳內腫痛宜水調灌入,少頃傾出即可愈。
白話文:
鬱金味苦辛,性溫。能行氣、破除瘀血、清除血塊,治療吐血、鼻出血、血尿、尿血以及精神錯亂、中蠱。單獨使用,可以治療婦女因寒邪導致的瘀血積聚、氣滯、心腹疼痛,以及產後敗血症危及生命的情況。服用方法可以是散劑、丸劑,也可以用韭菜汁、薑汁、童尿或井花水等調服,視情況而定。如果治療痔瘡腫痛,可用水調成糊狀外敷;如果耳內腫痛,則可用水調成糊狀灌入耳中,片刻後傾倒出來即可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