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》~ 竹木部 (4)
竹木部 (4)
1. 密蒙花
味甘、平,性微寒。入肝經。潤肝燥,專理目疾,療青盲,去赤腫多淚,消目中赤脈、膚翳、羞明畏日及小兒瘡痘、疳氣攻目,風熱糜爛、雲翳遮睛。制用之法,宜蜜酒拌蒸三次,日乾用。
白話文:
密蒙花味甘、性平微寒,歸肝經。它能滋潤肝臟燥熱,專門治療眼疾,可以治療青盲,消除眼睛紅腫流淚,消退眼中的紅血絲、眼膜翳障、畏光怕日,以及小兒因瘡痘、疳氣引起的目疾,以及風熱引起的糜爛、雲翳遮蔽眼睛等症狀。 使用方法:最好用蜂蜜和酒拌勻後蒸三次,曬乾後使用。
2. 雷丸
味苦,性寒。有小毒。殺三蟲,逐蠱毒、諸毒,降胃中實熱、痰火癲狂,除百邪惡氣並一應血積氣聚。
白話文:
雷丸味苦、性寒,略帶毒性。能殺死三種蟲害,驅除蠱毒及其他毒素,降低胃部的實熱和痰火引起的癲狂,消除百邪惡氣及各種血瘀氣滯。
3. 大楓子
味辛,性熱。有毒。能治風癬疥癩,攻毒殺蟲,亦療楊梅諸瘡。
白話文:
大楓子味辛辣,性溫熱,帶有毒性。它可以治療風濕引起的皮膚病、疥瘡、癩病,具有攻毒殺蟲的功效,也能治療楊梅瘡等皮膚疾病。
4. 蕪荑
味辛,平,性溫。主心腹冷氣、癥積疼痛,散肌膚風濕淫淫如蟲行,殺三蟲,去寸白及諸惡蟲毒,療腸風痔漏、惡瘡。和豬脂搗,塗熱瘡;和蜜,可治濕癬。
白話文:
蕪荑味辛,性溫和。能治療心腹冷痛、腹部腫塊疼痛,以及皮膚風濕瘙癢,像蟲子爬行一樣的感覺。 它可以殺死寄生蟲,去除寸白(一種皮膚病)及其他蟲毒,治療腸風、痔漏和惡瘡。用豬油搗碎後,可以塗抹在熱瘡上;與蜂蜜混合,可以治療濕疹。
5. 茯苓
味甘、淡,氣平。性降而滲,陽中陰也。有赤白之分,雖《本草》言:「赤瀉丙、丁;白入壬、癸」,然總不失為泄物,故能利竅去濕。利竅則開心益智,導濁生津;去濕則逐水燥脾,補中健胃。祛驚癇,厚腸臟,治痰之本,助藥之降。以其味有微甘,故曰「補陽」,但補少利多,故多服最能損目,久弱極不相宜。若以人乳拌曬,乳粉既多,補陰亦妙。
白話文:
茯苓味道甘甜平和,性質平和偏於下降滲透,屬陰中之陽。茯苓分赤白兩種,雖然古籍記載赤茯苓入丙丁火,白茯苓入壬癸水,但總體來說都有利水滲濕的作用,因此能通利關竅、去除濕氣。通利關竅則能使心神舒暢、增強智力、引導濁氣排出、生津液;去除濕氣則能利水消腫、健脾燥濕、補益脾胃。茯苓還能治療驚癇,滋養腸胃,從根本上治療痰飲,並能幫助其他藥物下降。由於茯苓略帶甜味,所以說它能補益陽氣,但其利水作用強於補益作用,因此服用過量會損傷眼睛,長期服用也不適宜。如果用人奶拌和曬乾,因為乳粉的加入,也能達到很好的滋陰效果。
6. 茯神
附根而生近,故能入心經,通心氣,補健忘,止恍惚、驚悸。雖《本草》所言如此,然總不外於滲降之物,與茯苓無甚相遠也。
白話文:
茯神長在茯苓根部附近,因此能進入心經,疏通心氣,治療健忘,止住恍惚、驚悸等症狀。雖然《本草綱目》是這麼記載的,但總體來說,它也是具有滲濕利水作用的藥物,與茯苓功效相差不大。
7. 豬苓
味微苦、甘,氣平。陽中陰也。性善降滲,入膀胱、腎經。通淋,消水腫,除濕利小便。因其苦,故能泄滯;因其淡,故能利竅;亦解傷寒濕熱、腳氣、白濁;亦治妊娠子淋、胎腫。
白話文:
豬苓味甘微苦,性平,屬陰中之陽。它具有良好的利尿滲濕作用,主要作用於膀胱經和腎經。能通利小便,消除水腫,利濕通淋。因其味苦,所以能瀉除體內鬱滯;因其味淡,所以能通利水道;還能治療傷寒濕熱、腳氣、白帶過多;也能治療孕婦小便不利、妊娠水腫。
8. 柔寄生
味苦,性涼。主女子血熱崩中、胎漏,固血安胎及產後血熱諸疾,去風熱濕痹、腰膝疼痛,長鬚眉,堅發齒,涼小兒熱毒癰疳、瘡癩。
白話文:
柔寄生味苦性涼。主要功效是治療婦女血熱導致的崩漏(月經失調)、胎漏(妊娠期出血),能止血安胎,以及產後血熱引起的各種疾病。還能治療風熱濕邪引起的痹症、腰膝疼痛,並能促進鬚髮生長,使頭髮和牙齒堅固。此外,還能治療小兒熱毒引起的癰疽、瘡瘍等疾病。
9. 琥珀
味甘、淡,性平。安五臟,清心肺,定魂魄,鎮癲癇,殺邪鬼精魅,消瘀血痰涎,解蠱毒,破癥結,通五淋,利小便,明目磨翳,止血生肌,亦合金瘡傷損。
白話文:
琥珀味甘淡,性溫和。能滋養五臟,清熱潤肺,安定魂魄,治療癲癇,驅除邪祟,消除瘀血、痰涎,解毒,治療腫塊,治療五種小便不利,促進排尿,明目去翳,止血生肌,也能治療金屬造成的創傷。
10. 松香
味苦、辛,溫。治癰疽惡瘡、頭瘍白禿、風濕疥癬。酒煮、糊丸,可治歷節風痛,亦治婦人崩帶;煎膏,則活血生肌,排膿止痛;塞牙孔,殺蟲;敷刺入肉中,自出;加銅末研摻,大治金瘡折傷。
白話文:
松香味苦辛,性溫熱。可以治療癰疽、惡瘡、頭皮潰瘍、頭髮脫落、風濕引起的疥癬。用酒煮後製成藥丸,可以治療關節疼痛,也能治療婦女崩漏帶下;煎成膏藥,則能活血生肌,排膿止痛;塞入牙洞,可以殺蟲;敷在刺入肉中的傷口上,可以使異物自行排出;加上研磨的銅末一起使用,則能有效治療刀傷和骨折。
11. 乳香
味苦、辛,性溫,微熱。辟邪惡諸氣,治霍亂,通血脈,止大腸血痢疼痛及婦人氣逆血滯、心腹作痛,消癰疽諸毒,托裡護心,活血定痛,舒筋脈,療折傷。煎膏,止痛長肉。
白話文:
乳香味苦辛,性溫,略帶溫熱。能驅除邪氣,治療霍亂,促進血液循環,止痛,治療大腸出血和痢疾引起的疼痛,以及婦女因氣逆血滯導致的心腹疼痛,消除癰疽等毒症,保護心臟,活血止痛,舒緩筋脈,治療骨折。煎成膏狀,則能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。
12. 沒藥
味苦,氣平。能破血散血,消腫止痛,療金瘡、杖瘡、諸惡瘡、痔漏、癰腫,破宿血癥瘕及墮胎、產後血氣作痛。凡治金刃跌墜、損傷筋骨、心腹血瘀作痛者,並宜研爛、熱酒調服,則推陳致新,無不可愈。
白話文:
沒藥味苦,性平。它能活血化瘀,消腫止痛,治療外傷(刀傷、棍棒傷)、各種瘡瘍、痔瘡、膿腫,以及陳舊性血瘀引起的癥瘕,還能促進流產和治療產後血瘀疼痛。凡是刀傷、跌打損傷、筋骨損傷、腹部血瘀疼痛等,都適合將沒藥研磨成粉末,用熱酒調服,這樣就能促進新陳代謝,沒有什麼不能治癒的。
13. 阿魏
味苦、辛,性熱。有毒。其氣辛臭,乃能闢奪臭氣,逐瘟疫、瘴瘧、傳屍鬼氣、惡氣,療霍亂、隔噎、頹疝、心腹疼痛,殺諸小蟲、牙蟲,破癥,消癖塊,除蠱毒及一切蕈菜、牛羊、魚肉諸毒。或散,或丸,隨意可服。
白話文:
阿魏味苦辛,性溫燥,有毒性。氣味辛辣臭烈,可以驅除臭氣,治療瘟疫、瘴氣、瘧疾、屍毒、惡氣,以及霍亂、呃逆、疝氣、心腹疼痛等症狀,還能殺死體內寄生蟲、牙蟲,消除腫塊、癖塊,解蠱毒以及各種蕈類、牛羊肉、魚肉等食物中毒。可以磨成粉末服用,也可以製成丸藥服用,用法用量可根據情況調整。
14. 樟腦
味辛、微苦,性熱。善通關竅,破滯氣,闢中惡邪氣,治疥癬,殺蟲除蠹。著鞋中,去腳氣;燒煙,薰衣筐、席簟,除蚤、蝨、壁蝨。北方新生小貓極多跳蚤,用此拌麵、研勻,摻擦之,則盡落無遺,亦妙方也。
白話文:
樟腦的味道辛辣帶點微苦,性溫熱。它擅長疏通關節和竅穴,能排除體內阻塞的氣滯,驅散體內的邪氣,治療疥瘡癬疾,殺死蟲類及蛀蟲。放在鞋子裡可以去除腳氣;燃燒後熏衣物、竹席等,可以去除跳蚤、蝨子、壁蝨。北方新生的小貓身上跳蚤很多,用樟腦粉拌入麵粉磨勻,再塗擦在貓身上,就能把跳蚤徹底清除,這也是個很有效的妙方。
15. 龍腦
(即冰片)
味微甘、大辛。敷用者,其涼如冰而氣雄力銳。性本非熱,陽中有陰也。善散氣、散血、散火、散滯,通竅辟惡,逐心腹邪氣,療喉痹、腦痛、鼻息、齒痛、傷寒舌出、小兒風痰、邪熱急驚、痘疔黑陷,凡氣壅不能開達者,咸宜佐使用之。亦通耳竅,散目熱,去目中赤膚翳障,逐三蟲,消五痔,療一切惡瘡聚毒、下疳、痔漏疼痛;亦治婦人氣逆難產,研末少許,新汲水服之則下。以熱酒服之則能殺人。
凡用此者,宜少而暫,多則走散真氣,大能損人。
白話文:
龍腦(即冰片)味道微甘辛,外敷時感到涼如冰,但氣味卻很濃烈。它本身並非溫熱之物,而是陰陽並存。它擅長於散氣、散血、散火、散滯,能通暢竅穴、驅除邪惡,驅逐心腹的邪氣,治療喉嚨腫痛、頭痛、鼻塞、牙痛、傷寒發熱舌頭伸出、小兒風痰、邪熱引起的驚厥、痘瘡顏色黑陷等症狀。凡是氣機壅塞不通的疾病,都適合佐以龍腦使用。它也能通利耳竅,散去眼睛的熱氣,去除眼睛裡的紅色薄膜和障礙,驅除體內三種蟲積,消散五種痔瘡,治療各種惡瘡、膿腫、下疳、痔漏疼痛;也能治療婦女氣逆導致的難產,研磨成粉末少許,用新汲取的清水服用即可幫助分娩。但若用熱酒送服,則可能致命。
使用龍腦時,劑量應少且時間短暫,用量過多會耗散人體的真氣,嚴重損害身體健康。
16. 血竭
味甘、咸、微澀,性平。善破積血,止痛生肌,療金瘡、折傷打損、血瘀疼痛、內傷血逆、婦人血氣凝滯,亦能生血補虛,俱可為末,酒服;並治一切惡瘡癖疥、久不合口,然性能引膿,不宜多用。
白話文:
血竭味甘鹹微澀,性溫和。它擅長化解瘀積的血塊,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,可以治療刀傷、骨折、跌打損傷、瘀血疼痛、內傷導致的氣血逆亂、婦女因血氣凝滯引起的疾病。它還能生血補虛。可以研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;也能治療各種惡瘡、頑癬、久治不愈的傷口。但血竭能引流膿液,因此不宜使用過多。
17. 蘆薈
味大苦,性大寒。氣味俱厚,能升能降。除風熱煩悶,清肺胃鬱火,涼血,清肝明目,治小兒風熱急驚、癲癇、五疳、熱毒,殺三蟲及痔漏、熱瘡。單用,殺疳蛔;吹鼻,治腦疳、鼻熱、鼻癢、鼻痔;研末,敷蟲牙;同甘草,敷濕癬,殺蟲,出黃水,極妙。
白話文:
蘆薈味苦且性寒,藥性很強,能上升也能下降。能消除風熱煩悶,清熱解毒肺胃積熱,涼血,清肝明目,治療小兒風熱引起的急驚、癲癇、五種疳積、熱毒,殺死腸道寄生蟲,以及痔瘡、熱瘡。單獨使用,能殺死疳積和蛔蟲;研磨成粉末,吹入鼻中,能治療腦疳、鼻熱、鼻癢、鼻息肉;研磨成粉末,敷在蟲牙上;與甘草一起使用,敷在濕疹上,能殺蟲,並排出黃色膿水,效果非常好。
18. 乾漆
味辛,性溫。有毒,能療絕傷,續筋骨,殺三蟲,去蛔蟲,削年深堅結之積滯,破日久凝聚之瘀血。用須炒熟入藥,不爾,損人腸胃。若外著其毒而生漆瘡者,惟杉木湯、紫蘇湯、蟹湯浴之可解;或用香油調鐵鏽,塗之。
白話文:
乾漆味辛辣,性溫熱,有毒性。它能治療外傷,接續斷裂的筋骨,殺死體內的三種寄生蟲(蛔蟲等),消除多年積累的堅硬宿疾,以及破除久積的瘀血。使用乾漆入藥時,必須先炒熟,否則會損傷腸胃。如果因接觸乾漆而產生漆瘡,可以用杉木湯、紫蘇湯或蟹湯清洗患處來解毒;或者用香油調和鐵鏽,塗抹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