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》~ 芳草部 (2)
芳草部 (2)
1. 白豆蔻
味辛,氣溫。味薄氣厚,陽也。入脾、肺兩經。別有清爽之氣。散胸中冷滯,溫胃口止疼,除嘔逆翻胃,消宿食膨脹,治噎膈,除瘧疾,解酒毒,祛穢惡,能退翳膜,亦消痰氣。欲其速效,嚼咽甚良,或為散亦妙。
白話文:
白豆蔻味辛,性溫。味道淡薄但氣味濃郁,屬陽性藥物。作用於脾經和肺經。具備清爽的氣息。能散寒止痛,溫暖胃腸,止痛,消除嘔吐、胃部翻騰,消減宿食引起的脹滿,治療噎膈,治癒瘧疾,解酒毒,去除穢濁之氣,能消除眼翳,也能化痰。如果想要快速見效,可以嚼碎吞服,或者研磨成粉末服用效果也很好。
2. 肉豆蔻
味苦、辛而澀,性溫。理脾胃虛冷、穀食不消,治大腸虛冷、滑泄不止。以其氣香而辛,故能行滯止痛,和腹脹,治霍亂,調中下氣,開胃進食,解酒毒,化痰飲,溫胃逐蟲,闢諸惡氣,療小兒胃寒、傷乳吐瀉,以其能固大腸,腸既固則元氣不走,脾氣自健,故曰理脾胃虛冷,而實非能補虛也。麵包煨熟用,或銼如豆大,以乾麵拌炒熟,去面用之,尤妙,蓋但欲去其油而用其熟耳。
白話文:
肉豆蔻味苦、辛辣帶澀,性溫。能治療脾胃虛寒、消化不良,以及大腸虛寒、腹瀉不止等症狀。由於它氣味芳香辛辣,因此可以行氣消滯止痛,緩解腹脹,治療霍亂,調理中焦氣機,增進食慾,解酒毒,化痰除飲,溫胃驅蟲,去除體內惡氣,治療小兒胃寒、餵奶後嘔吐腹瀉等。它能固澀大腸,大腸功能正常則元氣不會外泄,脾胃功能自然就會健旺,所以說它能調理脾胃虛寒,但實際上並非真正能補益虛損。 最好的用法是將它裹在麵包裡烤熟,或磨成豆粒大小,用乾麵粉拌炒至熟,再將麵粉去除後使用,這樣效果更佳,主要目的是去除其油脂,使其熟透。
3. 草果
(亦名草豆蔻)
味辛,性溫熱。陽也,浮也。入足太陰、陽明。能破滯氣,除寒氣,消食,療心腹疼痛,解酒毒,治瘴癘、寒瘧、傷暑嘔吐、瀉痢脹滿、反胃吐酸,開痰飲、積聚、噎膈,殺魚肉毒,開鬱,燥濕,闢除口臭及婦人惡阻氣逆、帶濁。此有二種,惟建寧所產辛香氣和者佳,宜以麵裹,微火煨熟用之,或面拌炒熟亦可;滇廣者氣辛而臭,大能損人元氣。
白話文:
草果(也叫草豆蔻)
味道辛辣,性溫熱,屬陽性,浮升向上。進入脾經(足太陰脾經)和大腸經(足陽明胃經)。能破除滯留的氣體,去除寒邪,幫助消化,治療心腹疼痛,解酒毒,治療瘴氣、寒瘧、中暑嘔吐、瀉痢脹滿、反胃吐酸,消除痰飲、積聚、噎膈,殺滅魚肉中的毒素,疏通鬱結,燥濕,去除口臭,以及治療婦女因氣逆、帶下(白帶)而引起的妊娠反應。草果有兩種,只有建寧府(今福建建甌)出產的,辛香氣味溫和的才好,最好用麵粉包裹,用小火煨熟後再使用,或者用麵粉拌炒至熟也可以;雲南、廣西產的草果,氣味辛辣而臭,很傷元氣。
4. 破故紙
味苦、辛,氣大溫。性燥而降。能固下元,暖水藏,治下焦無火、精滑帶濁、諸冷頑痹、脾腎虛寒而為溏泄下痢;以其暖腎固精,所以能療腰膝痠疼、陰冷囊濕,縮小便,暖命門、小腹,止腹中疼痛、腎泄;以其性降,所以能納氣定喘。惟其氣辛而降,所以氣虛氣短及有煩渴、眩運者,當少避之,即不得已,用於丸中可也。忌羊肉、蕓薹。
白話文:
破故紙味苦辛,性溫燥,能向下運行。具有溫補下焦、溫暖腎臟、治療下焦虛寒、精液稀薄、白帶異常、各種寒邪引起的痹痛、脾腎虛寒引起的腹瀉等功效。因為它能溫補腎臟、固攝精氣,所以可以治療腰膝酸痛、陰部潮濕寒冷、尿頻、溫暖命門(腎臟)和小腹部,止腹痛、腎虛洩精。由於它能向下運行,因此還能降氣平喘。但由於它辛味向下走竄,所以氣虛、氣短、口渴、頭暈目眩的人應少用或避免使用;如果必須使用,可以製成丸劑服用。忌食羊肉和蕓薹(油菜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