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本草正》~ 毒草部 (3)

回本書目錄

毒草部 (3)

1. 鳳仙花

(注:附急性子)

味微苦,性微溫。有小毒。子名急性子。治產難下胎,消積塊,開噎膈,下骨哽,亦善透骨通竅,故又名透骨草。若欲取牙,但用子研末、入砒少許,點疼牙根即可取之。然此不生蟲蠹,即蜂蝶亦不近,似非無毒者也。

白話文:

鳳仙花味微苦,性溫和,略帶毒性。它的種子叫做急性子。可以治療難產、消除腫塊、治療噎膈症、魚骨卡喉等症狀,還能通透骨骼關節,因此也稱為透骨草。如果要拔牙,可以用鳳仙花種子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砒霜,點在疼痛的牙根上即可拔除。不過,鳳仙花不會生蟲,連蜜蜂蝴蝶都不靠近,可見它確實帶有毒性。

2. 蓖麻子

味甘、辛,性熱。有毒。能逐風散毒,療口眼喎斜、失音口噤、腫毒丹瘤、針刺入肉,止痛消腫,追膿拔毒,俱可研貼;若治舌腫喉痹,宜研爛、紙卷,燒煙薰吸,立通;催生下胎,可同麝香、巴豆研貼臍中。李時珍曰:「一人病偏風,手足不舉,用此油同羊脂、麝香、穿山甲煎膏,日摩數次,兼服搜風養血之藥而愈。一人病手臂一塊腫痛,用此搗膏貼之,一夜而愈。

一人病氣鬱偏頭痛,用此同乳香、食鹽搗貼太陽一夜,痛止。一婦產後子腸不收,搗仁貼其丹田,一夜而上。此藥外用屢奏奇效,但內服不可輕率爾。或云搗膏以箸點於鵝、鴨六畜舌根下即不能食,點於肛門內即下血,死,其毒可知。」凡服蓖麻者,一生不得食炒豆,犯之必脹死。

白話文:

蓖麻子味甘辛,性溫熱,有毒。它可以祛風解毒,治療口眼歪斜、失聲、口噤(嘴巴張不開)、腫毒、丹毒、針刺入肉等症狀,具有止痛消腫、促進膿液排出、拔毒的功效,通常研磨後外敷使用。如果治療舌頭腫痛、喉嚨阻塞,可以將其研磨成粉末,用紙捲起來燃燒,用煙熏吸,能很快通暢。催生下胎,可以和麝香、巴豆一起研磨後貼在肚臍上。李時珍記載:「有人患中風,手腳不能動彈,用蓖麻油和羊脂、麝香、穿山甲一起煎膏,每天擦幾次,同時服用祛風養血的藥物,就治好了。有人手臂腫痛,用蓖麻子搗爛敷貼,一夜就好了。有人因為氣鬱導致偏頭痛,用蓖麻子與乳香、食鹽一起搗爛貼在太陽穴一夜,疼痛就消失了。一位婦女產後子宮收縮不良,用蓖麻子搗爛貼在丹田(下腹部),一夜就好了。蓖麻子外用療效顯著,但內服不可輕易嘗試。有人說,用蓖麻子搗成膏,用筷子點在鵝、鴨等家禽舌根下,它們就不能吃東西了;點在肛門內,就會出血而死,由此可見其毒性之強。」凡是服用過蓖麻子的人,一生都不能吃炒豆,否則必脹死。

3. 續隨子

(一名千金子)

味辛,性溫。有毒。能逐瘀血,消痰飲、食積、癥瘕、痃癖,除蠱毒、鬼疰、水氣、冷氣心腹脹滿疼痛、腹內諸疾,利大小腸,祛惡滯及婦人血結、血閉、瘀血等證。研碎、酒服,不過三顆,當下惡物,甚者十粒;若瀉多,以酸漿水或薄醋粥食之即止。亦可研塗疥癬惡瘡。此物之功,長於逐水、殺蟲,是亦甘遂、大戟之流也。

白話文:

續隨子(又名千金子)味辛性溫,有毒。具有活血化瘀、消痰、消食積、消散腫塊、治療痃癖(腹部腫塊)、驅除蠱毒、治療鬼氣(邪氣)、治療水腫、治療寒邪引起的腹痛脹滿等腹部疾病,以及通利大小便,清除體內積滯等功效。還能治療婦女血瘀、閉經等症。服用方法:研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,每次不超過三粒,即可排出體內瘀濁之物;症狀嚴重者可服用十粒。如果服用後瀉下過多,可用酸漿水或稀米粥來緩解。也可研磨成粉末外敷治療疥瘡等皮膚惡疾。續隨子的功效,主要在於利水消腫和殺蟲,與甘遂、大戟等藥物性質相似。

4. 木鱉子

(注:附番木鱉)

味苦、微甘、微辛,氣雄劣,性大寒。有大毒。本草言其「甘溫,無毒」,謬也。今見毒狗者能斃之於頃刻,使非大毒而有如是乎?人若食之則中寒發噤,不可解救。按劉績《霏雪錄》云:「木鱉子有毒,不可食。昔一薊門人有兩子患痞,食之,相繼皆死。」此不可不慎也。

若其功用,則惟以醋磨,用敷腫毒乳癰、痔漏腫痛及喉痹腫痛;用此醋漱於喉間,引痰吐出以解熱毒,不可嚥下;或同硃砂、艾葉捲筒,薰疥殺蟲最效;或用熬麻油,擦癬亦佳。

番木鱉,味極苦,性大寒。大毒。功用與木鱉大同,而寒烈之性尤甚。

白話文:

木鱉子味苦、略帶甘甜和辛辣,氣味強勁而劣,性寒,劇毒。古代本草書記載其「甘溫,無毒」是錯誤的。如今見到它能迅速毒死狗,如果不是劇毒,怎會有如此效果?人若誤食,會因寒邪入體而全身僵硬,無法救治。《霏雪錄》中記載:「木鱉子有毒,不可食用。從前薊州有一人,兩個兒子患痞症,食用木鱉子後,相繼死去。」這點必須謹慎小心。

木鱉子的用途,只能用醋磨碎後,外敷腫毒、乳癰、痔瘡腫痛及喉嚨腫痛;用醋磨碎後漱口,引出痰液以解熱毒,但絕對不可吞咽;或與硃砂、艾葉一起捲成筒狀,熏治疥瘡殺蟲,效果最佳;或用麻油熬製後,擦拭癬疾也有效。

番木鱉味道極苦,性極寒,劇毒。功效與木鱉子大致相同,但寒涼的性質更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