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》~ 蔓草部 (2)
蔓草部 (2)
1. 牽牛
(一名黑醜)
味苦、辛,熱。氣雄烈,性急疾,有毒。下氣逐水,通大小便,善走氣分。通水道,消氣實、氣滯水腫,攻症積,落胎,殺蟲,瀉蟲毒,去濕熱痰飲,開氣秘氣結。古方多為散、丸,若用救急亦可佐群藥煎服,然大泄元氣,凡虛弱之人須忌之。
白話文:
牽牛(又名黑醜)
味道苦辣,性溫熱,藥性強勁霸道,藥效迅速,有毒。能瀉下通便,利尿消腫,善於走竄於氣分(指人體的氣機運行)。能通利水道,消除氣機鬱滯導致的水腫,治療癥積,引產,殺蟲,治療蟲毒,去除濕熱痰飲,緩解氣機阻滯。古方多製成散劑或丸劑,緊急情況下也可與其他藥物一起煎服,但它會大量消耗元氣,體虛者應禁忌使用。
2. 防己
味苦,性寒。陰也,降也。去濕熱水腫,利大小便,解諸經熱壅腫痛、濕熱腳氣,通九竅熱閉,逐膀胱、肝、腎濕熱及熱毒諸瘡、濕熱生蟲等證。
白話文:
防己味苦、性寒,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。它能治療濕熱導致的水腫,促進大小便通暢,緩解各種經絡因熱邪阻塞而引起的腫痛,以及濕熱引起的腳氣。還能疏通九竅因熱邪閉塞不通的症狀,驅除膀胱、肝、腎中的濕熱,以及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和濕熱引起的蟲病等。
3. 萆薢
味微甘而淡,氣溫。能溫腎去濕,理陰痿陰寒、失溺白濁、莖中作痛及四肢癱瘓不隨、周身風濕惡瘡。性味純緩,用宜大劑。
白話文:
萆薢味甘淡,性溫。具有溫腎利濕的功效,可以治療陽痿、陰寒、遺尿、白濁、陰莖疼痛以及四肢癱瘓、全身風濕性皮膚病。藥性平和緩和,使用時宜用大劑量。
4. 釣藤
味微甘、微苦,性微寒。能清手厥陰之火,足厥陰、足少陽之風熱,故專理肝風、相火之病。凡大人、小兒驚癇、眩暈、斑疹、天釣、頭旋、煩熱等證,用之而風靜火息,則諸證自除矣。
白話文:
釣藤味甘微苦,性微寒。它能清瀉手厥陰經的火熱,以及足厥陰經、足少陽經的風熱,因此特別能治療肝風和相火(肝火)引起的疾病。凡是成人或小孩因驚癇、眩暈、斑疹、抽搐、頭暈、煩熱等症狀,使用釣藤,就能平息肝風和肝火,這些症狀自然就會消失。
5. 山豆根
味大苦,大寒。解諸藥熱毒,消癰腫瘡毒,殺寸白諸蟲。含而咽汁,解咽喉痹痛;研末、湯服五、七分,解內熱喘滿、腹脹;磨汁服,解厥心痛;研汁,塗諸熱毒熱瘡腫痛及諸蟲熱毒所傷。
白話文:
山豆根味苦性寒。能解各種藥物引起的熱毒,消散癰腫瘡毒,殺死寸白等寄生蟲。含在口中咽下汁液,可以治療咽喉腫痛;研成粉末,用水送服五到七分(指藥量),可以治療內熱、胸悶氣促、腹脹;磨成汁服用,可以治療厥心痛(心臟絞痛);研磨成汁液塗抹,可以治療各種熱毒引起的瘡腫疼痛以及蟲類引起的熱毒傷害。
6. 威靈仙
味微辛、微咸,性溫。可升可降,陰中陽也。善逐諸風,行氣血,走經絡,宣通五臟,去腹內冷滯、心膈痰水、癥瘕痃癖、氣塊積聚、膀胱宿水、腰膝肢體冷痛,亦療折傷。此藥性利善走,乃治痛風之要藥,故崔元亮言其去眾風,通十二經脈,朝服暮效。其法採得根,陰乾月餘,搗末,溫酒調服一錢匕,空腹服之;如人本性殺藥,可加及六錢,微利兩行則減之,病除乃停藥。其性甚善,不觸諸藥,但惡茗及麵湯。
李時珍曰:「威靈仙,辛能泄氣,咸能泄水,故於風濕、痰飲之病,氣壯者服之有捷效。」其性大抵峻利,久服恐損真氣,氣弱者亦不可服之。
白話文:
威靈仙味微辛微咸,性溫和,能上能下,屬陰中有陽的藥性。它善於驅除各種風邪,運行氣血,通行經絡,疏通五臟,治療腹內寒滯、心膈痰水、癥瘕、痃癖、氣塊積聚、膀胱積水、腰膝肢體冷痛等症,也能治療骨折。威靈仙藥性通利,善於走竄,是治療痛風的重要藥物,崔元亮曾說它能祛除各種風邪,通達十二經脈,早晨服用,晚上就能見效。使用方法是採收根部,陰乾一個多月,研磨成粉末,用溫酒調服一錢(約3克),空腹服用;如果病人體質較強,可以加量至六錢(約18克),如果服藥後大便溏瀉則應減量,等病治癒就停藥。威靈仙藥性很好,不與其他藥物相沖,但忌茶和麵湯。
李時珍說:「威靈仙辛味能泄氣,鹹味能泄水,所以對於風濕、痰飲等病症,氣血旺盛的人服用效果很快。」它的藥性比較峻猛,長期服用可能損傷元氣,體質虛弱的人也不宜服用。
7. 馬兜鈴
味微苦、微辛,性寒。氣薄,陰中微陽。入手太陰肺經。降肺火,清肺氣,除熱痰咳嗽、喘急不得臥。多用則作吐。凡盅毒、蛇毒於飲食中得之,咽中如有物咽不下、吐不出者,以此一兩煎湯服之,即毒從吐出。若治痔瘻腫痛,用馬兜鈴於瓶中燒煙薰病處,良。
白話文:
馬兜鈴略帶苦味和辛味,性寒涼,藥性輕,屬陰中帶陽。進入肺經。能降肺火,清肺熱,治療因熱痰引起的咳嗽、呼吸急促、不能平臥等症狀。但服用過量會引起嘔吐。如果因食物中毒或蛇毒導致咽喉有異物感,吞咽困難,嘔吐不出時,可以用一到兩錢的馬兜鈴煎湯服用,就能將毒素吐出來。治療痔瘡和廔管腫痛,可以用馬兜鈴在瓶中燒煙熏患處,效果很好。
8. 青木香
(即馬兜鈴根,亦名土木香)
味苦、微辛,性寒,有毒。能吐能利,不可多服。煮汁服,可吐蠱毒、鬼疰諸毒;搗末、水調,塗疔腫熱毒、蛇毒,日三、四次立瘥;亦可敷瘙癢禿瘡。
白話文:
青木香(也就是馬兜鈴的根,也叫土木香)
味道苦、微辛,性寒,有毒。 具有催吐和通便的作用,不可以服用過多。將它煮成汁服用,可以吐出蠱毒、鬼邪等各種毒物;搗成粉末,用水調和,塗抹在疔瘡腫痛、熱毒、蛇咬傷患處,一天三到四次,很快就能痊癒;也可以用來敷治皮膚瘙癢、禿瘡。
9. 白蘞
味苦,微寒,性斂。取根搗敷癰毒及面上瘡疱;刀箭傷、湯火毒、諸瘡不斂,生肌止痛,俱宜為末敷之;若為丸散,亦治眼目赤痛、小兒驚癇、婦人陰中腫痛、赤白帶下。
白話文:
白蘞味苦微寒,具有收斂的特性。將其根部搗碎,敷於癰疽、臉上的瘡瘍;刀傷、箭傷、燙傷、火傷以及各種不易癒合的瘡傷,都能夠用白蘞研磨成粉末敷用,以促進傷口癒合、止痛。此外,也可以將白蘞製成丸劑或散劑,治療眼睛紅腫疼痛、小兒驚厥、婦女陰部腫痛、赤白帶下等症狀。
10. 木通
(亦名通草)
味苦,氣寒。沉也,降也。能利九竅,通關節,消浮腫,清火退熱,除煩渴、黃疸,治耳聾目痛、天行時疾、頭痛鼻塞、目眩,瀉小腸火鬱,利膀胱熱淋,導痰濕嘔噦,消癰腫壅滯、熱毒惡瘡,排膿止痛,通婦人血熱經閉,下乳汁,消乳癰、血塊,催生下胎。若治小水急數疼痛、小腹虛滿,宜加蔥煎飲;若治喉痹咽痛,宜濃煎含咽。
白話文:
木通(又名通草)味苦性寒,具有沉降的特性。能通利九竅,疏通關節,消除浮腫,清熱解火,消除煩渴、黃疸等症狀,治療耳聾、目痛、流行性感冒、頭痛鼻塞、頭暈目眩,瀉去小腸火熱鬱結,治療膀胱濕熱導致的小便不利,排除痰濕導致的嘔吐,消除癰腫阻塞、熱毒瘡瘍,排出膿液止痛,疏通婦女血熱導致的經閉,促進乳汁分泌,消除乳癰和血塊,催生下胎。若治療小便頻數疼痛、小腹脹滿,宜加蔥白煎服;若治療喉嚨疼痛,宜濃煎後含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