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本草正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蔓草部

2. 天門冬

味苦、微甘,氣大寒。味厚氣薄,沉也,陰也。入肺、腎兩經,除虛勞內熱;其味苦寒,故上定熱喘,下去熱淋,苦殺三蟲;潤滋骨髓,解渴除煩,消痰止嗽,降火保肺,退熱滋陰,大潤血熱燥結。虛寒假熱、脾腎溏泄最忌。使宜貝母、地黃。去皮、去心方用。

白話文:

天門冬味苦略帶甘甜,性寒。味道濃厚但氣味清淡,沉降入下,屬陰性藥物。它能進入肺經和腎經,可以消除虛勞引起的內熱。因為它味苦性寒,所以能治療上焦的熱喘,下焦的熱淋,還能殺死寄生蟲;它能滋潤骨髓,解渴止煩,消除痰液止咳,降火保護肺部,退熱滋陰,有效潤澤因血熱乾燥而造成的阻塞。但脾腎虛寒、脾腎功能失調者最忌服用。它常與貝母、地黃等藥材搭配使用。使用時需去皮去心。

3. 兔絲子

味甘、辛,氣微溫。其性能固。入肝、脾、腎三經。先用甜水淘洗淨、浸脹,次用酒漬、煮熟、曬乾,炒之更妙。補髓添精,助陽固泄,續絕傷,滋消渴,縮小便,止夢遺、帶濁、餘瀝,暖腰膝寒疼,壯氣力筋骨,明目,開胃進食,肥肌,禁止鬼交,尤安夢寐。湯液、丸散任意可用,古人不入煎劑亦一失也。欲止消渴,煎湯任意飲之。

白話文:

兔絲子味甘辛,性溫和。它能固攝精氣,作用於肝、脾、腎三經。使用前需先用清水洗淨,浸泡至膨脹,再用酒浸泡後煮熟曬乾,炒過更好。兔絲子能補益精髓,增強陽氣,固澀精關,治療外傷,滋養治療消渴症,減少尿量,止夢遺、遺精、尿頻等症狀,溫暖腰膝關節冷痛,增強體力和筋骨,明目,增進食慾,使身體強壯,避免性交過度,並能安神助眠。它可以煎湯、製成丸劑或散劑服用,古人認為不入煎劑使用是一種錯誤。如果要治療消渴症,可以將其煎湯隨意飲用。

4. 五味子

皮甘、肉酸、性平而斂;核仁味辛、苦,性溫而暖。俱兼鹹味,故名五味。入肺、腎二經。南者:治風寒咳嗽;北者:療虛損勞傷;整用者:用其酸,生津解渴,止瀉除煩,療耗散之肺金,滋不足之腎水,能收斂虛火,亦解除酒毒;敲碎者:用其辛溫,補元陽,壯筋骨,助命門,止霍亂。但感寒初嗽當忌,恐其斂束不散;肝旺吞酸當忌,恐其助木傷土。

白話文:

五味子果皮甘甜,果肉酸,性平味斂;果核仁味辛辣苦,性溫和。五味子兼具甘、酸、辛、苦、鹹五種味道,因此得名。它主要作用於肺經和腎經。南方產的五味子:能治療風寒咳嗽;北方產的五味子:能治療身體虛弱、勞損。完整使用的五味子:能利用其酸味,生津止渴,止瀉除煩,治療肺氣虛損,滋補腎陰不足,收斂虛火,也能解酒毒;敲碎使用的五味子:能利用其辛溫的特性,溫補元陽,強健筋骨,溫補腎陽,治療霍亂。但是,風寒初期的咳嗽不宜服用,以免藥性收斂而無法散寒;肝火旺盛、胃酸過多者也不宜服用,以免助長肝木之氣,損傷脾土。

5. 何首烏

味甘、澀、微苦。陰中有陽,性溫。此其甘能補,澀能固,溫能養陽。雖曰肝腎之藥,然白者入氣分,赤者入血分。凡血氣所在,則五陰之臟何所不至!故能養血,養神,助氣,壯筋骨,強精髓,黑鬚發。亦治婦人帶濁、失血、產後諸虛等疾。第其效稍緩,暫服若不甚顯,必久服之,誠乃延年益壽,滋生助嗣之良劑。

至如斷瘧疾,安久痢,活血治風,療癰腫、瘰癧、風濕、瘡瘍及一切冷氣、腸風宿疾,總由其溫固收斂之功,血氣固則真元復,真元復則邪自散也。故唐之李翱著有《何首烏傳》,即李時珍亦曰:此物不寒不燥,功在地黃、門冬之上,誠非誣也。若其制用之法,則有用黑豆層鋪,九蒸九曬者;有單用米泔浸三宿,切焙為末而用者;有用壯健人乳拌曬三次,生杵為末而用者。總之,生不如熟,即單用米泔浸透、蒸之極熟,則善矣;或不必人乳與豆也。

服此之後,須忌生蘿蔔並諸血、敗血等物。

白話文:

何首烏味甘、澀微苦,性溫,具有滋補、收斂、溫陽的功效。雖然它是肝腎藥,但白色何首烏入氣分,紅色何首烏入血分,能滋養血液、神經,增強元氣、筋骨、精髓,使頭髮烏黑。也能治療婦女帶下、出血、產後虛弱等疾病。不過它的療效比較緩慢,短期服用可能效果不顯著,必須長期服用才能延年益壽,增強生育能力。

何首烏還能治療瘧疾、久痢、活血化瘀、治療癰腫、瘰癧、風濕、瘡瘍以及一切寒症、腸風宿疾等,都是因為它溫和收斂的功效,使血氣充足,元氣恢復,邪氣自然消散。唐代李翱曾撰寫《何首烏傳》,李時珍也說何首烏不寒不燥,功效在於地黃、麥冬之上,這並非虛言。何首烏的炮製方法很多,例如用黑豆夾層,九蒸九曬;或單用米泔水浸泡三天,切片烘烤研磨;或用健康人的乳汁拌曬三次,搗碎研磨。總之,熟的比生的好,只要用米泔水浸泡透徹,蒸煮至熟透即可,不必一定要用人乳和黑豆。

服用何首烏後,需忌食生蘿蔔以及一切血、敗血之物。

6. 瓜蔞仁

味甘,氣寒。氣味俱厚,性降而潤。能降實熱痰涎,開鬱結氣閉,解消渴,定脹喘,潤肺止嗽。但其氣味悍劣,善動,噁心嘔吐、中氣虛者不宜用。《本草》言其補虛勞,殊為大謬。

白話文:

瓜蔞仁味甘性寒,藥性強勁,具有下降、潤澤的功效。能治療實熱、痰涎、氣鬱、氣閉等症狀,能消除口渴,緩解脹滿、喘息,潤肺止咳。但因其藥性強且易於刺激腸胃,容易引起噁心嘔吐,脾胃虛弱、中氣不足的人不宜使用。古籍《本草》中說它能補虛勞,這是很大的錯誤。

7. 天花粉

(即瓜蔞根)

味苦,性寒。氣味頗輕,有升有降,陰中有陽。最涼心肺,善解熱渴,大降膈上熱痰,消乳癰腫毒、痔瘻、瘡癤,排膿生肌長肉,除跌撲瘀血,通月水,除狂熱,去黃疸,潤枯燥,善解酒毒,亦通小腸,治肝火疝痛。

白話文:

天花粉(即瓜蔞根)味苦、性寒,藥性輕柔,既能上升又能下降,陰中有陽。它最能清熱涼心肺,善於治療熱渴,能有效降低胸膈部位的熱痰,消散乳癰、腫毒、痔瘡、瘻管、瘡癤等症,促進排膿、生肌長肉,消除跌打損傷瘀血,疏通月經,治療狂躁發熱,去除黃疸,滋潤乾燥,善於解酒毒,還能通利小腸,治療肝火引起的疝氣疼痛。

8. 金銀花

(一名忍冬)

味甘,氣平,其性微寒。善於化毒,故治癰疽腫毒、瘡癬楊梅、風濕諸毒,誠為要藥。毒未成者能散,毒已成者能潰。但其性緩,用須倍加,或用酒煮服,或搗汁攙酒頓飲,或研爛拌酒厚敷。若治瘰癧、上部氣分諸毒,用一兩許,時常煎服,極效。

白話文:

金銀花(又名忍冬)

味道甘甜,性平,微寒。它善於化解毒素,因此能治療癰疽腫毒、瘡癬楊梅瘡以及風濕等各種毒症,是重要的藥物。毒素尚未形成的,它能散去;毒素已經形成的,它能使其潰爛。但它的藥性緩和,使用時劑量需加倍,可以加酒煎煮服用,也可以搗碎榨汁加酒頓服,或者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厚敷患處。如果治療瘰癧(頸部淋巴結腫大)及上半身因感染引起的毒症,可以用約一兩的劑量,經常煎服,療效極佳。

9. 葛根

味甘,氣平、寒。氣輕於味,浮而微降,陽中微陰。用此者用其涼散,雖善達諸陽經,而陽明為最。以其氣輕,故善解表發汗,凡解散之藥多辛熱,此獨涼而甘,故解溫熱時行疫疾,凡熱而兼渴者,此為最良,當以為君,而佐以柴、防、甘、桔極妙。尤散鬱火,療頭痛,治溫瘧往來、瘡疹未透,解酒除煩,生津止渴,除胃中熱狂,殺野葛、巴豆毒、箭、金瘡等傷。但其性涼易於動嘔,胃寒者所當慎用。

白話文:

葛根味甘,性平偏寒。藥性輕於藥味,藥力浮升又略微下降,屬陽中帶陰。使用葛根時,主要利用其清熱解表的作用。雖然葛根能通達全身陽經,但對陽明經的作用最為顯著。由於其藥性輕,因此善於解表發汗。一般解表發汗的藥物多屬辛熱之性,而葛根卻獨具涼甘之特點,所以能有效治療溫熱疫病,尤其對於發熱兼口渴的症狀,葛根是最理想的藥物,可以作為君藥,再輔以柴胡、防風、甘草、桔梗效果最佳。葛根尤其善於散解鬱火,能治療頭痛、溫瘧(瘧疾的一種)、瘡疹未透等症狀,還能解酒除煩、生津止渴、消除胃熱煩躁,以及解毒(如解野葛、巴豆、箭毒、金瘡等毒)。但葛根性涼,容易引起嘔吐,胃寒者需謹慎使用。

10. 茜草

(亦名過山龍)

味苦、甘,氣微寒。陰中微陽,血中要藥。其味苦,故能行滯血;其性涼,故能止動血。治勞傷吐衄時來,除虛熱漏崩不止,亦通經滯,又療乳癰,散跌撲血凝瘀聚,解蠱毒、敗血、爛肝,凡諸血熱、血瘀,並建奇功。若女人經血不通,以一兩酒煎服之,一日即通,甚效。若氣虛不攝血及脾寒者,勿用。

白話文:

茜草(又名過山龍)味苦甘,性微寒。性質偏陰但略帶陽性,是治療血症的重要藥物。因其味苦,能行血化瘀;因其性涼,能止血。能治療勞損引起的吐血、鼻出血等症狀,能消除虛熱導致的崩漏不止,也能通經活絡,治療乳腺炎,消散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,還能解毒,治療敗血症、肝臟潰爛等。凡是血熱、血瘀的病症,茜草都能發揮奇效。如果婦女經血不通,可以用一兩茜草加酒煎服,一天就能見效,效果很好。但氣虛、不能攝血以及脾胃虛寒的人,不宜服用。

11. 土茯苓

(一名仙遺糧)

味甘、淡,性平。能健脾胃,強筋骨,去風濕,利關節,分水道,止瀉痢,治拘攣骨痛,療癰腫、喉痹,除周身寒濕惡瘡,尤解楊梅瘡毒及輕粉留毒、潰爛疼痛諸症。凡用(注:原為治,改)此者,須忌茶、酒、牛、羊、雞、鵝及一應發風動氣等物。

白話文:

土茯苓味甘淡,性平。它能健脾胃,強筋骨,除風濕,利關節,通利水道,止瀉痢,治療肌肉拘攣和骨痛,治療癰腫、喉嚨腫痛,消除全身寒濕引起的惡瘡,尤其能解楊梅瘡毒以及輕粉中毒引起的潰爛疼痛等症狀。服用土茯苓時,必須忌口茶、酒、牛肉、羊肉、雞肉、鵝肉以及所有容易引起發風動氣的食物。

12. 使君子

味甘,氣溫。有小毒。性善殺蟲,治小兒疳積、小便白濁。凡大人、小兒有蟲病者,但於每月上旬侵晨,空腹食數枚,或即以殼煎湯嚥下,次日蟲皆死而出也;或云七生、七煨食亦良;或云一歲食一枚。食後忌飲熱茶,犯之即作瀉;凡小兒食此亦不宜頻而多,大約性滑,多則能傷脾也。

李時珍曰:「凡殺蟲藥多是苦辛,惟使君子、榧子甘而殺蟲,亦異也。」但使君子專殺蛔蟲,榧子專殺寸白蟲耳。

白話文:

使君子味甘、性溫,略帶小毒。它擅長殺蟲,能治療小兒疳積和小便白濁。大人小孩如有蟲疾,可在每月初一清晨空腹食用幾枚,或用果殼煎湯服用,隔天蟲子就會死掉排出;也有人說,七次生的和七次煨過的使君子效果也很好;也有人說,一年吃一枚就夠了。食用後忌喝熱茶,否則會腹瀉。小孩服用使君子也不宜頻繁或過量,因為它性滑,吃太多會傷脾胃。

李時珍說:「一般殺蟲藥都苦辛,只有使君子和榧子是甘味的卻能殺蟲,這很特別。」但是,使君子專門殺蛔蟲,榧子專門殺寸白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