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》~ 芳草部 (2)
芳草部 (2)
1. 木香
味苦、辛,性溫。氣味俱厚,能升能降,陽中有陰。行肝、脾、肺氣滯如神,止心腹、脅氣痛甚捷。和胃氣,止吐瀉霍亂,散冷氣,除脹疼、呃逆。治熱痢,可佐芩、連;固大腸,火煨方用。順其氣,癥積惡逆自除;調其氣,安胎,月經亦用。亦治疫癘、瘟瘧,亦殺蠱毒、鬼精,若下焦氣逆諸病,亦可縮小便,亦能通秘結,亦能止氣逆之動血,亦能消氣逆之癰腫。
白話文:
木香味苦辛,性溫熱,藥性濃厚,能向上升發,也能向下下降,屬陽中帶陰的藥性。它能快速疏通肝、脾、肺三經的氣滯,迅速止息心腹、脅肋疼痛。能調和胃氣,止吐瀉和霍亂,散寒氣,消除脹痛、呃逆。治療熱痢,可以配合黃芩、黃連使用;能固澀大腸,需經火煨後使用。順暢其氣,則癥積、惡逆等病症自然消除;調和其氣,可安胎,也可治療月經不調。還能治療疫病、瘟疫,殺滅蠱毒、鬼邪。對於下焦氣逆引起的各種疾病,它能縮小便,也能通利便秘,還能止息氣逆導致的出血,以及消除氣逆引起的癰腫。
2. 藿香
味辛、微甘,氣溫。氣味俱薄,陽也,可升可降。此物香甜不峻,善快脾順氣,開胃口,寬胸膈,進飲食,止霍亂嘔吐,理肺化滯;加烏藥等劑亦能健脾,入四君同煎能除口臭;亦療水腫,亦解酒穢。
白話文:
藿香味道辛辣略帶甘甜,性溫和。氣味都比較淡薄,屬陽性,能上能下。它氣味芳香甜美而不強烈,善於調理脾胃、順暢氣機,能增進食慾,舒暢胸膈,促進飲食吸收,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,調理肺氣、消除食滯;和烏藥等藥材一起服用也能健脾;加入四君子湯同煎還能去除口臭;也能治療水腫,以及解酒毒。
3. 香附
味苦、辛、微甘,氣溫。氣味俱厚,陽中有陰,血中氣藥也。專入肝、膽二經,兼行諸經之氣。用此者用其行氣血之滯。童便炒,欲其下行;醋炒,則理氣痛。開六郁,散寒邪,利三焦,行結滯,消飲食、痰涎、痞滿腹脹、胕腫腳氣,止心腹、肢體、頭目、齒耳諸痛,療霍亂吐逆、氣滯泄瀉及吐血、下血、尿血、婦人崩中帶下、經脈不調、胎前產後氣逆諸病。因能解鬱,故曰婦人之要藥。
然其味辛而動,若陰虛燥熱而汗出血失者,概謂其要則大誤矣。此外,凡癰疽、瘰癧、瘡瘍,但氣滯不行者,皆宜用之為要藥。
白話文:
香附味苦、辛、略帶甜味,性溫。氣味都很濃郁,屬陽中有陰,是具有行氣活血功效的藥物。主要作用於肝、膽兩經,也能運行全身經脈的氣血。使用香附的目的,是為了疏通氣血的瘀滯。用童尿炒制,能加強其下行的作用;用醋炒制,則能更好地疏理氣機,止痛。香附能解開六種鬱結(氣鬱、血瘀、痰飲、食積、寒邪、濕邪),散寒邪,通利三焦,行氣消積,消除飲食積滯、痰涎、腹部脹滿、肢體浮腫、腳氣等症狀,還能止治心腹、肢體、頭目、齒耳等部位的疼痛,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、氣滯導致的泄瀉,以及吐血、便血、尿血、婦女崩漏、帶下、月經不調、妊娠期及產後氣逆等疾病。由於香附能解鬱,所以被稱為婦科良藥。
但是,香附味辛性溫,容易促進氣機的運行,如果患者陰虛燥熱,並且伴有汗多、出血等症狀,就應該避免使用,否則會加重病情。此外,凡是因氣滯不通而引起的癰疽、瘰癧、瘡瘍等疾病,香附都是重要的治療藥物。
4. 砂仁
味辛、微苦,氣溫。和脾行氣,消食逐寒,除霍亂,止噁心,消脹滿,安氣滯之胎,卻腹痛,治藏寒之瀉,止小便、泄痢,快胸膈,開痰,平氣逆咳嗽、口齒浮熱,止女子崩中、鬼氣奔豚。欲其溫暖,須用炒研。入肺、腎、膀胱,各隨使引。亦善消化銅鐵、骨哽。
白話文:
砂仁味辛微苦,性溫。能和胃理氣,消食去寒,治療霍亂,止住噁心,消除脹滿,安撫因氣滯導致的胎動不安,緩解腹痛,治療因體內寒冷引起的腹瀉,止住小便失禁和痢疾,舒暢胸膈,化痰,治療氣逆引起的咳嗽、口齒乾燥發熱,治療婦女崩漏和奔豚氣痛。如果想要增強其溫暖的功效,需要炒制研磨。砂仁入肺、腎、膀胱經,根據需要搭配其他藥物使用。它還善於消解銅鐵等金屬以及骨頭哽塞。
5. 紫蘇
(注:附紫蘇梗、紫蘇子)
味辛,氣溫。氣味香竄者佳。用此者用其溫散。解肌發汗,祛風寒甚捷,開胃下食,治脹滿亦佳,順氣宜用,口臭亦闢,除霍亂轉筋,祛腳氣,通大小腸,消痰利肺,止痛溫中,安胎,定喘,解魚蟹毒,治蛇犬傷。或作羹,或生食,俱可。
梗,能順氣,其性緩,體虛者可用。
子,性潤而降,能潤大便,消痰喘,除五膈,定霍亂,順氣滯。
白話文:
紫蘇
紫蘇辛溫,香味濃郁者為佳。其功效為溫散解表,發汗祛風寒迅速有效,並能開胃助消化,治療脹滿有效,順氣理氣,去除口臭,治療霍亂引起的抽搐、腳氣,通利大小腸,消痰利肺,止痛溫中,安胎,平喘,解魚蟹毒,治療蛇犬咬傷。可做成菜餚,也可生食。
紫蘇梗能順氣,性緩和,體質虛弱者也可使用。
紫蘇子性潤滑而具有下降的特性,能潤腸通便,治療痰喘,消除五臟積滯,治療霍亂,順氣消滯。
6. 薄荷
味辛、微苦,氣微涼。氣味俱輕,升也,陽也。其性涼散,通關節,利九竅,乃手厥陰、太陰經藥。清六陽會首,散一切毒風,治傷寒頭痛寒熱,發毒汗,療頭風、腦痛,清頭目、咽喉、口齒風熱諸病,除心腹惡氣脹滿、霍亂,下氣,消食,消痰,辟邪氣穢惡,引諸藥入營衛,開小兒之風涎,亦治瘰癧、癰腫、瘡疥、風瘙癮疹。作菜食之,除口氣;搗汁含漱,去舌胎、語澀;揉葉塞鼻,止衄血。
亦治蜂螫蛇傷。病新痊者忌用,恐其泄汗亡陽。
白話文:
薄荷味辛微苦,性微涼。氣味輕盈,具有上升、陽性的特性。它能清熱散寒,疏通關節,暢通九竅,是手厥陰經和太陰經的藥物。可以清利頭部陽經的聚集之處,散解一切毒邪和風邪。能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、寒熱交替、發熱出汗,以及治療頭痛、腦痛等頭風病症,清熱解毒,治療眼睛、咽喉、口腔齒齦的風熱病症。還能消除心腹脹滿、霍亂等症狀,行氣消食,化痰止咳,驅除邪氣。它可以引導其他藥物進入營衛經脈,治療小兒風涎,以及治療瘰癧、癰腫、瘡疥、風瘙癮疹等皮膚病。 薄荷可以做菜食用,去除口臭;搗碎取汁含漱,可以去除舌苔,治療聲音嘶啞;將葉子揉碎塞入鼻孔,可以止鼻出血。
薄荷還能治療蜂螫、蛇咬傷。但病情剛痊癒的人不宜使用,以免耗損陽氣,導致出汗過多。
7. 荊芥
味辛、苦,氣溫。氣厚味薄,浮而升,陽也。用此者用其辛散調血。能解肌發表,退寒熱,清頭目,利咽喉,破結氣,消飲食,通血脈,行瘀滯,助脾胃,闢諸邪毒氣,醒酒,逐濕,療頭痛、頭旋、脊背疼痛、手足筋急、𤸷痹腳氣、筋骨煩疼、風濕疝氣,止下血、血痢、崩淋、帶濁。
若產後中風強直,宜研末、酒服,甚妙;搗爛,醋調,敷疔瘡腫毒最佳;亦鼠瘻、瘰癧、血風瘡疥必用之要藥。
白話文:
荊芥味辛、苦,性溫。藥性溫和,辛味較苦味濃郁,氣味輕揚上浮,屬陽性藥物。使用荊芥,主要是利用其辛味發散、調和血液的功效。它能疏解肌膚、發散風寒、退除寒熱、清利頭目、利咽喉、消散結滯之氣、消食積、通利血脈、行血去瘀、幫助脾胃運化、驅除邪毒之氣、醒酒、利濕,並治療頭痛、頭暈、脊背疼痛、手足肌肉拘緊、肢體麻痺、腳氣、筋骨疼痛、風濕疝氣,以及止血,治療便血、血痢、崩漏、白帶異常等症狀。
產後中風導致肢體僵硬,可用荊芥研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,效果極佳;將其搗爛,用醋調和,敷於疔瘡腫毒處,效果最佳;也是治療鼠瘻、瘰癧、血風瘡疥等症的要藥。
8. 白芷
味辛,氣溫。氣厚味輕,升也,陽也。其性溫散,敗毒,逐陽明經風寒邪熱,止頭痛頭風、頭眩、目痛、目癢淚出,散肺經風寒、皮膚斑疹燥癢,治鼻⿰鼻丸、鼻淵、齒痛、眉稜骨痛、大腸風秘、腸風、尿血;其氣辛香達表,故治瘡瘍,排膿止癢定痛,托癰疽、肺癰、瘰癧、痔瘻,長肉生肌。炒黑用之,提女人血崩、漏下赤白、血閉陰腫;欲去䵟斑,宜以生用,可作面脂。
亦治蛇傷、砒毒、金瘡傷損。
白話文:
白芷味辛性溫,氣味濃厚但味道較輕,具有上升、溫陽的特性。它的功效溫和而能散發,能祛除毒邪,驅散陽明經的風寒邪熱,治療頭痛、頭風、頭暈、眼痛、眼癢流淚,散寒止咳,治療皮膚斑疹、乾燥瘙癢等症狀。也能治療鼻塞、鼻淵、牙痛、眉稜骨痛、便秘、腸風、血尿;由於其辛香之氣能到達肌膚表面,因此能治療瘡瘍,排膿止癢止痛,治療癰疽、肺癰、瘰癧、痔瘻等,並促進傷口癒合。將白芷炒黑後使用,可以治療女性血崩、陰道出血、月經閉止及陰部腫脹;如果想去除雀斑,則應使用生白芷,可以製成面脂使用。
也能治療蛇傷、砒霜中毒以及外傷。
9. 香薷
味苦、辛,氣寒。氣輕,能升能降。散暑熱、霍亂、中脘絞痛、小便澀難,清肺熱,降胃火,除躁煩,解鬱滯。為末水服,可止鼻衄;煮汁頓飲,可除風熱轉筋,去口臭;濕熱水腫者可消。中寒陰臟者須避之。
白話文:
香薷味苦辛,性寒,藥性輕盈,能上能下。能治療中暑、霍亂、胃部絞痛、小便不利、肺熱、胃火旺盛、煩躁不安、氣鬱等症狀。研磨成粉末用水送服,可以止鼻出血;煮成汁液一次喝下,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抽筋和口臭;濕熱導致的水腫也可以用它來治療。但體質虛寒,陰虛內寒的人則應避免服用。
10. 益智
氣味辛,溫。能調諸氣,闢寒氣,治客寒犯胃,暖胃和中,去心腹氣滯疼痛,理下焦虛寒,溫腎氣。治遺精、餘瀝、夢泄、赤白帶濁及夜多小便者,取二十餘枚,研碎、入鹽少許同煎,服之有奇驗。此行陽退陰之藥,凡脾寒不能進食及三焦命門陽氣衰弱者,皆宜之。然其行性多、補性少,必兼補劑用之斯善,若單服、多服,未免過於散氣。
白話文:
益智味辛性溫,能調節全身氣機,驅除寒氣。可以治療寒邪入侵胃部引起的胃寒、暖胃和胃、緩解心腹脹氣疼痛,調理下焦虛寒,溫補腎陽。治療遺精、尿頻、夢遺、白帶異常及夜尿頻多等症狀,可取二十多粒益智仁研碎,加少許鹽同煎服用,療效顯著。益智是助陽退陰的藥物,凡是脾胃虛寒導致食慾不振,以及三焦和腎陽不足者,都適合服用。但益智行氣作用強,補益作用弱,最好配合其他補益藥物一起服用效果更好,如果單獨服用或服用過量,反而容易耗散元氣。
11. 鬱金
味苦、辛,氣溫。善下氣、破惡血、去血積,止吐血、衄血、血淋、尿血及失心癲狂、蠱毒。單用,治婦人冷氣血積、結聚氣滯、心腹疼痛及產後敗血衝心欲死,或散,或丸,或以韭汁、薑汁、童便井花水俱可,隨宜調服;若治痔漏腫痛,宜水調敷之;耳內腫痛宜水調灌入,少頃傾出即可愈。
白話文:
鬱金味苦辛,性溫。能行氣、破除瘀血、清除血塊,治療吐血、鼻出血、血尿、尿血以及精神錯亂、中蠱。單獨使用,可以治療婦女因寒邪導致的瘀血積聚、氣滯、心腹疼痛,以及產後敗血症危及生命的情況。服用方法可以是散劑、丸劑,也可以用韭菜汁、薑汁、童尿或井花水等調服,視情況而定。如果治療痔瘡腫痛,可用水調成糊狀外敷;如果耳內腫痛,則可用水調成糊狀灌入耳中,片刻後傾倒出來即可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