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本草徵要》~ 第四卷 (7)

回本書目錄

第四卷 (7)

1. 無花果

味甘、性平。入肺、脾、大腸三經。

清肺清腸、和脾開胃。咽喉疼痛聲嘶,大便不調生痔。

此果有製為糖脯者、便於啖食。腸風下利固宜,便秘亦可暢行、乃調節大腸之食療佳品。

其葉煎湯熏洗,可治痔瘡腫痛。

2. 橘肉

味甘酸,性溫。入肺、胃二經。

潤肺開胃,寬胸快膈。

橘絡,理氣尤佳。另有專條。

3. 金橘餅

味酸、甘,性平,無毒。入肝、胃二經。

寬胸快膈,降氣下氣。咽喉覺阻,食之爽利。消滯醒酒均可,解渴闢臭咸宜。

此餅能發胸中陳郁之氣,食後,上則噯氣,中則腹鳴,下則矢氣,患者每覺有鬆快之感。

4.

味酸,性寒,無毒,入肺、胃二經。

消食積,去腸胃中惡氣。解酒毒,治飲酒人口氣。妊婦口淡,不思進食,以之食療,和暢胸膈。

柚皮:味甘、辛,性平。入肺、胃二經。

消食快膈,散憤懣之氣。化痰止咳,酒蜜浸之甚宜。

5.

味甘,性溫。入胃、腎二經。

益氣厚腸胃,補腎治腰腳。

蘇子由詩云,「老去自添腰腳病,山翁服慄舊傳方,客來為說晨興晚,三咽徐收白玉漿。」

此得食慄之益,故記之以歌訣也。

6. 石榴

味甘、酸、澀,性溫,無毒。

咽喉燥渴,食之有益。瀉痢帶下,仗其酸澀。

咽喉紅腫劇痛,以石榴汁點之可止。

7. 龍眼

味甘、性平,無毒。入心、脾二經。

補心虛而長智,悅胃氣以培脾。除健忘與怔忡,能安神而熟寐。血不歸脾莫缺,思慮過度者宜。

不熱不寒,和平可貴,別名益智者,為其助心生智也。歸脾湯用為嚮導者,五味入口,甘先歸脾也。道家用龍眼肉,細嚼千餘,待滿口津生,和津汩汩而咽,此即服玉泉之法也。

8. 胡桃

味甘、性平,無毒。入肺、腎二經。

佐補骨而治痿強陰,兼胡粉而拔白變黑。久服潤腸胃,恆用悅肌膚。通命門而理三焦,治腰腳與心腹痛。

一幼兒痰喘,五日不乳,服人參胡桃湯,喘即定。明日,去胡桃衣、喘復作,仍連皮服,遂愈。蓋皮有斂肺之功也。但用一味,空腹時連皮食之,最能固精。

肺有痰熱,命門火熾者勿服。

9. 銀杏

味甘、苦、澀,性平、有小毒。入肺、腎二經。

熟食有溫華蓋益氣、定哮寧嗽,縮小便、止帶濁之功。生用能塗䵟𪒟皶疱,疥癬陰蝨,防皴皺,浣油膩之效。

銀杏,確有小毒,生食及熟者多食,均易中毒,小兒尤當慎之。

銀杏葉:斂肺平喘,能治咳喘而胸前痹痛。

10. 巴旦杏

又名叭噠杏。味甘,性平,偏溫,無毒。入肺、胃二經。

止咳嗽下氣,消心腹逆悶。

此物可炒食,一般不入煎劑。

11. 松子

味甘,小溫,無毒。

潤五臟,補不足。澤皮膚,發不白。燥咳停,風眩默。虛秘者,宜常服。

潤燥通腸,乃老年頤養之品也。

12. 榛子仁

味甘,性平,無毒。入脾、胃二經。

益氣力,實腸胃。調中進食,令人健行。

此子食之益人,但不必多食。

13. 橄欖

味酸、澀、甘,性平,無毒。入胃經。清咽喉而止渴,厚腸胃而止瀉。消酒稱奇,解毒更異。

跡其主用,約與訶黎勒相同。誤中河豚毒,惟橄欖煮汁服之可解。諸魚骨鯁,嚼橄欖汁咽之,如無橄欖,即以核研末,急流水調服,亦效。

核:燒炭、研末,與冰片、硼砂、西瓜霜、硃砂、薄荷等為伍,名鎖匙散。治咽部紅腫,局部不淨者,吹之有良效,以其能吸附垢物也。

14. 榧子

味甘,性平,無毒。入肺經。反綠豆。

殺百種之蟲,手到而痊,療五般之痔,頻嘗則愈。消穀食而治咳,助筋骨而壯陽。東坡詩云:「驅除三彭蟲,已我心腹疾。」指其殺蟲也。不問何蟲,但空腹食榧子二十一枚,七日而蟲下,輕者,兩日即下矣。

丹溪云,榧子肺家果也。多食則引火入肺、大腸受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