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徵要》~ 第三卷 (8)
第三卷 (8)
1. 青皮
即橘之小者。麩炒。
破滯氣、愈低愈效,削堅積、愈下愈良。引諸藥至厥陰之分,下飲食入太陰之倉。
青皮伐肝,兼能發汗,性頗猛銳,不宜多用,如人年少壯,未免躁暴,及長大而為橘皮,如人至老年,烈性漸減,經久而為陳皮,則多歷寒暑,而躁氣全消也。
2. 龍膽草
(見耳科)
3. 補骨脂
味辛,性溫,無毒。入腎經。惡甘草。忌羊肉、諸血,胡桃拌炒。一名破故紙。
興陽事,止腎泄。固精氣,止腰疼。肺寒咳嗽無虞,腎虛喘息宜用。
暖則水藏,壯火益土之要藥也。
補骨性燥,凡陰虛有熱,大便閉結者戒之。
4. 肉蓯蓉
味甘、咸,性溫,無毒。入腎經。酒洗,去甲。
益精壯陽事,補傷潤大腸。男子血瀝遺精,女子陰疼帶下。滋腎補精之首藥,亦溫潤之首藥。但須大至斤許,不腐者佳,溫而下熱,潤而不燥,補而不驟,故有蓯容之名。別名黑司命,亦多其功力之意云。
巫蓉性滑,泄瀉及陽易舉,而精不固者忌之。
5. 鎖陽
味甘、咸,性溫,無毒。入腎經。
強陰補筋,潤腸壯骨。
鎖陽功用,與蓯蓉相仿,禁忌亦同。亦溫潤之藥也。
6. 淫羊藿
味辛,性溫,無毒。入腎經。山藥為使。得酒良。用羊油拌炒。
強筋骨,起陽事衰,利小便,除莖中痛。補命門之真火,愈四肢之不仁。
陶弘景雲:「服之好為陰陽,別名仙靈脾,千兩金、棄杖草,皆矜其功力也。」
淫羊藿補火,相火易動者遠之。
7. 仙茅
味辛,性溫,有小毒。入腎經。忌鐵器。禁牛乳。糯米泔浸一宿,去赤汁則毒去。
助陽填骨髓,心腹寒疼。開胃消宿食,強記通神。
補而能宣,西域僧獻於唐玄宗,大有功力,遂名婆羅門參。廣西英州多仙茅,羊食之遍體化為筋,人食之大補。其消食者,助少火以生土,土得干健之運也。其強記者,腎氣時上交於南離故也。
仙茅,專於補火,惟精寒者宜之。火熾者有暴絕之戒。
8. 巴戟天
味甘,性溫,無毒。入腎經。覆盆子為使。畏丹參,酒浸,焙。
安五臟以益精,強筋骨而起陰。
補助元陽,則腎氣滋長,諸病自息。
陰虛相火熾者不宜用。
9. 沙苑蒺藜
味甘,性溫,無毒。入腎經。酒炒。
補腎止遺,強陰益精。目昏腰痛,帶下尿頻。
沙苑蒺藜,市多雜品。須狀如腎子,帶綠色,咬之作生豆氣者真。
10. 菟絲子
味辛、甘,性平,無毒。入腎經。山藥為使。酒煮令吐絲,打作餅,烘乾再研,即成細末。
續絕傷,益氣力,強陰莖,堅筋骨。溺有餘瀝,寒精自出。口苦燥渴,寒血為積。
雷公云:稟中和之性,凝正陽之氣,腎臟得力,則絕傷諸症愈矣。主口苦燥渴者,水虛則內熱津枯,辛以潤之,二證俱安也。
菟絲子助火,強陽不痿者忌之。
11. 金櫻子
味酸、澀,性平,無毒。入脾、腎二經。
扃鑰元精,合閉蟄封藏之本。牢拴倉廩,贊傳導變化之權。
金櫻子性澀,不利於氣。丹溪云:「經絡墜道,以通暢為和平,昧者,喜其澀精而服之,致生別證,自不作靖,咎將誰執。雖然,無故而服以縱欲,則不可。若精滑者服之,何咎之有。」
12. 覆盆子
味甘,性平,無毒。入肝、腎二經。去蒂,酒蒸。
固精攝溺,益下封藏。強陰美顏色,補虛續絕傷。
能益閉蟄封藏之本,以縮小便,服之當覆其溺器,故名。
覆盆子,固澀,小便不利者禁之。
13. 牡蠣(附蛤粉)
味鹹、微澀,性微寒,無毒。入肝、腎二經。貝母為使。
惡麻黃、辛夷、吳茱萸。火煅,童便淬之。
固精澀二便,止汗免崩淋。消胸中之煩滿,化痰凝之瘰癧。愈婦人帶下,治虛勞煩熱。傷寒而寒熱宜求,溫瘧與驚恚莫缺。
蛤粉:蛤蜊殼煅為粉用。
粉與牡蠣同功。肉則止渴解酒。
牡蠣、蛤蜊俱出海中。大抵海物鹹寒。故功用相仿。江湖蛤蚌,無鹽水浸漬。但能清熱利濕,不能軟堅。
虛而熱者宜之。有寒者禁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