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徵要》~ 第三卷 (7)
第三卷 (7)
1. 枸杞子
味甘、性微溫,無毒。入肝、腎二經。
益肝以養營,強筋明目。補腎而填精,止渴除煩。
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,枸杞子是也。能使陰生則陰血自長。肝開竅於目,黑水神光屬腎,二髒得補,目自明矣。
枸杞能利大小腸,故泄瀉者勿用。
2. 吳茱萸
味辛,性熱,有小毒。入肝、脾、胃三經。蓼實為使。
惡丹參、滑石。畏紫石英,開口者良、鹽湯泡過,焙乾。
燥腸胃,而止久滑之瀉。散陰寒而攻心腹之疼。祛冷脹的獨得,疏肝氣有偏長。疝疼腳氣相宜。開鬱殺蟲至效。
辛散燥熱,獨入厥陰,故能溫肝。至於脾胃,其旁及者也。東垣云:「濁陰不降,厥氣上逆,甚而脹滿,非茱萸不可治也。多用損元氣」。寇氏曰:「下氣最速,腸虛人服之愈甚。凡病非寒滯者,勿用。即因寒滯者,亦當酌量虛實,適病為效也。」
3. 烏梅
味酸,性平,無毒。入肺、脾、肝、大腸四經。
定嗽定渴。皆由斂肺之功,止血止利,盡是固腸之力。清音去痰涎,安蛔理煩熱。蝕惡肉而至速,消酒毒以清神。白梅(即霜梅也)。牙關緊閉,擦齦涎出便能開,刀箭傷膚,研爛敷之血即止。
烏梅、白梅皆以酸收為功,疽愈後,有肉突起,烏梅燒敷,一日減半,兩日而平。真奇方也。夫梅生於春,曲直作酸,病有當發散者,大忌酸收,誤食必為害。若過食而齒齼者,嚼胡桃肉解之。
4. 木蝴蝶
(見喉科)
5. 柴胡
(見和解)
6. 白芍
(見女科)
7. 羚羊角
味鹹,性寒,無毒。入肝經。
真達東方,理熱毒,而昏冒無虞。專趨血海,散瘀結,而真陰有賴。清心明目,辟邪定驚。濕風痢血宜加用,瘰癧癰疽不可無。
羚羊角主在平肝息風,清解熱毒。肝虛而熱者宜之。外有二十四節掛痕,內有天生木胎。此角須銼細,避風搗篩用。
獨入厥陰,能伐生生之氣。
8. 青黛
味鹹,性寒,無毒。入肝經。
清肝火,解鬱結,幼稚驚疳,大方吐血。傷寒發斑,瘡生口舌。
內服輕浮上達,清火解毒,外用有收水燥濕之功。
青黛性涼,中寒者勿與。
9. 蘆薈
味苦、性寒,無毒。入心、肝、脾三經。
善療五疳、能殺三蟲。主去熱明目,理幼稚驚風。肝火上炎,耳鳴或聾。
稟陰寒之氣,寒能除熱,苦能泄熱,故除熱殺蟲及明目也。疳以濕熱為咎,濕熱去,則愈矣。此藥清熱涼肝,能瀉肝經實火,直折火勢,若頭暈頭痛,耳鳴耳聾,躁狂易怒,屬陽亢實熱之象者與青黛、梔子、大黃等為伍可收速效。
蘆薈,大苦大寒,凡脾虛不思食者,禁用。
10. 石決明
味鹹、性平,無毒。入肝,腎二經。鹽水煮、水飛。
平肝潛陽,息風止眩。內服而障翳潛消,外點而赤膜盡散。
七孔九孔者良,十孔者不佳。久服令人寒中。
11. 蜈蚣
味辛,性溫,有毒。入肝經。畏蜘蛛、蜒蚰、雞屎、桑皮、鹽。
搜風息風,止痙定搐。散腫行瘀,走串攻毒。口眼喎斜,惡瘡頭禿。破傷臍風。積聚在腹。
使用此物,須藥病相當,不可過劑。
12. 全蠍
味辛、性平,有毒。入肝經。
善逐肝風,深透筋骨。中風恆收,驚癇亦簡。
諸風掉眩,皆屬肝木,蠍屬木,色青,獨入厥陰,為風家要藥,全用者謂之全蠍,但用尾謂之蠍梢,其力尤緊。
似中風和小兒慢脾風,屬於虛者,法咸禁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