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慎微

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七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七 (11)

1. 蘭草

味辛,平,無毒。主利水道,殺蠱毒,闢不祥,除胸中痰癖。久服益氣,輕身,不老,通神明。一名水香。生大吳池澤。四月、五月採。

陶隱居云:方藥、俗人並不復識用。大吳,即應是吳國爾,太伯所居,故呼大吳。今東間有煎澤草,名蘭香。亦或是此也,生濕地。李云:是今人所種,似都梁香草。唐本注云:此是蘭澤香草也。八月花白,人間多種之以飾庭池,溪水澗旁往往亦有。陶云不識,又言煎澤草,或稱李云都梁香近之,終非的識也。

今按別本注云:葉似馬蘭,故名蘭草,俗呼為燕尾香。時人皆煮水以浴,療風。故又名香水蘭。陶云煎澤草,唐注云蘭澤香,並非也。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:葉似澤蘭,尖長有歧,花紅白色而香,生下濕地。陳藏器云:蘭草與澤蘭,二物同名。陶公竟不能知,蘇亦強有分別。

白話文:

味辛,性平,無毒。可以通利水道,殺死蠱毒,避邪避災,消除胸中的痰癖。長期服用可以益氣,輕身,不老,通神明。又名水香。生長在大吳的池澤中。四月、五月採收。

陶隱居說:現在的醫生和老百姓都不認識這種藥草了。大吳應該就是吳國,太伯居住的地方,所以叫做大吳。現在東邊有一些水澤裡生長的草,叫做蘭香,可能就是它,這種草生長在濕潤的地方。李氏說:現在人們種植的,像都梁香草。唐本注釋說:這就是蘭澤香草。八月開花,花是白色的,人們經常種植它來裝飾庭院和池塘,溪水和山澗旁邊也經常有。陶隱居說他不認識,又說煎澤草,或者說李氏說都梁香接近它,最終都不是正確的辨識。

現在根據其他版本的注釋,說這種草的葉子像馬蘭,所以叫蘭草,俗稱燕尾香。當時的人們都用它煮水洗澡,治療風病,所以又叫做香水蘭。陶隱居說煎澤草,唐注說蘭澤香,都不是。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根據蜀本圖經,說這種草的葉子像澤蘭,尖長分叉,花是紅白色,有香味,生長在潮濕的地方。陳藏器說:蘭草和澤蘭,這兩種植物同名。陶隱居竟然不知道,蘇頌也強行區分。

按蘭草本功外,主惡氣,香澤可作膏塗發。生澤畔,葉光潤,陰小紫,五月、六月採陰乾,婦人和油澤頭,故云蘭澤。李云都梁是也。蘇注蘭草云:八月花白,人多種於庭池,此即澤蘭,非蘭草也。澤蘭葉尖,微有毛,不光潤,方莖紫節,初採微辛,干亦辛,入產後補虛用之。

已別出中品之下。蘇乃將澤蘭注於蘭草之中,殊誤也。《廣志》云:都梁香出淮南,亦名煎澤草,盛洪之《荊州記》曰:都梁縣有山,山下有水清淺,其中生蘭草,因名為都梁,亦因山為號也。

衍義曰:蘭草,諸家之說異,同是曾未的識,故無定論。葉不香,唯花香。今江陵、鼎、澧州山谷之間頗有,山外平田即無,多生陰地,生於幽谷,益可驗矣。葉如麥門冬而闊,且韌,長及一、二尺,四時常青,花黃,中間葉上有細紫點,有春芳者,為春蘭,色深。秋芳者,為秋蘭,色淡。

白話文:

蘭草除了藥用功效外,還具有驅除惡氣的作用,它的香氣可以製作成膏塗抹頭髮。蘭草生長在水邊,葉子光亮潤澤,陰面帶紫色。五月、六月採收陰乾,婦女們會把它和油混合塗抹頭髮,所以叫做蘭澤。李時珍說都梁就是蘭草。蘇頌在《本草圖經》中注解蘭草說,蘭草八月份開花,花色白,人們經常種植在庭院池塘邊,這其實是澤蘭,不是真正的蘭草。澤蘭葉子尖尖的,表面有細小的絨毛,不光亮潤澤,莖方型,節點呈紫色,剛採摘時微辛,乾燥後也帶辛味,產後用來補虛。

澤蘭已經被歸類到中品之下,蘇頌把澤蘭誤認為蘭草,實在是錯誤的。 《廣志》中記載:都梁香產自淮南,也叫做煎澤草。盛洪的《荊州記》中提到:都梁縣有一座山,山腳下有一條清澈淺水,水中生長著蘭草,因此得名都梁,也以山名為號。

衍義部分說明:蘭草,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說法,大家都對它認識不深,因此沒有統一的結論。蘭草的葉子沒有香氣,只有花朵香。現在江陵、鼎州、澧州的山谷中有很多蘭草,山外的平原田地裡就沒有,它大多生長在陰涼的地方,生長在幽深的山谷,這可以佐證蘭草的特性。蘭草的葉子像麥門冬,但更寬一些,也更堅韌,長度可達一、二尺,一年四季常青,花朵是黃色的,中間的葉子上有一些細小的紫色斑點。春天開花的叫春蘭,顏色較深;秋天開花的叫秋蘭,顏色較淺。

秋蘭稍難得,二蘭移植小檻中,置座右,花開時,滿室盡香,與他花香又別。唐·白樂天有種蘭不種艾之詩,正謂此蘭矣。今未見用者。《本經》蘇注:八月花白,此即澤蘭也。

白話文:

秋天的蘭花較為難得,我們可以將兩株蘭花移植到小盆中,放在書桌旁邊。當蘭花開花時,整個房間都充滿了芬芳的香味,這股香味與其他花的香味有所不同。唐朝的白居易有首種蘭而不種艾的詩,所指的就是這種蘭花。現今似乎沒有使用這種蘭花的人。《本經》蘇注提到,八月開白色花朵的蘭花,就是澤蘭。

2. 忍冬

味甘,溫,無毒。主寒熱身腫。久服輕身,長年益壽。十二月採,陰乾。

陶隱居云:今處處皆有,似藤生,凌冬不凋,故名忍冬。人唯取煮汁以釀酒,補虛療風。《仙經》少用。此既長年益壽,甚可常採服。凡易得之草,而人多不肯為之,更求難得者,是貴遠賤近,庸人之情乎?唐本注云:此草藤生,繞覆草木上。苗莖赤紫色,宿者有薄白皮膜(音莫)之。

其嫩莖有毛,葉似胡豆,亦上下有毛。花白蕊紫。今人或以絡石當之,非也。今按陳藏器本草云:忍冬,主熱毒血痢,水痢,濃煎服之。小寒,本條云溫,非也。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:忍冬亦可單用。味辛,主治腹脹滿,能止氣下澼。

白話文:

忍冬味甘性溫,無毒,可以治療寒熱引起的腫脹。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,延年益壽。十二月採收,陰乾即可。

陶隱居說,忍冬到處都有,像藤蔓一樣生長,冬天也不枯萎,所以叫忍冬。人們只用它煮汁釀酒,補虛療風。《仙經》很少用它。它能延年益壽,非常適合經常服用。很多容易得到的草藥,人們卻不願意使用,反而追求稀有的藥材,這不正是捨近求遠,庸人的心態嗎?唐代的本草注釋說,忍冬是藤蔓植物,攀附在草木上。莖呈赤紫色,老的莖有薄薄的白色皮膜。

忍冬的嫩莖有毛,葉子像胡豆,葉子的正面和背面都有毛。花是白色的,花蕊是紫色的。現在有些人用絡石代替忍冬,這是錯誤的。陳藏器在《本草》中說,忍冬可以治療熱毒引起的痢疾,水痢,煎濃湯服用。在小寒中,本條記載忍冬性溫,這是錯誤的。臣禹錫等人根據《藥性論》記載,忍冬也可以單獨使用,味辛,主治腹脹,能止氣下瀉。

肘後方:飛屍者,遊走皮膚,穿臟腑,每發刺痛,變作無常:遁屍者,附骨入肉,攻鑿血脈,每發不可得近,見屍喪聞哀哭便作;風屍者,淫躍四肢,不知痛之所在,每發昏恍,得風雪便作;沉屍者,纏骨結臟,衝心脅,每發絞切,遇寒冷便作;屍注者,舉身沉重,精神錯雜,常覺昏廢,每節氣至,則輒致大惡。此一條別有治後熨也。

忍冬莖葉,銼數斛,煮令濃,取汁煎之服如雞子一枚,日二、三服。

白話文:

肘後方記載,飛屍症狀是遊走皮膚,穿透臟腑,發作時會刺痛,並且變化無常;遁屍症狀是附著在骨頭上鑽入肉裡,攻擊血脈,發作時讓人無法靠近,看到屍體或聽到哀哭聲就會發作;風屍症狀是淫亂地跳躍在四肢,患者不知道疼痛的具體位置,發作時會昏昏沉沉,遇到風雪就會發作;沉屍症狀是纏繞著骨頭和臟腑,衝擊心臟和脅肋,發作時會絞痛,遇到寒冷就會發作;屍注症狀是全身沉重,精神恍惚,經常感到昏迷無力,每到節氣交替時就會加重病情。針對這些病症,還有一種別的治療方法,就是用忍冬莖葉切碎煮成濃汁,服用量相當於一個雞蛋大小,每天服用兩到三次。

3. 蛇床子

味苦、辛、甘,平,無毒。主婦人陰中腫痛,男子陰痿,濕癢,除痹氣,利關節,癲癇,惡瘡,溫中下氣,令婦人子臟熱,男子陰強。久服輕身,好顏色,令人有子。一名蛇粟。一名蛇米,一名虺床,一名思益,一名繩毒,一名棗棘,一名牆蘼。生臨淄川穀及田野。五月採實,陰乾。(惡牡丹、巴豆、貝母。)

陶隱居云:近道田野墟落間甚多。花、葉正似蘼蕪。唐本注云:《爾雅》一名盱(音籲)。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:似小葉芎藭,花白,子如黍粒,黃白色。生下濕地,今所在皆有,出揚州、襄州者良。採子曝乾。爾雅云:盱,虺床。注:蛇床也,一名馬床。藥性論云:蛇床仁,君,有小毒。

白話文:

蛇床子味苦、辛、甘,性平,無毒。它主要用於治療婦女陰部腫痛、男性陽痿、濕疹瘙癢,以及祛除痺氣、通利關節、癲癇、惡瘡,溫中降氣,使婦女子宮溫熱,男性性功能強壯。長期服用可以輕身美容,並有助於生育。蛇床子又名蛇粟、蛇米、虺床、思益、繩毒、棗棘、牆蘼,生長在臨淄川谷及田野中。五月採收果實,陰乾保存。(忌與牡丹、巴豆、貝母同用。)

陶隱居說:蛇床子在道路、田野、村落周邊都很常見。它的花葉和蘼蕪很相似。唐本注釋說:《爾雅》中記載蛇床子又名盱(音籲)。臣禹錫等考證蜀本圖經記載:蛇床子像小葉芎藭,花白色,果實如黍粒大小,呈黃白色。它生長在潮濕的地方,現在各地都有,揚州、襄州出產的質量最好。採收果實後曬乾即可。爾雅中記載:盱,虺床。注釋:蛇床,又名馬床。藥性論中記載:蛇床子仁,主藥,有小毒。

治男子、女人虛,濕痹,毒風𤸷痛,去男子腰疼,浴男女陰,去風冷,大益陽事。主大風身癢,煎湯浴之瘥。療齒痛及小兒驚癇。日華子云:治暴冷,暖丈夫陽氣,助女人陰氣,撲損瘀血,腰跨疼,陰汗,濕癬,四肢頑痹,赤白帶下,縮小便。凡合藥服食,即挪去皮殼,取仁微炒殺毒,即不辣。

作湯洗病則生使。

圖經曰:蛇床子,生臨淄川穀及田野。今處處有之,而揚州、襄州者勝。三月生苗,高三、二尺,葉青碎作叢似蒿枝。每枝上有花頭百餘,結同一窠似馬芹類。四、五月開白花,又似散水。子黃褐色如黍米,至輕虛。五月採實,陰乾。《爾雅》謂之盱,一名虺床。

白話文:

蛇床子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,可以用來治療男性和女性的虛弱、濕痺、毒風引起的疼痛,以及腰痛、陰部疾病、風寒、陽痿等問題。它還可以用來治療皮膚瘙癢、牙痛、小兒驚癇等。蛇床子可以煎湯沐浴,也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內服。使用時需要注意去除皮殼,微炒殺毒,以避免辛辣。

雷公云:凡使,須用濃藍汁,並百部草根自然汁,二味同浸三伏時,漉出日乾。卻用生地黃汁相拌蒸,從午至亥,日乾。用此藥只令陽氣盛數,號曰鬼考也。千金方:治產後陰下脫。蛇床子絹袋盛,蒸熨之,亦治陰戶痛。又方:治小兒癬瘡。杵蛇床末,和豬脂塗之。金匱方溫中坐藥蛇床子散方:蛇床子仁為末,以白粉少許和令勻相得,如棗大,綿裹納之,自然溫矣。

白話文:

雷公說:使用藥物時,必須使用濃度高的藍色液體,加上百部草根的天然液體,這兩種成分一起浸泡在伏天期間,然後過濾並晾乾。接著,使用生地黃汁混合蒸煮,從午時到亥時,再晾乾。這種藥物能增強陽氣,稱為「鬼考」。

千金方有個治療產後陰部下垂的方法:使用蛇牀子包在絹袋裡,蒸熱後敷在陰部,也能緩解陰部疼痛。另一個方法是治療小孩的皮膚疹:將蛇牀子研磨成粉末,與豬油混合後塗抹於患處。

金匱方中有一個溫暖中焦的藥方,名為「蛇牀子散」:將蛇牀子的仁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的白色粉末,混合均勻,約如棗子大小,包裹著放置,自然就會感到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