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四 (1)
卷第四 (1)
1. 卷第四
已酉新增衍義
白話文:
已酉年增補的義理闡釋。
2. 雄黃
味苦、甘,平、寒、大溫,有毒。主寒熱,鼠瘻,惡瘡,疽痔,死肌,療疥蟲,䘌瘡,目痛,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,百節中大風,積聚,癖氣中惡,腹痛,鬼疰,殺精物惡鬼,邪氣,百蟲毒,勝五兵,殺諸蛇虺毒,解藜蘆毒,悅澤人面。煉食之,輕身神仙。餌服之,皆飛人人腦中,勝鬼神,延年益壽,保中不飢。
得銅可作金。一名黃食石。生武都山谷、敦煌山之陽。採無時。
陶隱居云:煉服之法,皆在《仙經》中。以銅為金,亦出《黃白朮》中。晉末以來,氐羌中紛擾,此物絕不復通,人間時有三、五兩,其價如金。合丸皆用石門、始興石黃之好者爾。
始以齊初涼州互市,微有所得,將至都下,余最先見於使人陳典簽處,撿獲見十餘片,伊輩不識此是何等,見有夾雌黃或謂是丹砂,示吾,吾乃示語,並又屬覓,於是漸漸而來,好者作雞冠色,不臭而堅實。若黯黑及虛軟者,不好也。武都、氐羌是為仇池。宕昌亦有,與仇池正同而小劣。
敦煌在涼州西數千里,所出者,未嘗得來江東,不知當復云何?此藥最要,無所不入。唐本注云:出石門名石黃者,亦是雄黃,而通名黃食石。而石門者最為劣爾,宕昌、武都者為佳,塊方數寸,明澈如雞冠,或以為枕,服之辟惡。其青黑堅者,不入藥用。若火飛之而療瘡亦無嫌。
又云:惡者名熏黃,用熏瘡疥,故名之,無別熏黃也。貞觀年中,以宕州新出有得方數尺者,但重脆不可全致之爾。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:雄黃,神農:苦。山陰有丹雄黃,生山之陽,故曰雄,是丹之雄,所以名雄黃也。水經云:黃水出零陽縣西北連巫山溪,出雄黃,頗有神異。
採常以冬月,祭祀鑿石深數丈方得,故溪水取名焉。抱朴子云:雄黃當得武都山所出者,純而無雜,其赤如雞冠,光明曄曄者,乃可用耳,其但純黃似雌黃色無光者,不任作仙藥,可以合理病藥耳。藥性論云:雄黃,金苗也。殺百毒。又名黃石。味辛,有大毒。能治屍疰,闢百邪鬼魅,殺蠱毒。
人佩之,鬼神不能近;入山林,虎狼伏;涉川濟,毒物不敢傷。蕭炳云:雄黃,君。陳藏器云:按石黃,今人敲取中精明者為雄黃,外黑者為熏黃。主惡瘡,殺蟲,重瘡疥蟣蝨,及和諸藥熏嗽。其武都雄黃,燒不臭,熏黃中者,燒則臭,以此分別之。蘇云通名,未之是也。日華子云:雄黃,微毒。
治疥癬,風邪,癲癇,嵐瘴,一切蛇蟲犬獸傷咬。久服不飢。通赤亮者為上,驗之,可以㶸蟲死者為真,臭氣少,細嚼口中含湯不激辣者,通用。
圖經曰:雄黃,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陽,今階州山中有之。形塊如丹砂,明澈不夾石,其色如雞冠者為真。有青黑色而堅者名熏黃,有形色似真而氣臭者名臭黃,並不入服食藥,只可療瘡疥耳。其臭以醋洗之便可斷氣,足以亂真,用之尤宜細辯。又階州接西戎界,出一種水窟雄黃,生於山岩中有水泉流處。
白話文:
雄黃,味道嚐起來苦中帶甘,藥性平和偏寒,或是說大溫,但帶有毒性。主要可以治療寒熱病、鼠瘻(淋巴結發炎)、惡瘡、癰疽、痔瘡、壞死的肌肉組織、疥蟲引起的皮膚病、膿瘡、眼睛疼痛、鼻息肉,甚至可以處理筋骨斷裂的傷勢、四肢關節的大風濕病、體內腫塊積聚、氣血不順、腹痛、鬼疰(類似傳染病的病症),還能殺死精怪、惡鬼和邪氣,以及各種蟲毒。雄黃據說可以勝過各種兵器,殺死各種蛇類的毒液,解藜蘆的毒性,使人容光煥發。如果將雄黃煉製後食用,可以使身體輕盈,像神仙一樣。如果長期服用,據說藥力會直接進入人的腦部,能夠戰勝鬼神,延年益壽,並且保持不飢餓。
雄黃據說可以點石成金,所以又被稱為「黃食石」。主要產於武都山谷和敦煌山南面,採集時間沒有限制。
陶弘景說,煉製雄黃服用的方法都記載在《仙經》中。用銅煉成金的方法也出自《黃白朮》。東晉末年以來,因為氐羌地區的紛亂,雄黃這種東西幾乎斷絕流通,民間偶爾出現三、五兩,價格卻像黃金一樣昂貴。配藥用的雄黃,都是使用石門、始興出產的品質最好的石黃。
起初,在北齊初年,透過涼州的貿易市場,才稍微獲得一些雄黃,運送到都城後,我最早在使者的隨從陳典簽那裡看到,他們撿到十幾片雄黃,他們不認識這是什麼東西,看到夾雜著雌黃,或者以為是丹砂,拿給我看,我告訴他們這就是雄黃,並且請他們幫忙尋找,於是雄黃才慢慢開始出現。品質好的雄黃顏色像雞冠一樣鮮紅,沒有臭味而且堅硬。如果顏色暗黑或是虛軟的,就不好。武都、氐羌地區的雄黃,就是古代所稱的仇池。宕昌地區也有雄黃出產,和仇池出產的品質差不多,只是稍微差一點。
敦煌在涼州西邊數千里,那裡出產的雄黃,從來沒有運到江東,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?雄黃這種藥材非常重要,幾乎什麼病都能用到。唐代的注解說,石門出產的雄黃叫做石黃,也是雄黃,通稱黃食石。而石門出產的雄黃品質最差,宕昌、武都出產的品質最好,呈現方形,數寸大小,晶瑩剔透像雞冠一樣,有人把它當作枕頭,認為可以避邪。如果是青黑色又堅硬的雄黃,就不能入藥使用。如果用火燒過,可以治療瘡瘍。
還有一種品質差的雄黃叫做熏黃,因為可以用來燻燒治療瘡疥,所以得名,沒有其他的熏黃。貞觀年間,宕州新出產的雄黃,有數尺大小,但是很重又容易碎,無法完整地運送。禹錫等官員仔細研究吳氏的說法,認為雄黃的藥性,根據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味道苦。山陰地區有丹雄黃,生長在山的南面,所以叫做雄,是丹砂中的雄性,因此得名雄黃。《水經注》記載,黃水從零陽縣西北方,與巫山溪相連,出產雄黃,頗具神異之處。
採集雄黃通常在冬天,會祭拜神明後,開鑿數丈深的岩石才能取得,因此溪水才因此得名。抱朴子說,雄黃應該使用武都山所產的,純淨沒有雜質,顏色像雞冠一樣鮮紅,並且光亮耀眼,才可以用來煉製仙丹。如果只是黃色,像雌黃的顏色而且沒有光澤,就不能用來煉製仙丹,只能用來調配治療疾病的藥物。《藥性論》說,雄黃是金屬的精華,可以殺死各種毒素,又名黃石。味道辛辣,有劇毒。能夠治療屍疰(傳染病),驅除各種邪鬼,殺死蠱毒。
人如果佩戴雄黃,鬼神就不敢靠近;進入山林,虎狼會潛伏;涉水過河,毒物不敢傷害。蕭炳說,雄黃是藥中的君主。陳藏器說,根據他的觀察,現在的人敲取雄黃中精明透亮的部分叫做雄黃,外層黑色的叫做熏黃。主要治療惡瘡,殺蟲,治療嚴重的瘡疥和蝨子,也可以和其他藥物一起燻蒸或漱口。武都出產的雄黃,燃燒時沒有臭味,熏黃燃燒時則有臭味,可以藉此分辨。蘇頌認為雄黃通名,沒有道理。日華子說,雄黃有微毒。
可以治療疥癬、風邪、癲癇、瘴氣,以及各種蛇蟲犬獸的咬傷。如果長期服用,可以不感到飢餓。顏色通透鮮紅的品質最佳。驗證時,如果可以毒死蟲子,而且臭味少,細嚼後含在口中湯液不會感到辛辣,就可以使用。
《圖經》記載,雄黃產於武都山谷和敦煌山南面,現在階州的山中也有出產。形狀像丹砂,晶瑩剔透,不夾雜石頭,顏色像雞冠的才是真正的雄黃。有青黑色且堅硬的叫做熏黃,有形狀和顏色像真雄黃但氣味臭的叫做臭黃,這些都不能拿來服食,只能用來治療瘡疥。臭黃的臭味可以用醋洗掉,但這樣容易混淆真偽,使用時要仔細辨別。階州和西戎邊界接壤,有一種水窟雄黃,生長在山岩中有泉水流過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