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七 (2)
卷第七 (2)
1. 芎藭
味辛,溫,無毒。主中風入腦,頭痛,寒痹,筋攣緩急,金瘡,婦人血閉,無子,除腦中冷動,面上遊風去來,目淚出,多涕唾,忽忽如醉,諸寒冷氣,心腹堅痛,中惡,卒急腫痛,脅風痛,溫中內寒。一名胡窮,一名香果。其葉名蘼蕪。生武功川穀、斜谷西嶺。三月、四月採根,曝乾。(得細辛療金瘡止痛,得牡蠣療頭風吐逆。白芷為之使。)
陶隱居云:今唯出歷陽,節大莖細,狀如馬銜,謂之馬銜芎藭。蜀中亦有而細,人患齒根血出者,含之多瘥。苗名蘼蕪,亦入藥,別在下說。俗方多用,道家時須爾。胡居土云:武功去長安二百里,正長安西,與扶風狄道相近;斜谷是長安西嶺下,去長安一百八十里,山連接七百里。唐本注云:今出秦州,其人間種者,形塊大,重實,多脂潤。
白話文:
川芎
藥性: 味辛、性溫,無毒。
主治: 中風入腦、頭痛、寒痹、筋攣緩急、金瘡、婦女血閉、不孕、除腦中寒氣、面部遊風、流淚、流鼻涕、昏昏欲睡如醉酒、各種寒氣、心腹堅痛、中惡、突然腫痛、脅風痛、溫中內寒。
別名: 胡窮、香果。
植物形態: 葉名為「蘼蕪」,生長在武功川穀、斜谷西嶺,三月、四月採根,曬乾。
配伍增效: 與細辛合用,可治療金瘡止痛;與牡蠣合用,可治療頭痛、嘔吐。白芷為川芎的使藥。
陶隱居注: 現在只有歷陽出產川芎,節粗莖細,形狀像馬銜,因此被稱為「馬銜芎藭」。蜀中也產川芎,但較細,用於治療牙根出血,含之多可止血。川芎的葉名為「蘼蕪」,也是藥材,詳情在其他地方記載。民間常用川芎,道家也常需使用。
胡居土注: 武功距離長安二百里,位於長安的正西方,與扶風、狄道相鄰;斜谷位於長安西嶺下方,距離長安一百八十里,山脈連綿七百里。
唐本注: 現在秦州也出產川芎,民間種植的川芎,塊莖大而重實,多脂潤。
山中採者瘦細。味苦、辛。以九月、十月採為佳。今云三月、四月,虛惡非時也。陶不見秦地芎藭,故云唯出歷陽,歷陽出者,今不復用。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:苗似芹、胡荽、蛇床輩,叢生,花白,今出秦州者為善,九月採根乃佳。吳氏云:芎藭,神農、黃帝、岐伯、雷公:辛,無毒。
扁鵲:酸,無毒。季氏:生溫,熟寒。或生胡無桃山陰,或泰山,葉香細,青黑文赤如藁本。冬夏叢生,五月華赤,七月實黑,莖端兩葉,三月採,根有節,似馬銜狀。藥性論云:芎藭,臣。能治腰腳軟弱,半身不遂,主胞衣不出,治腹內冷痛。日華子云:畏黃連。治一切風,一切氣,一切勞損,一切血,補五勞,壯筋骨,調眾脈,破癥結宿血,養新血,長肉,鼻洪,吐血及溺血,痔瘻,腦癰,發背,瘰癧,癭贅,瘡疥及排膿,消瘀血。
白話文:
在山中採集芎藭的人通常都很瘦弱。芎藭的味道苦辛,以九月、十月採集的品質最好。如今有人說三月、四月採集也可以,但那時藥性虛弱,不合時宜。陶弘景沒有見過秦地的芎藭,所以說只產於歷陽,而歷陽產的芎藭,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了。臣禹錫等人查閱了蜀本圖經,上面記載芎藭的葉子像芹菜、胡荽、蛇床,成叢生長,花是白色的。現在秦州產的芎藭品質最好,九月採集根部最佳。吳普說,芎藭在神農、黃帝、岐伯、雷公的本草著作中記載為辛味無毒。扁鵲則認為其味酸無毒。季氏認為生吃溫性,熟吃寒性。有的芎藭生長在胡無桃山陰,有的生長在泰山,葉子香氣細微,顏色青黑帶紅色,像藁本。它在冬夏季節成叢生長,五月開花呈紅色,七月結果呈黑色,莖端有兩片葉子,三月採集根部,根部有節,形狀像馬銜。藥性論記載,芎藭是臣藥,能治療腰腿軟弱、半身不遂,主治胞衣不下、腹內冷痛。日華子記載,芎藭畏黃連。它能治療各種風症、氣症、勞損、血症,補益五勞,壯筋骨,調和各種脈象,破除癥結、宿血,滋養新血,長肉,治療鼻衄、吐血及溺血、痔瘡、瘻管、腦癰、發背、瘰癧、癭贅、瘡疥及排膿,消散瘀血。
圖經曰:芎藭,生武功山谷、斜谷西嶺。蘼蕪,芎藭苗也。生雍州川澤及冤句,今關陝、蜀川、江東山中多有之,而以蜀川者為勝。其苗四、五月間生,葉似芹、胡荽、蛇床輩,作叢而莖細。《淮南子》所謂夫亂人者,若芎藭之與藁本,蛇床之與蘼蕪是也。其葉倍香。或蒔於園庭,則芬馨滿徑。
江東、蜀川人採其葉作飲香,云可以已泄瀉。七、八月開白花,根堅瘦,黃黑色,三月、四月採,曝乾。一云九月、十月採為佳,三月、四月非時也。關中出者,俗呼為京芎,並通用,唯貴形塊重實,作雀腦狀者,謂之雀腦芎,此最有力也。蘼蕪一名蘄(古芹字)(古方切),古方單用芎藭,含咀以主口齒疾,近世或蜜和作指大丸,欲寢服之,治風痰殊佳。
白話文:
《圖經》記載:芎藭,生長在武功山的谷地和斜谷的西嶺。蘼蕪則是芎藭的幼苗。它們生長在雍州的川澤以及冤句地區,現在的關陝、蜀川和江東的山中多有分佈,以蜀川的品質最佳。芎藭的幼苗在四、五月期間生長,葉子像芹菜、胡荽和蛇牀等植物,成叢生長,莖部細長。《淮南子》中所說的混亂之人,就像芎藭與藁本、蛇牀與蘼蕪那樣。它的葉子氣味濃鬱。如果在庭院種植,則香氣四溢,滿徑芬芳。
江東和蜀川的人們會採集它的葉子來泡茶,據說可以治療腹瀉。七、八月時會開白花,根部堅韌而纖瘦,顏色是黃黑色,通常在三月和四月採集,然後暴曬乾燥。也有說法認為九月和十月採集的效果更佳,三月和四月可能不是合適的時期。關中產的芎藭,人們俗稱為京芎,通行用,特別是那些形狀塊重、實心,像雀腦的部分,被稱為雀腦芎,是最具療效的。蘼蕪的另一個名字是蘄(古代字形),古代方劑中單用芎藭,用來咀嚼以對抗口腔和牙齒的疾病,近代也有人將其與蜂蜜混合製成指頭大小的藥丸,便於服用,治療風痰效果特別好。
聖惠方:治婦人崩中下血,晝夜不止。以芎藭一兩銼,酒一大盞,煎至五分去滓,入生地黃汁二合,煎三兩沸,食前分二服。千金方:治崩中,晝夜不止。芎藭八兩,清酒五升,煎取二升半,分三服。不耐者,徐徐進之。經驗後方:治頭風,化痰。川芎不計分量,用淨水洗浸,薄切片子。
日乾或焙,杵為末,煉蜜為丸如小彈子大。不拘時,茶、酒嚼下一丸。斗門方:治偏頭疼。用京芎細銼,酒浸,服之佳。靈苑方:治婦人經絡,住經三個月。驗胎法:川芎生為末,空心濃煎艾湯下一匙頭。腹內微動者,是有胎也。續十全方:治胎忽因倒地,忽舉動擎重促損,腹中不安及子死腹中。
白話文:
古籍記載了一些婦科病症的治療方法,例如治療婦女崩中下血(即月經量過多)、經絡不通、胎兒狀況等。其中,聖惠方和千金方都用川芎來治療崩中下血,前者加入生地黃汁,後者用清酒煎煮。經驗後方則用川芎治頭風、化痰,製成蜜丸服用。斗門方則用川芎治療偏頭痛,靈苑方則用川芎治療婦女經絡不通。驗胎法用川芎末泡艾湯服用,觀察腹部微動來判斷是否懷孕。續十全方則用於治療孕婦因意外導致胎兒不穩或胎死腹中的情況。
以芎藭為末,酒服方寸匕,須臾一、二服,立出。又方:風齒敗口臭,但含芎藭。御藥院方真宗賜高公相國,去痰清目,進飲食。生犀丸:川芎十兩緊小者,粟米泔浸三日換,切片子,日乾,為末作兩料。每料入麝、腦各一分,生犀半兩,重湯煮,蜜杵為丸小彈子大。茶、酒嚼下一丸。
痰,加硃砂半兩。膈雍,加牛黃一分,水飛鐵粉一分。頭目昏眩,加細辛一分。口眼喎斜,加炮天南星一分。春秋注云麥曲鞠窮,所以御濕。簡文帝勸醫文麥曲芎藭,才止河魚之腹。
白話文:
將川芎研磨成粉,用酒送服,每次服用一小勺,很快就能見效。另一個方法是,如果牙齒風痛,口氣臭,只要含著川芎即可。御藥院的方子是真宗皇帝賜給高公相國的,可以化痰明目,促進飲食消化。生犀丸的製作方法是:取十兩緊實的川芎,用淘米水浸泡三天後換水,切成薄片,曬乾,研磨成粉,分成兩份。每份加入麝香、腦各一分,生犀角半兩,用重湯煮沸,加入蜂蜜,搗成彈珠大小的丸子。可以用茶水或酒送服。如果痰多,可以加入半兩硃砂。如果膈氣不通,可以加入一分牛黃和一分水飛鐵粉。如果頭昏眼花,可以加入一分細辛。如果口眼歪斜,可以加入一分炮製的天南星。春秋時期記載,麥曲可以去除濕氣。簡文帝曾經向醫生詢問如何治療因吃河魚引起的腹痛,醫生建議服用麥曲和川芎,果然就治好了。
衍義曰:芎藭,今出川中,大塊,其里色白,不油色,嚼之微辛、甘者佳。他種不入藥,止可為末,煎湯沐浴。此藥今人所用最多,頭面風不可闕也,然須以他藥佐之。沈括云:予一族子,舊服芎藭,醫鄭叔熊見之云,芎藭不可久服,多令人曝死,後族子果無疾而卒。又朝士張子通之妻病腦風,服芎藭甚久,亦一旦暴亡。
皆目見者。此蓋單服耳,若單服既久,則走散真氣。既使他藥佐使,又不久服,中病便已,則烏能至此也。
白話文:
芎藭現在產於四川,塊頭大,裡面的顏色是白色,沒有油光,嚼起來微辛帶甘的品質最好。其他種類不能入藥,只能磨成粉末,煎湯洗澡。現在很多人用這個藥,治療頭面風症不可缺少,但一定要配合其他藥物使用。沈括說:我族中一位子弟,長期服用芎藭,醫生鄭叔熊看到後說,芎藭不能長期服用,容易導致人暴斃,後來這位子弟果真無疾而終。另外,朝臣張子通的妻子患腦風,也長期服用芎藭,最後也突然暴亡。
這些都是親眼所見的事。這都是單獨服用芎藭造成的,如果單獨服用時間過長,就會散失真氣。即使和其他藥物配合,也不要服用太久,病好了就停,怎麼會導致這種結果呢?
2. 蘼蕪
味辛,溫,無毒。主咳逆,定驚氣,辟邪惡,除蠱毒,鬼疰,去三蟲。久服通神。主身中老風,頭中久風,風眩。一名薇蕪,一名茳蘺,芎藭苗也。生雍州川澤及冤句。四月、五月採葉,曝乾。
陶隱居云:今出歷陽,處處亦有,人家多種之。葉似蛇床而香,騷人藉以為譬,方藥用甚稀。唐本注云:此有二種:一種似芹葉,一種如蛇床。香氣相似,用亦不殊爾。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:蘄苣,蘼蕪。注:香草,葉小如萎狀。疏引郭云:如萎蔫之狀。
圖經曰:蘼蕪說文已具芎藭條下。
廣志曰:蘼蕪,香草。魏武帝以藏衣中。管子曰:五沃之土生蘼蕪。郭璞贊曰:蘼蕪香草,亂之蛇床,不隕其貴。自烈以芳。
白話文:
蘼蕪味辛性溫,無毒。能治咳嗽逆氣,安定驚恐,辟邪驅惡,消除蠱毒、鬼魅和寄生蟲。長期服用能通神。主治身體老風、頭風、眩暈。又名薇蕪、茳蘺,是芎藭的苗。生長在雍州的河流沼澤地和冤句地區。四月、五月採收葉片,曬乾。
陶隱居說:現在歷陽等地都有,家家戶戶都種植。葉子像蛇床,但有香味,文人常以此為比喻,但藥用卻很少見。唐代本草注說:蘼蕪有兩種,一種像芹菜葉,一種像蛇床葉。香味相似,藥效也差不多。臣禹錫等查閱《爾雅》記載:蘄苣就是蘼蕪。注釋說:香草,葉子小而像枯萎狀。疏引郭璞說:像枯萎的樣子。
圖經記載:蘼蕪的說明已經在芎藭的條目下列出。
《廣志》記載:蘼蕪是香草。魏武帝曾將其藏於衣中。管子說:五種肥沃的土地會長出蘼蕪。郭璞讚曰:蘼蕪是香草,混雜著蛇床,但絲毫不減其價值。它以其香氣而自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