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慎微

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三 (29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三 (29)

1. 紫石英

味甘、辛,溫,無毒。主心腹咳逆邪氣,補不足,女子風寒在子宮,絕孕十年無子,療上氣心腹痛,寒熱邪氣結氣,補心氣不足,定驚悸,安魂魄,填下焦,止消渴,除胃中久寒,散癰腫,令人悅澤。久服溫中,輕身延年。生泰山山谷。採無時。(長石為之使,得茯苓、人參、芍藥共療心中結氣;得天雄、菖蒲,共療霍亂,畏扁青、附子,不欲鮀甲、黃連、麥句姜。)

陶隱居云:今第一用泰山石,色重澈,下有根。次出雹零山,亦好。又有南城石,無根。又有青綿石,色亦重黑,不明澈。又有林邑石,腹裡必有一物如眼。吳興石四面才有紫色,無光澤。會稽諸暨石,形色如石榴子。先時並雜用。今丸散家採擇,唯泰山最勝,余處者,可作丸酒餌。

《仙經》不正用,而為俗方所重也。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:紫石英,神農、扁鵲:味甘,平。季氏:大寒。雷公:大溫。歧伯:甘,無毒。生泰山或會稽。採無時。欲令如削,紫色達頭如樗蒲者。藥性論云:紫石英,君。女人服之有子,主養肺氣,治驚癇,蝕膿,虛而驚悸不安,加而用之。

嶺南錄異云:隴州山中多紫石英,其色淡紫,其實瑩澈,隨其大小皆五稜,兩頭如箭鏃,煮水飲之,暖而無毒。比北中白石英,其力倍矣。日華子云:紫石英,治癰腫毒等,醋淬搗為末,生薑、米醋煎,敷之。摩亦得。

圖經曰:紫石英,生泰山山谷,今嶺南及會稽山中亦有之。謹按《吳普本草》云:紫石英,生泰山及會稽,欲令如削,紫色達頭如樗蒲者。陶隱居云:泰山石,色重澈下有根,最佳。會稽石,形色如石榴子,最下。先時並雜用,今唯用泰山石,余處者可作丸、酒餌。又按:《嶺表錄異》云:今隴州山中多紫石英,其色淡紫。

其實瑩澈,隨其大小皆五稜,兩頭如箭鏃。煮水飲之,暖而無毒,比北中白石英,其力倍矣。然則泰山、會稽、嶺南紫石英用之亦久。《乳石論》無單服紫石者,唯五石散則通用之,張文仲有鎮心單服紫石煮水法,胡洽及《千金方》則多雜諸藥同用,今方家用者,唯治療婦人及治心病藥時有使者。

聖惠方:補虛勞,止驚悸,令人能食。紫石英五兩,打碎如米豆大,水淘一遍,以水一斗,煮取二升,去滓澄清,細細服,或煮粥,羹食亦得,服盡更煎之。青霞子:紫石英,輕身充肌。衍義曰:紫石英,明澈如水精,其色紫而不勻。

張仲景治風熱瘛瘲及驚癇瘛瘲風引湯:紫石英、白石英、寒水石、石膏、乾薑、大黃、龍齒、牡蠣、甘草、滑石等分,混合㕮咀,以水一升,煎去三分,食後量多少溫呷,不用滓,服之無不效者。

青石、赤石、黃石、白石、黑石脂等

味甘,平。主黃疸,泄痢,腸澼,膿血,陰蝕,下血,赤白,邪氣,癰腫,疽痔,惡瘡,頭瘍,疥瘙。久服補髓,益氣,肥健,不飢,輕身,延年。五石脂各隨五色補五臟。生南山之陽山谷中。

白話文:

紫石英

紫石英味甘辛,性溫,無毒。主治心腹咳嗽、呃逆、邪氣,補益不足,治療婦女因風寒導致子宮疾病、絕經十年不孕,以及上焦心腹疼痛、寒熱邪氣凝滯、心氣不足、驚悸不安、魂魄失寧、下焦虛寒、消渴症、胃寒久病、癰腫等症,並能使人容光煥發。長期服用可溫補中焦,輕身延年。紫石英生長在泰山山谷,四季皆可採集。 其最佳配伍藥物為長石,與茯苓、人參、芍藥同用,可治療心中氣滯;與天雄、菖蒲同用,可治療霍亂。但忌與扁豆、附子同用,也不宜與牡蠣、黃連、麥門冬配伍。

古籍記載,泰山產的紫石英最佳,色澤深沉透亮,且有根部;雹零山產的次之;南城產的紫石英則無根;青綿石顏色深黑,不夠透亮;林邑石內部必有一物如眼狀;吳興石只有四面呈紫色,缺乏光澤;會稽諸暨產的紫石英形狀顏色像石榴子。過去曾混雜使用,但現今丸散劑多選用泰山產的紫石英為最佳,其他產地的可製成丸劑或酒劑服用。《仙經》中並未記載紫石英的正確用法,但民間卻廣泛使用。不同醫家對紫石英的藥性記載略有差異。

嶺南地區出產的紫石英,顏色淡紫,質地瑩澈,無論大小皆呈五棱狀,兩端如箭頭,煮水飲用,溫和無毒,藥力比北方產的白石英更強。紫石英可治療癰腫毒瘡,可用醋淬煉後搗成粉末,以生薑、米醋煎煮後敷患處,或研磨後直接敷用。

不同古籍記載紫石英的產地包括泰山山谷、嶺南和會稽山等地。泰山產的紫石英最佳,色澤深沉透亮,且有根部;會稽產的紫石英形狀顏色像石榴子,藥效最差。古代曾混雜使用,但現在多用泰山產的紫石英,其他產地的可製成丸劑或酒劑服用。嶺南產的紫石英藥力更強。 歷代醫家多將紫石英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,較少單獨服用。

聖惠方中記載,紫石英可補虛勞,止驚悸,增進食慾。張仲景的方劑中,紫石英常被用於治療風熱癎症、驚癇等。

青石、赤石、黃石、白石、黑石脂等五石脂,味甘,性平,主治黃疸、泄瀉、痢疾、膿血、陰蝕、下血、赤白帶下、邪氣、癰腫、疽痔、惡瘡、頭瘍、疥癬等症。長期服用可補益骨髓,益氣,強身健體,不飢餓,輕身延年。五種顏色的石脂分別補益五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