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慎微

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三 (28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三 (28)

1. 白石英

味甘、辛,微溫,無毒。主消渴,陰痿不足,咳逆,胸膈間久寒,益氣,除風濕痹,療肺痿,下氣,利小便,補五臟,通日月光。久服輕身長年,耐寒熱。生華陰山谷及泰山。大如指,長二、三寸,六面如削,白澈有光。其黃端白稜名黃石英,赤端名赤石英,青端名青石英,黑端名黑石英。二月採,亦無時。(惡馬目毒公。)

陶隱居云:今醫家用新安所出,極細長白澈者;壽陽八公山多大者,不正用之。《仙經》大小並有用,唯須精白無瑕雜者。如此說,則大者為佳。其四色英,今不復用。唐本注云:白石英所在皆有,今澤州、虢州、洛州山中俱出,虢州者大,徑三、四寸,長五、六寸。今通以澤州者為勝也。

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:白石英,神農:甘。歧伯、黃帝、雷公、扁鵲:無毒。生太山,形如紫石英。白澤,長者二、三寸。採無時。又云:青石英如白石英,青端赤後者是。赤石英,赤端白後者是。赤澤有光,味苦。補心氣。黃石英,黃色如金在端者是。黑石英,黑澤有光。

藥性論云:白石英,君。能治肺癰,吐膿,治嗽逆上氣,疸黃。日華子云:五色石英,平。治心腹邪氣,女人心腹痛,鎮心,療胃冷氣,益毛髮,悅顏色,治驚悸,安魂定魄,壯陽道,下乳,通亮者為上。其補益隨臟色而治,青者治肝,赤者治心,黃者治皮膚,白者治肺,黑者治腎。

圖經曰:白石英,生華陰山谷及泰山。陶隱居以新安出者佳。蘇恭以澤州者為勝。今亦澤州出焉。大抵長而白澤,明澈有光,六面如削者可用。長五、六寸者彌佳。其黃色如金在端者,名黃石英。赤端白後者,名赤石英。青端赤後者,名青石英。黑澤而有光者,名黑石英。二月採,亦云無時。

古人服食,唯白石英為重,紫石英但入五石散。其黃、赤、青、黑四種,《本經》雖有名,而方家都不見用者。故《乳石論》以鍾乳為乳,以白石英為石,是六英之貴者,唯白石也。又曰:乳者,陽中之陰;石者,陰中之陽,故陽生十一月後甲子服乳,陰生五月後甲子服石。然而相反、畏惡,動則為害不淺。

故乳石之發,方治雖多,而罕有能濟者,誠不可輕餌也。

聖惠方:治腹堅脹滿號石水方:用白石英十兩,捶如大豆大,以瓷瓶盛,用好酒二斗浸,以泥重封瓶口,將馬糞及糠火燒之,長令酒小沸,從卯至午即住火,候次日,暖一中盞飲,日可三度。如吃酒少,隨性飲之。其白石英,可更一度燒之。簡要濟眾方:治心臟不安,驚悸善忘,上鬲風熱化痰。

白石英一兩,硃砂一兩,同研為散。每服半錢,食後、夜臥前,金銀湯調下。

衍義曰:白石英,狀如紫石英,但差大而六稜,白色如水精。紫、白二石英,當攻疾,可暫煮汁用,未聞久服之益。張仲景之意,只令㕮咀,不為細末者,豈無意焉。其久服,更宜詳審。

白話文:

白石英

白石英味甘辛,性微溫,無毒。主治消渴症、陽痿、咳嗽逆氣、胸膈久寒、益氣、除風濕痹痛、治療肺痿、降氣、利尿、補益五臟,以及通暢經絡。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延年,耐寒耐熱。它生長在華陰山谷和泰山,形狀如手指般粗大,長二三寸,六面如同削成一般,潔白透明,光澤亮麗。其中,黃色尖端白色棱角的稱為黃石英,紅色尖端的稱為赤石英,青色尖端的稱為青石英,黑色尖端的稱為黑石英。二月採集,但也可隨時採集(忌與馬目毒公同用)。

陶弘景說:現在醫家常用新安產的,極細長、潔白透明的;壽陽八公山出產的大顆粒的,則不被採用。《仙經》記載大小顆粒都可入藥,但必須晶瑩剔透,沒有瑕疵雜質。從這些記載來看,大顆粒的更好。至於黃、赤、青、黑四種石英,現在已不再使用了。唐代的注釋說:白石英各地都有,現在澤州、虢州、洛州山中都有出產,虢州產的顆粒最大,直徑三、四寸,長五、六寸。現在普遍認為澤州產的質量最好。

臣禹錫等人謹按吳氏所著記載:白石英,神農本草經記載其味甘;歧伯、黃帝、雷公、扁鵲等醫家認為其無毒。它生長在泰山,形狀像紫石英,白色,長二三寸。採集沒有時間限制。又記載:青石英像白石英,青色尖端紅色尾部的是;赤石英,紅色尖端白色尾部的是;赤石英有光澤,味苦,可以補益心氣;黃石英,黃色如同黃金在尖端的是;黑石英,黑色有光澤。

《藥性論》記載:白石英為君藥,可以治療肺癰、咳吐膿血、咳嗽逆氣、黃疸。日華子所著記載:五色石英性平,可以治療心腹邪氣、婦女心腹疼痛,鎮靜安神,治療胃寒氣痛,益發養顏,治療驚悸、安魂定魄、壯陽、催乳,其中晶瑩剔透者為上品。其補益作用依據顏色而有所不同,青色治肝,紅色治心,黃色治皮膚,白色治肺,黑色治腎。

《圖經》記載:白石英生長在華陰山谷和泰山。陶弘景認為新安產的最好。蘇恭認為澤州產的最好。現在也以澤州產的為佳。總之,長而潔白,明澈有光,六面如同削成一般者可用。長五、六寸者更好。黃色如同黃金在尖端者,名為黃石英;紅色尖端白色尾部者,名為赤石英;青色尖端紅色尾部者,名為青石英;黑色有光澤者,名為黑石英。二月採集,也可隨時採集。

古人服用石英類藥物,最重視白石英,紫石英只用於五石散中。黃、赤、青、黑四種石英,《神農本草經》雖然記載了它們的名字,但實際應用中卻很少使用。所以,《乳石論》把鍾乳稱為乳,把白石英稱為石,說明六種石英中,只有白石英最為珍貴。又說:乳是陽中之陰;石是陰中之陽,所以陽氣旺盛的人在十一月後甲子日服用鍾乳,陰氣旺盛的人在五月後甲子日服用白石英。但是服用要對症,相剋的藥物不可同用,否則會造成傷害。

因此,雖然治療乳石病的方劑很多,但很少有能夠治愈的,所以不可輕易服用。

《聖惠方》記載治療腹部堅硬脹滿的石水方:用白石英十兩,捶打成大豆般大小,用瓷瓶盛放,加入好酒二斗浸泡,用泥土封嚴瓶口,用馬糞和糠火慢燒,使酒微微沸騰,從卯時到午時停火,第二天溫熱後服用一中盞,一天三次。如果酒喝得少,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服用。白石英可以再燒一次。

《簡要濟眾方》記載治療心神不安,驚悸健忘,上焦風熱痰多的方子:白石英一兩,硃砂一兩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,飯後或睡前,用金銀湯送服。

《衍義》記載:白石英形狀像紫石英,只是稍大一些,有六個棱角,顏色像水晶一樣潔白。紫石英和白石英,治療疾病時,可以先煮汁服用,但沒聽說長期服用有益。張仲景的意思,只是讓它咀嚼服用,而不是研磨成細末,其中必有用意。長期服用,更應該謹慎考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