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六 (20)
卷第六 (20)
1. 卷(君免切)柏
味辛、甘,溫、平、微寒,無毒。主五臟邪氣,女子陰中寒熱痛,癥瘕,血閉,絕子,止咳逆,治脫肛,散淋結,頭中風眩,痿蹶,強陰益精。久服輕身和顏色,令人好容體。一名萬歲,一名豹足,一名求股,一名交時。生常山山谷石間。五月、七月採,陰乾。
陶隱居云:今出近道。叢生石土上,細葉似柏,卷屈狀如雞足,青黃色。用之,去下近石有沙土處。臣禹錫等謹按範子云:卷柏出三輔。吳氏云:卷柏,神農:辛,平。桐君、雷公:甘。建康記云:建康出卷柏。藥性論云:卷柏,君。能治月經不通,屍疰鬼疰,腹痛,去百邪鬼魅。日華子云:鎮心治邪,啼泣,除面皯,頭風,暖水臟。生用破血,炙用止血。
圖經曰:卷柏,生常山山谷間,今關、陝、沂、兗諸州亦有之。宿根紫色多須。春生苗,似柏葉而細碎,拳攣如雞足,青黃色,高三、五寸。無花、子,多生石上。五月、七月採,陰乾。去下近石有沙土處,用之。
一種唐本余
白話文:
卷柏味辛甘,性溫平微寒,無毒。能治療五臟邪氣,婦女陰部寒熱疼痛、癥瘕、血閉、不孕,以及止咳逆、治脫肛、散瘀消腫、治療頭暈目眩、痿痺、壯陽益精。長期服用可輕身美顏,使人容光煥發。卷柏別名萬歲、豹足、求股、交時。它生長在常山山谷的岩石縫隙中,五月和七月採收,陰乾。
古籍記載,現在卷柏也產於近地。它叢生在岩石和泥土上,葉子細小像柏樹葉,捲曲成雞爪狀,顏色青黃。採集時,需去除靠近岩石的泥沙。 不同古籍對卷柏的性味和功效略有差異,有的記載其能治療月經不通、各種邪氣入侵引起的疾病、腹痛,驅除邪祟;有的記載其能鎮心安神、治療哭泣不止、面容憔悴、頭痛,溫暖臟腑;還有記載生用破血,炙用止血。
卷柏生長在常山山谷,現在關中、陝西、山東、兗州等地也有分佈。它的根莖呈紫色,有很多鬚根。春天長出像柏樹葉一樣細碎的嫩芽,捲曲如雞爪,青黃色,高三到五寸。它沒有花和種子,多生長在岩石上。五月和七月採收,陰乾,使用前需清除根部附近的泥沙。
2. 闢虺雷
味苦,大寒,無毒。主解百毒,消痰,祛大熱,療頭痛,闢瘟疫。一名闢蛇雷。其狀如粗塊蒼朮,節中有眼。
四十六種陳藏器余
白話文:
闢虺雷味苦、性寒,無毒。能解百毒、消除痰濕、去除高熱,治療頭痛,預防瘟疫。它也叫做闢蛇雷。外形像粗大的蒼朮塊,節上有孔。
3. 藥王
味甘,平,無毒。解一切毒,止鼻衄,吐血,祛煩躁。苗莖青色,葉摘之有乳汁,搗汁飲驗。
白話文:
藥王:味道甘甜,性平,沒有毒性。能解一切毒,止住鼻出血、吐血,消除煩躁。它的莖葉青綠色,葉子摘下來會有乳汁,搗碎汁液服用,效果很明顯。
4. 兜木香
燒去惡氣,除病疫。漢武帝故事,西王母降,上燒兜木香末。兜木香,兜渠國所獻,如大豆,塗宮門,香聞百里。關中大疾疫,死者相枕,燒此香疫則止,《內傳》云:死者皆起,此則靈香,非中國所致,標其功用,為眾草之首焉。
白話文:
兜木香能焚燒去除惡臭,消除疾病瘟疫。漢武帝的故事記載,西王母降臨時,漢武帝焚燒兜木香粉末。兜木香來自兜渠國進貢,形狀像大豆,塗抹在宮殿門上,其香味能飄散百里。關中地區曾發生大規模瘟疫,死者眾多,焚燒這種香料後瘟疫就停止了。《內傳》記載說:死者都復活了,這說明它是靈驗的香料,不是中國本土產物,其功效卓著,為各種草藥之首。
5. 草犀根
味辛,平,無毒。主解諸藥毒。嶺南及睦婺間,如中毒草,此藥及千金藤並解之。
亦主蠱毒,溪毒,惡刺,虎狼、蟲虺等毒,天行瘧瘴寒熱,咳嗽痰壅,飛屍,喉閉,瘡腫,小兒寒熱,丹毒,中惡,注忤,痢血等。並煮汁服之,其功用如犀,故名草犀,解毒為最。生衢、婺、洪、饒間。苗高二、三尺,獨莖,根如細辛,研服更良。生水中者,名木犀也。
海藥云:謹按《廣州記》云:生嶺南及海中。獨莖、對葉而生如燈臺草,若細辛。平,無毒。主解一切毒氣,虎狼所傷,溪毒野蠱等毒。並宜燒研服,臨死者服之得活。
白話文:
草犀根味辛性平,沒有毒性。主要功效是解各種藥物中毒。嶺南和睦州、婺州一帶,若中毒草藥,可用此藥和千金藤一起解毒。
它也能治療蠱毒、溪毒、惡性瘡瘍、虎狼、蟲蛇等毒傷,以及流行性瘧疾引起的寒熱、咳嗽痰多、屍毒、喉嚨阻塞、瘡腫、小兒寒熱、丹毒、中邪、中風、痢疾出血等症狀。將其煮汁服用,功效如同犀角一樣,所以叫做草犀,其解毒功效最佳。草犀生長在衢州、婺州、洪州、饒州等地。植株高二三尺,單莖,根像細辛,研磨成粉服用效果更好。生長在水中的,叫做木犀。
海藥書中記載:《廣州記》記載:草犀生長在嶺南和海中。單莖,葉子相對生長,像燈臺草,根像細辛。性平,無毒。主治解一切毒氣,以及虎狼咬傷、溪毒、野蠱等毒。宜燒成灰研磨服用,即使是瀕臨死亡的人服用也能活過來。
6. 薇
味甘,寒,無毒。久食不飢,調中,利大小腸。生水旁,葉似萍。《爾雅》曰:薇,垂也。《三秦記》曰:夷、齊食之三年,顏色不異。武王誡之,不食而死。《廣志》曰:薇葉似萍,可食,利人也。
海藥云:謹按《廣州記》云:生海、池、澤中,《爾雅》注云:薇,水菜。主利水道,下浮腫,潤大腸。
白話文:
薇菜味甘、性寒,沒有毒性。長期食用不會感到飢餓,能調理脾胃,通利大小腸。它生長在水邊,葉子像浮萍。《爾雅》說:薇,下垂的樣子。《三秦記》記載:伯夷、叔齊食用薇菜三年,容貌都沒有改變。武王勸他們不要再吃了,但他們不吃其他食物而餓死了。《廣志》說:薇菜的葉子像浮萍,可以食用,有益於人體。
海藥記載:根據《廣州記》記載,薇菜生長在海邊、池塘和沼澤地。《爾雅》注釋說:薇,就是水菜。它能通利水道,消除浮腫,潤滑大腸。
7. 無風獨搖草
帶之令夫婦相愛。生嶺南。頭如彈子,尾若鳥尾,兩片開合,見人自動,故曰獨搖草。
海藥云謹按《廣志》云:生嶺南。又云:生大秦國。性溫、平,無毒。主頭面遊風,遍身癢。煮法淋蘸。陶朱術云:五月五日採,諸山野往往亦有之。
白話文:
無風獨搖草能使夫妻更加恩愛。它生長在嶺南地區,頭部像彈子一樣圓,尾部像鳥的尾巴,葉片兩片相對生長,可以開合。見到人就會自動搖動,所以叫做獨搖草。
據《海藥本草》記載,並參考《廣志》的說法:它生長在嶺南,也生長在大秦國。其藥性溫和平和,沒有毒性。主治頭面部風邪引起的病症,以及全身發癢。使用方法是煮沸後淋洗或浸泡患處。 《陶朱術》記載:應該在五月五日採集,山野間經常可以見到。
8. 零餘子
味甘,溫,無毒。主補虛,強腰腳,益腎,食之不飢。曬乾功用強於薯蕷,有數此則是其一也。一本云:大如雞子,小者如彈丸,在葉下生。
白話文:
零餘子味甘性溫,無毒。能補虛、強健腰腳、益腎,吃了就不會感到飢餓。曬乾後的功效比薯蕷更強,這是它的幾個優點之一。據記載:零餘子大小不一,大的像雞蛋,小的像彈丸,長在葉子下面。
9. 百草花
主百病,長生,神仙。亦煮花汁釀酒服之。《異類》云:鳳剛者,漁陽人也,常採百花,水漬,封泥埋之百日,煎為丸。卒死者,納口中即活。胡剛服藥,百餘歲,入地肺山。《列仙傳》云:堯時赤松子服之,得仙。
白話文:
百草花可以治療百病,讓人長壽,甚至成仙。也可以把花汁釀成酒服用。《異類》書中記載:有一個叫鳳剛的人,是漁陽人,經常採集百花,用水浸泡後,用泥土封好埋在地下百日,然後煎成藥丸。即使是死人,把藥丸放入口中也能復活。胡剛服用這種藥,活了一百多歲,最後進入地肺山(傳說中的仙境)。《列仙傳》記載:堯帝時期的赤松子服用百草花,得以成仙。
10. 紅蓮花、白蓮花
味甘,平,無毒。久服令人好顏色,變白卻老。生西國,胡人將來至中國也。
白話文:
紅蓮花、白蓮花味甘性平,無毒。長期服用可以使人容光煥發,但也會使人變白而顯得衰老。它們原產於西方國家,由西域人帶入中國。
11. 旱藕
味甘,平,無毒。主長生不飢,黑毛髮。生太行,如藕。
白話文:
旱藕味甘性平,無毒。能使人長壽不飢,頭髮烏黑亮澤。它生長在太行山,外形像藕。
12. 羊不吃草
味苦、辛,溫,無毒。主一切風血,補益,攻諸病。煮之,亦浸酒。生蜀川山谷。葉細長,在諸草中羊不吃者是。
白話文:
羊不吃草味苦辛,性溫,無毒。能治療各種風血病症,具有補益和攻治疾病的功效。可以煮食,也可以浸泡在酒中服用。它生長在蜀川的山谷中,葉子細長,是羊不吃的草。
13. 萍蓬草根
味甘,無毒。主補虛,益氣力,久食不飢,厚腸胃。生南方池澤。大如荇,花黃,未開前如算袋,根如藕,饑年當谷也。
白話文:
萍蓬草的根味甘,沒有毒性。能補虛損,增強體力,長期食用不會感到飢餓,還能滋養腸胃。它生長在南方池澤地帶,葉子大小像荇菜,花是黃色的,花苞未開時像算盤的袋子,根莖像藕,在饑荒年代可以充當糧食。
14. 石蕊
主長年不飢。生泰山石上,如花蕊,為丸散服之。今時無復有。王隱《晉書》曰:庾褒入林櫅山,食木實,餌石蕊,得長年也。
白話文:
石蕊主要功效是讓人長期不感到飢餓。它生長在泰山岩石上,外形像花蕊,可以製成丸藥或散劑服用。現在已經很少見了。《晉書》裡王隱記載:庾褒進入林櫅山,食用山中的果實,並服用石蕊,因此得以長壽。
15. 仙人草
主小兒酢瘡。煮湯浴,亦搗敷之。酢瘡,頭小,大硬。小者,此瘡或有不因藥而自瘥者。當丹毒入腹必危,可預飲冷藥以防之,兼用此草洗瘡。亦明目,去膚翳,挪汁滴目中。生階庭間。高二、三寸,葉細有雁齒,似離鬲草,北地不生也。
白話文:
仙人草可以治療小兒的酢瘡。將其煮成湯水沐浴,也可以搗碎敷在患處。酢瘡的初期症狀是腫塊小而硬,有些輕微的酢瘡甚至可能不需藥物治療就會自行痊癒。但如果丹毒入侵腹部,則非常危險,應預先服用寒涼藥物預防,並同時用仙人草清洗患處。仙人草還能明目,去除眼部的障礙物,可以取其汁液滴入眼中。仙人草生長在台階或庭院間,高度約二三寸,葉子細小,有像雁的腳趾那樣的鋸齒狀邊緣,類似離鬲草,北方地區沒有生長。